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来历
泡泡熊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7
精华 0
积分 5179
帖子 838
威望 149
金钱 3486
贡献 2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8-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18:2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来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宫廷戏里大家耳熟能详,那么,是否真的在皇帝的圣旨上皆由这八个字开头呢?

若说源头,那要从秦始皇统一天下说起,他称雄天下,于是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来“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使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一直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

据说,“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在那创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便命名为“奉天殿”。后来,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并把明朝的首都改迁为北京,又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规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动的从南京“搬到了”北京。这“奉天承运”的说法恰是源于这座奉天殿。这说法也曾在清朝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俞樾的《茶香宝续钞》中有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这种四字用法最早源于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就是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而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成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奉天承运皇帝”这称号再加上“诏曰”这两个字,重新断句,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电视剧常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文章转载于互联网。

顶部
随员
秀才
Rank: 2



UID 2728
精华 0
积分 1642
帖子 135
威望 0
金钱 14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国财经
秀才
Rank: 2



UID 4074
精华 0
积分 1506
帖子 126
威望 0
金钱 1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风语者
秀才
Rank: 2



UID 3340
精华 0
积分 1546
帖子 127
威望 0
金钱 14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关中愣娃
秀才
Rank: 2



UID 226
精华 0
积分 2819
帖子 245
威望 0
金钱 1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17
状态 离线
谢谢哦  

顶部
dwfagaga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411
精华 0
积分 1208
帖子 104
威望 0
金钱 64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7-5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梦寐
秀才
Rank: 2



UID 3811
精华 0
积分 1291
帖子 116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火神
秀才
Rank: 2



UID 3708
精华 0
积分 1563
帖子 141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暴落泥洼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3-20 15:2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麻婆豆腐
秀才
Rank: 2



UID 2965
精华 0
积分 1595
帖子 132
威望 0
金钱 14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8 11:4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20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