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会宁:一个“苦”字炼成高考“状元县
玉兰花
秀才
Rank: 2



进步奖2
UID 560
精华 0
积分 36472
帖子 315
威望 6
金钱 35697
贡献 8
阅读权限 70
注册 2008-6-5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1:5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会宁:一个“苦”字炼成高考“状元县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甘肃会宁县老百姓每到此时便拭目以待,看今年谁家娃娃又将演绎怎样的高考“神话”,为会宁“状元县”再添炫彩一笔。

  自恢复高考以来,截至2009年,全县已累计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5万名学生,有一组“百千万”的数字:近2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2000多人获硕士学位,20000多人获学士学位。

  学生苦读 为了改变命运

  早上4点半起床,5点早读,7点跑操和吃早餐,7点40分上课,12点午餐,13点自习,14点上课直到18点,30分钟晚餐后又开始自习,直到晚上9点半。

  这是会宁高三学生每日作息时间表,他们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全部都是学生自觉行为,一环套一环,非常紧张。在校园里很少看到有学生玩耍,大部分学生不是步履匆匆便是埋头看书。

  早餐干饼子,午餐干饼子,晚餐还是干饼子。一日三餐全吃干饼子,这是会宁不少学生的食谱。到了周末,给孩子送干饼子的家长围满了学校大门口。路远的学生家长,为了在天黑前步行返回家中,就在装满干饼子的布袋上写上孩子的班级和姓名,堆放在校门口传达室的长椅上。为了给父母减少开支,省下钱来留给弟弟妹妹上学,很多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只有15块钱。

  王治科是会宁一名高三学生,来自八里乡八里村,如此紧张的学习和艰苦的生活他从上初一便开始了,节省再节省,每学期总开支绝对超不过 1000元,但对于自己毫无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全家人一年的总收入了。为了能上高中最终考上大学,摆脱贫困,生活再艰苦大家都在玩命地学习。

  据当地一位教师讲,会宁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根本没法比,学校建设基础差,教学设施差,师资水平也不高。会宁应该算是全国应试教育的典型,“高考状元县”的荣誉是这些年来学生们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挣来的。

  2009年会宁县共有11263人参加高考,二本上线3190人,其中重点上线866人,重点上线人数在全省县区中名列前茅,有5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其中县一中3名学生考进清华大学。

  家长苦供 为了摆脱贫困

  会宁县地处山区,不仅县城离各乡镇很远,村子和乡镇距离也多达十几公里、几十公里。很多村里孩子上初中,甚至上小学高年级都在学校寄宿。

  在会宁有这样一句话:穷乡僻壤出“状元”。这里老百姓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是全国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据会宁会师镇蒲宁小学校长曹鹏讲,他在这个小学从教28年来,几乎没有学生辍学,家长再穷也要供娃上学,这里的人认为娃娃不上学最丢人。该校建校30年来,已有30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

  在汉家岔乡一个仅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家家都出过大学生,有4家出了博士。会宁人对一家出几个大学生的现象已经不感到奇怪了,一位中学老师说,这其实是榜样激励的作用,也是一个帮一个的结果。

  会师镇梢岔村的宋建明夫妇,一共5个孩子4个大学生,最小的孩子在会宁一中读高二。妻子曹秀梅讲,结婚近30年,为了供5个孩子上学,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穷,现在已是负债累累。自从大儿子和大女儿相继大学毕业,夫妻两人明显感觉喘了口气。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大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进国企,而是去了深圳的富士康公司。现在还有3个孩子上学,每年的学费都是大儿子想办法解决,夫妻两人耕种的20亩山地只能给孩子贴补点生活费。宋建明扳着指头数,再有3年,等老4大学毕业后,家里的苦日子就可结束,但要还清6万元的贷款还得等老五上完大学再说。

  宋建明夫妇感叹,这几年苦了大儿子,他工作以后反而更辛苦,为了多挣点加班费和节省开支,他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宋建明讲,妻子是文盲,自己只上过两年小学,孩子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不再像自己这样生活,苦日子也就有盼头了。

  财政苦撑 为了拉动经济

  会宁是上个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后会师的地方,是甘肃省中部一个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十年九旱,严重缺水,资源匮乏。就是这样一个县,却是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2004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对甘肃代表团的会宁代表说:“你们会宁是状元县,我的秘书也是会宁人”。

  前些年会宁县邮电局做过一个统计,会宁在外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每年寄回家的钱达到1400万元,比当时会宁县的财政收入还高。

  当年适逢会宁干旱,人畜饮水都成问题,更别说庄稼收成,就是这样一个灾年,会宁人依靠这些反哺家庭的资金渡过难关。而最近几年,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每年一个多亿,这些钱一部分用来改善父母和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来供养弟妹及亲戚子弟上学。有些出去的子女干脆将父母接到条件较好的县城居住。就是这样一个位于大山中的县城,房价连年攀升,目前已达到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一位出租车司机分析会宁发展时说得头头是道,“会宁县几乎没有工业,农业半死不活,教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据了解,会宁每年财政收入仅在1000万~2000万之间,教育支出却占全部财政支出的60%左右。

  目前,会宁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一万多人,“状元”效应吸引了周边县市的学生也来会宁读书,让这个数字不断增加,该县高中由原来的4所增加到5所,每个年级多达二十几个班,一个班的人数都是七八十人,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源。

  高考可以成为山区孩子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家庭摆脱困境的选择,同时更是会宁这个国家贫困县发展的基础。在这里大家不约而同地将“赌注”押在教育上,期待着未来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编后

  “苦甲天下”的高考“状元县”

  会宁县是甘肃省一个并不大的县,但名气却不小。一是因为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于此会师,成为“会师县”,红得出了名;二是会宁县地处“苦甲天下”的甘肃中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中的特困县,穷得出了名;三是连续几十年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在甘肃最多,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少数县之一,被称为“高考状元县”。

  会宁县“耕读传家”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书香门第”处处可寻。甚至有“学生苦读、家长苦供、亲朋苦帮、教师苦教、领导苦抓”的“五苦”经验。

  上大学的确是一条相对光明的道路,它可以带来城市户口和收入稳定的工作。在中国,高考曾一度被放大成改变人生命运的“神话”,纵使这些理想已越来越难实现,但对于毫无选择的西部贫苦家庭来说,仍愿意将其看作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和钥匙。在会宁,千万个不同家庭演绎着千辛万苦供子女上学的相同故事,求学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支撑,孩子维系着他们全部的希望,为此无论付出多大的物质和精神牺牲,都在所不惜。(来源:搜狐教育)

顶部
gfsx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管理员勋章
UID 3
精华 7
积分 8331
帖子 335
威望 114
金钱 11
贡献 9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6-5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悲伤的歌
秀才
Rank: 2



UID 3564
精华 0
积分 1328
帖子 120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观看中  

顶部
一只骚蜂采花蜜
秀才
Rank: 2



UID 2045
精华 0
积分 574
帖子 134
威望 0
金钱 1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纳兰飞雨
秀才
Rank: 2



UID 2931
精华 0
积分 1338
帖子 112
威望 0
金钱 8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1498754722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808
精华 0
积分 1109
帖子 85
威望 0
金钱 1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1-14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huishita
秀才
Rank: 2


UID 981
精华 0
积分 4502
帖子 437
威望 105
金钱 337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1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as4033321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490
精华 0
积分 1164
帖子 91
威望 0
金钱 1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7-19
状态 离线
晕  不信啊  

顶部
微笑任可
秀才
Rank: 2


UID 525
精华 0
积分 2879
帖子 241
威望 8
金钱 3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9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he.101 (筱军)
秀才
Rank: 2


UID 260
精华 0
积分 2326
帖子 210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10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呵呵,找个机会...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3 02:4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413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