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中国各省各地城市的城隍老爷
玉树临疯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UID 90
精华 13
积分 8055
帖子 2123
威望 395
金钱 2189
贡献 716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7-25
来自 HJ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01:2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中国各省各地城市的城隍老爷

城隍爷为神,是城市的保护神。为什么又称“城神”为“城隍爷”呢?在古代一般称有水的城‘池’而隍本来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过去人们认为凡是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皆有神在。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城隍爷的前身,是由管理护城沟渠“水庸神“演化而来。古人为了保护城里人的安全要修筑城墙,城门,挖城壕放水形成护城河。于是城和隍被人们神化为城市的守护神。由此”水庸神“职能扩大了,也就该叫城隍爷了。

我国人民对城隍爷的信奉,崇拜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北齐,慕容俨》记载,一次北齐大将慕容俨奉命镇守郢城《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他刚进城,梁朝大将候填就带兵把城团团围住,要决一死战。梁军久攻不下,便将护城河用苇草堵塞,以阻齐军运送粮草的船路。于是郢城成了一座孤城。眼看粮草已绝,城中军民一片恐慌。后来,有人向慕容俨献计说:”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慕容俨立刻带领将士前往祭祀。说来也巧,霎时狂风大作,将护城河水掀得波起涛涌,真真巨浪把封镇的狄苇全部冲走。梁军又以铁链封锁河面,不料暴雨倾盆而下,河水猛涨,水流畅通无阻。城中军民大喜,认为是城隍爷显灵,顿时城中军民士气大增,杀出城,梁军大败。从此城隍爷名气越来越大,各地兴起了建城隍庙的热潮。

过去,城隍爷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是城市的保护神,还是管理阴阳的长官,因此各地城隍通常以人鬼充之,即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人们将他们奉为城隍,是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保佑全城百姓安居乐业。



※本文所有权属于玉树临疯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有勇气的话,你就不需要名誉

顶部
玉树临疯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UID 90
精华 13
积分 8055
帖子 2123
威望 395
金钱 2189
贡献 716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7-25
来自 HJ
状态 离线
因为城隍爷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爷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来充任。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除暴安良。例如北京的城隍爷是文天祥、杨椒山。文天祥是南宋忠臣,这是人所共知的。杨椒山是明代大臣,因弹劾奸相严嵩,被捕入狱,死于昏君奸臣之手。杭州城隍爷周新,在明朝永乐时任浙江按察使,铁面无私,人称“冷面寒铁”。后遭奸臣污陷而死。南宁、桂林的城隍爷是苏缄和浙江绍兴的城隍爷庞元,均是忠臣良将,对百姓宽厚仁慈。古都西安的城隍叫纪信,在刘邦被项羽围困期间,扮刘邦假降,刘邦则趁机冲出城门。纪信被项羽怒焚,百姓念其忠烈,尊其为长安城隍。



※本文所有权属于玉树临疯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有勇气的话,你就不需要名誉

顶部
玉树临疯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UID 90
精华 13
积分 8055
帖子 2123
威望 395
金钱 2189
贡献 716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7-25
来自 HJ
状态 离线
南宁,桂林城隍神—苏缄。苏缄是宋代仁宗时进士。

杭州城隍周新。周新为明代永乐年间浙江按察使,是一位有名的清官,他为人廉明正直,不畏权贵,人称“生面冷铁周公”。后遭奸臣诬陷而死,临刑前他大呼:“生为直臣,死当直臣!”

与众不同要说上海城隍神了,共有三位。第一位是汉朝的大将霍光。第二位是河北的秦裕伯元代直隶大名府人。第三就是清政府的爱国将领陈化成。

北京城隍爷文天祥,杨椒山。文天祥(公元1236—1283)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著名民族英雄(江西吉安人)。杨椒山—原名杨继盛,椒山为其号,河北容城人,嘉靖年间进士。因弹劾严嵩十大罪状,被逮下狱,受尽酷刑,体无完肤。三年被后昏君,奸臣所害,死时是有40岁。刑前曾留下绝命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兰州城隍纪信,纪信在楚汉相争时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甘肃天水人。

全国各地大小城隍神不计其数,级别也有高低之分,有城隍王。城隍公。城隍候和城隍伯,按级别,还配制了冕旒衮服。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受封后城隍的地位大增,并配了城隍奶奶,城隍爷不仅是城市的保护神,还负责统辖神袛,主判生死,以彰报应。神力越来越大,管事越来越多,主旱涝,剪凶恶,保丰收,超度亡魂。总之他能保护城市一方百姓的平安,难怪人们要把城隍爷作为城市的保护神。



※本文所有权属于玉树临疯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有勇气的话,你就不需要名誉

顶部
玉树临疯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UID 90
精华 13
积分 8055
帖子 2123
威望 395
金钱 2189
贡献 716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7-25
来自 HJ
状态 离线
定西的城隍爷是文天祥,靖远的城隍爷是郭虾蟆。



※本文所有权属于玉树临疯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有勇气的话,你就不需要名誉

顶部
狼娃子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进步奖5 进士勋章 举人勋章 状元勋章 管理员勋章 终身成就奖
UID 7
精华 57
积分 28713
帖子 3129
威望 5794
金钱 5223
贡献 234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7-6-7
来自 甘沟
状态 离线
靖远、会宁的城隍爷是郭虾蟆。



※本文所有权属于狼娃子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顶部
hehuijun
秀才
Rank: 2



UID 440
精华 0
积分 2807
帖子 232
威望 0
金钱 2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2-2
状态 离线
各地的城隍神都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譬如杭州的是文天祥。上海的叫秦颂伯,还是一位都城隍,好比阴间的一省巡抚。

顶部
冰浴火签
秀才
Rank: 2


进步奖3 进步奖6
UID 403
精华 0
积分 2963
帖子 271
威望 10
金钱 29
贡献 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27
来自 会宁 平头川
状态 离线

中国道教 → (第三卷)
  城隍

  
  --------------------------------------------------------------------------------
  
    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说文解字》曰:
   “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①《周易》亦有“城
  复于隍,勿用师”之语。②“城隍”一词连用,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
  宫室,浚城隍。”③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始于汉,始于三国诸说,然所据不
  足,无可凭信。有史可征者,约在南北朝。《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北齐文宣帝天保
  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南朝梁军包围,梁军以荻洪截断水路供应,形势危急,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
  获冥祐。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④这是关于城隍神显灵护城的最早
  记载。
   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
  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⑤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
  者。开元五年(717),张说首撰《祭城隍文》,其后,张九龄、许远、韩愈、杜牧、李
  商隐等继之。李阳冰、段全纬、吕述等撰有“城隍庙记”,杜甫、羊士谔有“赛城隍诗”。
  唐代信仰城隍神已成习俗,以致“水旱疾疫必祷焉”。⑥五代十国时期,城隍神已有封
  号。据《册府元龟》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祀三》载: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诏杭州
  护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
  封兴德保闉王。汉隐帝乾祐三年(950),海贼攻蒙州,州人祷于神,城得不陷,故封蒙
  州城隍神为灵感王。
   宋代城隍神信仰已纳入国家祀典。据《宋史·礼志八》载:
   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
  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州县城隍,祷祈感应,封赐之多,不能尽录。宋赵与时《宾
  退录》谓宋代城隍:“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家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未命者或袭邻郡之
  称,或承流俗所传,郡异而县不同”。⑦赵与时还就闻见所及,列举有庙额封爵的城隍
  神达数十个之多。
   元朝继承宋的祀典。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上都建城隍庙。至元四年,兴建大
  都。至元七年,大都城建成,立城隍神庙,设象而祠之,封曰祐圣王。元虞集《大都城
  隍庙碑》曰:“自内廷至于百官庶人,水旱疾疫之祷,莫不宗礼之”。⑧元文宗天历二
  年(1329),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城隍夫人之封赐始
  见于此。元余阙《安庆城隍显忠灵祐王碑》记曰:“今自天子都邑,下逮郡县,至于山
  夷海峤、荒墟左里之内,无不有祠。”⑨明代城隍神信仰趋于极盛。洪武二年(1369),
  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亦封为王,
  秩正一品;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灵祐侯,秩三品;县为显祐
  伯,秩四品都、府、州、县城隍各赐王、公、侯、伯之号,并配制相应的衮章冕旒。朱
  元璋敕封城隍的用意,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载, 谓宋濂曰:“朕立城隍神,
  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AB洪武三年,又定庙制,府州县城隍庙与各地官
  署正衙高广相当。《大明会典》卷九三载每岁仲秋祭都城隍神,“遣官诣庙致祭,国有
  大事则告”。AC明代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以与神誓;并称城隍神于冥中
  司民命,且有监视纠察官吏之任。
   清代亦崇祀城隍神。据《清史稿·礼志》载:清都城隍庙有二,一在北京,一在沈
  阳。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城隍为群祀之一。清承明制,以城隍主厉坛,每岁仲秋祭都
  城隍。
   每月朔、望有司诣都城隍庙上香,二跪六拜,旸雨愆期则祷。
   从隋唐开始,逐渐以“正人直臣”或被认为有功于民者为城隍神。《通典》卷一百
  七十七“襄阳郡”条引鲍至《南雍州记》云:“城内见有萧相国庙,相传谓为城隍神”。
  AD《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载,宣州司户死,引见城隍神,府君曰:“吾
  即晋宣城内史桓彝也,为是神管郡耳。”AE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云:城隍“神之姓
  名具者,镇江、庆元、宁国、太平、襄阳、兴元、复州、南安诸郡,华亭、芜湖两邑,
  皆谓纪信;隆兴、赣、袁、江、吉、建昌、临江、南康,皆谓灌婴;福州、江阴,以为
  周苛 真州、六合,以为英布;和州为范增 襄阳之谷城为萧何;兴国军为姚弋仲;绍
  兴府为庞玉……;鄂州为焦明……;台州屈坦……;筠州应智顼……”AF时代愈后,所
  祀之人愈多。明清时期的杭州城隍周新、上海城隍秦裕伯,是城隍神之著名者。
   民间奉祀城隍最初以为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前引《北齐书·慕容俨传》所记城隍
  帮助慕容俨退梁军,即是一例。稍后,人们又奉城隍为主管阴司冥籍之神,《茶香室丛
  钞》卷十六谓:“《太平广记》引《报应录》云:‘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常暴得疾,梦
  见一鬼使,自称丁郢,手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即随使者行,见城隍神。
  神命左右将簿书来检,毕,谓简易曰: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是唐时城隍之神,已
  主冥籍,如今世所传矣。”AG道教至迟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袭民俗,亦视城隍为保
  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
  二至十七之祈求雨雪斋仪中,启请神灵之一,即为城隍社令。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
  卷二“诸司文牒”中,有“城隍牒”,为关照城隍将所管亡魂押送坛场,听候超度。明
  代所出的《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将其神职加以概括,称其职责为:代
  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安邦,普降甘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又称其属下有十八判
  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寿报应等事。AH旧时各地城隍庙多由道士住持。道书《诸神
  圣诞日玉匣记等集》以五月十一日为都城隍圣诞日,该日城隍庙即举行祭祀。


顶部
tianzan2006
秀才
Rank: 2



UID 431
精华 0
积分 2912
帖子 234
威望 0
金钱 3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2
状态 离线
谢谢楼主啊!

顶部
kswzgb018126
秀才
Rank: 2



UID 1480
精华 0
积分 2185
帖子 189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1-31
状态 离线
清朝时,中国几乎凡有城、有镇的地方,都有一位城隍老爷。城隍之多以“十万八千”来形容,恐怕也不算夸张。这些城隍是地方神,他们在世时都有名有姓,他们一般都是与该城(或镇)关系密切的古人。“百姓祭拜他们,无非是祈求这些城隍能“安邦护国、除凶剪恶、涝时放晴、旱时降雨、管领一方亡灵”。兹列部分地方城隍在世时名姓于下:苏州——春申君黄歇(战国);绍兴——庞玉(唐);上海——秦裕伯(元末明初);浙江义乌——显佑(元末明初);杭州——周新(明);松江——李待问(明);浙江遂昌——史可法(明);北京——杨椒山(明);乌鲁木齐——纪永宁(明);桂林——张少仪(明);奉贤——周中(清)。苏州城隍为春申君黄歇。

顶部
huyang
秀才
Rank: 2



UID 1401
精华 0
积分 2729
帖子 233
威望 0
金钱 1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29
状态 离线
清朝时,中国几乎凡有城、有镇的地方,都有一位城隍老爷。城隍之多以“十万八千”来形容,恐怕也不算夸张。这些城隍是地方神,他们在世时都有名有姓,他们一般都是与该城(或镇)关系密切的古人。“百姓祭拜他们,无非是祈求这些城隍能“安邦护国、除凶剪恶、涝时放晴、旱时降雨、管领一方亡灵”。兹列部分地方城隍在世时名姓于下:苏州——春申君黄歇(战国);绍兴——庞玉(唐);上海——秦裕伯(元末明初);浙江义乌——显佑(元末明初);杭州——周新(明);松江——李待问(明);浙江遂昌——史可法(明);北京——杨椒山(明);乌鲁木齐——纪永宁(明);桂林——张少仪(明);奉贤——周中(清)。苏州城隍为春申君黄歇。宋人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二谓:“春申君庙,在于城内西南隅,即城隍神庙也……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0 00:4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765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