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会宁县沼气建设开发走笔
Ken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17
精华 0
积分 3394
帖子 615
威望 48
金钱 22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1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4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添加 Ken 为MSN好友 通过MSN和 Ken 交谈
分享到:

会宁县沼气建设开发走笔

  自2004年以来,会宁县能源沼气建设工作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会宁县能源办全体职工和县、乡两级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有力的提高了会宁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村妇女有效解决了做饭难的苦衷,相应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会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沼气建设是会宁能源办的宗旨,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888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可谓“百利而无一害”。直接表现为:一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作为全省76个沼气建设示范点之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群众参与、稳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建设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的要求,把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提高沼气利用率、发挥沼气综合效益作为根本目标,积极推行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建设模式,沼气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04年沼气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8999座,大型沼气4处,校园生态工程5处,联户工程10处,养殖小区3处,村级服务网点101处,成为甘肃省沼气规模最大的县区之一。沼气项目的建设迅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促进了种植业增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养殖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记者对会宁县能源办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实地采访。

  黄土地生出彩色的翅膀

  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降水稀少,森林覆盖率很低,农民靠天吃饭,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也是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现辖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有农业户11.5万户,农业人口56万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6元,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作为农业大县、畜禽养殖大县和退耕还林还草大县的会宁,发展农村沼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砍柴做饭烟熏眼,粪水临街蝇满庭”。以畜、禽以及人粪便为主的污染,是长久以来导致会宁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难题。然而,记者采访遭遇的实地情景却让人很意外,“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在会宁县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武治国、李新兵等项目农户家里,记者看见他们正在打开沼气灶,蓝色的火焰迅速燃起了新春的新希望。往昔他家烧火做饭的大灶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能源——环保节能的沼气。新能源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农户以薪柴、煤炭为主要燃料做饭取暖的生活方式,避免了烟尘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更使会宁县涌现出了一座座“无烟村庄”。农村沼气建设作为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再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清洁、环保的沼气能源已经陆续“飞”入寻常百姓家,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会宁村民的生活。新型沼气带给农民的实惠如酵母般迅速发酵,在全县形成竞相发展沼气的“裂变效应”,沼气做饭取暖、沼气照明、沼肥养殖等技术的综合利用,使该县农民的新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会宁县坚持以沼气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形成“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体系,以改善环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坚持农村沼气建设与扶贫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相结合;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相结合!

  (1)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会宁县沼气项目突破单一获取沼气燃料的局限,发展到环境治理、能源开发和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并不断有新技术新用途得到开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所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养猪建沼气,能有效地消除养猪场粪便污染源,猪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处理后,其排出物符合环保标准,猪场周围的蚊蝇不见了,空气异味消失,水质得到净化。生态环境因此得到改善。同时,沼气是一种洁净的绿色能源,沼液沼渣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优质有机肥,都是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的有利因素。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能使农作物秸秆和粪便得以合理转化和利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农田有机质,改土培肥,进而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时能有效保护林草资源,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开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的发展

  会宁“苦甲天下”,素有“靠天吃饭”的说法,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农民收入一直跟不上去。但是新能源在农村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柴薪的消耗,有利于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林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每个8m3沼气池年产沼气385m3,相当于12瓶液化气,每瓶按70元计,可节约开支840元左右。沼气除直接作炊事、照明生活用能外,还可用于农业生产,在日光温室内用沼气灯CO2施肥,可使黄瓜增产30%,芹菜增产25%,西红柿增产20%。一座8m3的沼气池,每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公斤硫酸铵,40公斤过磷酸钙和15公斤的氯化钾,折合人民币320元,户均年节收增支1160元左右。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氮、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公斤硫酸铵、40公斤过磷酸钙和15公斤的氯化钾。沼肥几乎能使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增产,其增产幅度一般在5%—10%,甚至更高。沼液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使所饲养的猪、鸡、牛等动物的抗病能力增强,饲料报酬提高,总收益增加。沼液喂猪,日增重可提高15%,每头猪平均可节省成本40元左右。沼气作燃料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对农民的增收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变废为宝”,会宁农村沼气的使用推广,将优质、清洁的沼气燃料逐步替代煤气和薪柴等能源,降低了大气中的CO2、SO2、NOX及烟尘浓度,改善了空气质量,保护了绿色植被和水资源,降低了生态污染;同时,有机废物变成燃气和肥料,可以提高农业效益,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且沼气池建设,将“改水、改厕、养殖、沼气”联成“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模式,与农民庭院的美化、绿化、净化相结合,地下标准化沼气池与地上的厕所、鸡舍、猪圈等相配套,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与种养业的高效开发同步进行,把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融入沼气建设中,整治了生产、生活垃圾,清洁了环境,杀灭了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有效地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防止疾病和疫病的发生。同时,使用沼气做饭,使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生活质量。沼气技术的广泛运用,做到了“厕所无味、猪粪变气、沼渣肥田、做饭无烟”,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4)乡村绽放文明之风

  会宁县沼气建设在树立新风、促进农村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沼气项目的扶持和引导,进一步改变农村普遍采用焚烧农作物秸秆取暖做饭的传统习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及土地投入不足的问题。在项目实施中,鼓励与改路、改水相结合,积极营造生态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沼气项目的实施,大大解决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强度,基层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沼气工程已由户用沼气向联户、养殖小区、大型沼气工程和生态校园沼气工程方向延伸,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广泛的社会效益。沼气用户从沼气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沼气日常管理知识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日益重视,全体村民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农业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农村生活习惯日益趋向健康发展。

  沼气产业的孕育和成长

  会宁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沼气项目以来,工作机制健全,工作措施得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验收结果均名列全省前列,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并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共下达会宁县农村沼气项目任务户用沼气28099户,其中2004年1250户,2005年1280户,2006年2300户,2007年3800户, 2008-2009年20369户,发展节柴灶项目607户,太阳灶项目330户;村级服务网点101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联户沼气工程10处;县级中心服务站1处;大型沼气工程4处;生态校园沼气工程5处。为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县上采取了“早招标、早付技工工资、早付材料款、早启动项目”的“四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任务的全面实施。截至目前,共完成户用沼气建设28419座,村级服务网点建设101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联户沼气工程10处,县级服务站1处,节柴灶项目607户,太阳灶项目330户,4处大型沼气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完成总投资12546.26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190.735万元,省财政投资1493.6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户企业投资7861.931万元。

  (一)七项措施为沼气建设开发保驾护航

  (1)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会宁县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将其列入“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2009年度户用沼气任务达20369户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会宁县重新调整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农牧、发改等14个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沼气项目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协作配合。各乡镇相应调整了项目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结构,推进项目落实。县上继续将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定任务、定质量、定责任人、定奖惩,确保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2)开展宣传培训,营造工作氛围。在沼气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新闻报道、现场观摩、发放明白纸、沼气宣传歌及利用多媒体宣传安全知识、建造技术等方式,造舆论、造声势、创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沼气、用沼气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去年,在任务重、沼气技工短缺的情况下,邀请甘肃省能源办专家新培训沼气技工100名,使全县持证技工总数达到355名,培训村级维护管理人员210人;举办培训班248期,发放“安全管理办法”、“沼气宣传歌”、“试水试压办法”、“十不准”、“四层作业法”、“监督台”等宣传材料各6万余份,培训乡村干部1100人,懂使用、会管理的技术明白人2.1万人,培训农民3.8万人次。

  (3)狠抓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建设质量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建设中,督促项目农户及早拉沙、拉砖、开挖沼气池;严格落实“三公开一公布”制度,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沼气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网上公布用户档案和监督电话;严把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五个关口”;落实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四项责任制”。二是在组织施工中,坚持做到统一由技术员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持证技工施工和统一检查验收“六个统一”,紧扣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三个环节”,确保沼气池建成一个,合格一个,投产使用一个。三是在资金管理中,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资金的专账、专户、专人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在物资发放中,选配优秀技工担任乡镇技工队长和村技工组长,实行物资发放技工队长、技工组长和技工联保制度,保证配发物资足额、及时发放到项目户。五是在技工聘用中,参与沼气池建设的持证技工,凡出现重大技术失误的取消技工资格,解除合同,不再聘用,提高了建池技工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4)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后续管理。在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机构建设的基础上,经向社会公告,以入股的形式,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组建了“会宁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衔接组织全县后续服务网点服务管理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乡镇××村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有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储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六个一”的要求,累计建成村级服务网点101处,为沼气用户提供技术、配件、维修等全方面的服务。

  (5)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综合效益。把沼气建设与主导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种—养—沼—种”循环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有条件的农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和沼气结合利用,实现了炊事沼气化、厨房明亮化、洗澡方便化、圈舍暖棚化、厕所卫生化、院落洁净化。

  (6)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围绕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建立了全县乡、村组和技工、村级服务人员、项目农户安全责任制度。2009年度,积极响应中央、省上的“大培训、大回访”工作要求,由会宁县技术服务小组成员及优秀技工组成安全检查小组,对全县沼气使用户室内外管道、灶具、净化器等安装是否规范,各接口部位密封是否严密,农户对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隐患发现及排除能力等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普查,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7)加强督促检查,加快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间,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由四大家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三个督查组,分南中北三片对春耕生产、农村沼气建设等工作进行巡回督促检查;县项目建设行政督查小组根据项目建设周报进度,对乡镇沼气建设落实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五统一”管理机制保证沼气项目长效运营

  会宁县被农业部列为县级中心试点县建设,为了加强后续服务管理,积极创建了以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探索出了适合会宁县农村能源后续管理服务运行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切实推动了该县农村能源后续管理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总投资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社会入股30万元,股份制招聘人员5名。中央投资主要用于采购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地方配套及其他投资主要用于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维修工具、检测仪器的采购及落实培训基地和服务场所150m2,积极探索出了适合会宁县的农村能源后续管理服务运行模式。“统一名称”。会宁县辖284个行政村,目前农村沼气项目村达271个,已申请批复建立村级服务网点的村有101个,按照每个项目村都建设一所服务网点的目标要求,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村级服务网点全县统一定名为“×××乡镇×××村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中心站定名为“会宁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构想。二者的关系在业务上表现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或共同协作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的后续管理服务;在经济上表现为“入股合作、统一配件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前,已有部分村级服务人员及社会人士自愿入股30万元,组建了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为了切实建立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县能源办与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防患于未然,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各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乡镇能源办(站)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积极为项目农户提供优质的后续管理与服务,切实使农村能源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统一配件销售”。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统一采购质优价廉的零配件,统一批发价格配发到村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各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遵照县能源办统一制定的配件销售价格,不得随意调整,增加农民负担,引发群众上访事件发生。“统一收费行为”。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在乡村两级组织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引导所辖村范围内的沼气项目用户,按照自愿的原则,申请加入合作社,通过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的方式,每户月交1元的费用,作为村级服务人员安全维修等后续管理上门服务的报酬。目前全县已有6588户项目用户申请加入了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收益分配原则”。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益,必须执行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统一规定的分配比例,利润的5%作为合作社或县联社的发展基金;2.5%作为职工的福利和意外保险基金;2.5%作为培训基金;5%作为风险基金;5%作为预留管理费周转金;80%的利润作为股东的工资报酬,按股金比例进行分红。

  会宁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数月,通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给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能源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101个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户的赞誉。该服务平台管理运营模式的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全面到位。集中采购沼气零配件等物资,并统一以优惠的价格配发到各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理的价格服务到户,真正做到了技术咨询、故障维修、配件供应三个不出村,得到了农户的好评。二是安全隐患得到了控制。特别是大型沼气、养殖小区、生态校园工程和联户工程得到建有所管,坏有所修,解除了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后顾之忧。三是“三沼”产品得到示范推广。会宁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该县四房吴乡荣发生物有限公司加强合作,共同示范推广该公司研发的喷施宝、冲施宝等“三沼”综合开发产品,得到广大农户特别是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种植户的认可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蓝色希望之火熊熊燃烧

  采访过程中,会宁县能源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一路为我介绍引路,甚为感激。最让人感动的是县、乡、村工作人员和各沼气项目农户谈笑风生,亲切拉家常的情景!一农民激动地说:“能源沼气给我带来的好处多的说不完啊!”干群一家亲,天地人和,蓝色沼气火焰终将熊熊燃烧!在农户的家里,我不经意间听当地农户说县能源办职工干部在任务量大,覆盖范围广的情况下,全年几乎天天加班加点,确保安全宣传和技术培训不留一村,不落一户,县乡技术人员随项目走到那里就吃住在那里;县农村能源领导小组经常进村入户,对项目建设全程跟踪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借本报表示深深的敬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采访中,我们感觉到会宁县能源办工作人员深邃的视野和坚韧的意志。

  (一)管理体制:由于组建时间短,经验有限,对未来风险预测不够深入全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要将县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一个“民办公助、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自负盈亏”的经济服务实体,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二)资金配套:村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还不够。会宁县共建成村级服务合作社101处,而全县沼气项目已覆盖到271个村,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用户后续管理服务的需要。为解决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研发、推广、示范“三沼”综合利用技术资金不足的问题,借助能源秸杆项目,创办一个秸杆固体成型的加工销售实体,由县级联社承担实施、示范和推广,从而增加收入,改善县级利民能源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力匮乏状况,确保正常运转。

  (三)技术管理:加强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沼气西北工作站的合作,切实做好对会宁县四房吴乡荣发生物有限公司“三沼”的综合开发利用产品的生产指导,进一步研发安全高效的喷施肥料和畜禽饲料,为全面做好示范、推广,扩大销售规模奠定基础。同时将沼气村级服务人员、村级农技推广员、兽医防疫员“三员合一员”,扩大经营渠道,增加收入,从而达到稳定村级后续管理队伍的目标。

  (四)产业发展:沼气将掀起一场农村生活方式变革和能源革命,数十年间会宁县农村沼气推广应用,将逐渐从户用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循环复杂的生态经济模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会宁农村沼气的发展面临着急需完善产业链条,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将是最大的挑战。( 作者:记者 孔淑芹 通讯员 靳晟宁 编辑:何绪 本文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顶部
许海翔
秀才
Rank: 2



UID 1885
精华 0
积分 1974
帖子 165
威望 0
金钱 16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12-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3-11-25 07:4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楼主,支持!  

顶部
jade
秀才
Rank: 2


进步奖6
UID 541
精华 0
积分 2807
帖子 270
威望 2
金钱 63
贡献 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22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ppookk123
秀才
Rank: 2



UID 82
精华 0
积分 2786
帖子 240
威望 0
金钱 14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22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jztnl
秀才
Rank: 2



UID 3746
精华 0
积分 1332
帖子 121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顶部
可乐乐可
秀才
Rank: 2



UID 3113
精华 0
积分 1619
帖子 146
威望 0
金钱 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思语
秀才
Rank: 2



UID 2710
精华 0
积分 1698
帖子 145
威望 0
金钱 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  

顶部
as1220as
秀才
Rank: 2



UID 1471
精华 0
积分 2756
帖子 233
威望 0
金钱 1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1-25
状态 离线
oh!magat!!!  

顶部
gfsx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管理员勋章
UID 3
精华 7
积分 8532
帖子 341
威望 114
金钱 11
贡献 9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6-5
状态 离线
说的不错  

顶部
ycq5128648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488
精华 0
积分 1196
帖子 109
威望 0
金钱 7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7-18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0-1 07:5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510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