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煤油灯的记忆
魑魅魍魉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1 灌水英雄奖
UID 1395
精华 0
积分 3019
帖子 560
威望 14
金钱 2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20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22:2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煤油灯的记忆

爱迪生发明电灯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之前,外国人用蜡烛照明,中国人引进后便称其为洋腊,但能点起洋腊照明的得是有钱人,包括城市一般居民估计也点不起那洋玩意。所以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包括城市,用来照明的就是简单而实用的煤油灯了。没有考证过煤油灯的历史有多长,但参观过河北满城汉墓纪念馆的,除了令世人赞叹的金缕玉衣外,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出土的那20多件各式各样的铜灯了,不仅形态各异,构思精巧,而且生动美观。特别是那件长信宫灯,它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不过不管造型多美优美奇特,科学性、实用性结合多美完美,但其基本功用是一样的,那就是照明所用,那时候灯里用的是什么油没有见到过资料介绍,从它的使用方法看,应该也是液体的燃料,即便不叫煤油,但和煤油的性质也应该相差不大才对,可见油灯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了。

我的家乡是冀东平原上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仍然用煤油灯照明,尽管灯光昏暗,烟熏火燎,但在记忆的深处印象却非常深刻。

一、制作煤油灯

农村大多数的家庭使用的煤油灯都是自己制作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粗糙。最简单的做法是,找一个空墨水瓶或小型的空酒瓶,必须是玻璃材质的,否则会烧融化的,不过不记得那时候有没有塑料瓶子,好像那个年代还没有塑料材质的东西吧,印象中我们能穿上的确良、的卡衣服的时间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塑料制品还应该晚于这个时间。用锥子之类带尖的器具扎一个小孔,用棉花搓成细捻,这就是灯捻了,从小孔里穿过去,瓶子里倒上煤油,灯油就会顺着灯捻上来,等瓶盖上的灯捻被油湿透了,就可以点着火了,一盏简单而实用的灯就做成了。再复杂点的做法是,找一个小铁片,卷成一个小细桶,或者用自行车废气门芯插到瓶盖的小孔里,这样的灯挑灯捻时阻力就小多了。再先进点的,就要到供销社去买了,就是有一个控制灯捻的旋钮,可以调节灯捻的长短,也就控制了灯的明亮程度。更先进的就是罩子灯了,用玻璃罩把灯芯罩起来,还有马灯、汽灯,这些灯大多是公家用的,个人家很少能用得起,大多数人家还是用自己制作的灯,那个年代的庄户人家,只要实用,省一分钱是一分钱,日子过得毕竟不宽裕。

二、制作灯台

煤油灯都要有灯座,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的儿童歌谣,比较形象地反映了这个物件的特点。“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们管灯座叫做灯台。满城汉墓出土的各种灯都有灯座,而且将科学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非常完美。而在我们农村,灯台主要是为了实用,外观就没有那么讲究了。按照高灯下亮的原理,一般人家的灯台都比较高。用一块圆木头做底座,份量要重,以便放置平稳,底座上凿一个隼,选一根直径在十来公分粗细的圆木棍或者经过加工过的方木,将这个木棍卯进底座里。这个木棍高大约在60公分左右,在40公分处安装一个能放煤油灯用木头做好的灯座,把煤油灯放在上边,这就是灯台。由于灯台一般都是自家人制作的,所以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手巧点的外观要美观些,也有请手艺高的木匠做的,那艺术性要更强些,只是使用电灯这么多年了,包括在农村也很难再找到这种实物了,很是可惜。我记得在灯台的最顶端还要用铁皮等耐烤材料做一个斗笠状的灯伞,可以把散射的灯光聚拢起来,而且还可以把烧煤油的灯灰挡在灯伞里,一方面便于清理灯灰,另一方面免得煤油的灯烟子飞到房顶,飞到人们的鼻孔里,可谓一举多得。这种东西充分反映了我们民族在条件极为艰苦情况下的聪明才智。

三、珍贵的煤油

没有上学前,对为什么管这种其貌不扬的灯叫煤油灯很是茫然,上学了知道石油、柴油、汽油、煤油等这些油是有区别的,等到后来对这些各种所谓油的成分和特点有了了解,那是学了化学以后才知道的知识了。煤油就是专门为点灯而提炼的一种轻质油。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煤油是很珍贵的,一方面和其它物资一样是凭票供应的,而且供应的量有严格的限制,即每个月每个人供应多少那是有制度的,另一方面购买的地点在供销社,而我们村离供销社有比较远,购买时又要排大队才能买到,仅此两点由不得你不珍惜。在大多数家庭里,煤油灯也不是天天可以点的,那样供应的煤油是不够的。夏天昼长夜短,八点多钟天才黑透,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又没有什么文娱活动,过了八点也就睡觉了,即便是家庭主妇除非有特殊情况要赶活,否则在夏天晚上也不会点灯做活的,主要是我们那里蚊子太多,蚊子是典型的趋光性昆虫,人不在蚊帐里是经不住蚊子攻击的。春秋加冬季,晚上做活才舍得点灯,而且会根据做活的精细程度来掌握灯的明亮程度。灯捻烧的时间长了会结节,光线就会更暗淡,方法是用纳鞋底的锥子或者大针插子,把结节挑掉,光线就会恢复,所谓“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活法,应该是受这个生活常识的启发。

四、灯下情趣

煤油灯既普通又简单,但他留在曾经生活过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却是崇高而伟大的。试想,没有它去照明,慢慢长夜怎么度过,没有它,那么多的针线活怎么去完成?但留在我记忆力的煤油灯的意义却不仅限于此,它留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母亲,收拾完碗筷,把炕烧得热乎乎的,又为全家人的衣服鞋袜开始忙碌了。我们这些尚处在懵懂年龄的孩子们还不懂生活的艰难,做完藏猫猫等游戏回到家里,钻进被窝躺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慈祥的面庞,灵巧的双手,心里暖融融的,真切地体会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的温暖。母亲不识字,但母亲却有很多故事,我是在母亲的故事中,一天天长大的。母亲讲的故事,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蕴含着很多对待艰苦生活应有的人生态度,这都是让我受用终生的财富。母亲边做针线活,边讲故事。为了省油,母亲会把灯亮调到很小。煤油灯烧的时间长了,灯捻上会结节,母亲就用手里的针把灯的结节挑掉,使灯光更明亮些。母亲的身影映在墙上,是高大而完美的,我自幼就有一个最朴素的观念,世界上的人谁也没有我母亲伟大,我的恋母情结直到现在依然也没有淡化,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快十四年了,每每想起母亲就恍如昨日,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每天我就在母亲的故事里进入梦乡,当天没有听到的故事,第二天会先让母亲把我没有听到的部分讲完,也不管父亲、姐姐、妹妹是不是反对,母亲会先满足我的要求。

煤油灯的另一个乐趣是利用灯影在墙上做影人表演。忘了哪年中央春节晚会上曾经有人做过类似的手势表演节目,很生动,也很有趣。那时候我们玩的也是这种游戏,只不过没有专业演员表演那么好罢了。把灯放在比较好的位置,用双手做成猫哇、狗哇的各种小动物进行表演,感觉也是其乐无穷。母亲还会简单的剪纸,用我们用完的作业本剪成小人或者小动物,用灯光的反射照到墙上,很是生动,比单纯的用双手表演要形象的多了。那是我经常和小伙伴们炫耀母亲交给我的剪纸技术。想起这些,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记忆犹新。

煤油灯,逝去的岁月中的一段美好记忆,永远不会忘怀。

顶部
泛埽沙外
秀才
Rank: 2



UID 875
精华 0
积分 786
帖子 215
威望 0
金钱 22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11-23 06:3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自制煤油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自制煤油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顶部
心不在焉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2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终身成就奖
UID 15
精华 37
积分 5203
帖子 1003
威望 184
金钱 882
贡献 121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6-15
状态 离线

顶部
阿杜
秀才
Rank: 2



UID 1271
精华 0
积分 2529
帖子 217
威望 0
金钱 14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3-18
状态 离线
煤油灯的记忆(一)

提起煤油灯,北方农村人或从农村走出来到城市的人大概会感到非常亲切,尤其是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人更加记忆忧新。在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漫漫黑夜里,是煤油灯照亮了千家万户的生活,给终年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以期望。

煤油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煤油燃烧发光来照亮的灯具。简易的煤油灯就是一个装油的玻璃瓶灯座外加一个瓶盖,在瓶盖中间钻一个圆孔,用空心细铁杆作为灯芯的支撑,将棉花做的灯芯攒到铁杆中,一根长长的灯芯一头坠在盛满油的瓶中,另一头穿出灯盖稍微露出点头。在五十年代和更早以前的时候,煤油灯都是陶瓷做得,下面一个厚厚的底座,上面一个带油嘴的平底油碗,中间一根几寸高拇指粗的圆柱连着,是整体烧制出来的。高档一点的煤油灯除了玻璃瓶的底座外,还有一个鼓肚形的透明灯罩,并且可以方便地调节灯头的大小,这种煤油灯不但增强了防风性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亮度,而且也卫生了许多,不至于在灯下坐不了多大一会,就把人的两个鼻孔熏的像烟囱一样,这个好多地方叫马灯。

煤油灯通常都有一些固定摆放的地方,在卧室里一般是搁在靠床头的窗台或桌子上,在厨房里则搁在锅台旁的高处,这样一来是为了做事方便,二来可能是应了那句老话∶高灯下明。小小的煤油灯用起来也有一些窍门。如果灯头拨的太大,不仅费油,而且由于燃烧不充分,呼呼地冒黑烟,熏得人受不了;灯头处的灯芯烧的时间长了,有时会结下一层薄薄的焦化了的碳壳,这时灯光就会暗淡许多,需要用针去把它挑除了;带灯罩的煤油灯过上几天就得把熏黑了的灯罩取下来,用柔软一点的棉布轻轻地擦拭,不过,灯罩是两头小中间鼓,擦起来可不是那麽容易的;换灯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灯芯放在煤油里浸透,或者换上以后稍微过一会再点,让灯芯吸足了煤油。

在北方地区的许多乡村,老百姓按照旧时的习惯把煤油叫作洋油,这大概是由于在以往的年代里,我们国家使用的煤油主要都是从外国买来的。那时,一斤煤油也就两、三毛钱的样子,但是即便如此,不少家庭也还是非常计较的。为了节省灯油,有的人家尽量把煤油灯的灯头拨的很小很小,黄豆般大小的灯光以至于不能把整个漆黑的屋子照亮;也有的人家尽量少点灯或者缩短点灯的时间,全家老小都集中在一间屋子里做需要做的事情;还有的人家甚至在吃晚饭的时候都不点灯,摸着黑吃;更有那极个别的人家常年累月都不点灯,一家老小一到晚上就像盲人一样地生活着。另外,有一个时期,不少地方煤油供应还出现过非常紧张的局面,各个村子的供销点都常常断货,不得不实行限量供应的办法。

有限的光明有时可以为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过去的年代,农村的孩子们在上晚自习的时候都是自己备灯,一到晚上,教室里虽然不是灯火通明,但那课桌上每一盏泛着橙黄色光亮的煤油灯下却都是一个无比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学习着的学生,艰难的生活让他们及早地懂得了学习的意义。经常有学生由于在看书的时候过于投入,不经意间头靠灯太近了,把额前的头发都给烧了。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紧张,就跑到地里去采摘许多蓖麻籽,然后用铁丝或竹签把它们一个个串起来,在夜里学习的时候点燃当灯用。关于煤油灯的故事还有很多,并且在许多朋友的心中,煤油灯甚至胜过所有华丽的灯盏,并且它永远是鼓舞生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除了家庭里日常用的煤油灯以外,过去在农村还普遍使用的有马灯和汽灯,这两种灯具也是用煤油作燃料,并且适用于更多的场合,尤其是在室外使用。不过,马灯和汽灯点起来都比较费油,所以,一般住家是极少用它们来照明的。

人类生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在黑暗中探索光明的历史。今天,那些依然生活在广大农村的乡亲们虽然已经和我们一起迈进了电气化的时代,但是他们的生活还不富裕,用不起电,点不起灯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83a650100gsxu.html

顶部
求神泥浆
秀才
Rank: 2



UID 893
精华 0
积分 2069
帖子 224
威望 0
金钱 16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煤油灯的记忆(二)

小时候的每一件事 都是值得回忆的。

冬天上学,一般家庭没有手表、钟表,都是看天色上学。

冬天,昼断夜长,农村没有电那时候也没有电视,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天黑的早,每天两顿饭,等到吃完第二顿饭,天已完全黑了下来。生活在县城和镇里的有电,但人都为了省钱,电灯很少开。更多的时候也没有电。逢年过节的时候,电灯才能亮几天。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孩子们要写作业,只有煤油灯。那时候,七分钱一斤煤油,煤油灯也是自己亲手做得,找一个空瓶,里边到上煤油,在铁盖上弄个眼,再把几根棉线拧在一起,攒起来,放到瓶里,再盖上盖,就是一盏煤油灯。灯芯还不能太大,费油,只把灯芯弄的能点着即可。孩子们就凑到等下写作业 。浓浓的煤油味,充斥了整个屋子。过了一会,灯光渐渐暗了下去,大人们便会拿起根做针线活的针,拨一拨灯芯头,最上边烧焦的棉线,便噗噗噗地掉到桌子上,灯光立马也亮了许多。

每家都有3,4个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不是你碰我了就是我碰了你,过不了一会,就打闹起来,自然一引起大人的一顿呵斥。挨了训的小脑袋一个个低下头,又开始了短暂的安宁。灰暗的灯光喝着浓浓的煤油味笼罩在孩子们的头上。不知不觉中小的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个睡着,别的也坚持不住了,瞌睡会传染,不一会小屋就归于寂静,农家小院进入了梦乡,准备迎接明天的到来。

我们那时候,早上起的特别早,也不知道几点。在大人的催促下,睡眼惺忪的穿上衣服,带上干粮,背着书包,就出了家门。农村的黎明出奇的静,月亮还高高的挂在天上,身体在月光的照射下留下长长的影子。天很冷,孩子们在凹凸不平的路上向学校走去。学校在村外,要拐两个弯上一个坡,每拐一个弯,便能遇见几个小朋友,到校门口的时候 ,已是稀稀疏疏的人群。

进了教室,放下书包,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煤油灯。不用火柴,只需拿起灯到别的同学的灯上点一下就行了。打开书本就开始朗读。那时候,我们都记到校的名次,一般前五名得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以便随时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有的同学很早就到了学校。一个人的时候,好像有点胆怯。不敢大声读,小心翼翼地,一个子一个字的读,好像怕吵醒沉睡的星星和月亮。这时候,第二盏灯亮了,第一个便有了伴,不再胆怯,朗读的声音也连贯了许多,第二个也没有第一个的胆怯,上来就进入了角色,声音洪亮,琅琅上口;好像你在做夜路,一个人的时候,老是颤颤惊惊,生怕有什么坏人跟在你的身后,不敢前行。如果前边有一个人,那就不一样了,好像前边的人是盖世太保,什么都不再话下。你只管放心大胆的走就是了。这时候,你一声,他一声,慢慢地两个人好像在比赛,大声地朗读起来。不一会,声音开始变得杂嘈起来,也分不清读的什么,已是一片朗朗的读书声了。此时走进教室的老师,看到的是在意盏盏煤油灯的照耀下,一个个红扑扑满带稚气的脸庞。孩子们也发现老师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更加高吭 起来。。。。

此时,天还没亮。教室里的煤油灯恰似漫天的星星在不停的闪烁,室外洒满月光,孩子们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顶部
朅来沦杂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5-2 15:2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火星撞地球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2 进步奖3 进步奖7 进士勋章 举人勋章 版主勋章
UID 43
精华 6
积分 3688
帖子 1454
威望 461
金钱 116
贡献 19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6-25
状态 离线
煤油灯记忆(三)

我不记得也不知消从何年何月开始,农村开始用煤油作为照明工具的。只记得到了晚上。女人们坐在炕上靠灯窝边飞针走线,男人们在外面地上借着灯光做一些粗活,孩子们挤在灯光下写作业。农村的油灯过去点的油不同,有的点麻油、豆油、松子油、菜子油。自从有了煤油,人们靠煤油来燃光照明。

煤油灯的制作在记忆(一)里已经介绍过,我家第一盏煤油灯是用一个墨水瓶做的。灯槽用一小块薄铁皮卷成筒,找一枚铜钱做盖,把灯槽穿进铜钱方孔内,上短下长,用焊锡焊住。铜钱以上部分的缝要封闭严密,避免煤油渗出着荒了灯。铜钱以下部分留有空隙,一来灯芯可以吸油,二来可以用针挑着灯芯调节灯头的大小。灯芯是用吸水性强的仿纸卷成捻穿进灯槽里,煤油顺着灯芯子吸渗到灯头上。后来经过改进,找一个带丝口的药瓶做灯体,倒上煤油拧紧盖,以免歪倒洒了油。

在没有电灯的年代,到了晚上,农人们在灯下干活,学生们在灯下学习,会计们在灯下记账,老师们在灯下批改作业。

听母亲说,我幼小时就喜欢灯光。夜里醒来,看不见灯光就哭,吵得大人睡不着觉,只得给我点上煤油灯。望着那黄中带白,白中带红的灯光,我便转哭为笑。黄豆粒大小的灯头,有时被风吹得恍恍惚惚,东倒西歪,放着金色的圆晕,就像传说中的神灯。我自小胆气小,晚上不点灯,一个人不敢走进黑漆漆的屋子,只要煤油灯一亮,就什么也不怕了。

童年时候我很顽皮,经常和小伙伴们上树捕蝉,爬墙挖雀,衣裤鞋袜今天补了明天破。母亲戴着花镜,手里拿着我的衣服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针细细地缝着。她一边缝一边数落着我,讲一些我似懂非懂的故事。缝累了,就举起手往那已经生出白发的头上蹭蹭针再缝。煤油灯滋滋地响着,伴着母亲穿针拉线的吱吱声,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注视着母亲俊俏而疲惫的面容,心里生出一股暖流。过后我常自责内疚,真不该给整天劳累忙碌的母亲添些麻烦。每当穿上母亲为我缝补的衣裳,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后来我读孟郊的《游子吟》,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时,母亲煤油灯下给我缝补衣服的身影如在眼前。由此,我想到普天之下,无论是古代的母亲,现代的母亲,东方的母亲,还是西方的母亲,都有一颗爱子护犊之心。这种伟大的母爱,时常使我热泪盈眶,于是我就想到感恩,于是我就想到报答。

上学后,我的家庭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的。吃完晚饭擦干净饭桌,把小煤油灯放在扣过来的碗底上,高灯矮明,我们兄弟几个就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灯头小了,灯光发暗,书上的字有时模模糊糊看不清楚,我就把灯头挑大。灯头一大,黑黑的勾勾烟带着煤油味弯弯曲曲地往上冒,呛得鼻子发黑,嗓子发干。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很费煤油。妈妈是最疼煤油的,只要一见灯头大了,就唠叨着用针把灯头调小。有一次我到邻居家,看到我的同学做作业点着罩子灯,灯光又明又亮,印象中比现在的电灯都亮。回家后,就要求妈妈也买个罩子灯。妈妈说,买那玩意干啥,喝油的祖师。点水不着,点油咱家里没有。我说人家那个同学家里就点着。妈妈说,人家的爸爸在供销社里能打着油,你以后当了供销社主任咱也点罩子灯。我对妈妈的答复很不满意,就说小煤油灯看不清,今后晚上的作业我不做了。

妈妈把这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是个读书人,知道后没有责备我而是给我讲故事。父亲先给我讲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说匡衡年轻时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有一天,见邻居家的灯光从他家裂开的板壁中射过来,就用刀子把缝凿大,借着邻家透过来的光亮读书,后来成了学者和政治家。我们现在有盏煤油灯照着,比当时匡衡家的条件强多了。父亲又说到了晋朝的车胤,夏天捉来些萤火虫放进白布袋里,晚上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照着读书。还有一个叫孙康的,冬天下了雪,夜里在寒冷的雪地上借着雪反射的月光读书。他们后来都成了大学问家。学习成绩好不好,不在于灯亮灯暗,只要有他们这种刻苦精神,将来一定会成材的。父亲循循善诱的教导,又激起我们在小煤油灯下读书写作业的热情,期末考试成绩果然又有进步。

那个年代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很紧张,煤油也和其他商品一样,凭票供应,每户每月二两。农人家为了节约油,早吃晚饭早睡觉。没有学生的户还能凑合过去,有学生和做手工活的户则不够用。那时候鸡蛋金贵,有了鸡蛋,换煤油、换火柴、换肥皂、换布票都行。妈妈就把鸡下的蛋攒起来,舍不得吃,用瓢端着到供销社去换煤油。妈妈一生勤俭持家,晚上纺石棉从来不点灯。有月亮时到天井里借着月光纺,月黑天时就在炕上摸着黑纺。她还教导我们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熟能生巧,学习也不两样。有一天晚上,天很黑,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做着做着作业,煤油灯就没有油了。妈妈端着灯到邻舍家去借煤油,借了几家都没有。回来后,她把仅有的一点豆油倒进小碟子里,捻了一根棉线做芯子,点起了豆油灯。我们听着豆油燃烧的叭叭声,闻着豆油发出的香味,说着笑着把作业完成,全不知妈妈的心酸和难处。想起过去因煤油灯对妈妈的埋怨,心中积满了悔意。

直到1990年,我们村里拉上了电灯,祖祖辈辈用来照明的煤油灯,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83a650100gsy9.html

顶部
飞来飞去
秀才
Rank: 2



UID 3368
精华 0
积分 1655
帖子 135
威望 0
金钱 1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织女
秀才
Rank: 2



UID 2219
精华 0
积分 1662
帖子 151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煤油灯记忆(四)

当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前,晚上照明有时候还一直使用煤油灯。

那时,煤油一向很“精贵”,得凭票供应,因此,家人使用煤油灯也格外节省。一般情况下,家人尽可能推迟点灯,尽可能早点熄灯,就是点灯了,火头也小,勉强能够照见人影。只有我们姊妹几个做作业时,母亲才把火头拨大一点,房子才亮堂一些。这时,母亲往往也趁机在桌旁纳鞋底,同时监督我们做功课。我们作业一做完,母亲就催促我们早早熄灯睡觉。那时,夜晚起床小解,都不点煤油灯的,除了怕麻烦外,更多的还是为了节省。

家乡人比较迷信,使用煤油灯,是万万不能碰翻它的,否则,预示着主人家要倒霉(也许是“倒煤”的谐音之过吧)。特别是除夕之夜,大人分外关照,千万不能打翻煤油灯,否则预示着“灭一盏灯,死一个人”,常常吓得我们不知所措。偏偏我们十来个结伴而行的小伙伴到邻居家拜年时(农村除夕之夜即相互串门),总有些毛手毛脚的小伙伴会“惹祸”打翻灯,常常让主人不开心,小伙伴之间也互相指责。后来,我们的“孩子王”提议,干脆年三十晚大伙在生产队牛棚里玩牌。于是,从此后,每到除夕,我们十来个小伙伴备上两盏煤油灯,在生产队牛棚里熬战通宵,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好几年,那时又臭又冷的牛棚,在煤油灯的陪伴下,带给了我们小伙伴无穷的欢乐。

读初中时、高中时,因为寄宿在学校,总算有电灯陪伴我学习了,但煤油灯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原因无其他,因为那时停电是家常便饭。每当这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在煤油灯下苦读,这确实是种煎熬。小小的教室点着几十盏煤油灯,尽管窗户是开着的,依然充满着刺鼻的味道,时间长了,头晕脑胀。第二天起床之后,都忍不住咳嗽,连吐出的痰也是黑的。当然,煤油灯还有个用处。有的读书特别发狠的同学,在学校熄灯后点上煤油灯“挑灯夜战”。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083a650100gsyc.html

顶部
芭比老子
秀才
Rank: 2



UID 2032
精华 0
积分 426
帖子 115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一楼的位置好啊..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3 12:2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381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