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记“状元县”会宁用“三苦”精神办学的调查
huining
秀才
Rank: 2



UID 982
精华 1
积分 1581
帖子 402
威望 117
金钱 5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1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0:3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记“状元县”会宁用“三苦”精神办学的调查

来源:http://www.1921.org.cn/book.php?ac=view&bvid=94590&bid=1272

文//康和厚 张庞

  会宁是1936年十月九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这里的会师楼、纪念塔、纪念馆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今天会宁人民主要是继承和发扬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精神,奋发图强,如何把现在和今后的事情办好。我们在会宁的调查中主要是记载了会宁县如何用“三苦”精神来办好会宁的教育事业。


  会宁县位于陕甘黄土高原甘肃省的中部,白银市的南端,是白银市管辖下的一个县,该县平均海拔2045米,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很差,人民生活非常穷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分之一。

  会宁县有57.75万人,是甘肃省的人口大县,其中农业人口54.93万人,占96.1%,目前贫困山区仍有5万多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农村贫困面达到9.2%,会宁十年九旱,年平均降雨量300——40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全县228万亩耕地中,干旱山地占90%;水土流失面积达65%。全县面积6439平方公里,矿产资源非常匮乏,已探明的矿物储量有600吨芒硝和1亿吨石灰石。财政十分困难,以98年为例:财政收入1765万元,支出5915万元,自给率仅为29.8%,至98年底止,累计财政赤字5932万元。

  我们到会宁后,首先向县教育局了解了全县的教育情况,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到,会宁县城共有二万多居民有三个中学,一中、二中、三中。一中二中是会宁县的重点中学,我们着重了解了一中二中的情况,一中的学生是2240人,二中有学生2200人,这两个中学全部都是高中,没有初中班。一进校园,从校园的环境与学校的布局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学生只讲一个“严”字,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学好各门功课。一中的王金华副校长介绍说:“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向来抓的很紧,新学生一进校,首先抓思想教育,参观校史展览,进行法治教育,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唱革命歌曲,人人养成卫生习惯,争做三好学生,还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这样做的结果,使同学们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这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一个很好方式。在班会上也是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达到表扬好的,纠正差的,真正发挥了班会的作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达到了学校规定的要求。

  二中有一个清净的校园,一进校门,就觉得学生严肃活泼。亢德慧、景怀珠两位副校长说,现在我校已不是“三苦”精神了,已经成了“五苦”精神了,即: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助。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一半在灶上吃饭,学生的生活够苦了。现在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好各门功课,使同学们在三年的学习中达到自己应达到的目标。在这里我们顺便问了几个在校园的学生,他们说:“你们坐小车,我们长大了也准备坐,这样我们就要学好科学知识。让我们出校后,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增长才干,别人吃不了的苦,我们能吃,这样先苦后甜,必有报应。在这里他们说出一个真理,毛主席曾说过穷则思变,会宁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为多才多艺的。”

  会宁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因此,会宁又是一个教育大县,是西北多年来的高考“状元县”,改革开放以来,在环境艰苦,基础薄弱的条件下,会宁一靠领导的探索精神,二靠教师的奉献精神,三靠学生的钉子精神,四靠社会各界和群众鼓励和物质资助,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办教育,全力以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竭尽全力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初步摸出了一条在贫困地区办学路子。他们的做法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机构。制定县、乡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在各级领导任期内和年度目标责任制中,增加抓教育的硬指标,督促政府和领导抓教育行为到位;建立和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系,签订年度教育指标合同,年终验收兑现,实行基础教育承包制,不断完善基础教育体制和学校布局;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制度、目标管理体系,大力提倡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育质量;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科教兴县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因此,县财政每年财力支出的50.2%,用于教育事业,形成了“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733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农业职业中学2所,初中45所,各类小学666所,幼儿园1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教职员工5627人,在校学生12.32万人。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院校输送学生1.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攻读和获得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500多人,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工作,其中仅北京中关村高新开发区就有240多名会宁学子。

  会宁是高考“状元县”远近闻名。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采拍的大型电视纪实片《脊梁》讲述的就是会宁办学的故事。

  实际上会宁的同学把“四信”具体化了,同学们相信,他们自己刻苦的学习精神就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的正确信念,就是要千方百计的成才。同学们在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是坚定信心的。在学习中用“苦”学精神来说明他们有信心能够成才。

  事实证明树立正确的“四信”是我们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天会宁的中小学领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多数也都坚定的树立了正确的“四信”观念。小学校长冉树苍可以说是会宁坚定正确的“四信”典型代表,正是因为如此,会宁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会宁柴家湾共有63户人家,到现在为止,村里70%的人没有去过县城。可自1977年以来,却陆续考上40名大中专学生。柴泉隆是柴家湾小学唯一的任教30多年的民办教师,从柴家湾考出40名大中专学生,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村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盼望着有朝一日柴老师能被转为公办教师。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描写的是敬业和奉献精神,柴老师就是会宁县教育战线上敬业、奉献的“园丁”之一。

  据甘肃地方志记载:会宁“民风纯朴,文风昌盛,崇文修德,儒士辈出”历代科举考试居甘肃首位,仅明清两代,就考中进士24名,1906年甘肃省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五人中,就有两位来自会宁;1985年7月10日,甘肃省历史上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学博士答辨会在兰州举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是答辨委员之一。接受答辨的年轻人王银邦,就是从会宁走出来的。几年后他的弟弟王铁邦在日本留学也获得了博士学位。

  常言说:山青水秀的江南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谁曾想到,这贫穷苦焦的偏僻山村,却也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呢?知情的人都知道,学生苦学,是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

  会宁小岔村36户人家,就有48位大中专学生,是会宁远近闻名的“状元村”,那么“状元村”的学生是如何苦学呢?

顶部
huining
秀才
Rank: 2



UID 982
精华 1
积分 1581
帖子 402
威望 117
金钱 5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1
状态 离线
  不要以为“状元村”的学校一定富丽堂煌,教学设备齐全,独具魅力。其实不然,在“状元村”映入你眼帘的却是土坯搭建的校舍,残缺不全的桌凳,打开这里学生的书包,除了课本和仅有的作业本外,基本见不到其他学习用具。城里孩子看来似乎寻常的一个书包,抵得上这里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而且这书包也是这里学生梦寐难求的佳品。
  由于教室陈旧他们又新建了几间教室,这些新建的教室虽然宽敞了些,但仍然容纳不下全校学生,只好沿袭以往的复式教学,经常有一部分学生,不分寒冬酷暑,轮流在教室院内和操场用柴棍在地上写字,演题做作业。小岔村48位优秀儿女,就是从这样的一所小学走出大山的。

  在会宁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无非是斗鸡、跳方、踢毽子,而打篮球,玩乒乓球就根本见不到了。

  在城里校园门口,家长用自行车、小轿车或亲自接送孩子,是司空见惯的事,而在这里,离家五、六里甚至十来里的孩子,中午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啃干馍,喝自带的凉开水,边吃、边喝。更多的孩子每天早晚往返都是习惯性的步行着。不论是烈日曝晒、大雨倾盆,不管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特别在天寒日短的冬季,起早摸黑,两头不见太阳,毫无例外地在山间小路上走过一山又一沟,手里提着补了又补的褪色小书包,年年岁岁,无怨无悔。城里孩子出门骑车、乘公交车,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思意的。

  在会宁,中学生离家很远,大部分在校寄宿,学生宿舍,除了一床简单的被褥外,就是一股股浓浓的煤油味。一到放学时间,学生们显得更为忙碌。学生一上初中,就开始动手做饭。每到吃饭时分,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吃生饭,焦饭,是常有的事。教师们赞扬说:“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夜深人静了,教室晚自习的灯光虽然熄灭了,但是老师的窗户上仍然亮着灯光,备课、批作业,仍在辛勤劳动。

  放假了,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好像出了笼的鸟一样,欢快跳跃,走进书法、钢琴、绘画、培训班陶冶情操,或去旅游锻炼身体。而会宁乡村的小学生则是替家里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父母收割打碾庄稼,初、高中的学生则纷纷外出打工,设法挣够下学期的学费。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说,多一些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会宁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已有意无意地把素质教育灌输到每个人的行动之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会宁的学生早已品尝着这种滋味,经过锻炼提高他们的素质。

  会宁的学生像大山一样纯朴,像高原湖面一样平静,心平气静,矢志不渝地专心学习,追求进取,铺筑着奔赴知识殿堂的金光大道,不断地演化着“状元县”教育前进的可喜历程。父母苦供,老师苦教,这是人间两种无私的爱,这种爱就是学生苦学的最大动力和强有力的后盾。

  32岁的李淑巧,8年前病魔夺去了丈夫的生命,全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就压在她那瘦弱的肩膀上,为了孩子上学,她起早摸黑,累死累活,不愿让孩子失学,她望着孩子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的身影,增强了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在会宁新庄乡,李大妈最受乡亲们尊重。这不仅只因为她家考出三位大学生,更多的是由于她当年为供儿子上大学讨饭达几度春秋。她一双小脚挑重担,东邻西舍借米借面,周身衣衫全补纳,人生路上汗洒遍,在几亩地上还要拼命干,一片母爱为儿子织造着锦绣前程。真是“含辛茹苦育儿女,不堪回首慈母泪”。

  每年七月上旬高考是家长和亲人们最为关注的日子。城市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保健品,增加营养,而会宁的考生只不过比平时多了几样蔬菜。

  会宁县扬集乡薛振义的儿子薛进庄考上大学是一大喜事,但是筹凑不起学费是一大愁事,在喜忧参半的情况下,他东借点,西凑点,亲帮亲,邻帮邻,又贷了点款,还不够,村支书代表全村给薛进庄筹措了500元钱,他终于带着父老乡亲的嘱咐,踏上了新的求学历程。薛振义激动地说:“没有亲友苦帮,这学咱们也就上不成了!”

  现任会宁县头寨乡中湾小学校长的冉树苍,在他的园丁生涯中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得到人民的崇敬和赞赏。1994年会宁县授予他“优秀校长”称号;96年获甘肃省优秀园丁奖;98年被评为白银市“十佳校长”、“优秀党员”;同年11月当选为中共甘肃省委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并被全国教育工全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9年获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称号;2000年春季应中央邀请随团到台湾访问。

  1996年,随着上海东方电视台实地采拍的纪录片《黄土高坡一校长》在全国28家电视台相继播出后,他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打动了亿万素不相识的普通观众的心。省、市、县各级领导都以不同方式关怀他,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曾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

顶部
huining
秀才
Rank: 2



UID 982
精华 1
积分 1581
帖子 402
威望 117
金钱 5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1
状态 离线
  头寨乡中湾村地处会宁、定西、榆中三县交界处,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十年九旱,老百姓生活极为艰苦。极目四望,除了荒山秃岭就是深沟溪涧,一滴水也是十分珍贵的。就是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条件下,冉树苍几乎凭借个人力量,建成了一所造价20万元的全新六年制小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人们不仅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冉树苍那黑瘦衰弱的躯体、创造出这个奇迹的?

  92年秋,因妻子患癌症已到晚期,组织上为照顾冉树苍,将他从会宁一中调到家门口——头寨乡中湾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职务。当时的中湾小学,只有几十名学生,3名民办教师,年办公费不到百元。学校共有6间房子,其中4间房屋顶破烂,不遮风雨,四、五个学生围着一张桌子上课,学校唯一的教学设备是一副三角尺。由于办学困难,该校教学质量一直排在全乡最后。面对这一现实,身为校长的冉树苍,既感到心惊,又感到责任重大。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念好两本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他是学校唯一的公派教师,初到学校,冉树苍就以身作则,自己掏出刚补发的1100元钱,购来木工用具和木料及部分课桌板凳,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加固校舍,修理破桌烂凳。就在这时,妻子病危,连小便都十分困难,浑身肿胀无法入睡。从十月卧床一直到次年五月。冉树苍为了发扬表率作用,每天比别人早进校晚离校,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教学紧张阶段,他的办公室的煤油灯彻夜不熄,困极了嚼一口茶叶刺激神经。有时来不及自己做饭吃,就把生面炒熟充饥。妻子病情严重,他抽不出时间照顾,只好在中午和深夜给妻子请医熬药,同时鼓励妻子,打起精神,战胜病魔。他的精神感动了村民,凡来家看望病人者,都不拿罐头之类,一律送烙饼、面条……。群众的支持更坚定了冉树苍办好学校的决心。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中湾小学内部管理日趋正规,学风大变,教学质量由原先全乡28所学校倒数第一,一跃而为全乡第二,附近定西等县学生也慕名前来人学。学生人数由原来80多人增加到150多人。

  中湾小学始建于1953年,因群众生活困难,校舍年久失修,既陋又窄。再加上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的实施,学生人数的增多,校舍破旧和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经过慎重考虑,冉树苍同志又提出新设想——搬迁新建学校。经请示村、乡领导,多方奔走协商,终于形成了同意迁建学校的统一意见,冉树苍被委以建校领导小组常务理事重任。

  建校一开始,就遇到很大的阻力。第一难题是征地.明明用了别人的下等地,可人家硬要兑换上等滩子地。还有人故意难为他,说学校建在山梁上,压住了“龙脉”面对困难和阻力,他没有动摇,靠跑腿、磨嘴皮子等“软硬兼施”手段疏通各方面的关系,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对妻子说:“有些人反对建新校,其实是怕出钱、占地,这都是穷的缘故。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再说学校能建啥样,我心里也没有底。现在不管怎么样,咱自家得带个好头。”冉树苍主动和家人商量,舍出了自家门口三亩最好的滩子地,倒来换去,冉树苍家12亩上等田地都“搭”进去了。

  开工后,老天像故意跟他过不去:94年6月三天内两场特大冰雹,夏粮绝收;95年又是六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原计划集资筹措1.7万元和投工献料的10万元只完成了五分之一。没有钱,工程又不能停,逼得冉树苍四处奔波,眼球布,满红丝,嘴皮起了一层白泡,万般无奈,他只好贴出卖房子卖土地的启事。冉树苍呕心沥血建校的精神令村民十分感动。不少讨债人了解到他的困境后,主动改变了态度,好多人对他树起大拇指:“没想到世上还有你这样为公家的事倾家荡产的人!”腊月三十日,别人都家门口灯笼高照,放鞭炮迎新年,但他从白银市借钱回来,已过了晚上十点,自家屋里黑灯瞎火,气氛沉闷。为了建校,他不惜付出自家一切:手扶拖拉机、架子车、水桶、木板、绳子、铁锨、柴草——全部投入施工,成为“公物”;他家院子成了材料堆放场地,房子成了库房,就连打碾场也成了混凝土预制件场地。第一栋房子上盖后,无钱卖瓦,无法封顶,雨季来临就麻烦了,冉树苍狠了狠心,卖掉了自家价值千元的耕牛,两只羊和450公斤豌豆,怀里揣着钞票,在山下公路旁的瓜棚里,夜以继日等候拉砖瓦的汽车,眼睁睁等候了一天一夜,困得眼皮直打架,整个人像一滩稀泥。饥了渴了,一口干粮一口凉水……;盖教师宿舍缺少榻板,他又卖掉了家里的800斤豌豆,及时卖回了木料;家居较远的村民建校出工,他让妻子烧水送饭;在建房大量用水的节骨眼上,会宁遭遇百年难见的特大旱灾,滴水贵如油,学校筹钱用近3000元从50公里以外拉回16车水盖房子,冉树苍心疼了。经过再三思虑,把水贵如油的自家4窖水全用在建校上,并且定下规矩:全家5口人,每天吃喝、洗脸用水不得超过10斤。看到家里一窝猪吃水太费,他又把猪送给亲戚,节省用水用于建校。为了早日竣工,冉树苍同志几乎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95年秋,为了迎接市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冉树苍几乎日夜蹲到学校。当时因夏粮绝收,家里补种了大量养麦。为了生活,一切农活全搁架到他身体稍有好转的妻子身上。看到妻子虚弱的病体在田间歪歪扭扭割荞麦的样子,冉树苍实在过意不去,到地里只捆了十多捆,因惦念建校事宜,又匆匆赶回工地。在验收的前一个月里,他带领教师每天突击到午夜两点,早上五点起床,别人休息了,他还要巡视看料。长期过度劳作,他手掌结茧,指头渗血,眼睛红肿,头发蓬乱,见过的人无不眼含泪水,欲言又止。有一天,他拉痢疾,站不起来,就躺在草堆上指挥。家里人送药、送饭,他在草堆上吃喝。长期的劳累,使他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时疼痛难忍,严重时仰卧在炕上,胸脯上放一小块木板,在上面写教案,阅作业,拨算建校费用,待到稍闲,别人送他到医院治疗,右臂部股肉都萎缩了。正当建校关键时期,冉树苍七十五岁的老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两个月内全靠药水维持。有一天,冉树苍深夜回家,病妻在厨房里呻吟,老父在上房里辗转受煎熬,“铁石心肠”的冉树苍再也忍不住了,跪在父亲炕前大哭一场。当时他想,自己既对不起白发苍苍的老父,也对不起多年来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妻子和受苦.的儿女们。但到了第二天,他一如既往,依然决然走进学校。

  作为一校之长,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几位民办教师家里困难,他就把县上发给他的“优秀校长”奖金分给他们用;春播之际,他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们赊购化肥;一个学生因母亲去世,生活困难,他便主动为他垫交了学费,下雪了,他让离家远的学生住到自己家里,建校时缺少教室,他就腾出自家的上房给学生上课;他还和妻子商量花300余元为学校200个孩子每人买了一顶帽子挡风沙……。

  冉树苍每月只有400多元的工资,遇上灾年是全家人赖以糊口的主要来源。妻子虽然战胜病魔,可医药不能中断,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十分窘迫。他的几个孩子的穿衣还不如普通农家的。家里大部分穿衣是靠省教委仪器公司的张庆菊同志供给,他本人的衣服一直是从衣贩手里买的旧衣服,但冉树苍个人前后累计为建校垫付近万元。他坚韧不拨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强烈的共鸣。我省中共武威地委书记王国文知道后,写信鼓励,并捐款300元,还给他题写了校名;白银市教育局局长张振林带着1000元,专门看望他和家人,靖远师范附小捐助20套课桌凳,上海市南供电局、松江电力局为学校捐款12万元;大江南北许许多多未曾谋面的人含泪为冉树苍写信、寄物、捐款,劝他早点诊治妻子的病。村民张克勇捐献钢材修建校门,李庭瑞、南居德、冉晓霞等一大批村民纷纷援助,捐款献旗。现在的中湾小学,校门壮观雄伟,教室宽畅明亮,教学质量遥遥领先,学生合格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6%和97%。1995年该校通过了市标准化学校验收,跻身全市标准化小学行列。这是冉树苍心血汗水的结晶,也是他无私奉献、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的最好例证!

  冉树苍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他要把中湾小学建成山里一流的学校,创造出一流的教育质量,他要让许许多多的山里娃踩着他的肩膀走出山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那种不畏艰辛敢于向自然挑战和勇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才得以发展壮大;正因为有了这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才构筑起我们民族朝气逢勃,坚如磐石的伟大祖国和辉煌历程。

  现在会宁县的领导在“三讲”教育的基础上,既抓思想教育,又促当前工作,他们在江泽民同志广东考察时指出的:“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结合会宁实际,在“三讲”中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穷则思变,穷则思进”的讨论。另一方面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时间按照各自分工,分析研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夏种已达到45万多亩,准备各类化肥1.6万吨,良种72.3万公斤,投放农贷资金1292万元,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地块2.2万亩,准备苗木50万株,有46名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县上还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且已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兴建“引黄入城”工程,大力解决城区生产和卫生用水。县教育局的同志们说;“生产上去了,教育就有了基础,未来的会宁就是既抓教育,又促工作。”他们指着会师楼说:“那就是我们前进的目标”。1936年十月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会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三大主力大会师的精神,把会宁的工农业生产与教育事业,在已有的基础上用“三苦”精神取得更大胜利,为我县致富思进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〇〇〇年四月十二日

顶部
黎明
秀才
Rank: 2


UID 446
精华 0
积分 2871
帖子 266
威望 2
金钱 12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2-13
来自 会宁丁沟
状态 离线
观看中  

顶部
cumtb (仁者无敌)
秀才
Rank: 2



UID 300
精华 0
积分 2544
帖子 226
威望 0
金钱 1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25
状态 离线
必须顶  

顶部
pssword
秀才
Rank: 2


UID 1433
精华 1
积分 887
帖子 330
威望 3
金钱 21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2-3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用心人
秀才
Rank: 2



UID 1038
精华 0
积分 2884
帖子 248
威望 0
金钱 18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1-19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衣乌鱼 (衣乌鱼)
秀才
Rank: 2



UID 210
精华 0
积分 2489
帖子 210
威望 0
金钱 1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5
状态 离线
先看看怎么样!  

顶部
安安蓝企望
楼客




UID 701
精华 0
积分 2879
帖子 246
威望 0
金钱 1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支持一下哈  

顶部
1615 (1615)
秀才
Rank: 2



UID 1083
精华 0
积分 2722
帖子 225
威望 0
金钱 22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5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支持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2 12:2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102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