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甘肃书院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6:2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甘肃书院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a1c7da01010zwt.html

作者:春晖草堂

五泉书院

五泉书院,位于甘肃兰州。为兰州府官立书院,旧址在城关区贤后街东口北端,现属贤后街2号,通渭路221号、223号、225号。嘉庆二十四年(1819),甘肃布政使屠之申,兰州在籍翰林秦维岳利用庆祝宫后街官署建立五泉书院。咸丰八年(1858)知府栗垣、同治十二年(1873)知府铁珊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兰州府中学堂。1912年改为兰山观察使署。1919年改为兰山道署。1928年榆中进士杨巨川改为五泉图书馆。现为民居。这是兰州仅存的书院古建筑。书院为坐北朝南并列三组建筑,中依次为牌坊、仪门、照壁、大门、讲堂、退省斋、明道楼,东西厢房为学生斋房。东西两侧各为三进四合院。西院中间一进上房山长居住,东院第一进上房监院居住。大门内小屋二间院夫居住。书院设山长1名,修金160两,薪水每月4两,聘金4两,节仪如之。设监院1名。薪水40两。书办1名,纸笔费15两。门斗2名,工食银各10两。招考兰州府六属;狄道州(今临洮县)、河州(今临夏州)、皋兰县(今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及皋兰县)、金县(今榆中县)、渭源县、靖远县生员、童生人院肄业,以考取举人或进学(获得生员资格)。设生员正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1两2钱,副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8钱。童生正课生10名,每名每月给膏火银1两,副课生15名,每月每名给膏火银6钱。布政使屠之申等官员捐银4500两,秦维岳率兰州绅士捐银1544两,发商生息作为书院经费。五泉书院除研习四书五经外,也学经世致用之学。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刘尔炘山长撰《力求实学条约并序示书院诸生》,鼓励学生。“将欲为异日有用之人,则凡天算、舆地、军政、财赋、中外交涉诸大端,因其所近而专治焉。”他还要求学生要“立志”、“存心”,“有抉择”、“有次序”、“宜体察”、“宜随事力行”。每年二月到十一月为考课期。每月初三为官课期,由兰州知府及皋兰知县轮流考试。每月十二日、二十二日为堂课期。每课均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由山长考策论与经古文。书院藏有《十三经》、《古文渊鉴》等“四部”书籍80多种,以及《学唐渐通》书板46块。五泉书院历任山长有:秦维岳,嘉庆间在职。刘凤来,皋兰人,道光拔贡,道光时在职。卢政,字敏斋,皋兰县西固柳沟人,咸丰壬子(1852)举人。著有《乾象山古今集说》等。咸丰时在职。马世焘,咸丰时在职。吴可读,皋兰进士,咸丰时在职。张照南,字星舫,皋兰县人,咸丰癸丑(1853)进士,咸丰时在职。马玉田,字砚农,狄道人,光绪乙亥(1875)举人,肃州学正,同治时在职。著《砚农诗文集》。马中律,字正五,号雪斋,回族,皋兰人。同治甲戌(1874)进士,同治末在职。王作枢,字辰垣,翰林,光绪初在职。黄积厚,字斛泉,湖南善化人,光绪壬午(1882)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在职。刘尔炘,光绪十八年(1872)至二十年,二十四(1898)至二十八年两次任职。

云阶月路引人来,乐水志在水,乐山志在山,随处襟怀随处畅;

学海书城延客入,见仁谓之仁,见智谓之智,自家门径自家求。

清代刘尔炘题大门

不足供大雅留连,插架图书犹恨少;

最难得高人来往,登门杖履敢嫌多。

清代刘尔炘题送迎馆

胸前排数十百里云山,图画天开,好趁闲情临稿去;

眼底是几千万人城郭,英贤日出,共邀同志看书来。

清代刘尔炘题阅书楼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皋兰书院

皋兰书院,位于甘肃兰州城关区曹家厅。道光二十二年(1842),皋兰知县徐敬利用右营参将署创建皋兰书院。二十九年(1849)前营游击移驻,知县董平章将书院移建于其西。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皋兰县高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皋兰县立小学,1948年皋兰县政府移入。解放后为曹家厅小学。“文革”后为城关区检察院。书院坐北朝南,按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为牌坊、照壁、大门、仪门、讲堂、书房,两侧为东斋院、东斋房,西斋院、西斋房。讲堂北上厅山长居住,南下厅监院居住,斋房学生居住。牌坊额曰:“秀挹三台”;楹联曰:“冠五六邑之区、开广厦养士尊贤自今伊始,扶九万程而上、愿群材立名砥行与古为徒”。均为皋兰知县徐敬撰书。书院设山长1名,每年修金100两、薪水膳金每月5两,端午中秋节仪各4两。设监院1人,薪水80两。设书办1人,纸笔卷价24两。设门斗1名,工食银10两。院夫1名,工食银8两。皋兰书院只招考皋兰县籍生员,童生人院肄业,以考取举人或进学。设生员正课生10名,每月奖膏火银,1两;副课生10名,每月奖膏火银8钱。童生正课生10名,每月奖膏火银8钱;副课生20名,每月奖膏火银6钱。知县徐敬等官员捐银6300两,知县李镜湖捐银900两,均发商生息,以作书院经费。另有学田433垧,收田租添作经费。皋兰书院要求学生把每天所读文章,所讲书名均载入功课本,次晨呈送监院,摘送山长逐一查考。若查出功课荒疏,不勤奋者,监院严加责惩。每年二月至十一月为皋兰书院考课期。每月考三次:初四为官课,十四、二十四日为堂课。每次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每月初十、二十日、三十日,山长出题考策论、经古文。历任山长有:张炳,安徽天长人,道光癸巳(1833)进士,建院初在职。田毓采,字贡五,皋兰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著有《家园杂吟诗草》,道光二十五年(1845)在职。金玉音,字德昭,号南泉,道光壬辰(1832)举人,著有《挹兰山房时艺录存》,道光时在职。李绍晟,字少溪,皋兰人,道光癸卯(1843)举人。工医术,善抚琴,通天文学。仿制球体浑仪,上绘星辰,置木架上,运转球体则与天行相合。道光时在职。马世焘,皋兰人,咸丰初在职。张怀仁,字北楼,皋兰人,咸丰壬子(1852)举人,咸丰中在职。鲁尊孔,字卓堂,皋兰人,咸丰戊午(1858)举人,著有《卓堂文稿》,咸丰中在职。孙学文,字博卿,皋兰人,咸丰辛酉(1861)举人,咸丰末在职。张淑,字慎庵,皋兰人,恩贡,咸丰同治间在职。刘鹤年,字东皋,皋兰人,同治癸酉(1873)举人,同治末光绪初在职。刘宝泉,字伯珍,皋兰人,同治癸酉举人,光绪时在职。刘正名,字义山,皋兰人,同治癸酉举人,光绪时在职。

冠五六邑之区,开广厦养士尊贤,自今伊始;

扶九万程而上,愿群材立名砥行,与古为徒。

清代徐敬题皋兰书院

天步日艰难,望诸生学究中西,去我短,取彼长,身体力行,造就全材储国用;

宫墙粗补葺,愿后此官行牧令,兼名师,为良友,陶甄作育,相与观成竟厥功。

清代赵鋐题皋兰书院

汇众力以续前功,一志同心,幸得重开广厦;

原萃英而尚实学,尊贤取友,定然高步云程。

清代童得正题皋兰书院

讲舍喜初开,所愿二三子同心,切磋琢磨,莫负此长官雅意;

英才群待育,安得千万间广厦,藏修游戏,都教他寒士欢颜。

清代唐树义题皋兰书院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陇南书院

陇南书院,位于甘肃天水。陇南旧有文昌书院,在岷州道署之侧,同治间书院尽毁于兵火。此后10余载,无力复修。同治十一年(1872)董文涣勘丈河西县“叛产”以贱价出售得银修建书院。择城西旧仓地,建藏经之室,诵讲之堂,休息之庐,堂室可容百余人。光绪元年(1875)三月始建,次年五月竣工,名陇南书院。董亲撰《创建陇南书院碑记》及《陇南书院落成示同舍诸生诗》。姚协撰《赞谕陇南书院诸生四则》,从学习态度、读经、读史、读诗赋等四方面向诸生提出要求与希望。十二年(1906)知州张珩改建为州中学堂。

有民人焉,可与共学;

非吾徒也,不得其门。

清代任其昌题陇南书院

敷文书院

敷文书院,位于甘肃靖远。靖远旧有培风书院,因屋宇窄小,不能容多士。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县彭永和倡捐得银3900余两,购冯氏故宅,稍加葺理,创建敷文书院。计有冯宅58间,牌坊1座,改建西市铺面89间,店房10座,共82间,槽棚87间。又购民房2处改修当铺,查山坡地47亩,干旱地6段,俱取租以供膏火。五十年知县王赐钧捐置东市民房1所,增入租息。道光九年(1829)署知县罗仲玉又拨银220两。县令周鼎新撰《创建敷文书院碑记》,载创建经过及彭永和创书院之功。

三代从无他学问;

六经才算得文章。

清代张刘文题大门

把他人子弟,当同自己儿孙,望先生认真教导;

立异日功名,全在平时学问,劝诸士切实用功。

清代张刘文题论道堂

左壁观图,右壁观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清代张刘文题艺圃

饮马长城窟;

读书秋树根。

清代张刘文题三望轩

楼开万里眸,泻黄河入胸,拓得无边气象;

山耸一支笔,展青天作纸,书成大块文章。

清代张刘文题笔正楼。此联一作左宗棠题

处处分立界线;

事事斟酌分寸。

左宗棠题笔正楼碑联

南安书院

南安书院,位于陕西陇西。清道光五年(1825),知府朱满重建,提督陕甘学政张岳崧有《南安书院碑记》。旧址今为陇西师范学院。

附:《南安书院碑记》:巩,赢秦故壤也。祖龙置郡陇右,汉季易南安,割据沿革,代不胜纪,关陇巴蜀,背拊吭扼焉。国家远抚长驭,百有余年,桴鼓稀声,甿用敉辑。道光四年,使者持节视学。既下车,集髦士语:以礼让之风,义利之辨高明庳琐。塗辙所繇往复步,诸髦先后拾级又百十武,有楼翼焉,屋三楹,为文昌阁。旁罗斗室十馀区,北俯雉堞,城宇鳞次,渭流清洌,首阳乌鼠,远迩环列。相传,形家称吉,颇信。时诸髦旁侍使者席地坐,为言:学当如登陟之进而不已,毋捷径,毋窘步,捷径则迷,窘步则画。又言:此地幽峻,远胜阛阓,加以葺治,植之嘉蔚,僧寮梵室,咸资栖止。肄弦诵之音,则恭让生焉,居之清旷,近利之习泯焉。爽塏轩豁,千言因及学舍,佥曰:崇义崇文书院久圮,南安数椽,亦鞠茂草,且若何?使者曰:学校者,人才之本而风俗之纲维也,本之弗图,纲维曷立,诸髦且奚适归乎?亟新之吾其倡焉,众悚然首肯。会久旱,使者斋素兼旬,一再祷,皆雨众益。谅使者不膜视而休戚共之也,则大喜,走相语挟,日醵白镪四千。使者捐奉率守令助之,迄用有成。既竣,试撤棘,亟访南安故址。肩舆出城南半里许,为仁寿山,循其麓,泉流涓涓,漱庐舍闲,仰瞰其巅,堂宇隐约腹,岩岫历落如绘。稍陟焉,有榜于门,则旧额黕然矣。使者舍舆徒,怡观适性,高明出焉,风雨明晦,乐共晨夕,尔师若徒,观摩讲贯,必有豁然开朗,耸然特立,与道大适者。矧文字研求,声律酬唱,斤斤者乎。盖学术渊通,勋名蔚茂,积小高大,于是乎取之诸髦勖乎哉,皆欣唯而退。既新以额,明其章程,因纪以谂,来兹俾知。植人材、立纲维、振兴有自,而守之益大也。——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提督陕甘学政、琼州张岳崧撰并书丹篆额。

诸生读圣贤书,要在学为忠用;

今我绎廉立训,亦思兴起懦顽。

清代安维峻题南安书院

此地为清圣祠堂,握篆扶残黎,敢自诩顽廉懦立;

贱子乃谪仙宗派,下车宰故土,最难忘迁客长沙。

清代李寿芝题南安书院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襄武书院

襄武书院,位于甘肃陇西。清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吴本烈以断讼所罚银千两入公为膏火,设义学,定名襄武书院。无主讲,每月仅1课,生童散处无所归宿,有名而无实。后群议合两义学经费延山长,就报国寺旧址为书院,然寺颓废,屋不成居,人不归塾,仍涣散如前。光绪八年(1882)知县李荇仙捐俸修建。余银发商生息,以增膏火、奖赏,严其月课,月有课11-12次。又立诗赋、训蒙义学。有《创修襄武书院记》记其事。三十一年(1905)知县祁永膺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已非复报国寺中,也应文章华国;

虽不是翘才馆里,还须桢干储才。

佚名题襄武书院

何人高北斗之名,万里云程,望他日扶摇直上;

此地居南安之首,一窗灯火,看英才荟萃其间。

清代李寿芝题襄武书院

宣圣为万世师,学校萃英才,幸得斯文犹在兹也;

谪仙去千余载,乡里有先哲,愿□诸生共和济之。

佚名题襄武书院

必研究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方为正士;

不讲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义,莫入吾门。

佚名题襄武书院

柳湖书院

柳湖书院,位于甘肃平凉。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时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泉成湖,因柳树宜水,故处处植柳,枝高叶茂,翠色参天,故名“柳湖”。明嘉靖年间,韩藩昭王占为苑囿,并做了大规模的扩建,由明武宗敕赐“崇文书院”。清乾隆之后,又先后多次修葺。乾隆五年(1740)改名“百泉书院”,后改为“高山书院”。同治初年,柳湖毁于战火。同治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驻兵平凉,再次修复,更名为“柳湖书院”,并亲书“柳湖”匾额。民国十五年(1926)改为甘肃省第七师范学校。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意诗书苦后甜。

佚名题柳湖书院

龙川书院

龙川书院,位于甘肃宁州。清代创建。

此邦产圣明,考岐伯授医,公刘教稼,历三千年风微俗弊,望后起磨旧研新,宏开学识;

斯地生将相,溯介子传汉,礼篑兴元,讲五百年川蓄山蕴,踵前人崇功伟烈,广造贤豪。

清代朱秉红题龙川书院

潜山书院

潜山书院,位于甘肃镇原。清代光绪年间创建,原名中峰书院,后改潜山书院。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百年学府传秀气;

书从论立,论可喻世,一代大儒存遗风。

芥夫题潜山书院

镜清书院

镜清书院,位于甘肃泾川。清光绪八年(1882)创建。旧址今为合志沟回民小学。

烽火麓城销,移来三舍诵弦,佑此地芹宫声教;

文必墟斗耀,照彻一编阴骘,看诸生桂籍标题。

清代贾勋题讲堂

潜源书院

潜源书院,位于甘肃西和。清代创建。

军垒抚祁山,想武侯抱膝隆中,吟啸须储名世略;

人才萃潜水,学孔子会心川上,文章高振大江涛。

佚名题潜源书院

觻得书院

觻得书院,位于甘肃张掖。清光绪十一年(1885)甘肃提督周达武捐资倡建于甘州(今张掖四中)。因觻得为汉代张掖郡旧地,故名。书院后院辟为园林,冠名“又一园”,中多树,有堂、亭、阁,且引水入园为池沟。张常召集同寅幕院中士子修禊其中,属文做诗,筹资助学,并作《觻得书院又一园修禊序》,介绍园中胜景,并以园中桃、梨等树喻人才培养之重要。光绪三十年(1905)知县李含菁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探六经中道理,说出乃是真学问;

从五伦上功夫,做来此为大文章。

佚名题觻得书院

旧令尹夏屋补苴,睹楼台近水,草木含芳,自惭润色未能,宦迹倥偬虚岁月;

尔多士春华启秀,看文海回涌,诗坛拔帜,从此会心不远,人才蔚起奋风云。

佚名题觻得书院

其学本泗水而来,教育三千人,愿今日得稍分余绪;

此地在甘泉之右,扶摇九万里,望诸生早各奋前程。

佚名题觻得书院

窦将军海上销兵,喜从今听来园外读书声,一片承平雅颂;

赵武孟田余力学,愿多士忝列河西人物志,千年毋坠风流。

佚名题觻得书院

隔墙有弦诵声,好助游人兴致;

别园多山水趣,都成此地风光。

佚名题又一园

数行柳,数丛花,料当九十春光,别饶雅趣;

一局棋,一壶酒,好与二三良友,共畅幽情。

佚名题又一园

蓼泉书院

蓼泉书院,位于甘肃临泽。清道光三年(1823)通判何贵孚于城外东南隅创建。同治初年遭兵乱拆毁。十三年(1874)通判孙承弼将城内观音巷原有行台改建而成。光绪三十一年(1906)通判文杰奉文改建为高等学堂。1919年因另建学堂,书院乃改为他用。

尧舜之道唯孝悌;

经史而外无文章。

佚名题蓼泉书院

温故知新,敦厚崇礼;

博学远志,切问近思。

佚名题蓼泉书院

超然书院

超然书院,位于甘肃临洮。明嘉靖三十年(1551)典史杨继盛捐建于超然台,故名。规模宏大,前屋3楹名“揖见”,屋后有池,东屋5楹,中为讲堂,名“传习”,左右有四勿、三省二斋;堂后道统祠3楹,祀五帝、三王、周公、孔子及前代先儒。杨又捐资置田2000亩。三十一年,侍御孙月岩建坊3楹。清康熙十四年(1675)毁于兵火。二十五年(1686)督学许孙荃与郡守高锡爵倡议捐修,增斋房4楹,后渐圮。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州金光斗重修。按察使胡李堂作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州潘力谋改建为超然高等小学堂。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明代杨继盛题超然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陇干书院

位于甘肃静宁。明成化中,知州祝祥创建于城隍庙西,嘉靖间改迁至州治东泾阳驿南,后废,仅存遗址。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州牧黄廷钰始设义学于高台寺之隙,继而又构轩于治东行署之废地,月聚生徒为会,教以科举之学,教习吴之珽请书“陇干书院”。院门南向,中为堂3楹,名“正谊”,为会讲所;后有轩3楹,名“托素”,以习业用;轩后有亭,名“洗心”;堂之左右侧各为斋3楹,其后为厨,规模粗备。黄亦亲临讲学。吴之珽撰有《创建陇干书院碑记》。后更名阿阳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州程德音改建为静宁州高等小学堂。

崇羲书院

位于甘肃巩昌(今属陇西)。明嘉靖十四年(1535)御史王书绅见巩昌历代人才间出,而近年全郡乏登科第者,故捐资倡建。遴选河西才俊之士百数十人聚其中,礼聘名儒教之。因伏羲生于其地,故名“崇羲”。后废。明人姚镆撰有《崇羲书院记》,存省志。

徽山书院

位于甘肃徽县。明嘉靖十五年(1536)侍御刘新野来邑董茶马之政,以学舍湫隘,乃发茶课若干嘱知州莫汝高创建于钟楼山下。有前庭5楹、外门3楹、仪门3楹。另有坊肇、尊经阁、钟楼等。延乡贡士史衢为山长,与学正徐行共掌教学。明龚守愚撰有《徽山书院记》。

酒泉书院

位于甘肃酒泉。明嘉靖间副使汤宽创建,后废。清乾隆初知州黄文炜重建于文庙旧址,将其舍一分为二,一课成人,一课蒙童。择州学教官2人为师分教,月课而岁程,每月束修饮食约需银300两。筹资购田买屋,其田租赁资以充膏火。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州徐浩重建。建有敬业堂、乐群亭等。选郡中士人20余人肄业,延师授教。

仰止书院

位于甘肃泾川。明分守迟凤翔创建于城南山麓,故原名“麓城”。筑堂3楹,庑6楹,诸生讲习其中。后关西道胡松又增葺。因院址地势甚高,取“高山仰止”之意,易名“仰止”。有“俯而学,仰而思”之意。并撰《仰止书院记》,厚望泾人学而思,养而用。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培风书院

位于甘肃靖远。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卫守备王三锡以教养之事为朝廷司牧官之职责,又感靖远虽处西陲,人质朴“不事狙谲”,过去“其文风丕振,歌鹿鸣而名雁塔者踵相接也”,而自明以来登科者寥寥无几,故谋诸士绅,购得文庙西地基一段,捐俸创建,规模粗具。请学行端严者为师,招城乡有志进学而贫者入学。清查抛荒田地,募民开垦,征粮充作经费。王三锡撰《创建培风书院碑记》,详述经过,以便稽查。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兰山书院

位于甘肃兰州。是甘肃最大的一所省立书院,旧址在今城关区秦安路兰州市三中校园里。明代是肃王的园林红花园。清雍正二年(1724),甘肃巡抚卢询捐养廉银辟红花园为正业书院,置射圃,立坊表。雍正十三年(1735),甘肃巡抚许容奉旨改建为省立兰山书院。此后一百二十年中,经过乾隆三十年(1765)陕甘总督杨应琚、五十年(1785)陕甘总督福康安,嘉庆二十五年(1820)陕甘总督长龄、道光二十二年(1842)陕甘总督恩特亨额、光绪元年(1875)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五次修建,每次间隔约二三十年,使之成为规模宏大的官方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停科举,废书院,次年春,陕甘总督崧蕃改兰山书院为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春,陕甘总督长庚改为甘肃两级师范学堂。夏,改为甘肃初级师范学堂。1913年,改为甘肃省立师范学校。1917年,省立师范迁入畅家巷甘肃陆军小学堂(今兰州一中院内),兰州女子师范学校即从南府街(今金塔巷)迁入兰山书院。1964年秋,改兰州女师为兰州市第三中学。书院是坐北朝南的一组宏伟建筑群。由南到北按中轴线对称建有大门、仪门、文仁堂、敬逊堂、射圃等建筑物。大门外东西两侧建坊表(牌坊),分别题额“兴贤”、“育才”,点明书院办学的目的。大门内东为书斗(即书办和门斗的合称。书办缮写书院文书;门斗看守大门,兼司传达,清扫院屋)房,西为监院(管理书院财务、图书、学生膏火银奖赏,协助山长管理书院日常事务并督导学生课读)官舍。仪门至文仁堂之间,东为东斋房(为学生自习、居住之所)4院、官厅,耳房;西为西斋房3院、官厅、耳房;文仁堂与敬逊堂之间东为书库、斋房,西为山长(书院主持人,也叫院长、掌院、主讲,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住宅、客厅、斋房。全书院共有斋房37间,房内家具日用物品齐备,供学生自修和起居。整个书院建筑物主次分明,功能齐全,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书院设山长1名。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前由甘肃巡抚,此后由陕甘总督会同陕甘学政(光绪二年始会同甘肃学政),礼聘品学兼优的翰林、进士以及个别举人为山长。每年修金银400两,薪水每月8两,聘金、节仪如之。监院1名,每年薪水银104两2钱。书办1人,每年支纸笔银14两2钱8分。门斗2人支工食银23两6钱8分8厘。学生由陕甘总督、学政选录全省(今甘肃、宁夏、青海)各府,直隶州“材堪造就者”的五贡,即廪生、增生、附生、监生等人院肄业,准备考取举人。兰山书院学生有限额,分为正课、副课两种。清同治前,设正课生40名,每月奖给膏火银3两;副课生80名,每名每月奖给膏火银1两5钱;外课生无定额,不奖给膏火银。每年共需膏火银2400两。同治十一年(1872),陕甘总督左宗棠定正课生40名,副课生50名。光绪七年(1881),护陕甘总督杨昌浚增加副课生10名。光绪十三年(1887),陕甘总督谭钟麟增副课生10名,次年又增加副课生10名。至此共计正、副课生120名,遂为定制。每年二月为兰山书院的招生期,应考者达三四百人。从中甄别录取的正、副课生一律住在书院斋房内潜心用功。落选者只准随课附考,不准入院居住。但因路途遥远赶不上甄别的学生,如果随课附考,多次考列前茅的,准其附入外课生,注册入院居住。兰山书院师生员工的经费来源有四:(1)省财政(藩库)拨支;(2)书院学田地租;(3)书院房产租金;(4)官绅捐银发商生利。兰山书院的教学工作是为科举考试服务的,所设课程是为写八股文、试帖诗而服务的,八股文和试帖诗是科举考试的必做文体。课程有经学、史学、诗赋、书法等。基本教材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札记》、《周易》、《春秋》)、《通鉴辑要》。宋明理学家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诸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朱熹的《朱子语录》等也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材料。另外,还要反复揣摸闱墨(乡、会试考官选定中式文字,编刻而成的应试范文),如《陇右校士录》等。光绪二十二年(1896)遵清廷旨意、添设算学,二十七年加策论。兰山书院采用由山长讲授经史名篇与学生严格按照山长制定的计划攻读经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山长令学生先读四书五经原文,发现疑难问题,再参阅注疏等材料,或由山长予以解疑。学生读经的目的为写八股文、试帖诗打基础。学生在考课期要反复考八股文、试帖诗。兰山书院每年二月至十一月为考课期。考课分为官课、院课(即堂课)和小课三种。每月初六举行官课。由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甘肃按察使、兰州道轮流出题,考试、阅卷、发奖银。每月十六日、二十六日举行院课,小课每月举行一次,无定期,均由山长:出题、阅卷,书院发奖银。官、院课内容是写一篇八股文、一首试帖诗。小课则只做八首试帖诗。光绪二十七年以后废八股文,改为策论。兰山书院每年考课奖励银达220两。每年二月,由陕甘总督主持兰山书院学生的甄别考试。根据甄别成绩,结合考课成绩升降学生资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课生连考三次劣等者,降为副课生;副课生连考三次劣等者,降为外课生;外课生连考三次优等者,升为副课生;副课生连考三次优等者,升为正课生。兰山书院制定各项学规,严格书院纪律,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道光三十年(1850)条规,规定三条:“一曰膏火宜仍以甄别为准也”;“一曰赏罚宜严别优劣也”;“一曰住院诸生宜严查冒滥也”。兰山书院藏书丰富,图书由书院购置,总督、学政捐赠。书院还能雕板印书。乾隆时庋藏经、史、子、集共200多种,书板23种。咸丰四年(1854)七月,书库失火,藏书、藏板全部被焚毁。此后陆续购置,至光绪时藏经、史、子、集101种,藏板3种共33块。其中《西学大成》是介绍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汇集,也是晚清甘肃士人了解外部世界的明证。书院还藏有二帧孔子画像:一帧是赵孟颖所绘“至圣行教小影”,由陕甘总督左宗棠购置;另一帧是朱拓吴道子所绘“至圣立像”,由护陕甘总督杨昌浚购置。为了保障图书正常流通,兰山书院制定《领书章程》:诸生欲看某书,须具领,呈监院俟批发给,看毕缴还,抽领销案;请领书籍只须专领某书,不许一时辄领数种;书籍如系函数多者,先领首函,看毕再领次函,随领随还,不准尽数领去,致有失遗;领看书籍每函以一月为限,逾限者追还;领去书籍如不爱惜,致有油污损伤等弊,不准再领;一各种书籍只许住院肄业者领看,此外不准滥领。兰山书院山长多为饱学鸿儒,治学严谨,考课严格,他们培养了大批人才。兹将可考的山长简介如下:胡先,浙江钱塘人。乾隆初在职。盛元珍,字仲圭,江苏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在职。编印《十三经及诗赋续编》,卷帙不繁,收《十三经》原文及先儒注疏论说,纲目清晰,便于学生对照研习。临洮诗人吴镇(松崖)为其学生。牛运震,字阶乎,号真谷,山东滋阳人,进士,金石学家,著有《空山堂集》。任甘肃秦安,平番(今永登)知县。乾隆十二年(1747)在职。在书院讲古文、诗。临洮吴镇,皋兰翰林梁济廛、诗人江得符、方志学家黄建中,武威孙甫,秦安吴嶝,胡戗为其学生。梁济漉,字静峰,皋兰人,翰林,刑部云南司郎中。乾隆三十年(1765)在职。录朱熹《白鹿洞学规》,刻卧碑,立于文仁堂中,以约束学生。兰州知府丹徒王文治书“士仰昌黎同北斗,人方永叔是洪河”赠梁。孙景烈,陕西武功人。乾隆三十年后在职。任兆熙,山东人,进土,礼泉知县。乾隆三十三年在职。吴镇,字信辰,号松崖,临洮人,大挑举人,著有《松花庵全集》。乾隆五十年(1785),陕甘总督福康安聘为山长,即赋诗《福制府聘主讲书院造次言怀》:“书院传经处,萧闲称老儒。若云通请谒,何以训生徒?冰雪文虽少,山林兴不孤。威名能下士,或返重王符。”皋兰翰林秦维岳、主政周泰元,临洮进士李苞,武威进士郭楷为其学生。秦维岳,嘉庆初在职。张澍,字百瀹,号介侯,进士,著名朴学大师。嘉庆十三年(1808)在职。他要求学生“以经史为宗,词章次之”,诱导学生学有用之学。他还利用兰山书院藏书,编成《五凉旧闻》四十卷。安定(今定西)进士马疏、秦州(今天水)进士王尚概为其学生。祁韵士,字鹤亭,山西寿阳人,翰林。嘉庆十七年(1812)在职。作《兰山书院添增课额记》,记陕甘总督那彦成与藩、臬、兰州道、兰州府捐养廉银做增加课额的膏火费。精心课训,学生赠“西河楷模”匾,悬挂讲堂中,匾上有150名学生列名。张美如,字尊五,武威人,翰林。工诗书画。道光初在职。张兆衡,武威人,翰林。道光八年(1828)在职。作《兰山书院加增膏火记》,记甘肃布政使颜伯焘捐养廉银3000两发商生息做膏火费事。张廷选,字子青,临洮人,翰林。著有《北园文集》。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职。作《兰山书院增修斋房碑记》,记兰州道唐树义索回被书吏侵吞书院房产事,并记唐与陕甘总督恩特亨额筹措官钱50万,修建书院57间斋房事。他曾募工拓修从临洮马泉沟至阿干镇道路,这比取道摩云关的道路缩短了10里。祁隽藻,字叔颖,韵士子,嘉庆进士。道光时在职。兰山书院多藏书,“以其暇研精经史,纵览诸子百家”。徐檀,皋兰人,道光六年(1826)进士。道光时在职。编印学生习作,名曰《擢英录》。滕垣,宇润甫,靖远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刑部安徽司主事。咸丰初在职。吴可读。咸丰十年(1860)在职。曹炯,宇镜侯,皋兰人,道光二十年翰林,授编修,改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咸丰末在职。陕甘分闱乡试时,赞助创建甘肃举院。历任陕西关中、丰登书院山长,陕甘士人多半是其学生。杨维屏,字翠君,福建人,举人,中卫知县。同治初在职。杨得质,字文泉,靖远人,举人,巴县、大竹县知县。同治中在职。徐杨绪,字小梅,江苏人,举人。同治末在职。张国常,光绪时任职20多年。魏承耀,甘谷人,举人,光绪末在职。

陇川书院

位于甘肃秦安。清乾隆初知县牛运震创建。牛在任时曾借馆署读书课士7年。邑中好学诸生,聆其旨说。乾隆十年(1745)离任时,惧诸生散废而旷业,于县署东购侯郎中故宅,增修斋舍以处之,题额“陇川书院”,并撰《陇川书院记》记其事。十三年署县胡奠域嫌其隘,移建于学署东,改名“鸡川”。二十六年署县冷文炜修葺,又名“龙川”。五十一年知县董秉纯再改名“春雨”。嘉庆二十三年(1818)知县陈伊言因堂宇将圮,谕邑人重修,题额“景权书院”。同治初,因战乱废。知县程履丰、黄政勤先后捐资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县杜翝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罗川书院

位于甘肃正宁。清乾隆五年(1740)知县茹玺创建于县治西门外。仅数间土屋。经年失修倾圮。二十八年知县折遇兰重建。修葺旧屋,增建讲堂3间,学舍4间及大门、墙垣等,逾月告竣。乃设膏火,延名宿讲课其中。有《重建罗川书院记》。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洮阳书院

位于甘肃临洮。清乾隆七年(1742)知州张公儒以旧县文庙改建,后数载改为仓廒。二十年知州白松德重建于忠愍祠内。二十七年知州呼延华国于讲堂东续建尊性斋、时敏斋、逊志斋、致远斋各3楹,东廊房3楹,西斋房3楹,东西庑各3楹,自此门坊斋厨俱备。选生童俊秀者30余人肄业其中,聘北地举人胡云壑为师。呼延又亲履四野,清查学田,收入悉充膏火,不足者则捐俸济之。从此“弦歌四达,气象一新”。嘉庆三年(1798)署知州纵司燖同州人李尚德等捐银以资膏火。十年知州赵宜暄以书院近市,非诵读之所,复与李尚德等移建于旧县署地。道光五年(1825)知州范伯棠同州人陆续捐银资助。

凤山书院

位于甘肃徽县。清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杜荫就旧州治之寅宾馆改建,寻废。二十六年知县李兆锦重修,四十六年知县赵同翮捐葺,又圮于兵火。嘉庆六年(1801)知县张伯魁捐廉俸,定章程,“鸠工庀材”,依旧规模重建,有讲堂3楹、斋舍5间,耳房2间等,改名“敬业”,后又陆续捐修增建达103间,置地69垧,岁租供师生束修膏火。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张若金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朱圉书院

位于甘肃甘谷。清乾隆十八年(1758)知县徐浩捐银购邑人刘琪园圃地11亩,是岁离任未果。次年知县高华捐银购邑人张懋元学门前房舍1所,拆去楼房,另砌照壁,以其材于园圃地内建讲堂5间,两旁号舍5间,厨房4间,堂后魁楼1座,前有大门、二门、牌坊各1座,题额“朱圉书院”。面天门,背渭水,规模初具。二十八年知县邓必安购地50亩。三十二年知县殷兆燕捐银合原有银租发商生息,始正式延师课训,来学者逾百人。每朔望后一日,生童云集,命题校试。李璨撰有《朱圉书院记》,刊存县志。杨芳灿撰《示朱圉书院诸生》文以励诸牛,亦存省志。

甘泉书院

位于甘肃张掖。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州知府冯祖悦、张掖知县王廷赞创建于南门内街东,以临甘泉,故名。东西长90余丈,南北阔8丈5尺。建大门,讲堂2间,厢房34间及泮池、木桥等。冯自为记。后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院内左翼建三台阁,右翼为爽心亭,游廊9间;南面振兴仓3间;临池栽杨柳400余株。三十二年又添建五云楼、灌书园、锄经堂,及穿廊园门。三十五年再建玩书楼6间以藏书;双苇湖亭5间,厢房5间。知县王廷赞捐银1500两,士绅先后捐银1000两,均发商生息以资膏火。又拨有学田6000亩。另园东及城外官地所栽246株杨柳沙枣亦属书院。有《书院公业考》,详载书院产业收支细目。院长庄学和撰《教孝千字文》作为讲义,以教诸生。

凤城书院

位于甘肃庆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赵本植创建于府署左隙地。构堂3间,学舍东西各10间,寝室5间,另有耳房、大门等,延名宿为师,于是“日有程,月有课,弦诵之声彻于衢巷”。赵撰有《创建凤城书院碑记》。

天水书院

位于甘肃天水。又名汉阳书院。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州费廷珍创建,后改名“天水”,并移建于东关,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州张珩改为初等小学堂。

云川书院

位于甘肃永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郭昌泰倡建。得公捐银300两,绅民捐银3000余两,以2000两发商生息,备师生束修膏火,购宅1所,补葺建成,取“云蒸而益上”、“川流而不息”之意,励诸生奋力不息而蒸蒸日上,故名“云川”。讲堂名“明经”,黄时撰《创建云川书院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县史文光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仪山书院

位于甘肃华亭。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县张祝芳改明代察院而成。置学田,筹膏奖,聘名宿,课俊秀,“华亭文运为之一昌”。四十九年知县杜氏置学田,增诸生膏火。嘉庆十年(1805)知县王增辉修葺。同治时圮于兵火。光绪初学绅虽加整顿,亦无起色。三十年(1904)改为公直高等小学堂。

仙堤书院

位于甘肃山丹。清乾隆间知县李复发建。乾隆三十七年(1772)六月曾有人到书院讲演,题为《仙堤书院藏书说》,论读书人对书的态度,赞书院重视藏书及已累积藏书多卷,目的在鼓励诸牛在院认真读书。嘉庆二年(1797)知县明福、恩光相继重修。道光二年(1822)知县颜廷彦捐廉重修。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凤林书院

位于甘肃临夏。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知州周植建于城内。有讲堂3间,东西斋房30间。并捐廉1000两发商生息。后有官绅续捐,以增束修膏火。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州赵谦改建为河州高等小学堂。

凤鸣书院

位于甘肃崇信。清乾隆四十五(1780)四月知县黄道煚创建于县城西北隅,因城北有凤山,故名。有讲堂3楹,东西厢各2间,大门1所,牌坊1座。置田140亩,庄基1所,房3间,岁取地租15石作山长束修资,余供诸生笔墨费。道光二十四年(1844)训导秦嘉颖移建于北城崇圣祠东。继任训导申大振重新整饬,议定学规。后因兵火停辍,名存实废。光绪四年(1878)训导孙寿山、知县黄庆霖筹款修葺。后借作儒学署,仍名书院。1912年改为高等小学校。

苏山书院

位于甘肃镇番(今属民勤)。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知县王赐均暨邑士庶捐贤,以城内司马旧治改建。延师聚徒,经费粗备。并撰《建置书院碑记》,励“诸生由文辞以顾躬行,因讲说以宏器识。深之在性命精微之间,大之在礼义廉耻之防”。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刘春堂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鸣沙书院

位于甘肃敦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知县彭以懋创建。延请名师,设立膏火银千余两。后废圮。嘉庆十四年(1809)知县黄廷绂倡捐钱1300千文发商生息,买菜地1分,岁收租钱以充束修膏火,延请山长主讲,并撰《鸣沙书院膏火碑记》。二十一年知县朱凤翔置学田。道光四年(1824)知县苏履吉倡捐银千两修葺,延请武威县举人曾元鲁主讲,并撰记以记其事。光绪三十年(1904)知县汪宗瀚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广香书院

位于甘肃两当。城北原有书院,久废无考。清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周邦倚因旧院基址重建。有讲堂3楹,左右两堂、斋舍各3间,门厅1所,右房2间。外有厨房、墙垣、牌楼等。另有地租供膏火。并撰《广香书院碑记》。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李章锦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金台书院

位于甘肃灵台。清道光元年(1821)知县苏履吉创设于孔庙左侧文昌宫内,兼任讲席。有正殿3间,祀文昌神像;享殿3间,名巽志堂;旁新建书室数间。同治二年(1863)毁于战乱。十二年知县彭光练清查书院田亩、房屋、息银并筹款整修,增建东西斋舍15间,东侧三代祠1间,斋夫室2间;西侧宾兴馆2间,厨房2间。因灵台县秦时名鹑觚,光绪元年(1875)呈准更书院名为“鹑觚”。书院岁收廪膳生10名,增广生20名,附学生、武生若干。整顿条规,每月官课、堂课各1次。官课专试帖括之学,堂课兼试经学策论,俾守一经而习时务。学宫原藏书甚多,亦并归书院,由教谕斋长管理,供学生参考。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王尧儒改建为县第一高等小学堂。

礼兴书院

位于甘肃礼县。原名天嘉书院。清道光七年(1827)知县黄凯因天嘉书院旧所湫隘卑狭,捐廉倡建于小南街,名“礼兴”。朱樒有《立礼兴书院记》,收存于省志。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县穆腾额改建为县高等小学堂。

求古书院

位于甘肃兰州。为省立书院,旧址在今城关区贡元巷城关区文教局及其毗邻的兰州市少年宫东楼。明代为行都指挥司署,清乾隆初改为兰州府贡院。光绪八年(1882)陆廷黻任甘肃学政,出巡平凉、庆阳,泾州、固原、宁夏,案临考试,发现考生试卷上八股文浅薄,试帖诗多未叶韵,回到兰州后,与陕甘总督谭钟麟商议改兰州府贡院考棚为省立书院,次年正式建成求古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甘肃初级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春,初级师范学堂并入优级师范学堂(原兰山书院),改办甘肃存古学堂,1915年由刘尔炘改建为陇右实业待行社,1926年由他设立丰黎社仓、乐善书局。后改为贡元巷小学。“文革”后改建为区文教局与少年宫东楼。求古书院大门及栅门朝东,南北各有一座牌坊。入大门坐北朝南有三组建筑物。中依次为仪门、东西厢房、讲堂、东西厢房,客厅,东西厢房、上房。左右两侧为东小院,西小院。山长居住西小院,监院居住东小院,东西厢房为学生居住的斋房。书院设山长1名,每年修金200两,膳金60两,节金聘金32两。设监院1名,每年膳金40两。设书办1名,每年纸笔费30两。设斋夫、院夫各1名,工食银36两。从全省各府厅州县招考贡生、监生、生员人院肄业,准备考取举人。设内课生10名,每名每月奖给膏火银3两,外课生20名,每名每月奖给膏火银1两5钱,附课生无定额,不奖给膏火银。总督谭钟麟筹拨甘州府抽帮项下银12000两、总督杨昌浚筹拨银1000两发商生息作为堂课奖银。由总督、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捐养廉银,发商生息,作为官课奖银。求古书院的学生以自习为主,山长讲解为辅。学院专门考课经文,山长着重讲解诗赋。规定学生每天早晨写大小楷二三百字。上午读一板四书五十遍,读一板五经五十遍。下午读八股文一篇四十遍,读诗一首四十遍。晚上挑灯看书,摘录诗文,作试帖诗。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都要载人稽考簿,每五天山长查阅一次。每五天山长检查一次学生诵读经书的情况,令学生当面默写某一段落。如一月内作业无错误,就另给奖银,以资鼓励。每年二月至十一月为求古书院考课期。每月有三次考课。上旬官课,由总督、学政、布政使、按察使、兰州道分别主考,随意命题,考学生。由上.列官员捐养廉银给胜优者发奖励银。中、下旬为师课(院课)。中旬师课令学生写经解一篇、试帖诗一首。下旬师课令学生作赋一篇、试帖诗一首。根据学生考课成绩优劣浮动其资格。求古书院藏《御纂周易折中》等28部经典,大部分由总督谭钟麟和学政胡景桂置。可考的山长有:王作枢,字辰垣,安定(今定西县)人,同治甲戌(1874)翰林,建院初在职。赵文源,字醴泉,秦安人,光绪庚辰(1880)进士,建院初在职。刘永亨,字子嘉,号晴帆,秦州(今天水)人,光绪丁丑(1877)翰林,光绪十二年(1886)在职。刘光祖,字远峰,秦州人,光绪丙戌(1886)进土,刑部主事。光绪十七年(1891)在职。注重奖掖,使学生在欢欣鼓舞之中,学业自进。刘尔炘为其学生。

龙泉书院

位于甘肃和政。原名宁河书院。创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附近有龙泉,故改名。拨学田,延聘山长,招收生员10名、童生12名。山长按月堂课两次。二十六年由磨户捐资重修,计有内院正房3间、耳房2间、厢房6间,外院讲堂3间、书舍10间、头门1间。杨增新撰有《禀请由磨户捐资以作宁河书院经费》及《详报收获磨捐创建宁河龙泉书院动用银两报销》文,载书院更名及重建情况。

顶部
leeboe
秀才
Rank: 2



UID 91
精华 0
积分 2313
帖子 210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26
状态 离线
慢慢来,呵呵  

顶部
纵横四海
秀才
Rank: 2



UID 270
精华 0
积分 2896
帖子 244
威望 0
金钱 21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13
状态 离线
拿分走人呵呵,楼下继续!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0 17: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3055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