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秦腔化妆与头饰
心不在焉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2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终身成就奖
UID 15
精华 37
积分 5203
帖子 1003
威望 184
金钱 882
贡献 121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6-15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10:3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秦腔化妆与头饰

    旧班社的演出化妆,按生、旦、净、丑的行当,各有特定的规范。如旦角的头面、贴鬓、头饰,面部化妆又有俊扮、丑扮、净俊各半扮之分;生角的网巾、水纱、梢子、蓬头、髯口,面部化妆也有俊扮、素扮、花脸之分;净角使用网巾、水纱、梢子、蓬头、髯口、耳毛,面部主要用花脸脸谱,有时也用俊扮、素扮或丑扮;丑角常用光头或同生角发形、髯口,面部多用丑角各种形状的豆腐块脸谱。用色方面最早各行当只用黑、红(珠砂、红土或胭脂)、白(铅粉)三色,直到清末,较贫困的班社仍如此,用植物油和蛋清调合使用。生、旦只在本色脸上擦红,用黑色勾出眉毛、眼窝;净、丑按需要用颜色勾出各种脸谱。但大多数班社除黑、白、红外已有黄、绿、蓝、金等较多色彩。旦角和小生用宫粉打底色,薄施胭脂,墨色勾眉眼、点红唇。约于50年代末普遍改用戏剧化妆油彩,净角勾脸谱采用油彩较迟,至“文化革命”以后,但现仍有采用植物油、蛋清调色者。头面和贴鬓的改良,各个时期变化较大,髯口也有所改良,但变化较小。演出时装戏、清装戏和现代戏时多半采用写实化妆,基本接近歌剧、话剧的化妆。近年来又逐渐向电影、电视的淡妆靠近。近来演出新编古代题材剧目时,有些完全采用古装发式和贴须、织须。但为了充分运用传统表演技巧,多数仍运用传统髯口,许多化妆问题仍在探索中。
    【生、旦面部化妆】  生、旦、须生的俊扮,过去化妆材料多以土制粉料加水、甘油调制而成。早期须生化妆,面部多为本色脸,小生或略抹胭脂,以松烟墨色略施勾划,主要强调点眼窝——即在内眼角稍上点墨。袍带生一般不勾眉,白胡子老生不勾眉或勾白眉,个别生角也勾脸谱,例如“殷桃娘”中的霸王(刘毓中扮相)采用带黑五绺俊扮,但勾环眼、立眉。随着发展,有时按角色、及剧情需要曾采用过油沥子脸、铁灰脸、粉红脸、酱红脸、腊黄脸等肤色主要用于角色所处不同境遇心态变化的表现,例如:诸葛亮在“祭灯”中因面临失败的心境,采用灰脸膛,吊眉黑印堂的画法。小生粉脸微抹口红基本和旦角相似,只是眉略粗直。武生眉心涂红(通天柱),以示英武,两鬓画黑鬓角。至于旦角化妆,早期多为男性扮演,画法较粗俗,只在本色脸上略施官粉,眉样细而短,或成蛾眉状。后随花鬓小云遏儿的出现,面部化妆追求红白鲜润,开始画眼帘和口红,眉毛的画法也逐渐性格化。正旦勾平眉,花旦勾弯眉,武旦勾桃眉剑眉并在眉心涂红以示活泼英武,老旦一般只略抹底色、胭脂,或本色脸,淡勾眉或勾白眉。50年代中后期,各戏曲剧团相继演出反映当代生活的现代剧较多,舞台灯光条件日益完善,设计风格多样,戏曲化妆开始吸取歌剧、话剧的化妆方法,改用油彩化妆。化妆前打底油,涂底色,化妆后用干粉定妆,逐渐也将此法用于传统戏的化妆,一直延续到70年代后期。一方面不断改进油彩的质量,注意皮肤卫生,同时由于电视剧的普及,舞台灯光技术不断提高,生活淡妆较之过去强烈对比色的化妆方法更适合现代现众的欣赏习惯,也更富表现力,从而形成争相采用生活淡妆的新的化妆规范。例如现代戏《小街儿女》、《三家春》等以及古装剧《女魂》、《冼夫人》等。
    【髯口】  秦腔习称“髯口”为“口条”。在表演中注重“耍胡子”技巧,故其髯较长较密重,讲究多采用真发。特别是须生,擅采用捋、推、甩、弹、撩、托、咬、吹等技巧,表演各种心绪神态。表演前须事先往髯口须毛上喷水,加重分量,以便充分发挥表演技巧。秦腔等剧种的髯口种类主要有:黑三绺、白三绺、灰三绺,多用于须生、老生。黑满,麻满、白满、多用于大净、老生等。黑扎、白扎、红扎,多用于二净。黑虬髯、红虬髯、黑楂楂、红楂楂,多用于毛净等。用“虬”或“楂楂”同时佩带鬓毛(耳毛)。用于丑角的髯口有黑吊搭、一撮子、黑五撮、白五撮、正八字、倒八字(用于武丑)。在秦腔“玉虎坠”中,扮演轿夫的丑角配用特制的“一撮子”,用于特技表演。
    【头面】  头面包括旦角的发式和各种头部装饰物,秦腔也叫“头搭”。早期扮演旦角的头面,多为包大头,额戴绣花额子,上部扎一大纸花。后改用彩色玻璃棒儿串成的额子,较讲究的也常用闪光片制成各式的簪花饰物装点头面,显得较为华丽。其它样式的包头,片子和辫子的使用,与其它剧种无明显区别。1921年西安易俗社到武汉、北京演出,学到了不少旦角装扮的方法,如“人字鬓”、“古装楼”等。1937年再去北京,尚小云为王天民示范了花鬓的贴法,并购回一批水钻、点翠头面。水钻头面分红、蓝、绿、白各色,分别用于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点翠头面一般为蓝绸镶在金属饰物上,高贵的点翠头面多用翠乌羽毛镶制。这种头面贵重、雅致,多给扮演贵族妇女角色配用。贫寒妇女角色则配戴银泡头面。在旧班社,旦角头面多为私人行头。易俗社则全由社方提供,只为主要演员备置专用头面,例如王天民、宋上华等均有专用头面。建国以后各剧团均为国营,不再有私人行头,但一些主要旦角演员,仍可备专用头面,如易俗社肖若兰、张咏华等,其它剧团也是如此。在70年代末以后的十多年中经过专业化妆师和演员的共同探索和创造,以及不断汲取全国各戏曲剧种的经验,旦角的头面不断改造,使旦角行当扮演的人物身份区别得更加细腻、合理。例如末婚少女加绺海,中年妇女减少饰物等……均在规范基础上按人物个性和身份灵活掌握。饰物的样式和品类更加丰富,各种古妆发式的制作技巧和花色更加多样。对一些知名历史人物和少数民族妇女的头饰,则更注重历史资料的参照,又不失戏曲风格的统一协调。例如《冼夫人》的西南民族妇女头饰,《卓文君》中卓文君的头饰,《红楼梦》、《潘金莲》等剧中的头面设计都有新创造。   
    【诤行脸谐】  西安地区,净行脸谱中较有渊源并具独特风格的主要是秦腔和汉调二黄。早期秦腔净行脸谱的原貌,在关中边远地区的民间班社及社火演出中,仍可见一斑。汉调二黄的净行脸谱原貌则更多地见诸周至县以南的一些民间班社及社火演出中。秦腔净行脸谱,一般类别分“大红脸”(关羽、赵匡胤等),“粉红脸”(亦称老脸,卢林、严颜等),“瓦灰脸”(包拯、荆轲等),“大白脸”(纣王、严嵩等),“四页瓦”(秦始皇、敬德等),“通天柱”(徐延昭、张飞等),“五花脸”(马武、单童等),“巴巴脸”(不挂胡子的,如杨延嗣、秦英等),“旋脸”(不对称,额部、颊部起旋的谱式如陈武、潘璋等),“象形脸”(如王彦章、孙悟空、白猿等),“神道脸”(杨五郎、三教等),“女花脸”(如钟无盐、崔秋娥等),“吊吊脸”(如项羽等),“半截脸”(如寥寅、刘彪等)。汉调二黄的分法与秦腔大同小异,它把“四页瓦”称“三页瓦”,把“通天柱”称“寿子脸”或“十字架”,把“吊吊脸”称“吊膛脸”,“麦子脸”有时指“大白脸”,更多地是指肖恩、王延龄一类角色的老粉脸。把“巴巴脸”称“娃儿脸”,把“旋脸”称“歪脸”等。鼻部和眼部的画法也略有不同,比较接近京剧。              
    纵观西安地区净行脸谱,不同于其他剧种的一些例子,如《破宁国》中常遇春用黑花脸而不用紫膛花脸。《诛方腊》中的武松勾净行脸谱,称“单臂佛”。司马师用红四页瓦并且在不同的折戏中有三次变化,包拯、荆轲用铁灰脸而不用酱红脸。肖恩、王延龄为净行扮演用须生扮相。秦始皇用金四页瓦。李克用为粉红脸,左目妆瞎、右目点风。刘瑾不用红花脸而用大白脸。其他如张飞、姜维、王彦章、三教、金兀术等均与其他剧种不同。汉调二黄脸谱也有如下特点,例如在一些谱式的眉心用品较多,在额部用各种“手”形较多。马武的青年时期谱式是红脸红胡子,老年是粉脸黄胡子。郑子明的谱式画一只瞎眼,(老艺人王寿春说是被桃三春踢的,谢新俗则说是被鹰抓的)。—般二黄谱式的黑眼窝比秦腔的小,讲究黑花脸要少带红,凡带红都有说法,例如敬德带红是表示被秦琼打了三鞭。另外姜维额上只画北斗七星,钟无盐只勾火焰,不勾金钱和桃子,均与秦腔不太一样,也有些属于艺人们的特殊创造,例如:老艺人梁金玉(1883-1954)在《梵王宫》中饰花云母郭氏,本属老旦行当,他却开脸谱插耳毛,刻划出一位性格豪放的老年妇女形象。
    【丑行脸谱】  丑。纱帽丑(袍带丑)、方巾丑、草笠丑、斜衣丑、时装丑及丑旦等,它们的谱式变化较净角灵活,一般没有角色专用谱式,只分大椭圆(大丑)、小椭圆(小丑)、悬胆形(娃娃丑)、枣核形(武旦)、腰子形、大豆腐块(文丑、方巾丑)等。在底色方面有轻扮、重扮、本脸、揉红、死灰、腊黄等,以区别不同人物身份年龄和境遇。在勾勒线条方面,表现憨直多用通眉、豆眼;表现奸邪用不对称的线条;表现善思者用眉间鸟形纹;表现机警灵巧用尖立眉、小鼻翼;表现老年慈祥用月形寿眉、鱼尾笑纹;表现狠毒煤旦,在额上加一尾蝎子形图案。一般丑旦沿用民间习惯,额旁勾圆形拨火斑,或贴黄瓜片,耳戴红辣椒或炮仗耳坠等。近年的新编历史剧中丑行角色多不勾豆腐块,俊扮,但也吸收传统丑行谱式中的勾勒眉目线条等方法,画吊眉、立眉、三角眼、方块眼、小吊胡等以示人物奸邪、凶狠。
    【变脸】  秦腔演出常采用临场变妆或在不同戏中展示变化,以表现某种情绪和情节的变化或年龄遭遇的变化。例如司马师、马武和关羽都有表现年龄和顺逆时期的不同变化。临场变脸的突出例子如包拯在铡包勉中,用手指按在眼下点好的黑色、红色点上向下猛拉,即在两颊加划成黑红相称的粗线条,加强决定铡包勉的肃杀之气。梅伯抱火柱时,用装着锅烟灰的碗,在表演中猛向碗中吹口气,使锅灰飞粘到打了油沥子的脸上,成为黑脸。诸葛亮在《拜台》中,在袖内巧妙的藏好喷粉工具,唱到“老贼放下泼妇脸”时,用遮脸的袖子一甩,脸色刷地变成黄裱色,也可由管前场的配合表演向演员脸上喷黄粉变脸。旦角的变脸如《游西湖》中,李慧娘的人变鬼、鬼变人的技巧,以及《无底洞》的玉鼠精,用罗底纱和橡皮筋制作成三个不同脸形藏在前额下,当场转身迅速逐一拉下,变三次脸,以示玉鼠精在猫精追逐之下,招架不住现了原形的情境。
    【肖像妆】  西安戏曲舞台上表现近代名人肖像人物以易俗社最早,它从民国十年左右开始,在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林则徐(《鸦片战记》,1916年)、慈禧太后(《颐和园》)、赛金花(《颐和园》)、孙中山、袁世凯(《新华梦》)、关麟徵、江精卫(抗战五部曲《湘北大捷》、《长江会战》)等肖像人物。这些人物的装扮受当时条件所限,基本上是不伦不类的形象,只有林则徐、慈禧等人物按清装装扮,形象基本忠于原人物形象。其他肖像人物均按凭空想像或套用传统剧形象装扮。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在易俗社演出的活报剧中出现过蒋介石形象,采用漫画式装扮。真正在舞台上比较严肃的对待肖像人物形象,是易俗社1979年排演的大型现代剧《西安事变》和1982年排演《白龙口》,塑造的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杨虎城、张学良等人物形象。严肃认真地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将原人物造型翻拍,请话剧、电影界著名肖像化妆师认真造型,曾受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常大年、西影李永德、江西话剧团艾仁和、西安话剧院李顺尧、省人艺何建国等化妆师的指导。该剧1980年赴北京参加戏曲现代剧调演,是全国戏曲演出第一次出现领袖形象,受到文化部嘉奖,其中周恩来的形象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赞扬。《白龙口》一剧中出现刘少奇中年时代的形象,也请了话剧界化妆师协助,给扮演刘少奇形象的尹良俗特制头套,加牙撑,经多方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顶部
心不在焉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2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终身成就奖
UID 15
精华 37
积分 5203
帖子 1003
威望 184
金钱 882
贡献 121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6-15
状态 离线
秦腔角色的化妆程序

一:丑角的化妆程序!!!
1.洗脸——洗脸的意义和其他角色相同。可略扑黄粉。
    2.抹彩或抹烟子——按角色化装的需要,可在两颧及印堂上略揉红彩,或抹黑烟子。
    3.涂抹白粉——在眉眼及两颧上涂抹水白粉(白色的大小、式样,要按照谱式涂抹)。
    4.勾画眉眼和嘴唇——用墨(油黑也可)勾画眉眼和肌肉纹理。再涂红唇或黑唇(无论红黑都要勾画白边)。
    5.勒网子水纱——勒网子水纱不必太紧,水纱距眉要近,不可太高。有甩发的表演,须勒紧些,以免甩掉。
    6.戴盔帽及挂髯口——穿好服装后,戴上帽子。有髯口的,最后挂上髯口(全部化装完成)。

二 :生角的化妆程序!!!
  1.洗脸—用肥皂将脸上的油垢洗净(用热水),以免皮肤上的油腻,不粘水粉。

    2.上白粉—把白铅粉放在手心上,用小指浇水研化。然后台掌研开,再往脸上拍匀,眉要一齐盖上。这一道手续,要快做,不要使洗脸后的热气完全消失,便要拍上。否则粉不易匀,而且不能上得很薄。
    3.搽胭脂—水胭脂的搽法与搽白粉相同。干胭脂粉的搽法,是用“粉搽”在两颊轻搽,先搽的淡一些,不够再加。
    额上的红彩,用手指头(中指、无名指、小指均可)蘸少许胭脂,在印堂中间向额上轻轻搽抹,下宽上窄,略似三角形,文扮要短,武扮要长。
    4.画眉眼—用眉笔(过去多用纸捻)或眉刷蘸少许松烟末(不可过多,否则在描画时容易落在眼皮或脸上)。睫毛上的白粉,用棉纸或毛巾蘸少许凡士林或油,仔细轻轻的搽抹。
    5.吊眉眼—戴上网子,用网子上的鸡肠带将眉眼吊起(有的另用带子),然后用水纱(打湿拧于)勒紧包上。用手轻轻将靠近鬓边的水纱边沿稍稍拉下一点,再用两手的大指头从前额向两鬓抿光,紧贴在额上(使靠近鬓边的水纱边沿略带弧形)。文扮的纲子水纱不必过紧。武扮的要勒紧些,翻跳扑打时盔帽不致落下。又,戴巾帽的可稍松;戴盔头的要勒得较紧。
    6.挂髯口—穿戴以后,挂上髯口。髯口不可把人中完全掩盖,要靠近唇边,不可靠近鼻子。
    以上是水化装的方法。近年来有采用油化装的,方法详见旦角化装程序。
三:净角的化妆程序
1.洗脸——洗脸的意义和生旦相同。但头发要剃去,因脸谱要扩大额部的面积。一般业余演戏的人,不经常演出,便用白布包裹额头,以代剃发。但这样有三个缺点:(1)布有折纹,勾画不平。(2)颜色要浸,使额部的色彩模糊不清。(3)表演动作较大时,包布容易被盔头重力向上扯动,把脸谱的额部拉成两截,露出裂缝中的黄肉。
    2.揉黑眼圈——洗脸后可略在脸上掸一层白粉(这样容易挂色),然后用无名指(中指也可)蘸上少许油黑,在案上揉研到半干未干时,将两眼揉上黑圈。以便勾脸时颜色不致弄到眼里。勾好之后,两眼不致露出肉眼圈。
    3.揉眼瓦鼻窝——用中指蘸油黑,先将眼瓦及鼻窝等大体式样揉出,两边必须对称(歪脸除外)。揉时是先左后右,照顾对称。这道手续,看来好像不太重要,其实整个脸谱的构图,在这一道手续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下一步,只是细部的勾画和修整加工而已。这一道手续就同画家起稿相仿,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要充分地考虑到整个脸谱的构图和神气(勾白水脸膛的,可以先涂白粉,留出眼瓦和鼻窝的部位)。
    4.涂抹脸底子——用笔蘸油白(这里举的是油白三块瓦脸)涂抹均匀,使黑白交界的地方大致整齐,要注意两边的对称。脸底子不必涂得太大(因为额上还有水纱,两鬓要挂髯口,脸盘还要遮盖一点)。但也不可太小,太小就容易露出黄肉。
    5.勾画脸谱——用油黑和其他颜色按照谱式整齐的勾画,不整齐的地方加工修补。
    6.勒网子水纱——勒法和其他角色相同,不过净角的网子水纱较其他角色都高,帽子和盔头容易掉落,应当勒得较紧。
    7.勒网子水纱后扎扮完毕挂髯口——通过一切扎扮,有耳毛的先把耳毛插入水纱网子里面,最后挂上髯口。没有耳毛的,就挂上髯口,全部化装就完成了。

四:旦角的化妆程序
1.洗脸——洗脸的意义和老生相同。洗脸后可用毛巾或戴压发帽将头发拢向头后,以免化装时妨碍脸部。
    2.上白粉——上粉的方法与老生相同。但用粉比老生要浓厚一些,将原来的眉和唇都要盖上,使它不致过于显露。粉要极其均匀。如有粉花了的情况,不要打补钉,否则越搞越花,最好重洗重搽。
    3.搽胭脂——水胭脂的搽抹方法和老生相同。只是所搽的部位及轻重有所不同。
    4.画眉眼、涂口红——画眉眼的方法和用具与老生相同。眉眼描画的先后,可以随便。无论画眉画眼,都先画左边的,以便画右边时好照顾两边眉眼高低、大小的相称。
    画眉眼时,先将眉眼用带子吊起之后再画;或先画后吊均可。不过,先画后吊,眉眼的形式不易掌握,容易弯曲。如先吊后画,眉眼的形式就可以符合自己所理想的形态。但在描回时,笔刷在眉眼上涂抹,皮肤蹭动,容易使吊起的眉眼放松下来。先画后画,互有优缺点,但如果仔细的照顾到这种毛病,先后是都可以的。
    口红一般是最后涂抹,如先画口红后画眉眼,则在描眉凶眼时,手在口前动来动去,容易把口红蹭到手上,弄脏脸部。
    涂抹口红,一般多用手指(除大指外,其余指头均可以)。边缘要整齐,如嫌抹得不齐整,可用白“粉搽”在边沿上轻轻补上少许白粉。
    5.贴片子——先贴额上的小片子,后贴两旁的大片子。要注意左右、前后、长短、宽窄两边的对称。贴好片子之后,戴上网子,勒水纱,梳大头。网子、水纱要稍紧一些,因大头很重,容易向后坠得使片子移动。甚至在表演动作较大时,整个网子、水纱、大头一齐落掉。
    6.戴头面、插花——压片子的“亮泡”、簪子、耳挖子等,都叫头面。头面戴好之后,按角色需要,再戴上花(化装完毕)。
    以上是水化装,兹将油彩化装略述如下:
    油彩化装是先将脸洗净之后,抹搽凡士林,再用棉纸搽去,使脸上留下薄薄的一层油份,再将油白粉抹上,拍匀。拍匀之后,再抹油质胭脂,胭脂要抹得红一些。然后再扑上一层白粉。如发现红度不够时,可以用干胭脂粉补搽。其余描画眉眼的方法和水化装相同。
    油化装的优点是:(1)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粉彩不花。(2)扑粉用得稀薄时,脸上略有光彩,显得皮肤色泽细润。 (3)化装技术比较容易掌握。

五:旦角的化妆方法

旦角的面部化装,大致可以分为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几种不同的化装方法。
    1.正旦(青衣和闺门旦)扮演的是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由于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面部化装上也须略有区别。像《铡美案》的秦香莲、《武家坡》的王宝钏(参见彩图)、《琵琶记》的赵五娘,脸上的脂粉不宜过重。眉描的宜细长一些,眼圈的黑色较重(不宜太宽),外眼角略向上挑起。口红的颜色涂得稍淡一些。整个的面部化装宜端庄淑静。
    一般官宦家庭的妇女,像《宝莲灯》的王桂英、《宇宙锋》的赵艳容、《游园惊梦》的杜丽娘、《回荆州》的孙尚香,脸上的脂粉可略重一些,眉眼的描画要端庄秀丽。
    剧中人遭遇厄难或复仇殉节时,像《六月雪》法场一场的窦娥,《一捧雪》刺汤一场的雪艳,眉心应画“晦纹”,鼻窝抹黑,脸上应涂油彩。另外,剧中人脸上挂彩时(像《宇宙锋》的赵艳容),脸上的红彩,不要抹得过火,以免破坏整个面部的美化。
    2.花旦(包括花衫、贴旦、小旦)的面部化装,一般是浓装艳抹,脸上的脂粉要搽得较重。由于具体的角色不同,眉眼的形态也应略有不同。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像《佳期拷红》的红娘、《春香闹学》的春香、《拾玉镯》的孙玉姣,眉眼的描画宜俊秀,口红要涂得重一些。为了表现少女的面部化装特征,眉心可画一红点。
    扮演一般的青年妇女,像《奇双会》的李桂枝,眉眼的描画,要略重一些。
    扮演轻佻风流的妇人,像《乌龙院》的阎婆惜、《翠屏山》的潘巧云,眉眼的描画要浓要重,眼圈宜宽黑,重涂口红。面部化装须在艳丽中带有轻佻的神态(从前扮演这一类的角色,也要点额。有的在眉心或腮边画红梅花或海棠花,叫做靥饰)。
    扮演性格泼辣的妇人,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猎虎记》的顾大嫂,眉眼宜粗大。面部化装要带有泼辣的神气。
    另外,花旦角色,也有在脸上涂抹油彩的。像《翠屏山》杀山一场的潘巧云,《战宛城》刺婶一场的邹氏(与正旦化装略同)。
    3.武旦(包括刀马旦)的面部化装,基本上和花旦化装相同。像《武松打店》的孙二娘,《打瓜园》的陶三春,《打渔杀家》的萧桂英(参见彩图),《穆柯寨》的穆桂英眉眼要吊得高一些,眉宇之间要略带英武气。
    4.老旦扮演的是年老的妇女,像《钓金龟》的康氏,《太君辞朝》的佘太君,《徐母骂曹》的徐母,《望儿楼》的窦太真,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员扮演老年妇女,如果不化装,看起来很不像,可以在额间、眼角和鼻窝略画一些皱纹。另外,扮演穷苦的老年妇女,像《清风亭》的张氏(由丑角应工),面部化装与一般老旦不同,应刻画出老态龙钟,愁容满面的神态(脸亡要用黑白笔道画出皱纹)。
    5.彩旦(多由丑角扮演),面部化装有搽粉与不搽粉之分。扮演反派人物,像《六月雪》的禁婆子、《牧羊圈》的朱婶娘,本色脸不搽粉,在腮边画一颗黑痣,眉梢眼角要表现出狡诈凶悍。《能仁寺》的赛西施,脸上要搽抹白粉,两颧涂两团红胭脂,下嘴唇只涂一红点。
    扮演滑稽灰谐的妇人,像《拾玉镯》的刘媒婆,面部化装略如花旦,描弯眉(也可按照演员本来的眉型描画)。另外像《铁弓缘》的陈母,一般脸上不化装,只略描画眉眼即可。

顶部
山那边的孩子
秀才
Rank: 2


UID 88
精华 0
积分 2446
帖子 218
威望 1
金钱 9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28 21:0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回复一下  

顶部
鸿程逗
秀才
Rank: 2


UID 1407
精华 0
积分 2408
帖子 208
威望 0
金钱 1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0-15
状态 离线
说的不错  

顶部
yzxrcw
秀才
Rank: 2



UID 375
精华 0
积分 2608
帖子 232
威望 2
金钱 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7
状态 离线
谢谢楼主啊!

顶部
ywr516
秀才
Rank: 2



UID 395
精华 0
积分 2387
帖子 211
威望 0
金钱 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22
状态 离线
观看中  

顶部
Plflow
秀才
Rank: 2


进步奖1 进步奖4
UID 110
精华 0
积分 3507
帖子 398
威望 17
金钱 3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3
来自 太平
状态 离线
爱不了  

顶部
505118348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523
精华 0
积分 2271
帖子 186
威望 0
金钱 2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3-21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yjyzhen
秀才
Rank: 2



UID 1624
精华 0
积分 2302
帖子 184
威望 0
金钱 28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7-4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
秀才
Rank: 2


UID 453
精华 0
积分 2347
帖子 202
威望 0
金钱 1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2-27
状态 离线
你加油吧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9 18:3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484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