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红裙子VS霍元甲VS七十年代人
大脸猫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4
精华 0
积分 4667
帖子 839
威望 150
金钱 294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8-1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0:3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红裙子VS霍元甲VS七十年代人

“在我们这个时代,控制了交流手段才能左右历史。”小阿瑟·施莱辛格,肯尼迪亲密的私人顾问,他那一代人中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在1960年代说。他像大多数人一样,都清楚面孔英俊、仪态潇洒的肯尼迪如何依靠电视这种新的交流方式登上总统之位的。

    对历史作不同诠释,是每一代人甚至每个人的愿望,在他们寻求左右历史的特定动力时,他们也过分地被过往与正在发生的经验所左右。在肯尼迪深刻感受电视的作用时,在大洋彼岸的领袖们则仍喜欢读线装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苏联的斯大林,则相信更为坚固的物质力量才能决定历史的方向,他称自己为“斯大林”,是因为在俄语中它意味着铁人。不错,在苏联时代,钢铁的产量被视作这个国家的核心。

    种种决定论的最大弊端在于,它否认了历史的复杂性——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彻底左右历史。也正因此,历史才拥有了它的曼妙之处——只要你稍微转变一下角度,世界就按照不同的节奏来展开。每个人、每个群体,最终都是一连串看起来可能并不十分相关的力量共同造就的产物,有些力量来自于久远的传统,而有些力量则刚刚从地表浮出。

    人们很少会静下心来思考哪些力量左右着他们的行为与头脑。眼前的世界杂乱无章,如果他实在对此感到不安时,就会听从报纸编辑、流行作家的意见——我们正身处一个XX时代。每个时代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特性,人们要么对自己所处时代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浑然不觉,要么就过分大惊小怪——以为一种全新力量正在改变一切规则。

    让我们看一看目前正日趋成熟的一代中国年轻人。他们的年龄大约介于35岁与23岁之间。我武断选取了两个年份,1971年与1979年作为观察的坐标。这一代人大多出生在这两个年份之间。只有很少人在18岁之前不是懵懂无知的,更何况他们是在中国式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心智的成视诩处于20世纪90年代。选取1971年,是因为在那一年,文革的混乱开始消退,而那一年11月8日,中国首任驻联合国代表黄华抵达纽约,中国迈出了重回国际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在那一年,英特尔公司发明了第一个微处理器;选取1979年,则是因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旅在那一年正式开始,撒切尔夫人开始在英国执政,他们与后来的里根领导了席卷20世纪最后20年的市场革命,在那一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朗革命获得成功,伊斯兰复兴运动开始兴起。也是那一年,IBM发现苹果电脑正在挑战它在个人电脑领域的权威地位。

    这两个年份的选取意味着一个70年代人群体的存在吗?大约3年前,我在一篇名叫《生于70年代》的文章中说,年龄介于20—30岁之间的青年们用一些支离破碎的断片比如“小豆冰棍”、“街上流行的红裙子”、“霍元甲”来象征所谓的共同经验世界,然后依靠新技术与消费主义共同带来的社会变革作为自己的武器,在前者的文化包装与后者所带来的力量共同驱动下,他们先是半信半疑然后开始声嘶力竭地宣告自己的成熟。在文章的最后,我对于那些陷入70年代式滥情的群体,作出了粗暴的判断:所有的人都受骗了,包括70年代人自己,我们根本没有看到一代人的崛起,他们只不过是恰好都生于那十年之间,他们志趣各异,并且在内心相互不屑,缺乏共同的价值体系。他们没有体验过相同的东西,没有共同创造什么,也没有破坏什么,他们不过是年龄界限的巧合。

    试图给予一代人以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而且基本是庸人自扰。像所有的定义一样,如果你觉得愿意作出这样的定义,去做就是了,只要他人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想想我们对于中产阶级的无聊争论,在印度80%的人认为他们是中产阶级,他们仅仅拥有摩托车与电冰箱而已,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觉得自己是,于是印度被称为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

    我们要探讨的不在于是否能够严格定义出这一代人,而是的确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年龄相近,在成长历程中,遭遇过相同的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被同样的潮流所裹挟。他们当然都拥有各自的个性与经历,但他们也常常忽略共同性的体验(甚至他们自己是不知道的)在怎样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我们也想知道,在他们成长的时代,是哪些重要的力量在左右历史,这些东西又如何左右了他们。

    “这是一个全体青年同时踏入的世界,不管他们的国家如何古老,如何不发达。”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1977年9月写道。这是她为1970年第一次出版的《代沟》的修订版所做的序言中的一句话。为这句话作出生动注解的是,1967年,米德回到了29年前曾在那儿进行人类学考察的新几内亚的一个叫坦布南的村庄。第一次见面的谈话令人类学家大吃一惊:

    “你带录音机了吗?”

    “带了。怎么?”“我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其他民族的歌声,我们也希望他们听到我们的。”

    或许电视比任何力量都更深刻地改变了60年代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面貌,媒介理论家马歇尔·迈克卢汉也是60年代最闪亮的思想家。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最初的并不引人注意的新因素如何改变了历史。电视在美国的普及产生于1953年左右,最初它糟糕的画面根本引不起人的兴趣,那时候亨利·卢斯印刷的杂志才是全国舆论的中心。但从童年起电视就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新一代美国人成熟时,这种潜藏的力量被释放出来,力量非凡。影响西方世界的1968年的学生运动与中国文化大革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除去他们的参与者都很年轻以外,身处1968年的中国的一代人,没有机会看电视,他们的组织工具是高音喇叭与大字报。

    技术总是倾向于反对传统,甚至如海德格尔所说“将传统连根拔掉”。我们要承认,在过去一百年里,塑造人类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技术,但谁都知道传统力量的作用根本没有消失。某种意义上,支配60年代青年的情绪仍来源于1789年法国革命之后的浪漫主义传统。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在那时刻“年轻人如在天堂”,因为传统社会的秩序被打破了,经验世界正在逐渐变得不那么能主宰一切。在此之后的100多年里,罗素将之形容为“青年式的激越”,他们相信自己能将社会改造得更好,必须打破传统以求个人自由,他们无比相信自己的进步力量。于是,丹尼尔·贝尔作出了这样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类比,抒情动人的华兹华斯变成了披头士,而滚石乐队则是更尖锐的威廉·布莱克的翻版。

    但是1971年与1979年两个年份的标志意义,与玛格丽特·米德的判断,为这一代人背后的支配力量作出了充分的注解。计算机革命(与随后到来的互联网革命),市场革命,及其两者共同缔造的全球化运动,塑造了这一代人。同时,传统的力量日益消退,却并未完全消失。(来源: 经济观察报 许知远 )

顶部
梦质素
秀才
Rank: 2



UID 1600
精华 0
积分 2107
帖子 185
威望 0
金钱 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5-28
状态 离线
厉害!强~~~~没的说了!  

顶部
xxxxxxxxxmm
秀才
Rank: 2



UID 1582
精华 0
积分 2461
帖子 188
威望 0
金钱 4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5-16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  

顶部
liuqiang (liuqiang)
秀才
Rank: 2



UID 273
精华 0
积分 2647
帖子 228
威望 0
金钱 82
贡献 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15
状态 离线
晕  不信啊  

顶部
泉火鸾觞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8-21 11:0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kxs339
秀才
Rank: 2


UID 1257
精华 0
积分 3049
帖子 257
威望 0
金钱 22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12-29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秀色可餐
秀才
Rank: 2



UID 2401
精华 0
积分 1947
帖子 133
威望 0
金钱 4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谢谢哦  

顶部
汯汩汰絶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9-26 13:51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比名真难起
秀才
Rank: 2



UID 3531
精华 0
积分 1484
帖子 129
威望 0
金钱 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汰侈求实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10 11:4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6 17:2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638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