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怎么对付f-22,欢迎批判讨论
狼娃子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进步奖5 进士勋章 举人勋章 状元勋章 管理员勋章 终身成就奖
UID 7
精华 57
积分 28713
帖子 3129
威望 5794
金钱 5223
贡献 234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7-6-7
来自 甘沟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0:3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分享到:

怎么对付f-22,欢迎批判讨论

第一、美国F22型战机的六大命门



  美国第四代战机F22已经批量生产和服役。08年度预计可以形成100架左右的规模。如果发生台海危机,则其中相当部分可以部署到日本的美国基地、或者美国航母舰队。只有三百架左右三代机、08年可能有六百架左右三代机的中国怎么办?用SU27、SU30去打击?用J8-2去对付?这是军迷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统一战争胜败的问题。



  首先看F22的优缺点。优点是:难发现、跑得快、看得远、打得远、机动佳。就是:隐形、超音速巡航、超视距雷达、中远程导弹、机动性好。缺点呢?缺点与优点一样是比较出来的。与J8-2等落后的二代半战机比较的话,其缺点和命门是:



  1、F22造价高数量少--属于高价值目标,一旦被击落,对于整个美国空军的军心,将产生震撼和动摇。至于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就更加昂贵。

  2、飞得不够高--巡航高度一般在1.7万米左右。不是高空战机。也即:它是高速、高机动的,但不是“高空高速高机动”的

  3、载弹少--仅仅载有机载6枚导弹。4枚中距2枚短程格斗弹。

  4、背部不隐形、对于长波雷达等雷达不隐形--这样,可以被地面大型长波雷达阵发现,也可以被“高空预警机”(巡航于2万米以上的预警机)发现。

  5、发射导弹时不隐形。或者打开雷达时不隐形。

  6、一般需要预警机伴航,依赖预警机传输的数据实现静默、突然袭击。

  等等。



  第二、打破美国隐形战机神话的4大措施



  由上可见,关于F22,要发现和击落,不是完全不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下列条件:



  (一)发展全国联网、全军种联网、“高空-中低空-地面全高度”的反隐形雷达网,让隐形机无以隐形。这是实现“发现即摧毁”的第一步。

  包括:

  1、地面建设反隐形雷达群。主要是长波雷达、其他可以发现隐形战机的雷达。

  2、在2万米或以上高空、而不仅仅是中空,配置有预警机。也就是:除了目前的大预、平衡木预警机以外,还需要发展“高空预警机”或“高空(大中型)无人雷达机”或“高空气球预警雷达站”。通过俯视搜索、捕捉F22等的背部信号,来发现F22、B2、F117等隐形机。目前的大预、平衡木预警机,是中低空的。高度达不到2万米,发现隐形机仍旧有难度。

  3、在上述基础上,实行联网,形成“地-天一体化反隐形雷达网”。地面有长波雷达、其他雷达、高空2万米巡航高度有预警机,所有数据传输到地面中央处理器汇总分析、处理。实现对于FF22以及美国隐形轰炸机B2、F117等的及早发现。



  如果说二战期间英德空战中英军以弱胜强取决于雷达的话,中国“地-天一体化雷达网”,直接决定未来台海冲突中的中美空战的胜败;若说目前中国海空军的电子战技术确落后美军一大截的话,则目前更有必要建设“地-天一体化反隐形雷达网”。这是打败F22等隐形机的电磁战前提。雷达网的数据,直接通过“无线高速网络”、传输给有关战机共享。也即:实现空地一体的“网络中心战”。



  (二)发展攻击美方预警机的能力。



  一般F22由预警机等伴飞、指挥控制,因此,击落高价值的美方预警机,则F22战机暴露的概率更大。这就需要:1、发展、建造更多配备防空导弹的潜艇。这种潜艇我国已经有了,上过央视了。 2、发展远程空对空、地对空导弹(400公里射程),用于攻击预警机。打掉美方预警机,则F22将不得不启动自己的机载雷达而暴露位置。



  (三)发展相对应的“隐形、高中低空全高度的高速高机动战机”----这样的战机,主要应该具备克制F22技术性能的特点:



  1、具备“高空高速高机动”能力,实现“全高度的高速高机动”,克制F22的“高速、高机动、中低空”。办法:发展矢量喷口的昆仑型涡喷发动机。

  2、等离子隐形,克制F22的外形隐形、以及由此带来的载弹量少。

  上述战机,应该是配备了“矢量喷口的昆仑型涡喷发动机”、以及配备了“等离子隐形器”的新型战机。要么是“J8-2改”(这里命名为J8-2S也就是J8-2矢量喷管型),要么是使用上述技术的新型号战机,我们这里定名为JX-WP-S(JX型的、涡喷、矢量喷管)。



  此外,在确信我方雷达网可以反隐形、全程监控F22,并且一时做不到等离子隐形的话,则发展“高空高速高机动”截击机。类似米格31型。用于攻击、袭掠被反隐形雷达网发现和监控的F22型战机。再次,可以发展廉价型“高速高机动中低空型”隐形战机。相当于J10的隐形化。相当于美国F35的低档配置机。用于“群殴”来袭的美国F22型战机。



  综合起来看就是三种机型:(1)高中低空全高度的高速高机动隐形战机<属最终发展目标和战机型号,矢量喷管涡喷型>。(2)“高空高速高机动”截击机<属过渡型发展目标和战机型号,矢量喷管涡喷型,不隐形或者部分隐形>。(3)“高速高机动中低空型”廉价型隐形战机<属最终发展目标的低端配置,矢量喷管涡扇型>。上述三种战机,只有在“矢量喷口技术”发展成熟之后发展出“矢量喷口的昆仑型涡喷发动机”、进而开发出“高空高速高机动”截击机。

 

  J8-2战机如果配备战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将可以发现一百公里左右的小型巡航导弹和隐形战机



  (四)发展相对应的战术



  包括:1、高空俯冲掠袭战术。主要是:在“地-天一体化雷达网”的指挥控制下,高空巡逻的、“高空高速高机动”的截击机,利用“高空高速+中距弹”的优势,按照“地-天一体化雷达网”提供的数据,超视距俯冲攻击、打了就跑。合适这一任务的战机,应该是配备了“矢量喷管涡喷发动机”的、具备了“高中低空全高度、高速、高机动”优势的战机。2、在发展了“廉价型高速高机动中低空隐形战斗机”之后,采用“群殴”等战术同F22等高价值目标作战。3、其他战术。



  综合上述,F22等隐形战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防空雷达系统、改变了战机换代性的技术要求、改变了空战战术。中国空军需要急起直追。不然,万一08年度发生台独事变,则中美之间开战的话,我们将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本文所有权属于狼娃子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顶部
玉树临疯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UID 90
精华 13
积分 8055
帖子 2123
威望 395
金钱 2189
贡献 716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7-25
来自 HJ
状态 离线
个不是太明白.看了还是觉得说的不错.



※本文所有权属于玉树临疯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有勇气的话,你就不需要名誉

顶部
xjzhangxf
秀才
Rank: 2



UID 240
精华 0
积分 2629
帖子 233
威望 0
金钱 1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3
状态 离线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顶部
hhqqxuuny
秀才
Rank: 2



UID 25
精华 0
积分 2524
帖子 225
威望 2
金钱 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6-19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moonbreak (寸草心)
秀才
Rank: 2


UID 967
精华 0
积分 2601
帖子 228
威望 0
金钱 1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shunda000
秀才
Rank: 2



UID 508
精华 0
积分 2615
帖子 221
威望 0
金钱 1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4-25
状态 离线
晕  不信啊  

顶部
binger521
秀才
Rank: 2



UID 325
精华 0
积分 2619
帖子 238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1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我的正义
秀才
Rank: 2



UID 2563
精华 0
积分 1485
帖子 115
威望 0
金钱 2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也来顶一下..  

顶部
沦胥洽驩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1-13 15:1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sabeimao
秀才
Rank: 2


进步奖1
UID 264
精华 0
积分 1500
帖子 400
威望 24
金钱 17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11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14:0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914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