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儒家功夫来自上古
棩釷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进步奖1 进步奖3
UID 1120
精华 0
积分 5029
帖子 898
威望 166
金钱 31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2-2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21: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儒家功夫来自上古

儒家功夫来自上古

千年书虫

儒家功夫据传为轩辕圣祖所传,尧舜禹下来的圣圣相传,孔孟之后有子思,秦时焚书坑儒,《大学》格物一章被烧,之后传人凋零,大道不传....

直到宋朝儒学复兴然而,但在修法上并没能继承下来,受禅宗影响,儒家功实际上已经成了佛家观心法,到明朝朱熹修改古本大学,更是让儒家子弟成了只会摇头晃脑的书呆子,王阳明研修古本《大学》在龙场悟道终于明白格物之内涵,王阳明光复了圣学大道!世人对儒家静坐不了解,讥讽为“阳明禅”,阳明一派在当时用现在的话讲叫“非主流文化”,所传不广。

清朝沿用了朱熹的思想,清人刘沅在大西南创了槐轩学派,受道家影响很大,现在四川仍有传人,传人不多,多半为自修自练,有人到70多岁才明白,也有人到孔林日夜研究也有所得,但据笔者看,其中有很多采气法的影子,显然是多派和融的结果,萧天石的《圣心静坐法》中儒家分派系的特征很明显的体现出来,现有很多功法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浩然正气礼敬修法这也许是好事,说明儒家功法仍在民间!至于笔者学习的是王阳明一派的,只不过在研究先天太极图时发现,原来儒家在孔子前就有了,也发现其原理就来自此图,这说明中华民族祖先的睿智聪明。

修儒最适合自己看自己悟,儒家虽然外部看来好像已经没有影响,消释了。作为流传五千年的文明的核心“中”的文化,其实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了,焚书坑儒改变不了,新文化运动也一样,文革虽然传统文化受很大的伤害很严重!但仍然改变不了只要我放一把火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儒家修行法来自上古明君的追求“内圣外王”,儒家气功(心性儒学)指的就是内圣的修炼功夫,而并非完全来自孔子,孔子不过是其中一脉而已;“外王”指的是治理天下的政治儒学,要用“中”于民,创造和谐社会,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儒、道两家从本质上说是同根同源,修行也是大同小异,只是筑基时的入手不同,传承的同是圣脉,儒家圣圣相传,从未间断,只不过能成就的极少而已,或为其功业所掩盖(如:管子,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等自己可以读书了解)才鲜为人知。

"三教虽然并立,而儒教最大。儒能入世治世,又能出世。仙怫二家只能出世。然以打破生死为事,则仙佛二家最切近,故好长生者多归二家。不知儒家亦有长生之术,其法身与仙佛无异,人不留心。孔孟二圣悲悯天下后世,性理而外,只论经济。其经济仍从性理中流出,而真性处间或流露一二句,见仁见智,令人自悟。” (引用)但是没有修真的潜质,持久的毅力肯定是不行的,《大学》《中庸》两部书就是儒家修行的功夫次第和心法,只是不容易悟出来!道家佛家我就研究了二十年,最后七年回到《大学》《中庸》上,并修行方有所获。聪明若王阳明都三十多岁才龙场悟道,农药废水处理,方法有时是句空话,我是用心去感受,承受,理性有时是非常局限的,当然机缘也很重要,要是没看《周易禅真》肯定还要摸索。你认为儒家入世搞得鸡飞狗跳,为什么还得以修养?儒家是有凭借的,不只是用“中",还有外动合内静之道。这是儒家功夫的高明之处,此才足以入世。不要满足于“中”,还要明白“一以惯之”才是中华无上道。这就是《易经》的秘密--通天之路。

人心惟危,天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就是最好的儒家功法了,是的!概括起来一个字“中”两字“中正”三字“中正固'"四字“持中守正这个也是中国道统--中道!本质上就是内明外化之道, 所有的上乘功夫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难悟,儒家是直透先天的上乘修法道家没有谈外化的功法,实际上是有的,只不过在道德经中,能悟出的不多,所以不能入世。同样明白儒家十六字真传的人很少,知道的也不敢轻传,有时说了对你也没用!只有自己感受到才是真的,气功心法就是一种感受而已。

儒家传理不传法,这是传统,所以传人要求较高的悟性,较高的文化基础,和诚心,所以传人凋零,能继上香火就不错了。同时外部文化全盘西化和儒家的落寞也有重要关系。儒家的“道”就一中字,儒家的修行就一“合”字。

儒家贵自悟,宋代有人曾经在修心工夫上提倡“神悟”,如王信伯就说:“到恍然神悟处,不是智力求底。”也就是靠智力是没戏的!儒家没有听了就明白了的,要靠自己体悟,不是很容易,没有像广播操那样的方法,而是只有心法,蝶式射流曝气器,什么心法?格物致知,怎么样格物致知?具体而言:正心诚意一套正心体察的方法,掌握它就是入门的关键!怎么做呢?要靠体察。QQ聊天中网友和我谈论修儒,我总要他们看《复性书》为什么呢?妙在一“复”字,“复”之中即含有本来义,本来是先天,复是回复到先天。众生为后天习气所蔽而不自觉,静心也有次第阶段,一觉便归本来,只是才觉便又忘了,所以是生熟问题,气力问题。直截了当的讲,静坐中不通达处,于凡诚、敬、主静。观喜怒哀乐未发、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等,一一行之。。行才是关键。

大道至简,晕倒!至简单,还学习干嘛?直接做神仙去,何必劳心劳力。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复杂的,大道至简,只是得道后的感言!这就是我的感言。明白的是一层纸,不明白永远是一座翻越不了的山。

儒家功法,本质要靠体悟,没那个天赋机缘有时也是没办法,所有的内容看完你就会明白,也许不会明白,万法自然而已。所以能做到才是真道,否则就像有些儒家,空谈义理,腐儒也。中国儒家,道家是"守中"和道的,本质同属中华一脉,大方之家谁会象我一样偏激,浅陋?世人快遗忘还有儒家的存在了,不自量力,笨手拙文,权供一笑。也许,我一讲就全错了,不自然了,那就只供给参考。儒家修炼是以慧力开发为目的的,入手以练心为主故称“心性”学,复性之学。修到知行合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基本上就是得道了,也就是处处符合“中庸”的要求了,这是很难的,孔子也讲:白刃可蹈,中庸难得也。

入手须知

一 得“中”--儒家入门三要诀:

(1)止字要诀:外止于非礼,非义,不仁,不忠,不孝,使其无过无不及。内而止心于密,一源之初。内止其宜,外止其当。

(2)静字要诀:在外为谦,也就是“无争”在内静己之私欲,约束七情六欲,一物不存,一物不累,心清然后可以入静。

(3)定字要诀:在外为人伦道德。在内也即要做到内定,先定其心神使心有所属并做到专注,能专注就能意诚,能意诚就能心正,心正方能得其“真”。得其“真'为儒门修真的入手方法。真就是“诚”就是佛家正觉,儒家叫诚也可以叫得“中”,得“中"只是正觉,是一步步证道的开始,儒家知性(格物致知)的结束知行合一的开始。

诚的修法:在内也即要做到内定,先定其心神使心有所属并做到专注,能专注就能意诚,能意诚就能心正,心正方能得其“真”真就是诚的境界,也即“中”的体现。何谓得中?

《周易阐幽》中有这么段话可为印证,现择录如下:

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篆文中字从○、从|,在人即秉[ ]之良,为至善无恶,圆明不昧之物,所谓先天真一之气者是也。 ○中有|,浑然天理,一气上下,流行不息之义,且|在O之当心。" ",左为阳,右为阴,即河图左阳右阴。一气上下之象,薛道光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调。"寂寥者,即O。

万象主,即|。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故谓中。

是中也,不偏不倚,无前无后,无背无面,无头无尾,非有非无,非色非空,虚圆不测,无象而能主宰万象,无形而能造化有形,生天生地生人物。在人,非四大一身之中,非中外之中,无方所、无定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古人推其理而肖其形,强名之曰"十字街",曰"四会田",曰"通衢路",曰"戊己门",曰"元牝门",曰"元关窍",曰"生杀舍",曰"刑德门',曰"生死关",曰"阴阳户",曰"性命窍",曰"天地根",曰"人兽关",曰"悬胎鼎",曰"造化炉",名号多端,总而言之,曰"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亘古圣贤仙佛,皆从此中生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卷之则退藏于密,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

盖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一,而为中(图);在后天,中分而为性命(图),其实后天中返出先夭,性了命凝,?IC厌氧反应器,性命归根,仍是一中。

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紫阳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元牝立根基。"谷神,即中也。元牝为阴阳,即性命也。谷神不死,中含性命,元牝之基,性命成中。守此中者,圣人也;失此中者,凡人也。圣凡之分,只在得失之间耳。

一切常人,为气质所拘,为积习所染,性命分居两处,中有亏损,日亏日损,性乱命摇,神昏气浊,将中之原物全然失却。中一有失,性命无本,形虽动而神已丧,焉能长久乎?三教圣人,以中为本者;欲人执守此中,保全性命耳。

中之一字,为修道者始终之要着,筑基在此,采药在此,烹炼在此,温养在此,进阳在此,退阴在此,结丹在此,脱丹在此,七返九还,无一不在此。但这个"中",人不易见,亦不易知,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守。有心求之,则落于色相;无心守之,则入于空寂,均非中道。真正中道,非有非无,即有即无,非色非空,即色即空,不落O偏于恍惚中求,于杳冥内寻,庶乎近焉?

天下学人。不知此中是个什么物事,或谓黄庭穴,或谓天谷穴,或谓百会穴,或谓绛宫,或谓明堂,或谓咽喉,或谓两肾中间,执守幻身穴窍,便谓守中抱一,妄冀长生,不但不能长生,反而促死,哀哉!

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又曰:"不偏不倚之谓中."道曰:"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又曰:"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释曰:"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背无面。"又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皆言中之实落处也。若人能于此等处留心,极深研几,就正于真师,认得真正之中。将柱扙子穿在中鼻孔内,主登彼岸,绝不费力,从此直进大路,缓步而行,终有到家之日,经云:"得其一,万事毕,"岂虚语哉!

(此处系引用《周易阐幽》)

二 儒家静坐的六个层次:止,静,定,安,虑,得。

层次:知止而后能静,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安然后有得。

知止,静坐开始时用心反照自性,杂念有了就要止于善地。

更上一层就是“静”,“静”后再深就是“定”,渐渐于静坐之中心性一片清澈,生活中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于定中忽然会觉得什么都看破了,无牵无挂,心生喜悦,孔子曰:

“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就是天心了。天心层次为“致中和,天地归位”。

儒家“安”的境界这个层次佛家和道家多有描述:六祖慧能求达摩为其“安”心境,达摩问“你的心在那里?”慧能明白了“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人,人无其人”不求而心自安。

《易经》“艮”卦就是最好的描述“艮其背不见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视而不见,听如不闻。

再往下就是“不虑而得”通过"诚"的修练,练到极致就会达道。“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就是儒家之道。

三 儒家修行的心法

儒家和道家分别继承了“中”的道统,孔子的心法是"端而虚,勉而一",教道弟子子路时说的话就这,即“虚心”从而守中坐忘。无意守,不数息,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儒家以'一"为法。儒家其它法还有很多,本质上就是“一”即“中”。-大道常存文字外,真途不在语言中!有一古诗《静坐吟》把心法作了公开。

《静坐吟》

静坐非玄非是禅,须知吾道本天心。直心来自降衷后,浩气观于未发前。

但有平常为究竟,更无玄妙可穷研。一朝忽显真头面,方信诚明本自然。

一片灵明一敬融,别无馀法可施功。乾坤浩荡今还古,日月光华西复东。

不羡仙家烹大药,何须释氏说真空。些儿欲问儒宗事,妙诀无过未发中。

小结:本诗来自《静坐法精义》妙诀无过未发中指明了要害“自然”“平常”为要诀。并再次强调“中”为妙诀。 萧天石先生已经守中法要中将儒家的“中”讲清楚了:“ 中为道体,此中道不但为中华文化道统之所系,且亦系圣圣相传之心法所系。《论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张。’舜亦以命禹。”是以《大禹谟》载舜命禹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即是历史上有名之十六字心传。在此,人心与道心,只是一心,切不可作二心会,由其下句之“惟精惟一”,即可证之。其工夫头脑在教人以人心合道心。道心即天心,故亦即是以人心合天心工夫。以人合道,以人合天。此为最高之综合原理,与最高之相应原理,最吃紧处即在此。

在求其合之以前,先须修“应”字工夫。以人应道,以人应天,也就是以道率人、以天率人之意。本天道以立人道,本天德以立人德,本天心以率人心,本天性以率人性。人则体而应之,修而合之;合与不合,再印而证之;印证不二,即得中道矣!一般人恒言“天人合一”。

体会:《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这和道家的“中”--一般指“玄窍”是一致的,心法都是符合《易经》大衍之数,找到那虚无的一并守之,目的不一而已,儒家修心是为入世,道家则要修仙不死。

四 万法自然之道

《金刚经》有云:一切圣贤法兼无为法而有差别,至少道出了两个意思,首先,圣贤法为无为法,一切有为法兼如泡影;其次为,修法有差别,修法实际上差别并不大,兼为无为法!那有差别在那里?由于心性根器的差别,机缘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这就是我要说的万法自然之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一切强求不得。根本上修行是不用法的,一切从心,心即理,心即法,心即道,万法自然之道!以明心入手,心明而理顺,自然知行合一,万法依于自然。

五 关于修行入门方法

修炼入门方法,心静则理明,理明则能够知行合一,而合与礼的要求--礼者天理也。“中道”为儒家修行的正法,儒家修行必由理入手,所以又称理学。

儒家修行的方法很多!诚 明 仁 中,兼可!格物致知理自明,这就是儒门入手基本办法。

生活中以礼修心,心正诚意,自己可以依理而行,如能“唯精唯一”则为至诚,天地可参!

<自然真法先天太极歌> 是老鸟修儒戏作,可当入门口诀用,不是我卖关子,儒家起步很高,直透先天是上古明君明心之法,是我国之道统所系。修儒需要悟性,和耐心体会,也需要花很多时间读书,懂就是懂,不懂再讲也没用。

先天起太极,

浩气由中生,

乾坤是鼎炉,

日月自西东

三教本一源,

造化由心生。

圣贤宁有种,

道心人自有。

自然为常道,

平常理最真。

莫问诗出处,

学思理自明。

六 儒家修行心性之学的要求

(1)在生活中修是非常人不能做到的。以“礼”'制心即慎独,讲究生活就是修行场,不过这一关,究是镜中之花井中之月。要保持宠辱不惊,一心不乱要有多痛苦和多大的智慧?看是简单的要求却没几个人做得到!孔子”日三省乎己”诸葛亮厉精练己,王阳明把自己关在石棺材里修行,看过《曾国番家书》

他每天是怎么过的?--我知道了!不修心功夫练十年也就那样没什么进步。

(2)儒家的“寡欲”为养生修行的必然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是国学修养方法,并非朱熹一个人强调。

王阳明“随处体认天理”也是一样,是国人追求的大境界。

七 儒家心性之学的读书要求

《大学》《中庸》两书为修儒者必读的书,是儒家心性之学的纲领性著作。《大学》是儒家的纲领,《中庸》为心法《大学》就不多说了,在层次和方法里提过很多。《中庸》子思唯恐儒家修炼之心法失传,又当心误传故留下了本书。原话已经很明白了: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什么东西能让人受用有不能尽者?道业才能这样。用失血的眼睛(不用心),不求理解,读再多也没用!--这算是体会。

八 中的修炼与文化

中化道统者天之道也,天道唯和,天道唯谐,和谐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中国天人合一文化,中国文化以此为核心,为做人,审美,社会管理,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莫不以此为出发点,也是善恶是非判断的重要依据。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可见文化生命力的顽强,21世纪必然是儒家文化复兴的世纪,更是中国的世纪--和谐的世纪。

(一 )修己以事天--“诚”。

祭祀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命题,儒家修炼就是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一纲(有的认为是三纲)九经就是这样的文化,持经达变,明礼守法是中国天人合一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和”为贵,和,和谐是也。和谐是因为相信天人感应,在董仲舒以前就已有之,洪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人没有不生病的,不老不死的,不能有合理的解释于是只有祈祷上天,所以事天以“诚”--真心。希望上天能够消灾免难。所以修炼方式为“存诚”。

(二 )道德崇拜--礼

道德崇拜也来源于重德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从古到今,道德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中国人的神都是有道德的人,崇礼就是崇道德。从古至今,从传说到孔子,孟子,岳飞,文天祥。。。取义成仁,不胜枚举。修德几乎是所有的门派都要干的事情。儒家止于非礼,非义,不仁,不忠,不孝人伦道德,为人谦和低调,天下为公已经深入人心,以德治国为我国所独有。

(三 )关爱社会--仁

仁者爱人也,是中国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儒家修炼认为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样可融万物之污、可生万物之命、可养万物之灵的美德。仁是天之心,修人心一应天心者为仁者,只有修人心才能让天地和谐,万物各归其位,万物才能得到发展,社会和谐安定。

( 四) 自强不息--勤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也就是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儒家对勤奋的要求虽然没有任何修法,却是修行做人的根本。

九“执中”有深刻的修炼内涵

有人从学问的角度阐述了儒家文化受佛道文化的影响,这不可否认就文化而言是很正确的。可做为修炼者这是大错,大家都知道,练功的法门只要有一小点的出入那就不能练了,更不能称儒家了,练功有素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功法修改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自成体系,并发展了儒学文化强调”知行合一“这没错”借用资源的痕迹“应不包括修法!

负责任的讲这样做离儒家修法越来越远了。“执中”不是“守中”(执中--还有执两端而用中之意,强调生活中要恪守中道,做道知行合一,在生活中修炼这是儒家的硬性要求。)更非练“真言”,观心等似是而非的修法,儒家十六字真传一点不能改,这是一个尺度准则啊!初学者宜精读经典,少走剪辑**之路,相信某天会明白“诚明”之道。

《大学》,《中庸》中隐藏的儒家功夫

内明功 :明,三相分离器,明德。

意思就是明白本体(道),王阳明所谓“良知,良能”返本还原,一元之初。

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即性体也。

--《静坐法精义指道真诠》

同修们可能会问:不会吧?怎么这么简单?大道至简。

这个东西很不简单:首先不造作作秀,易于入太极境界,不要意守,不易出问题。

其次,一旦返回先天之后,可以和宇宙相通,吸取宇宙能量,人体如漩涡之中心,宇宙能量自然进入中脉。所以儒家功力增长强劲,称浩然正气。

其三,属自然道法,万法依于自然,不逃避现实,不抛弃家庭,不故弄玄虚,儒家修法虽名为“执中”其实并不“着相”相反如果逃避责任去出家修行,儒家王阳明认为其实已经着相。

其四,直透中黄,有利于练精化气,没有漏精的弊病,要行性生活,少化点精,少练一会,百日内要禁欲。

儒家贵自悟,宋代有人曾经在修心工夫上提倡“神悟”,如王信伯就说:“到恍然神悟处,不是智力求底。”也就是靠智力是没戏的!儒家没有听了就明白了的,要靠自己体悟,不是很容易,没有像广播操那样的方法,而是只有心法,什么心法?格物致知,怎么样格物致知?具体而言:正心诚意一套正心体察的方法,掌握它就是入门的关键!怎么做呢?要靠体察。QQ聊天中网友和我谈论修儒,我总要他们看《复性书》为什么呢?妙在一“复”字,“复”之中即含有本来义,本来是先天,复是回复到先天。众生为后天习气所蔽而不自觉,静心也有次第阶段,一觉便归本来,只是才觉便又忘了,所以是生熟问题,气力问题。直截了当的讲,静坐中不通达处,于凡诚、敬、主静。观喜怒哀乐未发、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等,一一行之。。行才是关键。

修儒入门要领:

(1)入手要敬,不是要静!静者,有心已经落后天,无心无念无求者--先天好些人修儒以为静就是了,就是静养功夫,就要无意无念,守一不二,无意无念是对的,怎样无意无念?就要--敬何为敬?诗曰:“思无邪”--闲其邪而存其诚(此格物也),乃孔门“敬慎其心”也就是诚,“存诚”即《大学》的“诚意”功夫,亦可包括“正心”.诚者不勉而中,得“中”就算入儒门了。

理解关键:儒门要意守吗?怎样做到无意无念?怎么才算存诚?怎样才能得“中”?

(2) 定--不摇不动自然知

孟子与告子,俱以“不动心”为圣学之最要法门,唯其圣修方法,所以致 不动心者各异耳。心寂如镜,不蔽于物,不动于欲,魔来照魔,圣来照圣,善恶无遁其形,则自可应万变而无穷,且亦对万境而不失其真和真见矣。对境无心,则真心自现;(致知也)真心应事,则自无用而不宜,无入而不自得矣。高忠宪公《语录》曰(《高子遗书》卷一),人心放他自由不得。/心中无丝发事,此为立本。/无杂念虑,即真精神。去其本无,即吾固有。/静中看工夫,动中看本体。工夫未是,静中作主不得;本体未真,动中作主不得。/明道曰,人心必有所止,无则听于物,此不动心之道也。(引用)具体而言就是修心心--求放心。诸如“仁”、“中”、“诚”、“理”、“性”都是孔门正心修身的核心,实在搞得人头痛,本质都是心。在静坐之时,忽杂念纷纭,心意不知飘移何处,此时须立即警觉,速斩妄念,收拾身心,做到来而即止,生而即断,让其不得再生新念,如此一意守中,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养生之道无他,电镀废水,就是懂得“收放心”,这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

还不理解就说得再具体一些:

儒家修心的渐法,苦口婆心的唠叨--六证修心诀

知--格物致知的知。

“知”、“知道”、“知识”、“知己”、“知心”。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良知”、“良能”。六祖慧能大弟子荷泽神会禅师提出:“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是入德之门,是明道悟道基础,(引自七证修心诀)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六证。

止--止于至善的止,止之一诀,曾另我头疼,南怀瑾说的令我不能引用,因为修行起来下不了手,怎么“止”?所以我用“敬”来讲,大家容易明白。(参看一讲入手要敬,不是要静!)静--不是安静不是安静,是什么?是明!静讲的是外面,而静坐修心要内静,内静者明,所以我经常和朋友讲我是从“明”入手的,这个“明”是内不是外。诚则明,明则诚,诚者自成也。就好理解了:(诚)内心没有杂念则能(明)内静,内心真正安静,就能以真心事天,以人事天实在没有必要去向外求,心本通天何必去追求(自成)定--如如不动不动心为定,能少说就少说点(参看:心--求放心)安--不是人心是天心心安理得,这句口头常讲的话道破了,心,理二者的秘密和儒家以人事天,以人应天的传统。心如何能“安”唯有静,定能安心,心安就能体会天理了--心就正了,“正心”修身,心正身自修!

正心为入心学的关键,说千道万“浩然正气”的产生是衡量有无入学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能量产生了没有,儒家的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的,很强烈的,没有胸中热量的产生,很难说你练对了。

外化功--亲民。

入世磨心,巩固加强入道之基,为人民服务,和光同尘,在红尘中修心。

(修行进入困惑间段,神马东西,都不信慢慢体天理)下手法:以事磨心,一日三醒乎己,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这样遇事才能挺住,坚忍力行,做到“知行合一'把“天然之真”--天理,运用到生活中,叫体天理。考虑的“虑”六证之“虑”--体天理是也。

进而立功,立言,立德,服务社会。

修行目标:

止于至善。前面的两部功,实际上是一回事,前者是静功,后者是在生活中修炼,积累能量,体会中庸之道,以合天地之德。

天地合德,至诚如神。可以认为是最后的结果--得道六证之“得”--天地合德之德儒家传理不传法,法自在理中,所以儒家没有功法,可称至简功夫,心性上下手,这就是儒家《大学》的本质。大道之真谛在修心,是儒道释共法,也是真正得道者的感言。修凡心么,已差很远。。。非上智,不足以明。”道“毕竟是最上层的东西,一切依于自然,怕是最好的结果。你仍然理解不了,就把我当成三家村的老学究,就算我自说自话。你懂了,那我会很虚伪的讲,同志们革命上岗才刚刚开始,复兴中华文化任重道远!

修心并不是凡人理解的修德,修德依然是修凡心,是凡心中的凡德,德修的再好也脱不去一个凡字。修心就是修摩尼功,出西天月,见红霞……除此之外皆不为修心,而仅仅是修思想。凡世的佛呀道呀都把修心变成了修思想,故而出不得三界……是心是佛而不是思想是佛。上古的出界修心是极为明确具体,修心就是修摩尼……道之真谛在修心,以上是儒道共法,也是真正得道者的感言。

“见西边月”儒道二家都有,就是修道到一定层次后看见的“祖窍”的内容,千峰老人有云:“日东月西聚先天”这是真传,没问题,见到红霞,就是太阳的代指。

生活中其它门派的修法有个致命的弱点,静心,动心有分别,只得一半之功,生活中就散了,只足养生,不足得道,综合来看,并不是无上之道。你还要继续研究才行。道家很少提修行的动静二法,总之网络中,生活中能说出动静二法的人都已经不多哦,何况生活中修炼是三家功法中,提得最少的就是如何“不离这个"守丹田么?谬矣!修人心么,已差很远。。。非上智,不足以明。”道“毕竟是最上层的东西,一切依于自然,怕是最好的结果。

对儒家来说明道只是行的开始,儒家强调明理,知行合一,以应天之诚,只是明理得道还不够,还要求做到才行。否则不为“得”。我对同修的说法是,要往粗理去,要往细里行,不知性合一,不为真儒。儒家心性学和政治儒学没有关系,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内圣外王的传统,文化儒学倒是也有关系,这里只说修真方法,实为道统的传承尽力而已。

《自然真法本无法歌》

真法非儒亦非道,人法天地道自然。

上层真诀非真诀。万法自然总无凭。

没看神仙在人世,人心天心终难测。

怀古空谈义理非,真法儒道释难传。

参考资料:

《易经》 《道德经》 《大学》 《中庸》《诗经》《静坐法精义指道真诠》《复性书》《周易禅真》

(转自医药网)

顶部
流星雨
秀才
Rank: 2


进步奖2
UID 1389
精华 0
积分 3737
帖子 411
威望 8
金钱 30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8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lanzhouz001
秀才
Rank: 2



UID 4147
精华 0
积分 1311
帖子 118
威望 0
金钱 9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7-30
状态 离线
生命的旅途中



※本文所有权属于lanzhouz001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http://www.lfdrug.com
http://pfb.qqyy.com/lanzhou/
http://lz.01ny.cn/


顶部
相思河畔
秀才
Rank: 2


UID 485
精华 0
积分 2262
帖子 202
威望 0
金钱 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3-31
状态 离线
原来还有这么多内幕啊,长见识了,呵呵  

顶部
我就是爱德
秀才
Rank: 2



UID 2565
精华 0
积分 1513
帖子 137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wl110
秀才
Rank: 2



UID 376
精华 0
积分 2671
帖子 227
威望 0
金钱 16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8
状态 离线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顶部
云山游客
秀才
Rank: 2



UID 2267
精华 0
积分 1663
帖子 122
威望 0
金钱 3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油蛉龂齿弹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7-4 07:4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gao725725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489
精华 0
积分 1225
帖子 99
威望 0
金钱 146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7-19
状态 离线
楼上的稍等啦  

顶部
安达平
秀才
Rank: 2



UID 2014
精华 0
积分 577
帖子 115
威望 0
金钱 18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9 19:4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086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