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茶是谁先发现的
小龙女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5
精华 0
积分 16733
帖子 842
威望 147
金钱 15001
贡献 1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9-8-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9:5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茶是谁先发现的

  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一个叫祁叶的人,他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茶叶的,那个时候茶不是象现在一样经过翻炒的,是从茶树上摘来放进茶具里面就泡的!

  到了三国、两晋以后,茶文化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茶人茶事多有所见。

  唐宋时期,是茶文化的兴盛时期。茶文化发展到这一时期,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各地,茶一下子成为举国之饮。而且,这时出现了被誉为"茶圣"的陆羽及其《茶经》,将茶文化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由于茶人辈出,使饮茶之道如对水、对茶、对茶具、对煎茶的刻意追求达到了一个极尽高雅、完美、精妙的地步,以至于到了唐朝后期和宋代,茶文化中出现了一股奢靡之风。

  禅僧们为了更好地参禅也开始大量地饮茶,他们对茶的研究、理解和追求,迥异于世俗之人,宗教色彩和禅宗思辨的介入,使中华茶文化史上出现了一种特有的现象:茶禅一味。

  明清以后,茶文化似乎出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现象,刻意追求好水的人少了,一味讲究贡茶的事也少了,茶人更追求、讲究的是茶的本身至味和内在意味,并藉以实现精神上的追求,得到心灵的抚慰,或寻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化境。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在现代社会,茶文化更起着丰富文化休闲生活,促进茶叶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茶文化规模将更大,涉及领域更广,功能更显著,传统与现代融合更为紧密,茶文化将成为世界性文化。(来源:网络)

顶部
2012
秀才
Rank: 2


UID 1354
精华 0
积分 2135
帖子 486
威望 26
金钱 120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1
状态 离线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

  相传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另有一种传说: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蛤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昧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幼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茶树。

顶部
才尽旷观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2 08:5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心雨 (心雨)
秀才
Rank: 2


UID 933
精华 0
积分 2372
帖子 207
威望 2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15
来自 头寨共丰
状态 离线
支持你加分  

顶部
萝卜头
进士
Rank: 4


进步奖6 进步奖2
UID 1005
精华 1
积分 9164
帖子 1366
威望 208
金钱 649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10-24
状态 离线
神农氏

顶部
八零后
秀才
Rank: 2


UID 1397
精华 0
积分 9433
帖子 398
威望 26
金钱 859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9-23
状态 离线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顶部
石乙乭
秀才
Rank: 2


UID 1382
精华 0
积分 772
帖子 304
威望 1
金钱 12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31
状态 离线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顶部
石乙乭
秀才
Rank: 2


UID 1382
精华 0
积分 772
帖子 304
威望 1
金钱 12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31
状态 离线
唐代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就和煮菜而饮汤一样,是用来解渴或用来佐餐的。这种说法可由北魏人杨衔之所着洛阳伽蓝记中的描写窥得。书中记载说当时喜欢「茗饮」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则多饮用酪浆,书中尚记载了一则故事:北魏时,南户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称降,刚来时,不习惯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阳的人均称王肃为“漏厄”,就是永远装不满的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宴,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高祖便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回答道:“莒附庸小国,鱼虽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兰秋菊各有好处。只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作奴仆了。”这个典故一传开,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别名。这段记载说明了,茗饮是南人时尚,上至贵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须品,而北人则歧视茗饮。其次当时的饮茶属牛饮,甚至有人饮至一斛二升,这与后来细酌慢品的饮茶大异其趣。

顶部
weijinyu
秀才
Rank: 2



UID 283
精华 0
积分 2597
帖子 231
威望 0
金钱 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18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MIAOMIAO
秀才
Rank: 2



UID 402
精华 0
积分 2517
帖子 222
威望 0
金钱 8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27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3 09:3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836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