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金代名将郭虾蟆
neaset
秀才
Rank: 2



UID 1234
精华 0
积分 3029
帖子 244
威望 1
金钱 34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2-9
状态 离线
分享到:

关于郭虾蟆的名字

郭虾蟆是会宁历史上的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然而他的名字总感觉和他的英名不是很协调,而且写法也比较乱,有人写成“郭虾蟆”有人又写成“郭蛤蟆”,那么究竟如何呢,笔者试做冒昧的揣测:

关于郭虾蟆名字的写法,依据《金史 .郭虾蟆传》和白寿彝教授的《中国通史》,我认为应该写成“郭虾蟆”才比较规范。

郭虾蟆本来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郭斌,但史书也好,民间也好,大家都叫他郭虾蟆。

那么为什么叫郭虾蟆呢?我猜想,大约有两个原因;一,“虾蟆”乃其绰号:大概因为郭的相貌丑陋,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虾蟆”,小时候称“虾蟆”,大了就叫“郭虾蟆”,久而久之,人们便不再称其名而一直叫他“郭虾蟆”了。

郭虾蟆出身低微,世代为保甲射生手,也即从小是个射箭的,不像官宦之家的子弟一样不但有名,而且还要给自己起一个文绉绉的字号,贫穷人家没有那么多讲究,像郭虾蟆一样,连一个简单的名字也不叫,人们直接以绰号来称呼他,以至于后人给他作传的时候都称他的绰号而忘记其名字了。

二,郭的乳名叫“虾蟆”,古人有起丑名的习惯,例如《左传》记载,卫国就有个叫“史狗”的人。《汉书?古今人表中》中,还有个叫“司马狗”的人,北齐有叫“颜恶头”的,南唐有叫“冯见鬼”的。

《宋史》:刘继元儿子叫“刘三猪”,辽皇族西郡王名“驴粪”。《金史?海陵纪》有个刑部郎中叫“海狗”;《宣宗纪》有个叫“李瘸驴”的。

即便现代社会也有起丑名的习惯:如“狗蛋”、“狗剩”等等。

农村人迷信,认为给孩子起个丑名吉祥,因此农村常见给孩子起个丑而难听的名字,等到长大以后在乳名前加个姓就成了他的名字,这种习惯在会宁农村极为普遍。

我猜想“郭虾蟆”名字的来历,大约不出这两个原因,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称其为郭虾蟆,总觉得对这样一位大英雄显得不够尊重。

那么,我们是叫“郭斌”好呢,还是叫“郭虾蟆”好呢?(绿洲撰文)


顶部
玉树临疯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进步奖1 进步奖3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UID 90
精华 13
积分 8066
帖子 2124
威望 395
金钱 2189
贡献 716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7-25
来自 HJ
状态 离线
好长时间没来看了 ~~
我学习一下

顶部
小仙女
秀才
Rank: 2



UID 2470
精华 0
积分 1521
帖子 131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郭虾蟆(1192年-1236年),又名郭斌。会州(今会宁)人。金朝名将,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禄大因军功卓著,被遥授同知平凉府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镇守会州,虾蟆随兄在军中。后屡立战功,得到金哀宗的重用。金亡后三年,郭虾蟆仍旧困守孤城,战到了最后一刻,自焚而死。时年45岁。

顶部
卡了违反
秀才
Rank: 2



UID 3871
精华 0
积分 1466
帖子 123
威望 0
金钱 1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传说郭蛤蟆有三件宝贝:神牛,纸人纸马和白狗。这头神牛日行千里,快步如飞,而更为神奇的是在神牛的尾巴上有一个燕子窝,有一日,郭蛤蟆外出不在家,郭蛤蟆的妹子对嫂子说,你看咱家的牛尾巴上长着一个燕子窝多累赘呀,还不如把它取了,牛一定会跑的更快。说吧,遂取来一把利剑,将燕子窝砍了下来,她那里知道,此牛的神奇恰恰就在这里,自从砍了燕子窝,这只神牛再也跑不动了,加上牛被砍下燕子窝以后疼痛难忍,不久自己走出城外,倒在河边死了,神牛死了以后变成一座大山,这便是郭城驿附近的卧牛山。

纸人纸马更为神奇,打起仗来刀枪不入,一旦有敌兵来犯,只要打开兵库,纸人纸马便会一涌而出,将敌人杀得敌人溃不成军,望风而逃。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纸人纸马,只能在晴天作战,雨天不能行动。郭蛤蟆为此苦无良策,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云游道士路过此地,告告诉郭蛤蟆说,京城有桐漆,只要将桐漆涂在纸人纸马之上,就可以在雨天作战了,郭蛤蟆闻言大喜,遂动身去京城取漆,临别前再三嘱托妻子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打开兵库。郭蛤蟆走后不久蒙古军得知消息,知道城内没有重兵把守,便调来十万大军围攻会州城,郭妻见状吓得魂飞魄散,丈夫临行前的嘱托也忘得一干二净,赶紧打开兵库,霎时间纸人纸马一起出动,但见城外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纸人纸马势如破竹,直杀得蒙古军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狼狈不堪,慌忙逃走。但是敌军早已逃跑而去,纸人纸马却仍然来回飞驰,践踏良田残害百姓。原来郭蛤蟆妻子只会放不会收,这些纸人纸马无法收回,只能继续残害百姓,恰在这时候,郭蛤蟆取了桐漆正往回赶,突然见西北方向一团白雾,郭蛤蟆掐指一算便知原委,为了制止纸人纸马滥杀无辜,他当即请来东海龙王,在西北方向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可怜这些纸人纸马,怎能禁得住大雨的淋漓,一时间便全部毁于城外,变成白茫茫一片,就如同碱地一般,至今,人们仍然把这里叫做碱滩。

郭蛤蟆的白狗也非同一般,百里之外如有敌情,白狗便用不同寻常的吠声报与主人知晓,平时白狗看守兵库,这次郭蛤蟆去京城取漆期间,蒙古军围城,郭蛤蟆妻子放纸人纸马,白狗在兵库外不让进去,郭蛤蟆妻子急中生智,打发丫鬟提来一罐本地产的甜醅,白狗吃后一醉如泥,一直醉到被大雨浇醒,醒来一看,兵库已经被打开,纸人纸马全部没有了,白狗这才知道大事不好,忠实的白狗自责贪嘴失职,羞见主人,便一头碰死在门槛之上。


顶部
guoke
秀才
Rank: 2



UID 127
精华 0
积分 2666
帖子 223
威望 0
金钱 2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9
状态 离线
金国英雄郭虾蟆:一个与岳飞同样伟大的汉民族英雄!

顶部
lhw54321
秀才
Rank: 2



UID 3783
精华 0
积分 1448
帖子 130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元光二年(1223年), 西夏数十万步骑攻打凤翔(今属陕西)。郭虾蟆在城头上,看到一个西夏将领坐在胡床上,十分自在。郭虾蟆取出弓箭,在西夏将领抬肘之际,将他射杀。西夏军很是惊恐,士气低迷。

西夏人退军后,郭虾蟆被遥授静难节度使。后来,又被授予山东西路斡可必剌谋克。这是一个很高的殊荣。很快,他就和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这次郭虾蟆率领500骑兵。身穿红色的战甲,在一个清晨朝阳中出现在西夏人视线里。西夏军误以为是神兵天将,最后投降。郭虾蟆也被授予元帅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河元帅府事。

1234年,蒙古大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杀,金亡。秦陇一带尚为金人所占据。陇右地方实力派汪世显攻破巩昌,劫杀粘葛完展。不久,蒙古大军攻占秦陇一带,汪世显随即投降。郭虾蟆所据守的会州城就成为大金王朝的最后一支部队。

顶部
买买
秀才
Rank: 2



UID 2969
精华 0
积分 1323
帖子 119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数百年后,人们要找汪世显则要从史书中寻找。要找郭虾蟆则要去靖远城隍庙,靖远的城隍就是郭虾蟆。如今郭虾蟆城一带还有名叫羊营、牛营的地方,当地还有郭虾蟆残兵的传说。

顶部
十年江南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329
精华 0
积分 1415
帖子 110
威望 0
金钱 2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6-14
状态 离线
哦...............我明白了
会宁郭城的大羊营和小羊营原来是这么来的。

顶部
还是才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270
精华 0
积分 1602
帖子 114
威望 0
金钱 348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4-26
状态 离线
由定西地区博物馆撰写的《金代会州城遗址试掘简报》。简报披露,1982年的发掘,曾发现了瓦当、陶器、瓷器、陶塑人像、钱币等一批极有价值的文物,特别是城内暴露和发掘出的大量木炭、草木灰、木头余烬、烧焦的人畜骨骼,陶瓷器残片及南北二门间发掘出土的门楼建筑构件等,充分印证了《金史·郭虾蟆传》记载的真实性。考古工作者当时还从当地农民手中征集到了叶形铜镜、瓷扁壶、玉壶春瓶、三彩彝、瓷马等多件文物。在所有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却是陶童玩具和胭脂盒。陶童为模制童男形象,衣衫右衽,头饰两发辫,左手捧桃,右手平置膝部,呈盘膝坐状,红陶,内空,中有小丸,摇动时可发出声响。胭脂盒为白瓷釉,饰圈足。这两件文物的出现,一下子让会州城这座充斥着血腥味的古城充满了生活气息。它告诉我们,数百年前的这座城池之内,不仅有冰冷的刀剑和男儿的热血,更有天真烂漫的孩童和娇艳迷人的女子,城池之内曾经有过快乐而祥和的岁月。

顶部
东海瞟客
秀才
Rank: 2



UID 3419
精华 0
积分 1586
帖子 130
威望 0
金钱 14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0-1 00:3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3616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