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风雨同行
秀才
Rank: 2


UID 1342
精华 0
积分 945
帖子 446
威望 36
金钱 9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6:2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Howpeoplemakedecisions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facetradeoffs

  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东西Thecostofsomethingiswhatyougiveuptoget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peoplethinkatthe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respondtoincentives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Howpeopleinteract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Tradecanmakeeveryonebetter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Marketsareusuallyagoodwaytoorganizeeconomicactivity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cansometimesimprovemarketoutcomes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Howtheeconomyasawholeworks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country'sstandardoflivingdependsonitsabilitytoproducegoodsandservices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risewhenthegovernmentprintstoomuchmoney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Societyfacesashort-runtradeoffbetweeninflationandunemployment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marginal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

  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证。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生活费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来源:网络)

顶部
MSN
秀才
Rank: 2



UID 430
精华 0
积分 2604
帖子 239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28 14:3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拜见友
秀才
Rank: 2



UID 664
精华 0
积分 2942
帖子 231
威望 0
金钱 39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顶部
羊冰草
秀才
Rank: 2


UID 1385
精华 1
积分 5978
帖子 477
威望 19
金钱 51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9-3
状态 离线
我也来顶一下..  

顶部
关中愣娃
秀才
Rank: 2



UID 226
精华 0
积分 2819
帖子 245
威望 0
金钱 1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17
状态 离线
真的有么  

顶部
cumtb (仁者无敌)
秀才
Rank: 2



UID 300
精华 0
积分 2588
帖子 230
威望 0
金钱 1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25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爱你一万年 (爱你一万年)
秀才
Rank: 2


UID 348
精华 0
积分 2701
帖子 216
威望 0
金钱 3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14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Nightingale
秀才
Rank: 2



UID 357
精华 0
积分 2575
帖子 217
威望 0
金钱 14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19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minming2
秀才
Rank: 2



UID 505
精华 0
积分 2605
帖子 213
威望 0
金钱 2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4-22
状态 离线
#无语  

顶部
秦净 (秦净)
秀才
Rank: 2


UID 613
精华 0
积分 2536
帖子 218
威望 0
金钱 1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8-19
来自 陕西 西安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2 02:4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62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