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原创]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6:1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10.人中吕布,马中赤兔;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7.既生瑜,何生亮;6.子龙一身都是胆也!;5.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4.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3.生子当如孙仲谋;2.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出自《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意思是人才如吕布,马如同三国名马赤兔,比喻非常优秀的人才,万里挑一。

吕布(公元16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吕布因其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在民间对他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赤兔马”即兔头的红马,而非跑得快如兔子的红马。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取自三国志马良传)

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幼者名谡,字幼常;其最贤者,眉间有白毛,名良,字季常。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取自三国演义)

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都没有提到马家其他三兄弟的名字,因此无从考证。所提到的只有两个,即马良与马谡。

马良,字季常,马谡 字幼常,以此推论,其他三兄弟的表字中也应带“常”字,所以才会有“马氏五常”之说。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丞相。他一心想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病死。临终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如果我儿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可自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一直到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他事必躬亲,尽心尽责,很快使蜀国恢复了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为了完成刘备生前努力统一中国的愿望,他曾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临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文章结尾的时候,诸葛亮写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刘禅同意了他的出兵计划。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但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未能彻底取胜。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一直组织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后来,此句演变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参考资料:http://www.better-c.com.cn/storypage/story912.htm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君子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试想,如果他能正确的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于定军山斩夏侯渊,曹操亲领大军至汉中。一次,曹军运米至北山下,黄忠领兵去夺取,过时未还。赵云领少数骑接应,中途突然和大队曹军遭遇。赵云毫无惧色,突击其阵,将敌军打散。赵云且战且退,曹军又汇合起来,追至赵云营寨。赵云入营之后采用“空营计”,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急忙退走。这时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鼓声震天,并用劲弩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大败而走。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察看昨天作战的地方,不禁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于是大摆宴席,作乐喝酒欢娱直到天黑。军中将士亦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刘备从织席贩履的一届草民最终成为西蜀皇帝,靠的恐怕就是仁义了。所谓诸葛亮所说的“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主公可得人和”。故而才能有关羽张飞至死相随,才能有刘备投奔哪里,。哪里都会待如上宾。

诸葛庞统徐庶、法正张松等人,无不是因为刘备的仁义才辅保于他。故刘备才能成就霸业。

水镜先生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

因为刘备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都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

刘玄德携民渡江之时,刘表新忘,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襄阳,可是刘备不忍百姓涂炭,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
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

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

关羽死后,刘备又为了仁义,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举倾国之兵罚吴,结果大败而回,使刚刚建立的蜀国大伤元气。后来刘备死后,诸葛六出祁山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已经无力回天了。
纵观刘备一生,可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708315.html?fr=qrl3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张昭政治里出众(那时候鲁肃没有假如东吴张昭政治能力最强),所以内事托付给张昭,在赤壁之战时张昭却极力劝孙权投降  说明其军事能力差, 甚至可以说没血性, 不能上战场。
再说周瑜,赤壁战时周瑜极力劝说孙权反抗最后胜利。说明周瑜军事能力强。
周瑜不是个自私的人,不会独揽大权,向孙策介绍了张昭,这也许是认为自己政治力不如张昭。
这句话突出了张昭是政治家,周瑜是军事家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可以说,不管是史书还是演义,对孙权的着墨都不多。这也难怪,千古兴亡,长江滚滚,人们更倾向于有个性的历史人物。就如同人们口舌相传的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汉高祖九泉之下定不会料到,昔日的手下败将,在后世的功过口碑将他完全掩盖。一句“至今思项羽”传颂至今。从政治上讲,孙权缺乏曹操、刘备二人的有利条件,于是只能采取委曲求全的方针,与两方力量相互制衡。
  
为保江东基业,孙权屈身忍辱,陈寿赞其“有句贱之奇,英人之杰矣。”虽功业建树不如操,然任才尚计,用人不疑,表现了卓越的政治天赋。可以说,在复杂局势面前,敌强我弱之时,作为一名政治家,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无论是 “进妹固好”或是“向丕称藩,受封吴王”,都表现了这位雄主非凡的气度和背后隐忍待时的勃勃野心。正所谓“刘备会装,孙权能忍”。
  
吴国是三国中最后称帝的,也是最后灭亡的,在孙权统治期间,江东地区在经济、文化、外交和农业上都有显著的发展,本就是富庶之地,又有长江天险,占尽天时地利。
  
孙权晚年“政有多失”,这一点与勾践也是出奇的相似。历史从不会简单重复,不过对这一点也不难理解,自古帝王大多晚年犯糊涂。远说唐太宗一世英明,却没找个好的接班人,间接的将江山拱手易主;近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那动荡的几十年。更何况,这个幼年丧父,年未冠而提领江东的“天煞孤星”,一路走来,各中艰难又有谁知。
  
说些题外话,个人认为,孙权的一生,真的可以用“悲催”二字概括,身边的亲人臣子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内有猜忌之臣,外有曹刘势力虎视眈眈,终日韬晦忍辱,还得见风使舵,委曲求和。他本应该是个幸福的“富二代”,却被迫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最不公平的是,就是这样一位雄略之主,让“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的孟德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人。在历史的青卷上,光坏远远不及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也许你对刘备的五虎上将如数家珍、也许你对曹操的五大谋士扼腕痛惜,但你却并不知道草船借箭的其实是孙权,并不知道他也有提出东吴版《隆中对》这般贴心的臣子,并不知道他当年还收复了台湾岛。
  
历史,我们无从去评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果你正身处重重逆境而无法摆脱,正因生活压力而灰心沮丧。那么,告诉自己,一切都来日方长,做个内心坚强的人。
  
闲来可以看看这本《孙权传》,看看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这个毕生奉行实用主义的主公传奇的一生。
  
有些事要去争,有些事只能等,要沉得住气,才能抬得起头。

顶部
龙之吟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4
精华 0
积分 3904
帖子 686
威望 28
金钱 27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9
状态 离线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发上了以上精彩的一幕。那日,风雨变化,天外龙挂,用现在的话说,发生了龙卷天气,于是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正指刘备的痛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做对手,就是怕曹操把他当作英雄。如果那样,别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连人头都会不保。于是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比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以刘备的胸怀,这些碌碌无用之人,又怎么能入他的眼睛?而这些搪塞之语都被曹操寥寥简略的评价一一驳回,针针见血。曹操是不是言过其实、过于自负了呢?从三国演义后面的情节来看,曹操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袁术淮北称帝后,被曹操所破,带玺欲归其兄袁绍,被刘备截杀,落魄惊恐而忘,临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绍空自兵强马壮,先自毁长城,拘田丰于狱中,关沮授于军营,躯许攸于阵前,终被曹操破于官渡,十余年内,其三子先后被曹操所灭。刘表枉称六俊,忧虑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后人写词如此道:刘景升子,豚犬耳。而孙策空称江南小霸王,死在许贡三门生下。看这些所谓“英雄”的结局,曹操的眼光是许等超前?短文的高潮发生在最后,刘备在曹操面前使用韬晦时,曹操却不买他的帐,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一言而石破天惊,枭雄如刘备者也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能如此看透刘备胸怀,天下无二人。而天不灭刘备,忽传惊雷,刘备这才掩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好个急智的刘备。老天是眷顾刘备的,此时若无惊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刘备的内心世界。两人虽同为英雄,在境界上还是有差别,想到曹操献七宝刀行刺董卓的从容应对,刘备靠的还是天的眷顾啊!但假设刘备真死于此地,诸葛亮就不会出场,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就戛然而止!这段描写,总共732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两个人物活然于纸上。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辞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等等。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8 22:4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890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