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二人转的发展历史
春暖花开日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52
精华 0
积分 3398
帖子 618
威望 34
金钱 2298
贡献 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0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20:0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二人转的发展历史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纸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改革开放以后,“二人转”曲牌又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演员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伞、纱巾、长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又得到相应的改进。舞台演出运用灯光色彩的变幻,烘托戏剧情境,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此间涌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马前泼水》、《回杯记》、《包公断后》、《包公赔情》、《西厢·听琴》、《双比武》、《冯奎卖妻》、《水漫蓝桥》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久演不衰。

在新的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立志要将二人转这个在东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发扬光大,使其再现辉煌。二○○一年,由赵本山发起组办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二人转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赵本山也在本次大奖赛中收了五位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为徒,他们分别是翟波、王小宝、王小力、张小飞、唐鉴君,他们都出演了赵本山自导自演的十八集农村题材轻喜剧《刘老根》。随着这部剧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东北二人转热”。剧里二人转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使全国人民对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相信由这些优秀的二人转演员的努力创新、创作,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作品,将二人转这种东北的艺术推向全国,使更多的人喜欢二人转。据悉,《刘老根》将于二○○二年拍续集,拍摄地点是铁岭市的清河旅游区。届时会将更多的二人转的精彩表演展示给广大电视观众。(来源:网络)

顶部
逍遥岛主
秀才
Rank: 2


UID 555
精华 0
积分 3133
帖子 258
威望 0
金钱 29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6-2
状态 离线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顶部
cathia
秀才
Rank: 2



UID 546
精华 0
积分 2619
帖子 228
威望 0
金钱 10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23
状态 离线
厉害!强~~~~没的说了!  

顶部
魑魅魍魉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1 灌水英雄奖
UID 1395
精华 0
积分 3065
帖子 566
威望 14
金钱 2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20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鯹咸企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7 16:34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luchangan
秀才
Rank: 2



UID 955
精华 0
积分 2898
帖子 256
威望 0
金钱 8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2
状态 离线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4014
帖子 69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iqwzx
秀才
Rank: 2



UID 1383
精华 0
积分 2671
帖子 226
威望 0
金钱 19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1
状态 离线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顶部
huigeonline
秀才
Rank: 2



UID 1117
精华 0
积分 2797
帖子 239
威望 0
金钱 1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2-18
状态 离线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顶部
chalei
秀才
Rank: 2



UID 1161
精华 0
积分 2447
帖子 216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21
状态 离线
我的妈呀,爱死你了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12:1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27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