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状元少没关系,但大学生一定不能少
爱爱爱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90
精华 0
积分 11574
帖子 765
威望 98
金钱 10108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9:2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状元少没关系,但大学生一定不能少

从西北工业重镇兰州出发,买了长途汽车票,目的地:会宁。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必经地,后因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而留名史册。如今,繁华与荣誉散去,留下满目的黄土、高坡。
  尽管距离省会城市兰州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坐落在贫瘠干旱的陇东高原上,会宁不仅是国家级贫困县,还被联合国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与贫穷同时出现的是这里惊人的“大学生出产率”——恢复高考35年来,这里培养出7万多名大学生,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出产”四个博士的故事,在这里算不上新鲜。
  显赫的教育传奇让会宁与江苏如东、湖北黄冈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三架马车”。
  近10年,一拨拨教育考察团如朝圣般涌向这座西北边陲的“教育圣地”。穷山沟办教育的“会宁模式”,甚至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学术命题。
  “成了神话,接着就被妖魔化……”当地一名教育官员几度拒绝了我们的采访,后几经沟通,同意不具名采访。
  就这样,这个盛夏,我们走进了会宁城。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樊丽萍
西北穷县,崇尚“读书立命”
  “手里握着一副好牌,打出好的结局不是本事;难就难在,手里握着一副差牌,却能打出好的结局。”甘肃白银市党建网站上,对所管辖的国家级贫困县——会宁创造的教育“奇迹”,有这样一段描述。
  7月下旬,陈知远回家了,带着一脸的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会宁学生,家在会宁县城20多里外的山村。去年,陈知远参加高考,进入福建一所二本院校,本想借着今年暑假去长三角打工挣学费,没想到被人骗了——不仅在南京的工作没着落,还得掏钱买全价票回老家。铁道部有规定,没有从高校所在地出发,不得购买“学生票”。
  从南京到会宁,陈知远站了10多个小时。推开阔别已久的柴门,他一肚子的怨和苦只浓缩为一句对自己亲妹妹的告诫:“记住,你不仅要考大学,一定要考好的大学。如果没有考到一本,就复读!”
  陈知远的妹妹名叫陈知馨,目前在会宁一中读高一。这所中学在全国颇有名气,更被认为是会宁最好的高中。
  位于陇东大地的会宁县城很小,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局的缩影。贫困山区,往往意味着“教育洼地”,但会宁是个例外。这里诞生了“两甲”:苦瘠甲天下、教育甲天下。
  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这里累计输送大学生超过7万人,其中有6000多个硕士,1000多个博士,另有百余名留洋博士。“光在北京的中关村,就有三四百名会宁籍学生。”一名教育官员向记者历数会宁的教育成绩,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对于这份成绩单,当地人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一个字:穷。尽管距离兰州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会宁的经济现状与前者有天壤之别。“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缺水,读书、考大学,成了唯一的出路!”
  我们走在会宁城里,正值暑假,学校里空无一人,但教育在当地的“热度”,仍然可以被清晰地感知到。
  会宁一中的外墙上、电线杆上,甚至学校边小卖部的橱窗上,贴满了各色补习信息。密密麻麻的招生广告一直沿着学校门前的小径,延伸进了居民区。“我的很多同学都租在这里,暑假他们都不回家,还上课呢。”陈知馨指着学校周边一片片紧挨着的平房,那正是县城里最抢手的房源——会宁一中“陪读村”所在地。
  县城里的酒店,几乎家家都拉着“谢师宴”的条幅。高考放榜了,正是庆祝的时候……
  在会宁及其周遍的广大乡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攀比风。“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好好读书;父母见面,聊的永远是孩子的成绩,谁成绩不好,会被看不起。”一个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目前在北京工作的会宁一中毕业生告诉记者,平时学生们谈论最多的,不是谁的父母官大钱多,而是哪个学校学风好;教师谈论最多的,不是哪个学校创收多少,而是哪个老师教学成绩好;社会上谈论话题,并非谁家的物质条件如何,最羡慕的是谁家孩子品学兼优,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有几个硕士、博士……在这个西北穷县,“读书立命”的氛围深入骨髓。
“三苦两乐”精神,创造教育奇迹
  在会宁一中,有老师这样鼓励学生:高中三年固定在一棵树下背书。“有可能以前某个状元就是在这棵树下读书的,我们也要认定一棵树,好好学习,争取超过他。”陈知馨也认领了属于自己的那棵树,她顺手拍拍树干,一脸的满足。
  进入陈家所在的村落,到处看到“挖掉穷根”、“科学种植”等鼓舞人心的口号,抬眼远眺,则是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坡。
  在陈家,全家的一切活动围绕“升学”这个目的而铺展。
  陈父今年40多岁,为了供一双儿女读书,已外出打工近10年。最早,陈父在深圳打工,每逢春节回家;有时车票紧张,索性就不回家。2010年,因实在受不了远离家乡的痛苦与孤独,他把打工点移动了甘肃境内,在嘉峪关修长城,也去过鸣沙山月牙泉排水管。尽管挣得没有南下时多,工作也异常艰辛,但至少能保证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可以一年团聚一次。
  “这里是正宗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果没有点乐观精神,恐怕就活不下去了。”陈知馨不足16岁,说话少年老成。她的家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唯一一件像样的电器是14吋的黑白电视机,被搁在厨房的炕头前,那里是全家最重要的活动场所。而在炕头的显著位置,满墙贴的都是兄妹俩从小到大在学校里获得的各种奖状。
  所幸,这个卑微的农家,对截止目前的教育投资回报是满足的:哥哥有了大学生的身份,妹妹考进县城最好的高中。
  “今年我们学校考得不错,又有一些人考进了北大清华。”跟着陈知馨走进会宁一中,除了“鲁迅嚼辣椒驱寒”、“陈平忍辱苦读书”等苦读励志故事布满板报,最引人注意的是树上的一根根红绳。据说每年高考前,许多高三生会在树上结绳,“保佑”自己考出好成绩。这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方尊重学生,不会清理树上的红绳。
  在这所名校,关于树的传说不止这一个。陈知馨通常清晨5点半起床,午夜12点甚至更晚才休息。每到傍晚,学校操场上,学生们站在大树下,密密麻麻的晚读场面蔚为壮观。
  据甘肃地方志记载,会宁崇文重教的传统由来已久,兴盛至今。许多甘肃省高考状元出现在会宁,而不是兰州这样的大城市,这让会宁有了“状元县”的美名。“但其实,会宁的教育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并且有名副其实的状元。光明清两代,会宁就出过20名进士和113名举人。”
  重教的传统如同一个漩涡,聚集起当地所有的资源。“在会宁,最好的建筑永远是学校的教学楼!”一名教育官员如此告诉记者。
  政府的关注仅是一种力量。“在这里,家长种田,就是为了供孩子读书,老师自学,为了教给孩子更多知识,学生不眠不休拼命学习。”原会宁丁沟乡中心小学校长贾志园告诉记者,当地流传着“三苦两乐”精神,即: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这才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教育的路子。
  在会宁,读书优秀的孩子,不会因为经济负担太重而辍学。2002年起,会宁一中出现“宏志班”。除了每年超过九成学生都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高升学率”外,“宏志班”赫赫有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福利”:每年进入“宏志班”的120个学生,在高中三年内将得到每年3000元、共计9000元的资助。2007年后,会宁一中又出现了实现学费减免的“博爱班”、“建行班”……这些特殊的班级名称透露着,各种社会资源正在向教育高地聚拢。
  比起“社会苦帮”,贾志园认为,当地的教师是“会宁一绝”。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宁有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月收入仅200元。“教书根本无法糊口,依靠几亩薄田才能维持教师这份工作,但他们依然乐于教学,由于知识结构有限,他们还边学边教,一边自学,一边教学生。”
  有个甘肃陇南村校的校长对会宁的“苦读”传统也充满了好奇。许多人说,因为太穷、太苦了,上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路径,会宁人才会如此重视教育。“但是,和会宁一样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会宁对于教育如此执著?如果部分人在这么做,不足为奇。让人惊奇的是,整个县的人们,都重视教育……”
“圆梦”驱动下的复读狂潮
  陈知馨很怕谈一个数字——在她就读的高中,最近几年每届学生规模都在3000人上下。其中应届生只有1000人左右,其余均为复读生!而在与会宁一中办学质量已经难分伯仲的会宁二中,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也呈类似格局。
  前些年,外界对于会宁涌现的“教育神话”,有了另一种解读:从某种程度上,很多崇尚教育的会宁人,最终恰恰是因教育致贫。
  盛名之下,有一种风景隐藏在会宁的“教育金名片”背后,外乡人不易察觉。
  陈知馨知道,自己两年后参加高考时,不仅要和同龄人“赛跑”,更要和苦苦挣扎一年甚至几年的复读生们一较高下。
  庞大的复读生军团之所以产生,和多数会宁人的“梦想”有直接关系。
  “只有考大学,才能离开这穷山恶水之地。”说到“穷山恶水”时,陈知馨的语调明显加重了。她渴望两年后的一天,自己能像哥哥一样走出大山,以读书为名走进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但陈知馨不知道,即便已经身处繁华的福州,隐匿于当地一所二本院校电信专业的哥哥陈知远,却有一种梦碎了的遗憾。
  “我真的非常后悔,如果我能复读一年,或许现在就可以收到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一年前的这个时候,陈知远高考分数揭晓,他能勉强上个本科,但一本没戏。彼时,复读的念头也曾在他脑海里转过一转,但陈知远立马放弃了。“妹妹要读高中,我不能给家里再增加压力了。”在陈家,陈妈妈乐呵呵地给我们端来了她亲自做的点心:一种混合当地胡麻油和面粉做成的馍馍,没有任何馅料,入口极干。
  这是陈知馨最熟悉不过的食物。每周六,陈母要骑3小时的山路,从家里赶赴会宁县城,她的布包里放着两个比脸盘还大的厚馍馍,这将是女儿未来一周的午餐。
  陈知远知道,这个家的收入,供他一人上学已经十分吃紧。自从妹妹上了高中,每学期2000元的经济压力,更是让父母喘不过气。
  与其复读,不如先上大学,选个求职容易的专业。但最终入读的这所二本学校,在陈知远看来,实在是差强人意。“学风很一般,同学有空都在踢球、打游戏,听说毕业后找工作挺困难”。陈知远不愿意再往下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叮嘱妹妹,一定要考上“211”甚至“985”大学,“那才是真正的出路”。
  陈家对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或许不足为道。至少,这个家庭目前收支平衡,而陈知馨的同学里,不少人已经开始举债读书。
  在会宁,除了“家长苦供”写进会宁教育精神的标语以外,延伸的版本还有“亲戚苦帮”。有时,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同时培养了兄弟姐妹几个大学生,但算一笔经济账就可以知道,一年近万元的学费,足以让培养农村大学生的父母甚至整个家族背上巨额债务。
  有统计显示,最近10年,大学的学费上涨了20倍。依照会宁当地农民目前2000元左右的年平均工资,一家不吃不喝,也供不上一个孩子到城里上学……
“状元县”的神话还能续写多久
  政府部门以“教育立县”,农民举债也要让孩子考大学,双方都以向大城市输出大学生为目标,但最终,会宁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
  教育致贫、教育破产论……越来越多的争议盘踞在会宁上空。
  其中,一条来自外界的指摘最触动会宁人的神经:最近几年,会宁没有再出过状元。“状元县”似乎名存实亡!“延续几十年的教育神话,可能正出现一个拐点。”
  “历史上,会宁这个地方的人就不太爱经商,一直崇尚教育和文化。”窗外蝉鸣不绝,我们听贾志园说着他心中的“会宁教育之变”。“没状元,并不是坏事。状元本来就有炒作之嫌!”当了几十年乡村教员,在他看来,所谓“状元”,究其根本,综合着很多考试的偶然因素,可遇不可求。
  因为身处“教育重镇”,这里的村民见惯了“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比起其他穷乡僻壤的劳苦农民,就有了更“前卫”的理解。事实上,一种教育新观念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会宁人更在乎的是大学的质量,而不是高分;更在意娃娃从山里出去后,是否获得生存的本领,而不是顶着博士的虚名。
  让贾志园等一批老教育工作者真正介怀的是,目睹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剪刀差逐步扩大,乡村教师拼尽全力却无力改变。“会宁一中、二中再强,但和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这样在城市里的名校肯定不能比,更不要说和沿海城市相比。”
  “和兰州那样的省会城市比起来,会宁对优秀师资的吸引力十分有限。薄弱的师资和落后的教育方式,正大大削弱会宁本地学生的竞争力。”有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把话挑明了。
  大学自主选拔考试日益普遍,高考命题也日趋灵活,种种围绕着升学和人才培养的新动态和新迹象,都对大山里的考生极为不利。
  一些已经从会宁“走出去”的大学生,对于回报家乡,心头也别有一番滋味。有位会宁籍考生,如今已入读沪上一所名牌大学。每年暑假,他都不忘组织一批大学生回乡支教,感恩家乡。但每当和会宁当地的年轻学子交流,鼓舞他们快点走出大山去圆梦,他内心也浮现出一连串的问号:难道感恩家乡,就是带着更多孩子早日离开家乡吗?人都走光了,那家乡谁来建设?
  支教的好事做得越久,大学生的心里也就越困惑。
  对不计成本办教育的会宁来说,摆在面前的两难困局,同样难以突破:政府部门以“教育立县”,农民举债也要让孩子考大学,而双方的目标都是把最优秀的学生输送去大城市。最终的结果是,会宁县每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却迟迟没有摘掉。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号称教育强国,但强国的途径却是把人才都送到海外,实质就是优质人才流失啊……”离开会宁时,我们看着布满全城的红军会师纪念牌,体味着这座城市的荣光,遐想着她的未来。“教育留人”,是会宁想做的,但恐怕又非其一己之力可实现。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陈知远、陈知馨为化名)
(文章摘自文汇报)

顶部
刘老汉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510
精华 0
积分 1129
帖子 103
威望 0
金钱 6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7-23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anhuikun
秀才
Rank: 2



UID 1254
精华 0
积分 2948
帖子 243
威望 0
金钱 267
贡献 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12-22
状态 离线
我在努力中  

顶部
zhangyuxiang86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937
精华 0
积分 1524
帖子 131
威望 0
金钱 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3-3-9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xu7025871
秀才
Rank: 2



UID 5185
精华 0
积分 940
帖子 77
威望 0
金钱 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5-7-13
状态 离线
谢谢楼主啊!

顶部
诃夫斯基
秀才
Rank: 2



UID 2169
精华 0
积分 1567
帖子 122
威望 0
金钱 2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也来顶一下..  

顶部
136484408
秀才
Rank: 2



UID 5241
精华 0
积分 932
帖子 85
威望 0
金钱 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5-8-6
状态 离线
谢谢哦  

顶部
sha88
秀才
Rank: 2



UID 4050
精华 0
积分 1536
帖子 128
威望 0
金钱 1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厉害!强~~~~没的说了!  

顶部
灵儿
秀才
Rank: 2



UID 3017
精华 0
积分 1428
帖子 114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laohaibang
秀才
Rank: 2



UID 1467
精华 0
积分 2300
帖子 196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1-21
状态 离线
我也来顶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3 03:4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432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