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泡泡小新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951
精华 0
积分 2442
帖子 555
威望 35
金钱 139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8:3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西方国家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适应于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

    二、饮食观念与准则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对于饮食重科学,讲营养,所以近代的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潮,特别强调养生,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

    我们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人们内心之于“色、香、味”,而没有提及营养组合,从来都是“味”字“挂帅”的。(待续)

顶部
二杆子
秀才
Rank: 2



进步奖1
UID 539
精华 0
积分 1906
帖子 240
威望 3
金钱 7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2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25 22:5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渠椀法室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6 13:0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桃花山主
秀才
Rank: 2


UID 117
精华 0
积分 2775
帖子 250
威望 2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6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源泉
秀才
Rank: 2



UID 1013
精华 0
积分 2486
帖子 207
威望 0
金钱 20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8
状态 离线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顶部
消任凫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26 20:39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二锅头妹妹
秀才
Rank: 2


UID 1436
精华 0
积分 487
帖子 251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2-9
状态 离线
回答了那么多,没有加分了,郁闷。。  

顶部
皓月繁星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3 进步奖6 版主勋章 优秀斑竹奖
UID 149
精华 0
积分 5737
帖子 1396
威望 88
金钱 971
贡献 -4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8-22
来自 http://tran.httpcn.com/on ...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MSN
秀才
Rank: 2



UID 430
精华 0
积分 2615
帖子 240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2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tttl87757 (tttl87757)
秀才
Rank: 2



UID 443
精华 0
积分 2384
帖子 209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2-8
状态 离线
顶下再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0 15:5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96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