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佛教与道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高山流水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88
精华 0
积分 10876
帖子 706
威望 142
金钱 92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9-7-24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8:3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佛教与道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很多人分不清佛道两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特别是两教生命观的深刻内涵,不深入进去,是很难理解其意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对生命的关注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因。佛道两教同样如此。人自有自我意识以来其天性就是好生恶死,由于对死亡的恐惧也就产生了种种宗教和崇拜,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是宗教产生的母胎。佛学大约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佛学的前身是印度的古瑜伽。从古瑜伽的经典《奥义书》可以看出,佛教的轮回观、六大圆融说、四禅八定等等都是直接继承了《奥义书》的思想。缘起论是佛教哲学的核心和基础,由此而阐发的四法谛、十二因缘以及唯识学,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历程。道学的产生同样如此。道学的产生比佛学较早,早在先秦以前道家就形成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术。道家的修持方式在先秦以前的仙道和东汉时产生的黄老道中初具雏形。道教的经典《道德经》所阐发的道体论,既是宇宙本体论又是生命本体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谓得道,也就是返本归根,从个体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还虚合道,出有入无,才是生命的永恒归宿。为求长生,道教以及之前的各种修持方术都把升仙作为修持的目的。为此,道教的传说中有十洲三岛的仙境,还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古仙得道之处,都是有别于尘世的修仙圣地。自古以来,还有不少经过实修而得道的真人,如王子乔、赤松子、王玄甫、三茅真君、八仙、北七真、南五祖等。秦始皇时的方士徐福渡东海求长生灵药的记载,也就是在这种追求超越生命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可见,没有对生命修炼的执著追求,就没有道学和佛学的缘起。佛教生命观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生命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二是生命究竟能不能永恒?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佛教唯识学深入地探讨了生命的层次。它把生命分为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赖耶识。识就是感觉。前六识是人的显意识,只是人的外在形式;末那识相当于人的潜意识,它只有在梦中和深层人静中才能感觉,而可赖那识则是人的最后一识,只有这一识才是先天而生的,这才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据。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佛学从缘起论的朴素辩证法出发,认为生命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相续不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这种观点怎么理解呢?首先,生命的各种要素都是因缘的和合,都是依它而起,依它而灭。这种依它性佛教称之为自性本空,也就是说恒在的自性是不存在的,生命的存在如梦如幻,任何对生命的执着都是错误的。其次,生命又是相续的,它始终是一个生生灭灭、因因果果的流转过程。按照缘起论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具有因果关系。人既然有现世就必然有作为因的前世和作为果的后世。人不是无缘无故地来到这个世上,也不会最终没有结果地灰飞烟灭。以现代的哲学观点来看,佛学的这种生命辩证法是相当彻底的。说它本空它又相续,说它相续它又只是一个流转的过程,并无恒在的实体。佛教一方面反对机械唯物论人死灯灭的断见,一方面又反那种认为肉体可以长存的生命观。佛教始终坚持缘起论的观点,坚持非断非常、即生即死的辩证观。道家生命观的哲学基础就是道体论所阐发的顺逆论。首先,从道体论出发,道家把生命看成是道的外化,因此《道德经》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性命圭旨》则说:"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和生命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着生死本来就是道的外化和流行。道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生命也就必然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道教也有带浓厚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生命层次论。这就是四神说,即识神、元神、圣神、玉神。识神相当于佛教的前六识。元神又分为阴神和阳神。阴神相当于末那识、阳神则相当于阿赖耶识,而圣神和玉神,则是生命的更高层次,是修真到极高境界才能证到的存在。在回答生命能否永恒的问题上,道教从道体论出发,认为,顺着道的外化而延则死,逆着道的外化而返则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道教建立了修真的理论,一切外丹和内丹的方法都是修真的具体途径。修真的目的则是长生住世,最终实现生命的永恒。佛教曰解脱,道教言飞升,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超越生死,以求得肉体生命的长寿和精神生命的永恒。但由于文化根源的关系,佛道生命观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样。佛教的生命观从缘起论出发,强调生命的因果联系,强调生命的依他性、强调自性本空,是以内在的体验去铨释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的依据就是人的感觉,是佛教先贤在深沉的禅定中对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观是讲对待,是从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后天的肉体)的对立统一中去铨释生命。黄元吉《乐育堂语录》说:"无性则命无由生,无命则性无所立。漫说尽性即可至命,须知立命乃可了性。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径不一样。由于佛道生命观的出发点不一样,他们超越生命的途径也就不一样。《性命圭旨》说:"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佛教因为注重生命的因果联系,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因而也就不重视外在的形体。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禅定中明心见性,求得智慧。道教因为注重性命的对立统一,则讲究性命双修。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特别是内丹功都是把性命双修当成一个根本原则。三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不一样。生,于佛教曰苦,于道教曰乐。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觉,必然不重视人的现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说。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佛教甚至把人的肉体看成可以抛弃的臭皮囊。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司马承祯《坐忘论》)。道教的重人贵生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即身成道,现世的人身是成道之基;(二)是长生即是道教仙道理想、养生哲学的基础和目标,这与佛教重来世、求解脱是不一样的。现实的人生由于我执的障碍,必然短视人生的意义。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即时行乐,因为人生不再,人死灯灭。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表露。而即时行乐的思想就使人永不满足欲望的追求,同时也造成了种种恶业,带来了种种人生烦恼。如随着当代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的匮乏。紧张、焦虑、空虚、烦恼始终伴随着人类;环境的坏灭,文化与集团利益的冲突,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种恶性循环不是单纯依靠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的,而佛道生命观恰恰是对治这种恶性循环的一剂良药。只有从根本上透悟生命的因果,通过生命的修炼消除无明与我执,才能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从佛道两家的生命观来看,道教更加人性化,通过对人生命的改造,脱胎换骨,实现生命的超越,摆脱欲望的折磨,进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顶部
lovezsh520
秀才
Rank: 2


UID 397
精华 0
积分 2445
帖子 202
威望 0
金钱 22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24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真好。。。。。。。。。  

顶部
狠娃子
秀才
Rank: 2



UID 179
精华 0
积分 2388
帖子 212
威望 0
金钱 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28
状态 离线
(*^__^*) 嘻嘻……   

顶部
ppoiiuyytrrewwq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746
精华 0
积分 952
帖子 86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12-2
状态 离线
支持~~顶顶~~~  

顶部
小样欠磕
秀才
Rank: 2



UID 2433
精华 0
积分 1272
帖子 110
威望 0
金钱 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顶部
1002129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872
精华 0
积分 1469
帖子 133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12-4
状态 离线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顶部
hongshun998
秀才
Rank: 2



UID 1311
精华 0
积分 2537
帖子 221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5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漂浮在天空
秀才
Rank: 2



UID 2883
精华 0
积分 1369
帖子 118
威望 0
金钱 6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了!  

顶部
鹊面弓沃漏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0-4 15:0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chou940421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807
精华 0
积分 880
帖子 79
威望 0
金钱 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1-12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9 15:5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3528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