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连载:讲故事说方言
冰姬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45
精华 0
积分 1527
帖子 560
威望 98
金钱 3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4-1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2:1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连载:讲故事说方言

来源于田绿洲的BLOG

讲故事说方言(1)

文/绿洲

方言俗语虽然有很强的表现力,但运用不当则往往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候会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新华社记者到某县一中去参观学生的自炊灶,看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就问同学们:“你感觉这种生活怎么样啊?”该生不会说普通话,就笑着用方言回答:“还日鬼呢!”闻听此言,记者一头雾水,不明白学生说的什么意思。傍边跟随的学校领导赶紧解释说:“‘日鬼呢’,就是生活过得很不错,很满意的意思”记者这才会意的笑了。

“日鬼”一词,是典型的方言,流行于陕西甘肃及山西一带,用法也很灵活,可以当动词,形容词用,也可以当名字用;可以当贬义词用,也可以当褒义词用。做动词的时候是“做”“弄”“搞”等意思。山西作家王汶石先生在《风雪之夜•大木匠》里就用过这个意思:“你大叔那人啊,肚子里有那么些邪门门横道道,平素爱日鬼个机器啦、新农具啦什么的。”这里的“日鬼”就是动词“搞”的意思。“平素爱日鬼个机器啦、新农具啦什么的”就是说平日里爱搞些发明创造等等。这里的“日鬼”其实是当褒义词用的。“日鬼”当形容词用的时候,则是“凑合”,“马马虎虎”等意思。上例中,那个中学生说日子还“日鬼哩”,意思是这种日子马马虎虎还算过的去,还能凑合。当骂一个人是“日鬼匠”“胡日鬼”的时候,则是讽刺那人不务正业,不按常规办事。

我的家乡就有“陈日鬼”的故事,说有一姓陈之人,平时不务正业,喜欢装神弄鬼,于是老百姓就送他外号叫“陈日鬼”。某日,“陈日鬼”替人捉鬼治病,直到半夜方才回家,路上忽见前方有一黑影似乎朝自己走来。“陈日鬼”惊恐不已。情急之中,使出全身气力大呵一声:“呀——呔!你是神还是鬼?我是上沟的陈日鬼!不怕鬼不怕狼,我是上沟的陈阴阳!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念罢多时,见前面黑影仍无动静,便壮胆上前仔细观瞧,原来是一棵柳树立在路边。

“日鬼”一词有很强的表现力,著名诗人李季的信天游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里就有 “顺水推舟亲了一个嘴-----大白天他想胡日鬼!”贺敬之等人的戏剧《惯匪周子山》第四场里也用了“日鬼”一词:“尔刻他面面上还是装个好人,务庄稼。不过根据我们的材料,他正在胡日鬼咧!”上两例中,“日鬼”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极富表现力,很难找到其他可以替换的词语。

(未完待续)

顶部
冰姬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45
精华 0
积分 1527
帖子 560
威望 98
金钱 3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4-12
状态 离线
讲故事说方言(2)

文/绿洲

方言里讽刺那些丧失人格,巴结逢迎之徒为“舔沟子”.或者“溜沟子”。这两个词语比起成语“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等实在是更为形象生动,深刻尖锐。

大概是“舔沟子不上税”罢,所以“舔沟子“的人,历朝历代总能大行其道,永不断绝。

最早“舔沟子”得到好处的人,是宋国的曹商

《庄子》里有个“曹商使秦”的故事,说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被宋王派到秦国作使臣。临走的时候,宋王送了几辆车给他作交通工具。曹商来到秦国后,对秦王百般献媚,极力讨好,终于博得了秦王的欢心,于是又赏给了他一百辆新车。

曹商带着秦王赏给的一百辆车子返回宋国,见到了庄子。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之情,在庄子面前炫耀:“当年我处在破烂的屋檐下,编鞋度日,面黄肌瘦,穷愁潦倒,这种困窘的日子,我曹商实在是一天也过不下去!看看现在的我吧,这次奉命出使秦国,仅凭这张三寸不烂之舌,便赢得了秦王的赏识,秦王一高兴一下子就给我百辆新车。你看,这才是我曹商的本事呀!”

庄子对曹商这种得志小人极为反感,便不屑一顾地说:“我听说秦王在生病的时候召来了许多医生,对他们当面许诺:凡是能挑破粉刺排脓生肌的,赏车一辆;而愿意为其舐痔的,则赏车五辆。治病的部位越下,所得的赏赐便越多。我想,你大概是用自己的舌头去舔过秦王的痔疮,不然,秦王怎么会赏给你这么多车呢?你这肮脏的东西,还是给我滚远点吧!”

其实,“舔沟子”应该是狗的专长

方言里有一句话叫“狗走千里改不了吃屎”,狗“舔沟子”那是因为穷啊,当年经济困难的时候,人尚且挨饿,何况狗,那时候小孩子拉屎,总有狗在旁边善意的等着吃屎,如果小孩将小屁股撅起来,狗便会温柔地将小孩子的屁股舔得干干净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狗已经不吃屎了,当然更无须“舔沟子”,然而时下“舔沟子”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与狗都舔沟子,但目的却大不相同,狗“舔沟子”为了吃饱肚子,而人却不同,善于“舔沟子”者,大多是为了官或者为了权。当然,如果“巴结溜沟子”,只是为了自己的穷日子,那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如果“巴结溜沟子”是为了自己的官位子,并且因此危害社会,触犯法律,那就实在是可憎可恨了。

顶部
冰姬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45
精华 0
积分 1527
帖子 560
威望 98
金钱 3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4-12
状态 离线
讲故事说方言(3)

文/绿洲

现在提倡用普通话,因为滥用方言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轻则造成笑话,重则影响交际   。              

陇东一带方言里有个词,读chuai,据我的判断应该写成“棰”,方言中是形容词,形容人没有本事,事情办的窝囊等。

例一:他是个“棰”人。--------意思是他是一个窝囊人,办不成事情的人。

例二:事情办的“棰”的很。------意思是事情办得一塌糊涂。

据说有一地方官员到某地调研,问老乡说:

“老乡啊,你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吸了一口老旱烟,慢腾腾地说:

“日子过着“棰”着呢”。

此官员不懂“棰”是何意,便问身边的当地官员,当地官员虽然明白这位老人的意思是说日子过的不怎么样,但为了讨好上级官员,便随口解释说:

“日子过着‘棰’着呢的意思是日子过的很好”,

这位上级官员很高兴,于是在给群众讲话的时候就说:

“老乡们,希望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棰”!”引得群众哄堂大笑。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有一个很流行的方言笑话,说某学校来了一位外地教师,上课的时候,这位老师很有感情地为同学们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诗:

《卧春》

暗梅幽闻花

卧枝伤恨底

遥闻卧似水

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

岸似透绿

岸似透黛绿

这是一首意境很美的诗,读完后这位老师要同学们写在笔记本上,写完了收上来,这位老师发现一个同学竟然是这样写的:

《我蠢》  

俺没有文化  

我智商很低

要问我是谁

一头大蠢驴

俺是驴

俺是头驴

俺是头呆驴  

这位老师很生气的批评这位学生,谁知道这位学生不服气地说,你就是这么读的吗,我再读一遍你听。

原来这个学生完全误听了老师的语言。

《卧春》---------《我蠢》

暗梅幽闻花----- 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底----- 我智商很低,

遥闻卧似水----- 要问我是谁,

易透达春绿---  一头大蠢驴。

岸似绿------     俺是驴,

岸似透绿------   俺是头驴,

岸似透黛绿-------俺是头呆驴
   

这几个例子都是因为方言而影响了交际。

方言并非没用,用好了,用对地方了,往往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中学政治课里有一个哲学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

有个老师在讲这个原理的时候,用了方言,这位老师是这样讲的:

“世界是东西的,东西是动弹的,动弹是有下数的,下数是能挖抓的”,

据说这位老师用了四个方言“东西”“动弹”“下数”“挖抓”。我们当地的百姓把物质的东西都叫“东西”,把运动叫“动弹”,把规律叫“下数”,把掌握的意思叫“挖抓”。老师这样一讲,学生不但一下子恍然大悟,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老师这样讲实在是既形象又生动。

(未完待续)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讲故事说方言四

                                       褦襶

                                       文/田绿洲

“褦襶”(nàidài)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非常陌生了,以前,在会宁以及会宁周边几个县里,这是个常见词,到现在有些老人的口语里还时不时地会出现这个词。在方言里,这是个形容词,形容人无能、没本事,不晓事等。例:“他是个褦襶人,事情交给他办不放心”就是说这人没有本领,办不成事情。

其实在古代,这是一个流行地域比较广泛的词语:

《词源》里解释:褦襶“比喻不晓事”。原本指衣服粗重宽大,不合身不合时。

古诗里常常出现这个词,意思和现在会宁方言中一摸一样:

西汉李延年:

“褦襶白鸽知传书,字字使人眼模糊”

诗中的“褦襶” 就是不懂事,不晓事之意。

三国魏.程晓《嘲热客》诗:

“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

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

摇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

传戒诸高明,热行宜见诃。”

这首诗里的“褦襶“一词,就是就是“不晓事”之意。

其他还有:

  “可怜远度渍沟溇,适堪今时褦襶子。” (宋黄庭坚《和钱穆父赠松扇诗》)

   “长夏山村诗兴幽,趁淡多在碧泉头。松阴满地凝空翠,肯逐朱门褦襶流。”(唐寅《题画》诗廿四首之二:)

  清代学者胡文英在 《吴下方言考•褦襶》中解释:“褦襶,不能事而笨也, 吴 谚呼笨人为褦襶。”说明“褦襶”一词在清代曾经流行于江南一带。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今俗所谓褦襶者,为其不俏醋也,襃衣大袖不合时尚,亦为褦襶。”

1981年8月,美国前总统卡特来中国访问时,向中方接待人员念了两句中国古诗:“今世褦襶(nàidài)子,触热到人家。”卡特所吟正是三国魏.程晓的《嘲热客》里的诗句,当时在场的中国人人竟无人能明白它的意思,特别是“褦襶(nàidài)”二字,根本没有人识得。

无奈之下,外交部的官员打电话到社科院文学所求教,当时社科院的著名学者王学泰先生也不知道此诗,查来查去,才从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查到了这两句诗的出处。《嘲热客》一诗写的是三伏天天气十分炎热,大家都关着门在家避暑。有不明事理的人偏偏此时造访,主人只好开门迎客。但来着絮絮叨叨的,没有一件要紧的事,主人满身是汗,使劲的摇着扇子,手都酸了,很是无奈。诗歌规劝人们,要注意细节,不要无故打扰别人。

“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意思是:现在有个不懂事的人,冒热到别人家里去打扰。卡特先生来访,正好是酷暑八月的时候,感觉给主人添了麻烦,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便借这两句诗非常得体的表示歉意。

王学泰先生后来还专门撰文谈及此事,“深感那位为卡特提供此诗句的“中国通”了不起,不过,当卡特念出这两句诗时,在场的人竟无一人懂得,这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尴尬的事。

我想当时如果有一会宁老太婆在场,一定会笑着解释“褦襶“一词是什么意思了。



(根据本人发表在2010年《咬文嚼字》第二期和2010年3月29日《文萃报》上的拙文《卡特吟诗人不解》一文改编)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讲故事说方言之五



文/田绿洲



“暖”是近几年在我的家乡很流行的一个方言词。

在家乡的方言里,“暖”是动词“祝贺”“庆贺”等意思。

比如,“老王今天暖大学生”。意思是:老王今天庆贺子女考上大学。

在方言里,“暖”还有一个同义词就是“放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放火),例如上例中,“老王今天暖大学生”,也可以说成:“老王的儿子考上大学了,今天‘放火’着呢”。

这种情况下的“暖”和“放火”都是“祝贺”“庆贺”等意思。

“暖”的这个意思在普通话中没有,普通话里“暖”是“暖和”“使变暖和”的意思。

不说“祝贺”,而说“暖”,实在是既简洁明快,又形象生动。

因为“祝贺”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形象感不强。但“暖”就不一样了,它是由形容词活用来的,在表示“祝贺”的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温暖”“热闹”等意思,很符合欢庆热闹等场面。

时下,在我们老家,“暖”这个词很流行,子女考上大学可以“暖”,叫“暖大学生”;买了新车可以“暖”,叫“暖车”;新房子收拾好准备搬家的时候可以“暖”,叫“暖房子”;领导升迁可以“暖”,叫“暖官” ,总之,凡是可以庆贺的事情似乎都可“暖”。

但下列两种情况,一般不叫“暖”:一个是子女结婚不说“暖”,一个是子女过满月也不说“暖”。大概这种情况下说“暖”,不大好听,不大顺口吧。

“暖”实际上是一种人情债,“暖大学生”,“暖车”,“暖房子”等等,你不去“暖”则可,去了你就得掏“情钱”。前些年,二十元、三十元就可以打发,现在已经涨到五十、一百、甚至更多了,有时候,一家人得“兵”分几路,分头去“暖”,这时候,已经不是一百二百可以解决问题的了。

在家乡,这种人情债已经让好多人不堪重负了。

人情本不是债。人首先是社会人,人是需要互相帮助的,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天晴修水路,无事维朋友”。孤立无援的人在社会上是很难混日子的,别人有了好事情,大家祝贺祝贺,“暖”一“暖”,应当说是合乎情理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当这种纯洁的人情关系被异化,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途径的时候,这种“暖”,则让人苦不堪言。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家庭收入可观,倒也罢了,最难堪的则是那些家庭生活比较拮据的人,这种人往往是大多数,他们碍于人情面子,常常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弄得本来紧张的生活越来越拮据了。

总之,从词汇意义上看,“暖”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词,从现实意义上看,“暖”风盛行,则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

呜呼,“暖”风盛行,则世风日下!


顶部
swk
秀才
Rank: 2



UID 358
精华 0
积分 2557
帖子 223
威望 0
金钱 12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20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nanbin2041
秀才
Rank: 2



UID 464
精华 0
积分 2559
帖子 230
威望 0
金钱 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3-13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yangfang562
秀才
Rank: 2



UID 168
精华 0
积分 3000
帖子 245
威望 0
金钱 3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27
状态 离线
厉害!强~~~~没的说了!  

顶部
神话
秀才
Rank: 2



UID 1248
精华 0
积分 2787
帖子 235
威望 0
金钱 18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11-26
状态 离线
呵呵,找个机会...  

顶部
瓠山才子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瓠山代写


进步奖1 进步奖2 版主勋章 原创先锋奖
UID 609
精华 4
积分 12516
帖子 1600
威望 30
金钱 10005
贡献 1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8-8-7
状态 离线
“褦襶,衣厚貌。一云不晓事,非也。今俗见人衣服粗重者曰衲裰。此即褦襶之讹耳。
”(清·杭世骏《订讹类编续补》卷上)
褦襶、衲裰、邋遢皆一声之转,即衣服不整、不修边福之意。原意并非“不明理事”。若引申为愚痴时,与“不明事理”有关联,但非本义。会宁方言“褦襶”即“窝囊”。



※本文所有权属于瓠山才子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瓠山代写,助您精彩!瓠山文笔,独具风采!
瓠山才子常年代写各种文稿,有需要代写服务的,请加微信号:kangxiaoyunjyg.或加QQ号:569383406.或联系手机号:13830793767. 代写收费标准:每千字300元。(起篇不足千字者也按千字收费。)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7 05:4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24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