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让我深深怀念着会宁一中的那些老师!
题记:之所以转载这篇文章,是因为文章中的“王壮”后来来到了会宁一中,成了我的数学老师,而他,也是我的恩师之一。有幸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看到这篇文章,就将它转载了下来……祝愿天下如王老师这样的教师幸福安康!!!(不叫他王校长,而叫他王老师,是因为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听说他不喜欢别人叫他的官职,因为他觉得他是一名老师,所以有一次当一个学生叫他王校长的时候,他居然很生气地说:难道我就不能给你当老师吗?叫我王老师!真是一个直率而可敬的人!!!)
今年(2010年),会宁高考二本上线3400多人,又一次证明了会宁教育的神奇,而前年会宁二中学生马泽强摘下了全省理科状员的桂冠,为我的母校又填上了光彩的一笔,再一次证明了会宁教育的科学性,更证明了农村孩子并不一定不如城市孩子,在城市孩子富有而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前,我们会宁孩子常被戏称为洋芋蛋,藏在后面的其实是侮辱之意,但我们会宁走出去的博士之多,研究生之多,大学生之多,在全国来说都走在前列,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值得学习之处,我不想从理论上来说一些冠冕堂皇之词,只想以一些琐事来说明一些所谓的道理吧。在我上会宁二中期间有个副校长,大家都叫他王壮,从我们踏进二中没几天,就听一些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王壮王壮的这样叫他,开始还以为大家都非常讨厌他,后来才知道,这个浑名后面藏着同学们的一片赞美之意,我们兄弟三人都是二中毕业,刚听说他是从大哥那儿听来的,说他有个大肚子,还有一些有趣的笑话,我都记不太清了,我二哥不怎么说话,王壮的事自然就不多,等我上了高中,他已经是二中的副校长了,当我看到他那硕大的肚子,我很奇怪,他怎么叫王金花呢,王金花听名字应该是一个很苗条的人哎,后来从一些老补口中学到叫他王壮(意为他胖呗),在亚运会火炬传递现场,我还当他是专业运动员,看到他那身体,着实还对运动员的身体猜测了一下,以为还都是那样呢,等回来才知道就是我们的王校长,因为是权威加校长,所以我们没福气听他讲课,但曾听到一些关于他的很有趣的典故,或者是一些小故事吧,都是同学们又爱又恨的表现。为啥关于他的很多,因为他说话的声音很尖,而且又常常说一些语法错误的话,或者比较幽默的话,同学们做为饭后谈资,或者是睡前解闷,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自亚运会后王校长又多了一个绰号:"盼盼"-形象而又逼真,一则他胖,就象亚运会吉祥物盼盼一样,另外他又当了亚运会火炬传递手,还有就是在他严厉的背后,藏着的是一颗慈爱之心,连很多老补,溜子,都对他喜爱有加,曾听说过一件真实的事,说有一天,王副校长在早上巡逻,几个女生在那儿叽叽喳喳的吵,王校长气不打一处来,"立即尖声叫骂:咦......,周几个女子丑是丑得很啊......,抖是抖得很......,你穿奥门新着谁看你来......,赶紧不背书着祖涩来......"。罚款二至两元的话也是真有其事,同学们一听到王校长尖厉的男高音在校园里响起,玩耍不学习的就赶紧拿起书本,教室里便一片安静。他身为副校长,每天早起晚睡,陪学生一起起床,一起睡觉,在学生们的调侃中,是一片敬爱之心,有一次我们宿舍的性学教授杨俊同学(如果杨俊同学看到我的这则帖子,请不要生气,也是爱之心)在晚自习熄灯以后正在被窝内学舌,正在学王校长(盼盼,王壮),"呓........,你奥门抖着祖涩来.......,吓谁要你来着.......",那尖厉的叫声划破夜空,正好被巡逻的王校长路过听到,立即踢门而进,叫我们的杨教授在空地上穿着裤衩冻了半夜,好叫我们一阵大笑.
哎,我们会宁为什么会成为全国的状员县,正因为有一批忘我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象王校长一样的老师,领导,在看起来苦涩的回忆中,感觉到的仍是一些甜密的味道,丝毫不感觉到没有享受到城市孩子们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而遗憾,说得好听一些,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说得不好听一些,是不是我们会宁人有一些阿Q精神,然而,从我们会宁走出去的那些博士,硕士,学士,以及优秀的企业家,****机关领导,还有那些虽然平凡,但仍在艰苦奋斗的会宁人,那一个能忘掉象王校长一样的优秀而负责的教师们呢,那是我们会宁人的一种精神,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会宁品质,一种会宁品牌,陇中苦,甲天下,在那贫瘠的荒山秃岭上,生活着一群怎样与命运抗争的人们,象我们可爱的王校长,还有那会宁二中的开拓校长,李南图(也许字不对,音对);就象清华的梅贻奇,北大的马寅初等等,他们虽然平凡,只不过是一个县中学的老师,最高也不过是校长,在全国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就是他们,创造了全国闻名的状员县,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象今年的马泽强同学一样,虽出身在农村,生长在农村,从小没有上过特长班,没有自小进行很好的教育,但他却比有这些条件的孩子们强,摘取了高考状员的桂冠,使同龄的孩子们有了可比之处,也给怎样教育孩子提出了一个不小的课题,怎样教育才能教好孩子,应该让那些研究教育规律的人去深思吧,也愿我们会宁的孩子们再接再厉吧!!!!!!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1523f30100xkbn.html(作者:雅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