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教育改变会宁经济穷县命运
欣怡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996
精华 0
积分 3728
帖子 775
威望 136
金钱 2138
贡献 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8: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教育改变会宁经济穷县命运

原文地址:http://www.gszx.gov.cn/www/ContentsDisp.asp?id=4498

  引言


  3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一切,惟独没有改变的是会宁人对教育的信念和执着。
  30年来,会宁为国家输送人才5万多人,“状元村”、“状元县”、“博士县”使会宁教育蒙上了“神话色彩”。

  改变贫困命运几乎是会宁人让孩子念书的惟一理由。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28年时间里,所有的会宁人都有两愁,一愁孩子考上大学,二愁孩子考不上大学,因为高额的学费可以使几个家庭返贫;如今,他们也有两愁,一愁考不上,二愁考不好,因为好学校将有好的就业,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如果有人要问,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会宁教育,会有很多人把“三苦精神”倒背如流:“家长苦供、领导苦抓、社会苦帮。”在此基础上,又有人总结出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两乐精神” 。

  如今,会宁的教育不单单是一项社会事业,它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教育产业,在会宁上学的外地学生和陪读家长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很多地方也在复制会宁教育模式。教育成为带动会宁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衡量会宁教育并不是有多少状元,而是会宁每年有近50%的学生能上国家重点大学,整体教育的水准变化最大”。如果说会宁教育有什么模式的话,那最大的模式就是“教育也与时俱进”。正当我们在一味追求高考上线率的时候,会宁又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和感恩教育。正如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蔺国臣所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心,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救助。感恩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回报社会,教育学生要用感恩的心面对今后的生活。”

  核心提示

  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批示:“会宁是闻名的‘状元之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实现求学愿望”。

  会宁是一个经济穷县,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元。但是会宁不是因为穷而引起关注,而是因为教育返贫引起关注。因为贫穷,孩子们选择求学,梦想走出穷困;因为求学,家长们倾注心血,希望功成名就。正因为这种关联,才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教育神话”和“会宁现象”。

  会宁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形成经济穷县与教育强县之间的巨大反差,是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使然,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使然,也是“三苦两乐”精神使然。“三苦两乐”精神是“甘肃精神”的支流,它是会宁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会宁教育振兴的根本原因和会宁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无形资产”。

  从经济穷县到教育大县

  1979年,会宁县农村集体经济人均分配收入只有37.05元,人均分配现金6.16元。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为家庭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会宁的大多数群众来说,由于自然条件艰苦,干旱少雨,靠天吃饭,生活上并没有大的改观,群众生活十分贫困。

  也许因为贫穷,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发展教育就被认定是会宁唯一的出路。1984年,会宁县做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重大决定:实施“教师优惠十条”。“优惠政策”被《甘肃日报》全文刊登以后,在全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正是因为这个英明的决策,会宁教育从那时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教师优惠十条”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教师工资“向上浮动一级”,解决了聘请教师的粮户关系和家属住房等一系列扶植教育发展的问题。

  “这在当时被称为‘1号文件’,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今年48岁的会宁县中川乡教管中心主任邵建军对此仍然是记忆犹新。1977年,高考恢复的第一年,邵建军以5分之差落榜,回乡以后当起了民办教师。6年后,他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当时转正的这批老师,目前有80%都还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会宁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据《会宁教育600年》记载,“教师优惠十条”对会宁教育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激励政策使会宁的教师不但请进来,而且走了出去。1985年,会宁小学教师的合格率由1980年的13%上升到92.2%,初中教师的合格率由14%上升到88.1%,高中教师合格率为43.5%。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会宁教育的传统。在会宁,教育局真正成了最优先排序的部门。

  从会宁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里记者注意到,2002年到2004年,全县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一个人员都没有增加,而在教育上却增加了1769人,全部为一线教师。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仅1300万元,却拿出260多万给学校作公用经费。

  “会宁的教育不仅体现在高考上,农村普及教育也是超前的”。中川乡初级中学校长万德寿告诉记者,从1986年开始,会宁县在中川中学实施“燎原计划”,对初中毕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一年,4年时间使大量的农民和准农民掌握了农业知识,现在会宁县40岁左右的知识型农民都是从这里受益的。这种“3+1”模式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先进”,会宁的农村教育成为当时全国的一面红旗。

  数字能说明一切:恢复高考30年来,会宁累计输送大中专学生5万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500多人,硕士学位的近3000人,学士学位的近2万人。也就是说,全县58万人口,平均每10户农家就有4个大学生。2007年,全县考生中三本以上上线的有5151人,而全省“理科状元”也出自会宁。

  为了反映会宁人民竭尽全力、兴办教育的感人事迹,2007年12月19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电影《血脉》在兰州首映。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观看完影片后表示,《血脉》通过典型人物事件的艺术再现,既是对会宁教育现象的深刻解读,更是对当年红军长征精神的深情追忆。他希望通过《血脉》的播映,使更多的观众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传播得更为久远。

顶部
欣怡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996
精华 0
积分 3728
帖子 775
威望 136
金钱 2138
贡献 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7
状态 离线
  “三苦精神”缔造了“高考神话”

  2006年,外省媒体对会宁教育采访后得出的结论是,会宁之所以有“高考神话”,是“会宁人长期食用亚麻油,而亚麻食用油对增加人的记忆力有特别功效”。对此,会宁人不以为然,嗤之一笑。

  凡是了解会宁和亲身体验过会宁生活的人都知道,“三苦精神”才是会宁教育的真正精神支柱。

  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蔺国臣说:“在会宁,辍学率可以说几乎为零,但是重读率非常高,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学生那种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从小养成,高考只不过是最后的突现。”

  供孩子上学,家长们也愿苦中作乐。当地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百听不厌。郭城乡一位农民家中有一件军大衣,原是政府救济的,这个农民的几个儿子轮番穿过,最后才轮到他穿,实在没法穿了,才扔进破布堆里。就是这样的家庭,出了四个大学生。

  中川九年制学校朱克福说,过去会宁人把高考称为“黑色六月”,更可怕的是“黑色八月”。八月正是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而这时会宁的好多家长却高兴不起来,不是学生们考得不好,而是高额的学费使他们开始四处借债。亲戚托亲戚,朋友托朋友,有的人甚至没有办法,不惜借高利贷。

  新庄塬是会宁有名的“状元乡”,也是会宁大学生密度最大的乡镇。全乡3326户人家,恢复高考以来,考出大中专学生2000人。今年73岁的刘成效是新庄有名的“状元户”,两代人有10个就是大学生。

  “领导苦抓是会宁教育的特色。”万德寿说,“每当开学的时候,会宁重点学校的校长都会收到领导保送学生的批条,但是,会宁的校长都是很牛的,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招收好学生的机会。”2005年,会宁首届宏志班的50名考生中,41人考上了全国重点院校。其中三人考上清华,一人考上北大,一人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这也是全国42个“宏志班”中高考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2007年,会宁“宏志班”60名学生,本科上线率为100%。

  万德寿说,早在10年前,会宁县邮电局有意识地做过一个统计,会宁在外地工作的毕业生每年寄回家的钱达到1430万元。近乎当时会宁县财政收入的两倍,是会宁学生每年带出去的三倍。

  “而最近每年的数字已经达到了一个多亿”,对此,会宁很多人认为。“不足为奇”,“500多位博士、3000多位硕士,还有数不清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个数字也许还是保守的。”

  “钱只是一个方面,会宁通过教育移民,‘走出去和带进来’的才是会宁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蔺国臣说。
  

顶部
欣怡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996
精华 0
积分 3728
帖子 775
威望 136
金钱 2138
贡献 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7
状态 离线

  教育改变了会宁,会宁也在改变着教育。

  2007年,白银市政协委员们对会宁教育进行了“诊断”,会宁农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发展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基础教育,政协委员们建议,既要积极为名师、名校长的成长搭建平台,又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将农村教育经费全部纳入预算,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确保落实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事实上,会宁已经认识到“高考神话”为教育带来的困境:教育资源不均衡,优势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县城,过分地迷信“一中模式”、“二中模式”,大量的学生涌向县城,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蔺国臣说,会宁全县目前有各类学校575所,是全省学校最多的县。而高中只有6所,每年只能招10000多名高中生,每年初中毕业生却多达18000多人,这就意味着有三分之一的初中毕业生无法按时升入高中就读。“同时有近3000名外地的学生要在会宁借读,所以初中升高中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学生不仅无法容纳,还有相当多的学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邵建军说,“由于缺乏教学仪器,好多农村学校的化学课不是做实验,而是说实验。中小学仍有近6.6万平方米的危房需要改造,其中D级危房5.8万平米,全县尚缺编教师1000多名”。

  “举债办学的局面还一时难以扭转”。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负债8000多万元,高中阶段负债2000多万元,加起来就是一个亿,相当于会宁县5年的财政收入。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会宁人没有迷失,会宁教育也在痛思改进。2006年是会宁教育发展的拐点,从这一年开始,会宁县和江苏如东县进行了教育经验交流,每年派几批老师进行交流,他们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发展中地区的经验来扬长避短,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而在这一年,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帮助会宁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7月9日,带着总理的嘱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前往会宁县就穷困学生助学贷款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同意会宁在教育与金融合作方面进行试点。

  对于会宁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两免一补”、“助学贷款”解决了会宁人的后顾之忧,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但是,走进会宁县砚台坪的“陪读村”,人却丝毫没有轻松感。一位陪两个孙子读书的73岁老奶奶告诉记者,陪读的家长至少有5000多人,加上学生,可能超过2万人,每当吃饭的时候,人山人海,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据官方统计,仅外地学生在会宁借读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人,有的外地人不惜代价送孩子到会宁读书,每月花2000元在会宁租房、顾保姆来陪孩子读书。或许,在这条通往高校的流水线上,我们不仅看到成绩,也看到辛酸。会宁教育今后向何处发展,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何谐调,如何对当地经济社会更好地服务?仍需要进行探索性实践。
记者 贾治堂 高子发 田春晖 通讯员 柴成旺  

顶部
我爱我家
秀才
Rank: 2


UID 969
精华 0
积分 1322
帖子 366
威望 15
金钱 6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3
状态 离线
#无语  

顶部
hxj101
秀才
Rank: 2



UID 1025
精华 0
积分 2937
帖子 250
威望 0
金钱 20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1-3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zhhw635 (九极)
秀才
Rank: 2



UID 291
精华 0
积分 2534
帖子 229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21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会呼吸de痛
秀才
Rank: 2



UID 1536
精华 0
积分 2404
帖子 209
威望 1
金钱 1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3-30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无面之王
秀才
Rank: 2



UID 364
精华 0
积分 2136
帖子 257
威望 0
金钱 21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24
状态 离线
在会宁办所大学,办10所高中吧

顶部
沛若求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7-7 11:41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村夫
秀才
Rank: 2



进步奖3
UID 1308
精华 0
积分 2349
帖子 205
威望 1
金钱 7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6-26
状态 离线
好人一个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4 07:3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916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