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支那”称号的起源
王老五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1 进步奖2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UID 1124
精华 1
积分 3672
帖子 816
威望 149
金钱 19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2-2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7:4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支那”称号的起源

  “支那”这一称号,是华人列祖列宗们茹毛饮血、荜露蓝蒌地为后人争取来的,它曾经光芒四射,它曾经远播海外,它曾经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成为欧洲人心中的香格里拉,一直到大清晚期,“支那”才开始沦落,成为人们所唾弃的大清的牺牲品之一。

  “支那”一词,最早见于古印度。并被世界上其它古文明所采用,包括伊朗、希腊、罗马……,在波斯语与希腊语里,又叫“震旦”、“希尼”、“赛勒斯”……等,都是“支那”的转译或音译,也成为古印度文明向西传播的一个历史见证。

  “支那”的本义是什么?慧苑《华严经音义》云:支那,“此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法云《翻译名义集》云:“支那,此名文物国”。从这些解释上看,“支那”的本义即“智慧勤劳”之意。

  中外史学界对于“支那”一词的出处也作过种种猜测,如源于“瓷”、“丝”等中国特产,源于“秦”、“滇”、“日南”等古代国名。其中源于“秦”的说法曾流行一时。

  但是,上述论证在逻辑上都有一个硬伤:在“瓷”、“丝”传到西方之前,在“秦”出现之前,印度、希腊等国的古代文献上,早就出现了“支那”这一称呼。

  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那》、《罗摩耶那》的梵文定本,虽然编于公元后,但其中最早可上溯至公元前五世纪,这两本书中都出现了“支那”。《罗摩耶那》中的《地篇》中,列举位印度北方的二十国,其中有“支那”、“外支那”两个名称。《摩诃婆罗那》中记载,“婆罗多王言,尝亲率大军行至北境,人物特盛,民多巧智,殆支那分族云云”。

  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印度作品《政事论》中,提到“产生在支那的成捆的丝”。约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古波斯弗尔瓦丁神赞美诗中提到的地名“赛尼”,后人研究是“支那”的转音。古代希伯来人的《旧约·以赛亚书》中有这样的词句:“看那,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古方来,这些从希尼国来”,这里的“希尼国”学者研究认定为“支那”。

  古印度人接触并知道的“支那”,就是长江流域的荆国,后来也叫楚国。商、周时代,通用荆的名号,楚是别名。《诗经》中有“蛮荆来威”、“奋伐荆楚”等语。近年发掘的三星堆文明,被中国考古学界誉为“外星文明”,其实它只不过是古代荆楚文明的一个遗存。

  荆大约发迹于长江中游的湖北北部,后来开始扩张,向北,直达黄河;向南,吞并洞庭湖流域;向东,抵达大海,今天的南京,为荆人所设置;向西,兼并巴黔,更向西深入云南腹地,成为了一个版图巨大的奴隶制国家,遂称“荆楚大地”,并一直沿袭至今。

  荆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时受封立国,共历四十君;被楚灭后,又传二十四王,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持续活动千年以上,这与荆人一直保持尚武习俗有并。秦并六国后,只有楚人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悲壮心声,后来的事实也果然如此。大清晚期,曾率隶属于楚国的湖南人发出了“若叫中国人灭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呐喊,辛亥革命爆发于武昌,决非偶然,这应该是荆人尚武习俗的最后一丝余脉。

  回望历史,“支那”是多么的令人神往!作为“支那”始发地的支那人,有什么理由抛弃这个中外文化史上同样古老而美好的名称呢?

  (取材于《历史研究》1979年第4期苏仲湘著《论“支那”一词的起源与荆的历史和文化》)(来源:网络)

顶部
王老五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1 进步奖2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UID 1124
精华 1
积分 3672
帖子 816
威望 149
金钱 19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2-27
状态 离线
支那”真正的来源

  缅文古称中国为Cin’[sin’]或Cina[Sina],和梵文Cina、希腊Thinae、其他欧洲语Sin-(拉丁Sinae、英法Chin-)同源,通常都认为这是汉语“秦”的对音(1904伯希和引马丁尼P.Martini说,195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赞同)。

  其实这种说法有几个很大疑点:

  第一,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建成强大“秦”王朝,可是秦朝历年过于短暂。而在此之前,在作为周之诸侯国的很长时期中,秦之先人对胡狄的影响力却不逮三晋。按《史记》载晋文公伐逐戎翟迎回被逐的周王,晋悼公甚至能使戎翟来朝晋;赵襄子踰疆吞并代地以临胡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置三郡,李牧至使匈奴不敢入边。晋相邻于三狄,其中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长狄鄋瞒,各部皆灭于晋景公,白狄因收留过文公重耳得免,而其后肥、鼓亦灭于晋昭公晋顷公,仅鲜虞(中山)灭于赵惠文王。秦国之影响力则主要对西戎。就全国说,晋自文公创霸,襄景厉悼四公继霸,在中原诸侯间也曾一度有周衰晋兴、周卑晋继之说。

  秦之建国既远晚于晋,先期在全国的影响力也远逊于晋国,不可能越过晋而代表中国。

  第二,更不合的是,“秦”字古音*zin>dzin,古代汉语一直念浊音,直至近代汉语方始变清音,上引各外语大都并不缺浊母,如是对译“秦”字,为什么却全都对译作清音,无一作浊音呢,这太令人疑惑不解了。

  第三,几种古印度语文献早于秦代就称中国为Cina了(较晚的笈多王朝大臣所写《治国论》年代在公元前330间,也早于秦武王,早于秦王政则近百年),后来汉译佛经译之为“脂那、支那、至那”,又或称Cinisthāna,汉译“震旦、振旦、真丹”,按-a、-isthana皆为其语之邦域地名后缀,词根Cin都回译为章母字“震振真”或“脂支至”等,也都明显是发清音的。波迪埃(G.Pauthier)说,据最古的《摩奴法典》,则公元前千余年前,有人们从印度迁中国西部成立Thsin国,说Thsin与China同字。

  H.裕尔《东域纪程录丛》第一章讨论Cina名称的起源,指出“支那”Cina自古就为印度人所知,并据德经等人所说,已提出“支那”可与“秦”有关,也可与某个具有类似称号的国家有关,其中即有晋Tsin和郑Ching。我们现在知道,“郑”上古音读deng是不合要求的,而“晋”则很合要求。

  交通史告诉我们,最初印度及西方人,是通过中亚人从北方草原的胡人(狄、匈奴)处得知中国的。草原民族南下最初碰到的应是周成王时分封于北边的“晋”*'Sin(>tsin)国(叔虞始封于唐,其子燮父因所都傍晋水而改称晋侯),过二三百年后才又碰到周平王分封的“秦”*Zin(>dzin)国。(依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公元前1046武王伐纣封建,至平王前770封秦,凡276年;若依成王继位伐唐以封叔虞说则减4年,若依我友吴瑞松伐纣在前1050年说,则再加4年,相隔年数仍皆在272-280年之间。)

  秦晋两国相邻,古音又相近,可能胡人乃据最初印象是“晋”而混称秦晋同为清音Tsin的(何况汉以后还有两百五十年的晋代可加深其清音印象,五胡乱华正为五胡乱晋)。《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匈奴传、西域传》《佛国记》所称“秦人”之原语可能就是清音之秦晋混称。

  晋北地区一向为胡狄集中之地,他们更熟悉其南之“晋”并以之代表中国,这不奇怪,当跟后来以“契丹”、及“大魏”转音的“桃花石”转称中国一样,也都是先由草原人熟知的北国之名,再传为全国之称的。这也跟汉代人称印度为“天竺、身毒”(天、身古读h-声母),是学的伊朗语Hinduka,土耳其人称印度为Hint,是学的阿拉伯语,唐代人称阿拉伯为“大食”,是学的波斯语Tajik一样,都是从跟自己更近的邻居处获取更远国的名称的,所以唐代玄奘根据亲身至印所闻而改译“印度”时,指斥早期译名“天竺、身毒、贤豆”皆讹,其实他不明白,那不是本语的讹译,而是从相邻中亚称呼转译的“从邻称”。从邻称却是一种交通史上颇为常见的惯例。

  现今汉语称Russ、Russia为“俄罗斯”以至“俄”国,前头这个“e”就是因为北边阿尔泰语言(“突厥、蒙古、通古斯”)各族都没有把r放在词首的习惯,要发r-就得先加个元音,如柯尔克孜语说Orus,蒙语说Oros,于是罗斯就说成俄罗斯了,这是汉语中从邻称的典型例子。

  中日交恶时期,日本有某些人故意地以“支那人”贬称中国人,这是不了解此词原义,其实此词最早见于佛经对梵语Cina的翻译,在印度原含有称誉“文明智慧之国”之意,《翻译名义集》:“支那,此云文物国。”《慧琳音义》卷22震旦国:“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为思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计作,故以为名。即今此汉国是也。”

  从Cina直到现代英语的China、法语Chine总是清音。唐代西邻的记录,还可看龚方震《唐代大秦景教碑古叙利亚文字考释》(《中华文史论丛》1983-1辑),文章指出该碑古叙利亚文称中国为Sinstan,中国人为Sinaya,此前生在亚历山大的埃及人科斯马斯Cosmas在547-550年用希腊语写的《世界基督教地志》则把中国写作Tzinistan(-stan是印度-伊朗语表地方、国家的后缀,该地志原文省作-sta),早在三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的钵罗婆文文献中即已有Cīnīstān,古叙利亚文、希腊文没有c,所以写成Sin、Tzin,但都指示着清音。后来埃及Maqrizi(1364——1442)在《埃及史》里称成吉思汗为Malikas-sīn(中国国王),中国也仍作清的sīn。

  至于我国南方一些民族如毛南语称汉人为Cin1(水语又称也相近),又黔东苗语之Cen5,察其音韵,则c乃与见母对应,那又可能是指“荆”(楚国),而不见得与“晋”相关了。

  (本文部分注音因为无法显示,只能用相近的字母代替)(来源:网络)

顶部
GGY
秀才
Rank: 2



UID 1189
精华 0
积分 2674
帖子 235
威望 3
金钱 1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2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25 08:4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看看..  

顶部
鯹咸颜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31 03:4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liang7207
秀才
Rank: 2



UID 1406
精华 0
积分 2931
帖子 235
威望 0
金钱 34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0-13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丁香花
进士
Rank: 4


进步奖1 举人勋章
UID 97
精华 2
积分 4162
帖子 1050
威望 322
金钱 1619
贡献 3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30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gshn (一真)
秀才
Rank: 2



UID 114
精华 0
积分 2603
帖子 227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5
状态 离线
天啊.  

顶部
wyzc2007130
秀才
Rank: 2



UID 333
精华 0
积分 2646
帖子 231
威望 0
金钱 1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4
来自 会宁头寨
状态 离线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顶部
泣杖显家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23 07:3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op108
秀才
Rank: 2



UID 1050
精华 0
积分 2272
帖子 228
威望 2
金钱 25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5
状态 离线
支持你加分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1 00:1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9182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