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也说外星人会长什么样
忐忑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77
精华 0
积分 2859
帖子 719
威望 104
金钱 1458
贡献 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2:1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也说外星人会长什么样

科普专家方舟子日前发表了一篇《外星人应该长什么样?》的文章。文章里说:“但是在看了发现者描述、出示的“外星人”模样后,我们可以断定那肯定是伪造的,“外星人”不可能是那个样子,尽管科幻电影、科幻小说里描述的“外星人”就是那个样子。”

他的理由是:“这是因为人类的出现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而是跟其他生物一样,是无数次偶然事件的结果”。

他认为:“即使让地球上的生物重新再进化一遍,也不可能出现像人类这个样子的智能生物,何况外星球的环境与地球非常不同,更不可能说进化出的智能生物碰巧与人长得很像。”

他最后断言:“如果外星智能生命存在的话,会长什么样子,没人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不会是人类这个样子。”

大家都知道网络第一原则是“方舟子永远是对的”,但也不妨碍我在这个公众感兴趣的问题上以就事论事为基础为他的说法提出几个补充。

现在我们知道山东人“发现的外星人”是一个恶作剧。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说外星人“一定不会是人类这个样子的”。

这个命题其实是:是否存在一种长得是人类这个样子的外星人。

我们大家都没见过外星人,因此,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外星人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外星人长得像人类这个样子”和“外星人长得不像人类这个样子”都不过是猜想。把某个猜想当成是“我们知道的”事实是武断的。

和进化论不同,一个一个化石发掘出来之后都一次次地对进化论的假说进行测试,现在我们很有把握地把它作为一种接近事实的理论。

如果我们发现一种外星人,长得不像人的样子,再发现第二种外星人,长得又不像人的样子,诸如此类,随着样本越来越多,我们就更能肯定外星人长得不像人。到时,即便我们不能否认存在长得像人的外星人的存在的可能,但我们也会很有把握地把“外星人长得不像人类这个样子”作为一个可靠的理论。

但是,我们现在一个外星人都没有见过,方舟子就如何能如此下断论呢?

更进一步说,目前我们根本没有验证这个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对此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根据波普尔的理论,这个命题算不算是科学的命题还很难说。

既然无法验证,方舟子的逻辑只能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之上。他正确地指出“人类的出现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而是跟其他生物一样,是无数次偶然事件的结果”。但是因此而说“即使让地球上的生物重新再进化一遍,也不可能出现像人类这个样子的智能生物”就过于武断了。

方舟子的逻辑无非是概率小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但是事实上,概率小的事发生却并非没有。

我们都知道六合彩之类的彩票很难中。以45个球计,开出特定6个球的机会大概只有100万分之一。当然,每期都会开出一个号码,这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如果连续两期都开出相同的号码,那么这个机会就极其罕见了。连续两期开出特定的号码的概率是100万分之一的平方,是一兆分之一。

但这种情况却不是没有发生。2009年保加利亚的一个抽奖中,就试过连续两期开出同样的六个号码。由于太过巧合,政府甚至怀疑有没有造假,最后查证纯属巧合。这种情况其实还不止发生过一次,在2010年一次以色列的彩票中,这种事例又发生过一次。

因此,一些我们看起来很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个情况其实和进化相似,可以类比于连续两次独立的进化中都演变出人的概率。这个事件的准确概率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可能会比彩票的概率更小,也可能比彩票的概率更大。但即便是前者也无法排除它发生的可能。

另外,我还要指出,在地球上能否独立一次再演化出人这个命题也是无法验证的。我们不可能让地球再演化一次。将来,我们或者可以从太空其他星球中找到外星人后再来分析(注意不是验证),但直到现在我们都找不到外星人。把一个无法验证的猜想当作一个斩钉截铁的事实,这也不符合科学的逻辑。

其实,一些看上去几率很小的事,事实上并不像看上去这么小。事实上,这是方舟子在反驳神创论或者智能设计论时自己也用过的一个论点。

直到现在,我没有看过那篇文章详细讨论出进化到人的概率是多少,这个工作恐怕很难。这里只能就方舟子提出了四个“偶然”的例证来分析一下。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些看起来很偶然的例子中,其实并没有看起来这么难以出现。

“如果在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中,最初的弱小脊椎动物没能幸存下来,则今天或许根本不会有脊椎动物,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类。”

事实上,早期的脊椎动物根本不算弱小。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一些比脊椎动物的更早出现的直系近亲的体积都不小。比如头索动物华夏鳗Cathaymyrus,体长就达到22厘米。尾索动物长江海鞘Cheungkongella达到25厘米。它们都出现在早期寒武纪。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长度自然不算什么,但是考虑到当时的主流动物三叶虫的普遍长度只有2-7厘米。这些动物的体积还是很可观的。

在寒武纪爆发中出现脊椎动物几乎是一个必然。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几乎所有主要的动物门类都同时拥有了硬组织。而体内有脊索的脊索动物的硬组织就围绕着脊索而形成脊椎。脊椎动物由于在身体大型化方面比其他外骨骼动物(比如三叶虫等)有先天体制上的明显优势,加上行动灵活,很快就向大型化发展而占据了重要的生态位置乃至主流群类,并且成为食物链的顶层。事实上,动物界的能发展成“大动物”级别又活动能力强的只有两类,一种是脊椎动物,另一种是同样拥有内骨骼的乌贼。

“如果一种不起眼的鱼类不在鱼鳍中长出了骨头,则脊椎动物或许根本不可能登上陆地,当然也不会有人类。”

事实上,在肉鳍鱼(Sarcopterygii)起源的时候,它根本不是什么不起眼的鱼类。相反,在肉鳍鱼起源与发展的初期,大约在晚期志留纪和泥盘纪,它是相当主流的一种鱼类。现在的主流鱼类幅鳍魚反而是在肉鳍鱼登陆之后的石炭纪才逐步取代肉鳍鱼。幅鳍魚彻底占领海洋还是到了新生代之后的事。

登陆本身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在石炭纪由于气候的变化,很多动物都不约而同地登陆开发新的生态位。肉鳍鱼由于鱼鳍中有骨头,于是登陆就更为便利,也先行一步。但即便鱼类没有鱼鳍中的骨头,也是可以登陆的。比如,现在幅鳍魚类中的弹涂鱼(Mudskipper)就能够利用它的胸鳍的肌肉在地上爬行,其活动方式大概与早期的登陆鱼类没有太大分别。假如没有早已登陆的脊椎动物,难保其他鱼类不会占据陆地,甚至发展出鱼鳍处的骨骼。

“如果不是一个像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偶然事件导致恐龙的灭绝,则小小的哺乳动物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主宰地球,不会利用恐龙灭绝遗留下的生态空间进化出多姿多彩的哺乳动物物种,也不会有人类。”

哺乳动物取代爬行动物取得主宰地位确实得益于小行星的撞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动物发展史上周期性的大灭绝并不罕见。像恐龙灭亡级别的灭绝至少有5次,其中二叠纪到三叠纪之交的规模远在恐龙灭绝之上。这说明,尽管小行星的撞击相当偶然,但即便没有这个小行星,下一次大灭绝也大概难以避免。事实上,尽管非鸟类恐龙的灭绝相当突然,但是非鸟类恐龙的衰落却是持续时间很长的趋势,很多种非鸟类恐龙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已经灭绝。很多专家都认为,当时大范围的强烈火山爆发而导致的环境变化也是恐龙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如果在大约500万年前非洲大草原的气候不变干燥,迫使南方古猿的祖先放弃森林生活下地直立行走,则所谓的人类也许不过是另一类猩猩。”

非洲大草原的气候变干燥是由于冰期的到来。而从古气候的记录来看,地球一直在冰期和非冰期之间摇摆。史上共有五次冰期(我们现在还在冰期之中),这说明冰期的来临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在这个前提之下,古猿从森林转到草地并不是什么偶然的事。

双足行走(bipedalism)被很多科学家认为是形成人类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双足行走其实在生物界并不罕见。很多恐龙和鸟类都是双足行走的。哺乳动物中,几乎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有双足行走的能力,很多非灵长类动物也有直立的能力。我们看过因为受伤或残疾而仅仅用一双后腿行走的猪和狗。因此双足行走其实并不那么神秘,不少动物都可以做到,只是有没有这种做法对他们的生存有没有好处而已。只要有这种好处,直立行走可谓水到渠成。

为了解释人类为什么变得以直立行走为主要的活动方式,科学家们想出了很多的理由。尽管没有公认的原因,但是足以能够解释古猿走出森林之后再直立行走绝对不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比如携带食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假说。

我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好像我要否定人类出现的偶然性。其实不然,我承认以上四个事件都是偶然的。但通过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偶然并不真的是想象中那样发生概率很低的偶然。理解了这些在偶然中的必然之后,我们就会承认,重复这些变化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难。

事实上,外星人长得像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不可理解的。

我承认,重复两次进化中从无到有都能够出现一个和我黎蜗藤完全一样基因的人的几率很小。但是如果不这么狭义地理解,而把“像人类这个样子”理解成“外形和人相似”的话,那么这个几率就会大不少。如果进一步推广成“外形和地球的生物相似”的话,那么这个几率就更大了。事实上,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外星人的形象也不像方舟子所说的都是人形,有蜥蜴型,有蛇型,有昆虫型等等。

这里先说明,外形像不像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我说像,你说不像,或者要多像才算非常像,这肯定存在抬杠的空间,只要口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类似的抬杠空间也存在于以上我们讨论的“弱小”、“不起眼”等形容词之上。我不想纠缠于这些对解决概念没有帮助的问题之上。但是我要指出一点,体型上的像还是不像,有很大程度上是判断者站在那一个层次去观察。

打个比方,倪匡的小说中有牛头大怪的外星人。一个比人高不少的巨物,长着一个牛头,你说和人像不像。在大街上看到这个怪物,我说不定会被吓死,但是你要我用对外星人的标准来衡量,我认为和人还是挺像的:都是一个头,两只眼,两双手,两条腿。再打个比方,如果和昆虫相比较,我觉得马和老虎很像,都是四条腿的热血动物,而马和老虎的差别,和马和昆虫的差别比较就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从远距离这个角度看,其实我们所知道的动物在大尺度上,其实只有很有限的几种主流体型。我列举出一些,比如四足兽类,鸟类,蛇类,鱼类,昆虫类,软体类,水母类等等。这个类别肯定不完全,但也足以涵盖了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体型极为奇特的动物,这些动物要不就是极少数,要不就是已经灭绝了,即便是在生之时,也不是主流。这就说明了其实能够取得主流地位的体型其实不太多。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大约有两个。

第一,体型是由少数基因所决定的。现在科学家大都同意一个叫Hox的基因组是对体型决定性的基因。这个基因的微小变化,可能就会导致体型的彻底改变。这个基因在我这个话题中的重点是,其实变化出不同的体型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但是把体型在群体水平长时间固定着,这就不能靠偶然性解释了。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动物的体型都是左右对称。其原因是左右对称对运动来说是大得无与伦比的优势,是一个很自然就占压倒性地位特征。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左右对称的动物,只有海绵和水母等有限几种,它们都是结构极为简单的生物(这在以前叫原始,现在不这么叫了)。我见过较为高等的左右不对称的动物是一类叫Carpoid的早已灭绝的动物,至今也搞不清它们到底是什么,或者它们根本就是不完整的化石。

正因为对称体制并不难出现,而它又有这么大的优势。因此,如果有高等的智能外星生物的话,我觉得左右对称也是最可能的体型。

第二个原因是趋同演化(Convergentevolution)。趋同演化说明的是如果环境类似,那么动物的一些基本的形态就会变得相似。因为这是受到同一个环境“雕塑”的原因。

比如,鱼和鲸鱼,它们的体型就非常相似。这就是为什么以前的人都认为鲸鱼是鱼的一种。但是鲸鱼在起源之初,是和猪类似的四足兽。但是在水中演化得久了,也变成了鱼一样的流线型身材。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已经灭绝的鱼龙身上。

再比如,昆虫、鸟、翼龙和蝙蝠,它们来自不同的群类,但是它们都拥有翼。我们可以争辩,这些翼在形态和结构上有多么的不同,但是不能否认,这些翼都是扁平的,能够上下拍动来飞行的。(翼龙以前被认为只是能够滑翔,但现在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抛开枝节问题,他们也足够相似。

又比如,喜欢在湿泥里穴居的生物都会长成细长的蛇形,比如蚯蚓,比如泥鳅,比如蛇蜥,比如蚓螈,这些动物都来自不同的类群,但是都有一样的身形。

趋同这种现象说明了环境和生活习性对体型的影响,也减少了不同体型出现的可能性。

这里强调了环境的作用,于是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外星人居住星球的环境。方舟子说:“何况外星球的环境与地球非常不同,更不可能说进化出的智能生物碰巧与人长得很像。”如果泛泛地说外星球,那么自然绝大部分和地球的环境相差颇远。但是如果缩小到“住有外星人的外星球”,那么这种说法就过于武断了。

目前我们还找不到外星人,因此也无法断言外星人星球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究竟和地球像不像(回到最初的问题)。它们可能和地球很不同,但也可能和地球很相似。但是,在宇宙范围内,太阳并不是一颗特别的恒星,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也不见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因此,有和恒星距离适合的行星出现也不足为奇(当然也有人认为地球的形成是很特殊的,因此他们认为外星生命的出现是很难的)。既然如此,也没有理由断言外星人所在的环境一定和地球不一样。

事实上,目前致力于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努力的方向都是先寻找和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作为外星人星球的候选人。开普勒任务(KeplerMission)就是以这个作为目标而开展的。他们的做法是一步步地根据特征筛选出类似地球的行星(terrestrialplanet),再对这些行星进行重点的研究。他们目前也确实找到几个类似地球的行星。这说明,科学家还是普遍认同环境和地球的差不多的星球最易于产生外星人。如果这些行星上有外星人,那么他们所处的环境可能和地球相差不大。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而且普遍适用的话,那么趋同是一定适用的。而只要智能生物是动物,也经历过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左右对称大概也不难出现。

如果这些星球上真的有外星人,那么他们所经历的环境和地球的环境的差别也未必这么大。由于左右对称和趋同的缘故,其实一种智能生命所能够采用的体型并不太多。它们能够解释很多现象。比如,方舟子所说的外星人形象“有一个大脑袋,两个大眼睛,两支手,两条腿,直立行走。”其实都可以从左右对称和趋同中得到启示。

左右对称的动物有前后之分,向一个方向运动为主,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头。极少数高等动物是没有头的,比如棘皮动物,但这是以后生的转化为五向对称体制有关,并且以丧失活跃的运动能力为代价的,也很难认为它们能发展成智慧生物。

绝大部分的左右对称动物都有两个长在头部的眼睛。这也是动物发展的必然。眼睛是唯一可以感受到影像的器官,这对动物的运动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事实上,眼睛在各种动物中独立起源了多次,这是一种趋同的结果。眼睛的数量成对出现,这自然是左右对称的影响。可以成像的眼睛是一个复杂而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的器官,因此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动物能拥有超过两个可以成像的眼睛(只能感光的不计)。因此,假如有外星人,那么它拥有两个眼睛是很正常的。而眼睛长在头上,这是因为头部位于运动方向的前方,而前方的环境对于运动来说是最为重要之故,因此,感觉器官几乎都集中在前方。另外,感觉器官和脑相近还可以减少神经组织的体积和减少能量的消耗。

两只手,两条腿这种对称的分布显然也和左右对称有关。当然,我没法说两条腿一定比四条腿好,或者是六条腿好。但四条腿也好,六条腿也好,在地球上都有现成的样板。即便八条腿,十条腿,其实也没有本质上的分别。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外星人,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他不一定会是一个我们从来没能想象到的形状,很可能和地球上的某种动物相似,比如像人,像昆虫,像鸟等等,当然也可能是糅合了几种不同的动物的体型,比如长了翅膀的人型,人头马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如果找到一个外星人,那么很可能他的整体外形甚至主要的结构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相应的模板。

外星人生成怎么样子,这大概没有什么科学论文讨论,因为至少在目前,还算不上一个科学的命题。但是也有科学家都在科普性的文章或节目上谈到过这个问题。支持外星人长得和人类相似(或者和地球生命相似)的人就有著名的英国古生物学家,剑桥大学教授莫里斯(SimonConwayMorris)。我不想说他的意见就是一定对的,因为我们大家都无法证实自己的论点。但是这证明,方舟子斩钉截铁的论断并不是一个学术界的共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

顶部
MIAOMIAO
秀才
Rank: 2



UID 402
精华 0
积分 2517
帖子 222
威望 0
金钱 8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2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3-12-23 11:3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楼主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顶部
朗信
秀才
Rank: 2



UID 3055
精华 0
积分 1364
帖子 118
威望 0
金钱 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yangyp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619
精华 0
积分 1404
帖子 193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6-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4-11-19 14:5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一楼的位置好啊..  

顶部
狂狂魂
秀才
Rank: 2



UID 3084
精华 0
积分 1917
帖子 145
威望 0
金钱 32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晕  不信啊  

顶部
消任沈声静气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3-14 06:5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可旧
秀才
Rank: 2



UID 3110
精华 0
积分 1619
帖子 129
威望 0
金钱 19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ak123987456123
等待验证会员




UID 5423
精华 0
积分 607
帖子 55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11-20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q102155657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851
精华 0
积分 751
帖子 68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2-8
状态 离线
呵呵,找个机会...  

顶部
yidezhanghao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853
精华 0
积分 1845
帖子 161
威望 0
金钱 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11-27
状态 离线
这个贴不错!!!!!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21:0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317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