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大多数三国里的人物都用单字名?
沈敬滨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80
精华 0
积分 3205
帖子 717
威望 126
金钱 1714
贡献 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14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21: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大多数三国里的人物都用单字名?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刘备、关羽、张飞,为什么大多数三国人物名字只有两个字儿?”当我拿这个问题去问周围的小朋友和老师,大多数情况是大家伙儿一同陷入沉思。当然还有“逗比”的回答:“诸葛亮不是!”

  这当然是个笑话,诸葛、公孙、太史……这些都是复姓而已,诸葛亮、公孙渊、太史慈,他们的名字还是只有一个字。

  后来长大了念了历史专业,接触了更多的史书,发现,原来不仅是《三国志》中单名多,从汉代到在魏晋南北朝,中国史书中出现单名的次数均比双名多。

  【“大抵来说,单双名的消长变化以南北朝为分界,前期主要是单名占据绝对优势,后期单双名并驾齐驱”。图片来源:张书岩:《单双名问题考察》;王志强:《论游牧民族南下对双名的影响》】

  首先,这是汉代“崇儒”风潮使然

  凡是在中国能够大规模流行的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总有两个原因:一是具有历史传统渊源,二是有能够促其流行的社会背景。单名在东汉时期的流行就离不开这两个因素。

  在《春秋公羊传》里有这么一段写道:“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就是说儒家认为名字中存在两个字是不符合礼制的。儒家从周公到孔子的“复礼”,后经过战国、秦朝的“衰退”,到汉代开始复兴。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好在思想领域将儒学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因此很多儒家文献中强调的理念就被汉代所继承下来。

  《公羊传》中既然已经名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那么在礼制上就应该被遵从。于是在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平帝就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表示,将自己的名字“箕子”改成了单字“玕”,许多学者就认为这就是“去二名”制度的源头。而在他之前,汉昭帝初名“弗陵”,汉宣帝初名“病已”,但后来都分别改成了单名“弗”、“询”。

  “去二名”作为制度被确定下来,则是在王莽执政时期。《前书·匈奴传》写道:“王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意思是,王莽下令全中国地区,不得有人的名是双字,并派去使者讽刺单于,应该让单于被教化,只取一个字的名字。

  从源头上看,东汉时期单名的流行是对儒家礼制的继承。这种单名化的趋势的流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古代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多为帝王将相、名人名臣,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写入史书的。历史学家在收集整理了大量汉代碑刻、地券后发现,当时”单名+字”的形式,其实是社会上层的文化习惯。而底层民众不仅一般无“字”,对单名、双名也并没有明确区分。“换言之,‘单名+字’体现了一种身份。”在《后汉书》《三国志》中记载的双名人物,多为女性、术士等,社会地位不高。

  其次,单名化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向心力

  上面提到王莽对“去二名”进行制度化时,对匈奴也做了同样的需求。

  汉代作为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文化认同的形成对国家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所以“去二名”像是对被征服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改革,是在当时有着切实社会需求的。

  比如在《资治通鉴》中,少数民族的名字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音译类,像多同、邪务、译吁之类。一类则是汉化类,越东海王摇、鄱阳令吴芮、闽越王郢等。

  对少数民族的名字进行分析会发现,越是靠近汉与魏晋,少数民族出现人物的名字,汉化特点越强,也就是名字单字数量越来越多。这是主体民族在文化上征服少数民族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未被征服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认同方式。

  西汉、东汉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的征服战争中,许多民族被赐予汉化姓名。比如与董仲舒同时期的学者韩婴本是匈奴降将韩王信之孙,“韩”即为赐予匈奴的姓名,与韩婴的汉化姓名类似的还有赵信,也是匈奴降将的后裔。

  这种传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候,被少数民族自觉“继承”下来,许多占据原先汉人居住地方的少数民族改姓汉姓,多是少数民族自主进行文化认同的结果。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的论调下,许多少数民族为了强调自己的先进性和文明程度,就改姓汉族姓氏。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就改成了“元”;“独孤”改成了“刘”;“拔略”改为“苏”;“莫胡卢”改为“杨”。

  那么,后来怎么越来越多的“复名”了呢?

  为什么唐宋以后,复名就多了起来呢?

  一方面是统治者税收的需要。

  大家知道古代要讲究避讳。可是如果每个人的名只有一个字,重复率就高。加上还要忌讳这个,忌讳那个,改来改去,在税收登记上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名字好不好看当然不如税收重要,于是政府也就不再倡导大家非得用单名。

  另一方面,南北朝的乱世打破了单名的“美好构想”。被传统儒家鄙视的佛家、道家在乱世获得了大量的粉丝,杂糅了佛、道思想的清谈派们往往给自己取诸如“道子”、“X之(王羲之)”这样的名字。

  战争年代,大量外族、寒门军官取得战功,成为了上层人物。比如南朝将领檀道济,就是由士兵升为大将军,他的双名也伴随他到了社会上层。

  所以到了唐代,姓名的双名率就逐渐的增多,最后到了基本持平的状态。

  唐代单双字的尊卑概念的崩溃加之宋代“字辈取名制”的流行促使双子名逐渐流行开来。

  在宋代以后,中国的宗族制度逐渐的完善了起来,各地同姓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密切。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山西的老孔家找山东的老孔家认亲,就会问:“我叫你爷啊?还是叫你孙啊?”

  辈分需要一种新的方式的出现来完善划分,名中带有固定的字就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人名中间的那个字,当做辈分的识别标志,被人们广泛采用了。

  

顶部
被偷手机的人
秀才
Rank: 2



UID 1823
精华 0
积分 1794
帖子 150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11-11
状态 离线
支持你加分  

顶部
家庭主妇
秀才
Rank: 2



UID 3175
精华 0
积分 1697
帖子 127
威望 0
金钱 29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自己知道了  

顶部
心痛得人
秀才
Rank: 2



UID 303
精华 0
积分 2601
帖子 230
威望 0
金钱 9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26
状态 离线
这个贴不错!!!!!  

顶部
沮泽朅来
秀才
Rank: 2



UID 9507
精华 0
积分 2368
帖子 48
威望 0
金钱 2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应该加分  

顶部
孙尚香
秀才
Rank: 2



UID 6012
精华 0
积分 1743
帖子 33
威望 0
金钱 16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原来还有这么多内幕啊,长见识了,呵呵  

顶部
龙骧虎视洛洛
楼客




UID 12710
精华 0
积分 418
帖子 38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顶部
龙荒渠黎
楼客




UID 10642
精华 0
积分 441
帖子 40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siyetinel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610
精华 0
积分 1056
帖子 94
威望 0
金钱 12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8-23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刪除ヽ回憶
秀才
Rank: 2



UID 19196
精华 0
积分 1926
帖子 51
威望 0
金钱 17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厉害!强~~~~没的说了!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6 00:3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435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