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定西老人郭映麒50年搜集230多首民歌
白狐vs书生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3 进步奖5 进步奖6 进步奖10 爱心大使奖1 版主勋章 灌水英雄奖
UID 193
精华 19
积分 53855
帖子 1840
威望 301
金钱 47844
贡献 584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9-3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19:5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定西老人郭映麒50年搜集230多首民歌

  正月里,梅花开,

  娘叫女儿听心怀,

  一学剪,二学裁,

  三学绣花四做鞋,

  五学厨中巧做饭,

  六学礼仪把客待,

  七学行孝敬长辈,

  八学诗书有文才,

  九学性柔不轻狂

  ——定西民歌很优美,许多民歌具有教育意义,如以上民歌就是众多定西民歌的经典代表之一。

  本报记者 李新喜 为您摄影报道 24岁时,他开始搜集民歌,迎寒风,踏积雪,脚冻肿了,手冻裂了,不改初衷;为搜集民歌,他常常饿着肚子,在草垛中过夜,矢志不移;他就是定西市安定区石坪村73岁的郭映麒老人,当地人都叫他“疯子”。但就是这个疯子历尽艰辛搜集了几百首民歌,保存了面临灭绝的定西文化瑰宝,为此,当地又有人称他为“怪才”。

  郭映麒老人说,定西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或反映独特的自然景观;或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或歌颂浓郁的乡土气息;或以跳跃的节奏,率直豪放的风格,质朴明快、悠扬委婉,颇有情致生动的演唱,给人以艺术享受。

  1 嗤之以鼻 就是个不务正业的疯子

  “经常要不上吃的东西就只有饿着肚子,冬天里太冷,鞋子破了,没有得换,很多时候脚冻肿了,手也冻裂了。”

  郭映麒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并不疯也不怪,很谦和,文质彬彬,头发有些稀少,戴一副大框眼镜。房子里的摆设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但房子却被收拾得很干净。1958年,带着对民间文化的膜拜之情,郭映麒踏上了搜集整理民歌的漫漫长路,他开始整理散落在定西县民间(现定西市安定区)当地的民歌。当时的他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不让民间的文化遗产流失。光阴荏苒,随着许多民间老艺人逝去,在生活潮流的驱赶下,很多现代年轻人对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都漠然视之。

  从此,在定西市的大街小巷里,人们总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身后背着一把三弦,手中提着自备的干粮,一副穷酸的样子,人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可思议。有些人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在搜集民歌的岁月里,郭映麒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人当着他的面说他纯粹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疯子,刚开始,这些话确实深深地伤害了他,但他没有退却,而是强忍着泪水,继续搜集民歌,久而久之,也便习惯了,面对记者,郭映麒老人这样淡淡地说。

  那个年代车很少,所以郭映麒搜集民歌过程中全部的走访都只有步行,已经不记得走了多少路,穿破了多少双鞋,总之鞋破得实在没有办法缝补的才扔掉。有时候走到偏僻的地方回不了家,背的干粮也吃完了,只好到老乡家讨一口吃的,不像现在,那时正值自然灾害,老乡过日子也不容易,经常要不上吃的东西就只有饿着肚子,冬天里太冷,鞋子破了,没有换的,很多时候脚冻肿了,手也冻裂了。因为实在找不到歇息的地方,往往在打麦场的草垛里把草抽出一个洞,猫着身子在里面凑合着过夜是常事。说到这里,郭映麒憨厚笑着。

  2 矢志不渝 搜歌历程感动无数艺人

  “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有时为一首罕见的民歌,他要跑几十趟,上千里路,虽然他的生活很拮据,但为了得到好的民歌,有时候他要提上礼品,用诚心去感动别人,获得所需的民歌。”

  就在记者采访时,郭映麒一边弹起自己酷爱的三弦,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用毕生精力整理搜集定西民歌的历程,说到动情之处,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但老人说他无怨无悔。

  三弦演奏,是定西古老的民间曲艺,因为三弦演奏艺人大多住在偏远的山区乡下。为了寻找这些艺人, 郭映麒费尽周折,风餐露宿不说,有时还要冒着被一些保守艺人驱赶的尴尬。但他没有放弃,只要有好的民歌曲谱,他心甘情愿受苦受累。

  他身背三弦花费毕生精力,几乎跑遍了定西市安定区所有他知道和别人说到的有民间艺人的地方。这其中,有的艺人很保守,有时候根本连门都叫不开,遇到这种情况,他就跑,一次、两次、三次……就这样,他一遍一遍地跑着,直至对方将民歌曲谱给他。甚至有时为一首罕见的民歌,他要跑几十趟,走上千里路。虽然他的生活很拮据,但为了得到民歌,有时候他要提上礼品,用诚心去感动人家,获得所需。

  中国民间艺术的“绝活”都在艺人手上,靠手教口传。有的民间艺人年龄大了,有时候对一首曲子只给他演奏一遍,太快,无法记录全曲谱,就只好央求演奏者多演奏几次以便完全记录曲谱。

  寻访民歌途中最为高兴的事莫过于遇上知音,既可以到知音家里歇息,又可以一唱一合,心心相通,演绎现代版的“高山流水”。任何事刚开始都很难,一旦被人认可了,你会感觉到其乐无穷。郭映麒说,看到他对定西的民间文化如此酷爱执着,许多民间艺人被他的精神折服,有时候,听到他搜集民歌的经历,很多知音感动得泪流满面。

  郭映麒老人说,如今随着现代流行文化日益进入当下社会,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对民间艺人的传统头衔越来越不感兴趣,加上外出谋职、打工人口频繁流动,使定西民间文化原有的传承链逐渐断裂。

  郭映麒说:“绝对不能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自己的手上失传,虽然自己的能力有限,但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

  3 柳暗花明 民歌整理出版百姓改称怪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映麒老人前后共整理出散落在当地民间的民歌总共230多首,并被印刷成《定西民歌》在当地出版,乡亲们改口叫他怪才。”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映麒老人前后共整理出散落在当地民间的民歌总共230多首。后定西县文化馆找到了他,把他整理的230首当地民歌印刷成《定西民歌》在当地出版。当定西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将散发着油墨香的《定西民歌》送到郭映麒家中时,这位“疯子”老人捧着书籍激动得泪流满面。由于需求量大,定西的群艺馆又一次印刷了他的《定西民歌》,也就是这一次印刷,更加坚定了郭映麒搜集民歌的信心,他感觉到自己多年来的心血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保护文化的夙愿得以实现。

  现在,以前叫他疯子的乡亲也改了口,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成了当地的名人,很多人都称他是“怪才”。

  4 老骥伏枥

  出版三弦入门所得捐助社会

  “虽然郭映麒老人在搜集民歌过程中,经历过许多磨难与艰辛,但他对于定西民间文化的痴情不减,可以说郭映麒老人的寻歌历程是痛并快乐着。”

  50年里,老人对定西民歌的搜集从没有中断过。郭老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有人能将他多年来对三弦的研究、演奏、指法心得的体会等编成的《三弦入门》一书出版发行。郭映麒说,如果《三弦入门》能在有心人的帮助下出版发行,他愿意将所得收入将全部捐助社会。

  记者离开郭映麒老人家,路过一个山头时,一位男子摔响了鞭子,赶着羊,放开了嗓子吼了起来,他的声音是那么的粗犷,“赶着羊下了山,太阳在天边红了脸……”从男子的歌声中,记者仿佛看到了数十年前,为收集民歌在山路上奔走的郭映麒,虽然郭映麒老人曾经碰到许多的磨难与艰辛,但他对定西民间文化的痴情不减,可以说郭映麒老人的历程是“痛并快乐着”。



※本文所有权属于白狐vs书生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我的小铺欢迎大家灌水啊!


顶部
烂泥巴
秀才
Rank: 2



UID 648
精华 0
积分 610
帖子 252
威望 0
金钱 2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25 21:4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啊.  

顶部
丘陵洰理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29 17:51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htqw
秀才
Rank: 2



UID 1139
精华 0
积分 2379
帖子 194
威望 0
金钱 2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3-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31 01:3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郭映麒:三弦演绎的苦乐人生

破旧的三弦、满脸的沧桑、清贫的生活,这是沉醉于定西民歌搜集和三弦演奏的郭映麒老人的人生写照。

郭映麒老人是一种象征,他表达了民间艺术在物质金钱时代所处的普遍困境。

然而,困境中的坚守,才显出其精神的崇高。正如古琴之于伯牙、二胡之于阿炳,三弦对郭映麒老人来说便是他精神的伴侣、人生的支撑和活着的意义。——题记白布的衫子青丝系,系到腰里一呀一道黑;

十八的姐儿照明镜,眉毛弯弯两呀两道黑;

学生要走学坊里去,笔墨砚台三呀三道黑

……(定西小调《十道黑》)

3月16日是个晴好的天气,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的气息里,我们来到了定西市安定区石坪村拜访民间老艺人郭映麒。就在我们寻找村人为我们带路时,一阵悦耳的民歌伴着三弦清雅的弹奏声飘了过来。顺着歌声的指引,我们很快来到了郭映麒老人家门前。

这是一所显得有些寒酸的农家小院,最显眼的是三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墙面上的白石灰已经脱落,显出斑驳的土墙本色,干净的院子里,郭映麒老人正坐在一把小凳上,眯缝着眼睛神情陶醉地弹唱《十道黑》,灿烂的阳光下,只有小黄狗是他忠实的听众。

一曲终了,如梦初醒的郭映麒连忙将我们让进小屋,屋子里的摆设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家具,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立刻从箱子里捧出一本牛皮纸皮的手工装订的出土文物般的本子给我们看。翻开破旧的本子,我们看到的是230多首散发着泥土香味的原生态的定西民歌,歌名、曲谱、歌词、演唱者、搜集地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便是老人大半生心血的结晶——《定西民歌》的原始手抄本。

随着本子的一页页翻过,我们便随着老人如数家珍般的讲述走进了他搜集民歌的苦乐人生。

可以说,今年71岁高龄的郭映麒是个为民歌而生的纯粹的民间艺人,自小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那把祖传的三弦,并拜西北着名三弦演奏家、民间艺人张继业为师,练就了过硬的弹唱功夫。他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初高中时已能熟练演奏《苏联试唱教程》中的曲子,并能熟练互译简谱、五线谱和工尺谱(记录古乐的曲谱)。在那个讲究又红又专的年代,家庭成分和父亲的冤案阻断了他进入音乐殿堂升造的道路。高中毕业后,他回到村里当起了农民。“如果离开了三弦演奏的民间小调的旋律,我真不知道活着还有啥滋味。”老人抚摸着那把陪伴了他大半生的破旧三弦,无限感慨地说。当梦想成灰的时候,是定西大地上如野花一样盛开的民歌重新点燃了他对音乐的激情。“音乐真是个奇怪的东西,爱上它,往往使人疯狂。”说这话时郭映麒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一头扎进民歌的海洋,郭映麒才真切地感到了定西民歌的丰富和优美。他说,定西民歌是流传在定西地区的民间曲艺,有土生土长的,也有从陕西、兰州、内蒙等地流传来的。定西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是定西人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的艺术表达。它的曲调包括曲牌、唢呐曲、影子腔、劳动号子、越北调、小调、秧歌绞儿、花儿、宴席曲、山歌、鼓子等。劳动号子又叫夯歌,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音调热烈雄健;秧歌一般在正月里由社火队演唱,演唱时还伴有舞蹈动作,曲调质朴、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越北调又称定西小曲子,一般春节设摊在街头演出,为城乡群众所喜闻乐见,曾出现过史金良、苏进元、孟大头等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定西花儿属甘肃三大花儿流派中的陇西一支,但在香泉等地也唱临夏花儿,花儿歌词一般为即兴创作,演唱形式为独唱或对唱;唢呐曲一般在婚宴或丧葬仪式上吹奏;定西影子腔来源于通渭县,目前流行于城关、东岳等局部地方,但唱腔与过门各地不同;定西鼓子由兰州传来,清唱,没动作,音乐伴奏以三弦为主,板胡、二胡、笛等为辅,歌词讲究平仄押韵,音调抑扬顿挫……然而,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民间艺人,郭映麒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民间艺术传承的脆弱性和面临消亡的危机。他说,民歌是一种口头的艺术创作,由于“十唱九不同”,同一曲调在流传过程中在各地形成不同的变体,再加上民歌演奏常常以师授徒的形式口手相传,所以许多民间艺术的“绝活”都在老艺人手上,而许多老艺人都不识字,也不懂曲谱,无法记录保存。随着文化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年轻人对民间艺术越来越不感兴趣,因而使定西民间艺术的传承链发生了变化甚至断裂。“当时我想,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很有可能因为一些老艺人的去世而从定西大地上永久地消逝。”郭映麒老人说,“作为一个民间艺人,我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这些前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绝对不能让它们在我的手上失传!”于是,从1958年夏天开始,郭映麒便踏上了搜集整理定西民间小调的漫漫长路。

从此,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背一把破三弦、头戴烂草帽的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行色匆匆地奔波在安定区(原定西县)的大街小巷、田野村落之间,执着地寻访着弹弦子、拉二胡、吹唢呐的民间艺人,并从他们的口中记录下那些优美的旋律。

然而搜歌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和尴尬。

许多老艺人都住在偏远的农村,山路崎岖、路途遥远。但不管有多远,也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打听到哪里有民间艺人,郭映麒准会背着炒面风尘仆仆地徒步赶去。饿了吃口炒面,渴了喝口凉水,炒面吃完了,他就一路讨要着前行;走得布鞋底子磨穿了洞,脚底打起了泡,他咬牙忍着继续走,鞋帮走裂了,他拔几根冰草扎起来继续穿着走;冬天寒风刺骨,脚冻肿了,手冻僵了,很多时候没处住,他便在人家草垛里蜷缩着过一夜。就这样,他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地一路走下去,先后跑遍了当时定西县的乡镇农村,拜访了无数民间艺人,搜集整理出了230多首定西民歌。

可是此间的辛酸,只有郭映麒清楚。他说:“路上再苦再累,但想着自己是奔着老艺人和那些宝贵的民歌去的,心里还是热的,也就不觉得苦了。最难堪的是因为自己的身份不是记者或文化工作者而是农民,所以许多保守的艺人不是不爱搭理我就是把我拒之门外。”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一趟趟地跑去拜访,求爷爷告奶奶,说尽好话,艺人们最终总会被他的诚心所打动,为他演奏曲子,他便迅速地记下来,并用三弦弹给艺人听,以便做到准确无误。

郭映麒还说,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的搜歌行为,看到他整天风风火火地背着一把破三弦东奔西跑的样子,乡人便称他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疯子;由于他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搜集散落的民歌上,他为家庭分担得太少,他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父亲,为此,他曾经妻离子散。

他的妻子说:“老头子一辈子心里只有民歌和三弦,那时生活艰难,他不是跑出去搜歌,就是半夜三更地鼓捣破三弦,吵得我们母子连个好觉都没睡过,日子实在没法过了,一气之下就和他离了婚。”

他的儿子郭云天说:“那时我恨父亲,觉得他只爱三弦不爱我们。我们十二三岁就在外面捡垃圾、打工,挣了钱再盖房子、娶媳妇。这些事,父亲从来就不管。不过现在我理解了父亲,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支持他。”

郭映麒说:“在妻离子散的日子里,我生活中惟一的乐趣就是遇到和我心气相通的民间艺人,我们在一起切磋弹唱,真有‘高山流水’的感觉,这时,就可以暂时忘了烦恼和对家人的愧疚之情。还有就是我辛苦搜集的民歌被定西县文化馆油印成册,捧着那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小册子,我激动地流下眼泪,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好在苍天垂怜,妻子和儿子们理解了他,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出版他的《三弦入门》一书。这本书凝结了他大半生演奏三弦的心得,最重要的是他在三弦演奏指法方面的创新。郭映麒说:“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有关专家对《三弦入门》引起重视,并使我的指法创新得到专家的认可。这样也不枉我鼓捣三弦大半辈子。”

采访结束时,郭映麒老人又弹起三弦为我们送行。

白布的衫子青丝系,系到腰里一呀一道黑;

十八的姐儿照明镜,眉毛弯弯两呀两道黑;

学生要走学坊里去,笔墨砚台三呀三到黑

……

阳光下,他苍凉而略带沙哑的歌声在旷野上被风带走,传得很远很远……
引用:http://blog.tianya.cn/m/post.jsp?postId=13145689

顶部
zhanyi
秀才
Rank: 2



UID 1359
精华 0
积分 2681
帖子 231
威望 1
金钱 14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6
状态 离线
真的有么  

顶部
米面片片
秀才
Rank: 2


UID 95
精华 0
积分 2419
帖子 205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29
状态 离线
呵呵,明白了  

顶部
牛玉峰 (牛牛)
秀才
Rank: 2


UID 1015
精华 0
积分 2200
帖子 199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8
来自 甘肃会宁
状态 离线
说到唱歌,又想起另一手艺:收集民歌。某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郭映麒的老人,五十年来自发地收集当地的民歌。他住在甘肃定西市石坪村,没有文化局之类发给他的某个证件,只背着一把三弦,一家家地扣开那些民间艺人的门,总吃闭门羹,总遇见白眼,他被人称为“疯子”。等到他收集的民歌被编成书,人们又改口了,叫他为“怪才”。当然也遇到过知音,有人一曲唱下来,与他相对泪长流。这样的艰难和快乐,哪个更大呢,我想。

郭映麒的故事让我感到,有些手艺,似乎是让自己在这岌岌可危的世上活得更加岌岌可危了,因为“不务正业”,严重影响了正业的精力。

顶部
黑美人
秀才
Rank: 2


UID 1163
精华 0
积分 1225
帖子 454
威望 111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24
状态 离线
定西市石坪村在哪里?

顶部
3323120
秀才
Rank: 2



UID 598
精华 0
积分 3103
帖子 259
威望 0
金钱 2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7-19
状态 离线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石坪村邮编是743000

顶部
a303296160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865
精华 0
积分 1376
帖子 119
威望 0
金钱 87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12-3
状态 离线
你们要给老人写信嘛?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5 20:2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116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