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谈起道家,人们常常与道教联系起来,要正确理解道家,必须首先分清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家是先秦时期老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在为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道家逐渐分成了两大派系,一是利用道家思想在下层群众中壮大起来的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教,一是在上层社会倍受喜欢的玄学.可以说道教是道家,但道家却非全指道教. 道家是几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的重要学术思想.关于何种哲学在中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无可置疑地认为是儒家,但近几年来,人们开始不接受这种说法,目前学术界也正在讨论这个问题,尚未形成共识,曾经有人比喻说,儒家哲学如果是树干的话,道家哲学就是树根.可见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之文化全在道教,也有英国学者说,没有道家就没有中国文化.那么道家究竟是什么文化呢?胡适曾经在<<中国中古思想史讲义>>里这样概括道家的思想:
自然变化的宇宙观;
善生保真的人生观;
放任无为的政治观;
胡适先生的这段文字是对道家文化的高度概括,总体上道家文化应该是自然中性的世界观,因为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自然的运行规律,人们应该顺应天道,不应可以去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
道家追求知识能力的解放和人生活心境的解放,前一方面提倡人们"为道",最终达到"无为","无为"是道家认为的很高境界,也是理想境界,后者要求人们"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见素抱扑,少私寡欲"主张修身养性,道家追求洒脱无束的个人生活以及"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整体上道家的思想是柔顺因循,潜隐退守的思想,它正好与儒家刚健有为,入世进取的思想形成互补,儒道两家的互补正好有形成一统一的和谐体,即要求人们积极进取,又在官场失意之时形成精神的支持,很多古代名人都是先学儒家,后尊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