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失灵:现实的系本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
2.免费乘车者:人们不想支付就想消费。这种情况发生在非排他性商品上,即该商品MC=0
3.寻租活动: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为获得垄断地位而获得垄断利润的活动。
4.反托拉斯法:政府制定的反垄断法律。
5.外部影响:单位经济行为人的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非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而无法通过价格补偿。
6.外部经济: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低于社会要求水平,存在搭便车现象,导致该活动过少的资源配置。
7.外部不经济:个人从其活动中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高于社会要求水平,和该活动过多的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结果最终都是有效的。即即使存在外部性也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9.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10.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物品。
11.纯公共物品:不支付便可消费的物品。即具有非排他性,又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其中,23属于准公共物品。
| 竞争性
| 非竞争性
|
排他性
| 1私人物品
| 2俱乐部产品
|
非排他性
| 3公共资源
| 4纯公共产品
|
12.集体选择:所有参加者依据一定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3.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与政府行为相关的集体选择问题的理论。
14.决策成本:按规则通过某项方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15.外在成本:按规则通过的某项方案与某些参与者意见不一致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16.工资效率:效率/工资。
17.逆向选择:当信息不完全时发生的情况。(自己补充含义)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3.名义GNP:用现行货币表示的,未扣除同伙膨胀因素GNP 的值。
4.实际GNP :以一个基期为基准,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GNP的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去向:消费者。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
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他包括:……
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他包括:…………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利润
21.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4.增长率:指GDP的增长率。
25.经济周期:围绕着增长趋势线进行的,多少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的经济活动。
26.实际GNP趋势线: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实际GDP所经历的变化路线。
27.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28.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9.消费价值指数:CPI 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一揽子固定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30.生产价值指数:PPI一个典型生产者生产一揽子固定产品的成本。
31.人力资本:体现于劳动中的生产知识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