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原创] 10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倒计时74天
liukai166
等待验证会员




UID 5387
精华 0
积分 709
帖子 64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10-13
状态 离线
分享到:

逝世人物

707年--教皇约翰七世逝世。

1735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逝世。

1871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逝世。

1893年--法国音乐家夏尔·古诺逝世。

1931年--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托马斯·爱迪生逝世。

1934年--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卡哈逝世

1948年--德国元帅勃劳希契逝世

1958年--中国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殉难。

1991年--作家陈学昭逝世。

1982年--美国前第一夫人伊丽莎白·维吉尼亚·华莱士·杜鲁门逝世;

2002年--香港著名歌手罗文逝世。

2005年--剧变前的苏共中央宣传部长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逝世

2008年--中国著名导演谢晋逝世。

2010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逝世。

2018年--苏丹前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苏瓦尔·达哈卜周四(18日)在利雅得的军队医院去世,享年83岁

顶部
听雨轩
秀才
Rank: 2



UID 2647
精华 0
积分 1549
帖子 127
威望 0
金钱 14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皮埃尔·特鲁多


皮埃尔·特鲁多(1919年10月18日-2000年9月28日),男。法裔加拿大政治家 ,加拿大第15任总理,曾于1968年4月20日 – 1979年6月4日,1980年3月3日 - 1984年6月30日两次担任加拿大总理,执政生涯长达16年(为了与后面也当总理的儿子区分,可以称之为老特鲁多 )。

老特鲁多是一位极有魅力的知识分子型的领袖,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带领加拿大度过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日子,并制定了一些至今仍饱受争议的政策,但他那朝气蓬勃的个人魅力在加拿大人心目中留下了很高的地位。

顶部
左手起茧
秀才
Rank: 2



UID 2209
精华 0
积分 1245
帖子 105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节日风俗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世界更年期医学会选定每年的10月18日为"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并召集全世界49个国家,期望共同重视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并采取行动进行更年期教育保健活动。

世界水监测日

世界水监测日(简称WWMD,即World Water Monitoring Day)是水环境联盟(WEF)及国际水协会(IWA)的一个项目,是一个全球教育外展计划,其宗旨是让市民对当地水体进行基本的监察,以建立公众对保护水资源的关注及参与。

一套简单的测试工具使任何人─不管大人或小孩─可在当地水体样本读出一套水质参数,如水温、酸碱度(pH值)、清澈度(浊度)及溶解氧(DO),测试结果会透过WWMD网站与世界各有份地参与的社区分享。

世界水监测日原定在每年10月18日举行,但为顾及世界上部份参与地区在那天气温已降到冰点,该组织于2007年将举行日提前一个月为9月18日。由2009年起,参与地区可在3月22日(世界水日)至12月31日的任何一天进行测试。

顶部
屁仙人
秀才
Rank: 2



UID 11353
精华 0
积分 165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16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骑车环球第一人潘德明逝世


潘德明


潘德明(1908~1976年10月18日)
照片又名文希,上海南汇人,生于浙江湖州,
自行车环球旅行家,从小酷爱体育运动,
曾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商校,后在南京开西餐馆。
潘德明 - 个人经历
1930年—1937年
1930年春,他从报上获悉8名青年组织“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乃征得父母同意,关掉餐馆,6月赴杭州赶上步行团。经杭州、广州、由海口,不到半年进入越南的海防市,同行者或因难耐其苦,或因患病,相继打道回府。行到清化,仅剩他一人,潘德明决定独自走下去,而且索性走出亚洲。次年元旦他重上征程,把徒步改为骑自行车,进行环球旅行。
1931年4月由东南亚抵南亚次大陆;经中东进入非洲的埃及,北渡地中海到达巴尔干半岛,从意大利经中欧,然后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去英国。经英国横渡大西洋。
1934年1月抵美国,再经拉丁美洲,由巴拿马乘船,横渡太平洋,到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再抵达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
1937年6月从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都有考察记录,搜集资料,征得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十几种文字的签字和题词,受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曾拜会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后来的总理尼赫鲁,波斯帝国最高统治者礼萨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保加利亚国王,法国总统、总理,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澳大利亚联邦总理。期间,为了将来考察及编辑青藏高原的地理状况,在美国考察了2个月,在美国二次受到罗斯福总统(当时兼任世界探险家协会主席)的接见和奖励。
就在他回到南京次日,“七七事变”爆发。从此,这一壮举再无人提起。潘德明后来定居上海,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
1949—1976年

顶部
洁甫瞑食髡
秀才
Rank: 2



UID 3924
精华 0
积分 1475
帖子 128
威望 0
金钱 6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1961年10月18日赫鲁晓夫改革


实录1961年10月18日467长期以来,苏联的传统观点一直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完成阶段,到30年代后半期,苏联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宣布1937年苏联已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开端。可以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是发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和雏形。斯大林的这一模式的基本战略决策是,把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只给予低标准的满足,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把国家高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当然,不可否认,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当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之后,仍继续沿袭这种体制,显然是战略上的失策。

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1950年增加了12倍。而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城市中,副食供应不足,多数消费品质量低劣。农村情况更差。有的农庄的工分只有几戈比。

面对这一现实,赫鲁晓夫执政后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旧框框。他首先从农业入手,采取了三次重大改革措施:一是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二是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播种面积,种植玉米,增加粮食产量;三是取消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二十二大』决议和苏共新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和方向。《纲领》强调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根据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新内容,对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加以利用』;『经济领导将依靠对高生产指标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是争取共产主义斗争中的伟大的创造力量。』

《纲领》提出的上述三项原则,标志着苏联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利别尔曼建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赫鲁晓夫在1961年10月18日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谈到苏联共产党的新纲领,并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决策重大问题时的主观盲动性。

顶部
有点傻
秀才
Rank: 2



UID 2273
精华 0
积分 1481
帖子 132
威望 0
金钱 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  

顶部
言安车
秀才
Rank: 2



UID 12620
精华 0
积分 312
帖子 49
威望 0
金钱 2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支持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6 16:3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146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