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数学人物大全
有来有去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81
精华 0
积分 4338
帖子 634
威望 20
金钱 32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30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5:3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数学人物大全

天才的发明家
张衡在京师很长时间,也从未打算去捞个一官半职。恰巧这时有一个叫鲍德的人调任南阳郡太守,他素闻张衡之名,就邀请张衡随他去治理郡政。张衡一来因为经济上的拮据,二来也思念阔别多年的母亲,于是他就随鲍德回到了南阳,做了九年主簿。
公元一O九年,张衡三十一岁时,当朝大将军邓骘慕名,几次派人邀请张衡去他门下做官,但张衡看不起这位极有权势的“国舅”,谢绝了。直到他三十八岁时,才提任了“太史令”(专管天时、星象、历算),正是到了这个时候,张衡的创造才华方真正地显露出来。
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他先后发明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指南车”等多种天文、地理学仪器,还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天文学说,开辟了古代世界地震学研究的新纪元。
张衡一生的成就,固然是他勤奋好学的结果,但也与他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张衡生长在一个破落的宦官家庭中,他的祖父、祖母和母亲对他施以很好的影响,他自然很少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并养成刻苦自律的品格。他一生绝少“官气”,能够较多地接近并了解人民的生活疾苦,这对他成为一个“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制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从小立志科学救国------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令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景润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被誉为光辉成就的"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了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后来就有了"罗庚慧眼识景润"的佳话。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在仅有6平方米的小屋里,陈景润坚持埋头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经过无数个日夜、几度寒暑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然而,陈景润付出的努力也是惊人的,用掉的演算草稿纸可以装满几个麻袋,并且积劳成疾。即使如此,躺在病榻上的他,仍锲而不舍地耕耘着。
陈景润在对数论中其他著名问题,如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华林问题等的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效祖国宏愿——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取了极大的荣誉。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校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很大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读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处罚他们,使自己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他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的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书起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开始研究数学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顶部
郝游
秀才
Rank: 2



UID 3236
精华 0
积分 1511
帖子 137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HOHO~~~~~~  

顶部
随缘
秀才
Rank: 2



UID 2729
精华 0
积分 1378
帖子 105
威望 0
金钱 22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顶一个先  

顶部
wjfgxy
秀才
Rank: 2


UID 109
精华 0
积分 2730
帖子 240
威望 3
金钱 14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4-10-11 06:4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爱不了  

顶部
媛子
秀才
Rank: 2


UID 1141
精华 0
积分 2912
帖子 258
威望 30
金钱 111
贡献 3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3-30
状态 离线
支持~~顶顶~~~  

顶部
鞋底拍蟑螂
秀才
Rank: 2



UID 2408
精华 0
积分 1704
帖子 138
威望 0
金钱 18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顶部
songli
秀才
Rank: 2


UID 516
精华 0
积分 2868
帖子 237
威望 0
金钱 27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5
来自 丁沟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丝雨灵人
秀才
Rank: 2



UID 2711
精华 0
积分 1299
帖子 116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244282283
秀才
Rank: 2



UID 1179
精华 0
积分 2903
帖子 244
威望 0
金钱 22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11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冷海
秀才
Rank: 2



UID 3038
精华 0
积分 1667
帖子 122
威望 0
金钱 3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6 16:4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25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