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萧何为何月下追韩信?
洋姑娘
秀才
Rank: 2


灌水英雄奖
UID 1315
精华 0
积分 2005
帖子 454
威望 72
金钱 94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1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9:5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萧何为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原因

  经济学点睛:

  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倍增的社会里,职业生涯停步不前就意味着倒退。内卷化对每一个人的资源消耗都是巨大的,包括时间、精力和意志。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力量、改进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走出内卷化的泥淖,为个人的职业开拓出新天地。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大军,项梁兵败后,韩信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却始终不被采纳,不得志之下转而投奔刘邦的汉军。汉军大将夏侯婴见韩信言论不凡、相貌威武,便将其向刘邦推荐,但仍然未被重用。后来,韩信多次与萧何论兵,颇得赏识,但仍不能舒展志向。刘邦行军至南郑时,郁郁不得志的韩信面对当空明月,仰天长叹前程渺茫,便骑马而去。萧何听说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连夜追赶,天至拂晓,方才追及。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留了下来。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他推荐韩信,希望重用。刘邦起初只想将其封为将军,然而萧何竭尽所能争辩,说明争夺天下,韩信是必不可少的大将之才。于是刘邦便择选吉日任命韩信为大将,从此文依萧何、武靠韩信,终于夺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汉。

  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在小说、戏剧当中屡屡提起,传为佳话。古往今来,这一典故的教育意义始终未曾降低分毫。从萧何为国求贤、识人爱才的一片赤诚之心中,可以看到人才的高度重要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人才经济学的高度。

  人才经济学首先要明确人才的定义。人才是什么?首先,人才属于劳动者,但绝不是一般的劳动者。相比普通劳动者而言,他们具有“三高”,即高质量、高素养和高能量,因此人才可以在为数众多的劳动力群体中脱颖而出。古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求的就是高质量的人才。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当年从美国回归时,遇到百般阻挠,原因何在?一位美军高级将领给出了形象的答案,他说,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愿意他回到中国,因为他“一个人可以顶五个师”。所以钱学森在美国被扣五年才得返回,而他一旦回国,便对“两弹一星”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其释放出的能量是一般人无法相提并论的。

  在明确人才的定义后,再分析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它将集中于人才的竞争。这里有一个简单、明了的逻辑关系: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的竞争取决于产品的竞争,谁能生产出适合用户需要、赢得用户满意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包括技术、服务等),谁就能占领市场。但是只有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方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因此,从根本上说,人才竞争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

  企业渴求人才,在雇用人才商品时必须给出价格。但人才与一般劳动力相比,在供求关系上是截然不同的。在我国,有着大量的一般劳动力,供大于求;而人才总体来看一直就是求大于供。人才月工资可以拿到几千元甚至更多,同时,一项高科技成果可以卖到成百上千万元,这两种数额都是人才价值的转化。企业购进人才时,因为人才的价值往往难以在当下就体现出来,这就使其本身的定价难以预计,在企业效益尚未实现前谁都不能确定。面对这种风险,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止,比如技术入股、报酬与效益挂钩等,都可以有效做到买卖双方都不吃亏。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经济学还研究怎样才能招揽人才、留住人才。鉴于人才商品的特殊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绝非易事。地区不同,企业不同,都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总的说来,要吸引人才,其关键还是在于“以人为本”,即在以价值规律对待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人文角度充分尊重、吸引人才。为此,人才经济学指出,需要在两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企业必须有优秀的激励机制。比如山东海信集团实行年薪“沉淀”制度,集团经理的年薪从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但这笔钱要分成四部分,当年只能拿走30%,其余70%是“沉淀”的,5年之后才能兑付。如果有人提前离开,他的“沉淀”工资是不能全部拿走的。类似这样的激励机制,对于留住人才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次,企业必须为人才提供优秀的发展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这一方面,日本企业做得是非常到位的。为了鼓励创新,日本企业普遍组建了各种“发明创造委员会”,人才以及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时提出设想,如果被采纳,企业将会提供可观的奖励;即使不被采纳,也会获得一定奖金。企业还始终为人才提供继续提升自己的培训环境,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让自己的综合素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生活当中,每逢员工遇到婚娶、祝寿、生子一类的喜事,日本企业都会有所表示,如在工厂门口贴出大幅标语以示祝贺,或者专门送上一些别具一格的贺礼。企业领导还定期与职工一起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加深了人才对企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摘自《每天学点经济学》)

顶部
冰姬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45
精华 0
积分 1538
帖子 561
威望 98
金钱 3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4-12
状态 离线
萧何是韩信的伯乐

顶部
洋取灯安蓝
楼客




UID 840
精华 0
积分 2503
帖子 222
威望 0
金钱 6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bloodtea
秀才
Rank: 2



UID 1439
精华 0
积分 2795
帖子 241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2-15
状态 离线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顶部
雅婷
秀才
Rank: 2



UID 1101
精华 0
积分 2841
帖子 230
威望 0
金钱 30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12
状态 离线
说的不错  

顶部
lengmofeng
秀才
Rank: 2



UID 1496
精华 0
积分 2217
帖子 187
威望 0
金钱 15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2-15
状态 离线
必须顶  

顶部
暴师汰絶
秀才
Rank: 2



UID 922
精华 0
积分 2565
帖子 255
威望 0
金钱 20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答了那么多,没有加分了,郁闷。。  

顶部
星空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2
UID 1292
精华 0
积分 5734
帖子 919
威望 123
金钱 39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原因

  经济学点睛:

  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倍增的社会里,职业生涯停步不前就意味着倒退。内卷化对每一个人的资源消耗都是巨大的,包括时间、精力和意志。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力量、改进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走出内卷化的泥淖,为个人的职业开拓出新天地。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大军,项梁兵败后,韩信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却始终不被采纳,不得志之下转而投奔刘邦的汉军。汉军大将夏侯婴见韩信言论不凡、相貌威武,便将其向刘邦推荐,但仍然未被重用。后来,韩信多次与萧何论兵,颇得赏识,但仍不能舒展志向。刘邦行军至南郑时,郁郁不得志的韩信面对当空明月,仰天长叹前程渺茫,便骑马而去。萧何听说后,来不及向刘邦报告,连夜追赶,天至拂晓,方才追及。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留了下来。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他推荐韩信,希望重用。刘邦起初只想将其封为将军,然而萧何竭尽所能争辩,说明争夺天下,韩信是必不可少的大将之才。于是刘邦便择选吉日任命韩信为大将,从此文依萧何、武靠韩信,终于夺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汉。

  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在小说、戏剧当中屡屡提起,传为佳话。古往今来,这一典故的教育意义始终未曾降低分毫。从萧何为国求贤、识人爱才的一片赤诚之心中,可以看到人才的高度重要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人才经济学的高度。

  人才经济学首先要明确人才的定义。人才是什么?首先,人才属于劳动者,但绝不是一般的劳动者。相比普通劳动者而言,他们具有“三高”,即高质量、高素养和高能量,因此人才可以在为数众多的劳动力群体中脱颖而出。古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求的就是高质量的人才。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当年从美国回归时,遇到百般阻挠,原因何在?一位美军高级将领给出了形象的答案,他说,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愿意他回到中国,因为他“一个人可以顶五个师”。所以钱学森在美国被扣五年才得返回,而他一旦回国,便对“两弹一星”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其释放出的能量是一般人无法相提并论的。

  在明确人才的定义后,再分析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它将集中于人才的竞争。这里有一个简单、明了的逻辑关系: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的竞争取决于产品的竞争,谁能生产出适合用户需要、赢得用户满意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包括技术、服务等),谁就能占领市场。但是只有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方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因此,从根本上说,人才竞争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

  企业渴求人才,在雇用人才商品时必须给出价格。但人才与一般劳动力相比,在供求关系上是截然不同的。在我国,有着大量的一般劳动力,供大于求;而人才总体来看一直就是求大于供。人才月工资可以拿到几千元甚至更多,同时,一项高科技成果可以卖到成百上千万元,这两种数额都是人才价值的转化。企业购进人才时,因为人才的价值往往难以在当下就体现出来,这就使其本身的定价难以预计,在企业效益尚未实现前谁都不能确定。面对这种风险,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止,比如技术入股、报酬与效益挂钩等,都可以有效做到买卖双方都不吃亏。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经济学还研究怎样才能招揽人才、留住人才。鉴于人才商品的特殊性,要达到这一目的绝非易事。地区不同,企业不同,都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总的说来,要吸引人才,其关键还是在于“以人为本”,即在以价值规律对待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人文角度充分尊重、吸引人才。为此,人才经济学指出,需要在两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企业必须有优秀的激励机制。比如山东海信集团实行年薪“沉淀”制度,集团经理的年薪从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但这笔钱要分成四部分,当年只能拿走30%,其余70%是“沉淀”的,5年之后才能兑付。如果有人提前离开,他的“沉淀”工资是不能全部拿走的。类似这样的激励机制,对于留住人才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次,企业必须为人才提供优秀的发展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这一方面,日本企业做得是非常到位的。为了鼓励创新,日本企业普遍组建了各种“发明创造委员会”,人才以及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时提出设想,如果被采纳,企业将会提供可观的奖励;即使不被采纳,也会获得一定奖金。企业还始终为人才提供继续提升自己的培训环境,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让自己的综合素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生活当中,每逢员工遇到婚娶、祝寿、生子一类的喜事,日本企业都会有所表示,如在工厂门口贴出大幅标语以示祝贺,或者专门送上一些别具一格的贺礼。企业领导还定期与职工一起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这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加深了人才对企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摘自《每天学点经济学》)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 网站编辑:金光耀

顶部
蜗牛
秀才
Rank: 2



UID 266
精华 0
积分 2566
帖子 218
威望 0
金钱 1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11
状态 离线
说的不错  

顶部
whzone
秀才
Rank: 2



UID 1518
精华 0
积分 2310
帖子 190
威望 0
金钱 23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3-18
状态 离线
支持~~顶顶~~~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21:1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176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