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散文┃定西的水窖
人之初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44
精华 0
积分 3397
帖子 708
威望 34
金钱 22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4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6: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散文┃定西的水窖

散文┃定西的水窖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题记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谁都知道这是一句禅语,然而,一朵花也罢,一棵树也罢,都是一个微观的、独立的世界。但是,在这个微观的、独立的世界中,万物又是藕断丝连、心有千千结的,而这个结无疑是水做的,有水才有花,有水才有树,因而,有水才有生命万物,于是,水被称为人类的生命之源,一旦这个世界失去了水,也便失去了活力,甚至生命。

对于水的渴望,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或许没有被定西再牵动过举世瞩目的眼睛。清朝时期有左宗棠“陇中苦,苦瘠甲天下”的喟叹和奏章,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因饥饿闹出人命而让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潸然泪下,这一切归功于老天爷的缺水少雨。缺水少雨是陇中的特色,这个特色催生了居住在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不安分和与大自然抗争的勇气与毅力。于是,与天斗、与地斗成为定西人民世袭的民风,这种不安于艰难困苦的民风,催生了定西人民向天集水的智慧和创造,而这个智慧的结晶,就是水窖。

关于水窖的历史,没有考证,但据一些资料显示,水窖大概分为三种类型:瓶式、坛式和窑洞式,作为黄土高原丘陵地带的陇中,水窖基本以坛式为主,因为陇中黄土层易塌方,所以在水窖的挖掘过程中既要考虑蓄水的最大容积,又要考虑窖体的受力,因而坛式水窖相对瓶式水窖容积大、相对窑洞式水窖安全性高。

其实,关于水窖的文字,读到的文献记载也屈指可数,但近期,在读现代文学家贾平凹的《定西笔记》,其中描写定西水窖时,提到的选平台、讲风水、看黄道吉日等,似乎定西人有些像神棍,挖个水窖也要眯着眼睛、捏着指头、嘴里要念念有词地算一算,哪天忌出行,哪天宜动土,这在我的老家挖水窖时不曾有过的,另外提到窖勃要五米深,这让我这个地道的定西人有些莫名惊诧,即使瓶式水窖,窖脖也不需要那么深,何况定西的黄土就不适宜挖瓶式水窖,难怪有文学评论者指出《定西笔记》是假定西,不过,人家的名号就在那里,似乎,盛名之下必是传世之作。但是,尽量别让这些神棍似的传世之作污化了定西人的勤劳和智慧,根据我的家乡挖水窖,不是选平台,而是选地势,也从来不曾看过风水、选过黄道吉日,更不曾有什么祭奠神灵之说,也正因如此,作为定西人的我,想写下一些为定西人正名的些许文字,因为生活在陇中这片土地上的定西人,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生于斯、长于斯,不是依靠看风水、选黄道吉日、祭奠神灵而神神道道地生存的。

水窖,顾名思义是集水的容器。定西的水窖,由于受黄土层的影响,是以坛式为主,由窖勃、旱窖和水窖三部分构成,整个形状犹如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葫芦。挖窖的确是一项技术活,第一步是选地方,这个地方无关地平,只关地势,所谓的地势就是选择有水口的地方,这里的水口一般是指地势的低洼处、且在大小适宜的沟渠旁,或有斜坡的道路旁,亦或是较大的场院旁,以便在天下雨时,雨水沿沟渠或道路流动而集水,所以,行走在定西的土地上,只要是紧挨人家的大路或小路边,都会看到水窖。

选好地势之后,接着是转窖口,所谓转窖口,就是将不平的地势用铁锹铲平,然后定个圆心,围绕圆心画一个直径约六七十公分左右的圆,沿着圆内边直挖一米(乡亲们按尺做算为三尺)见深,此谓窖勃,窖勃定后,就开始向四周开挖,基本是以圆周钝角的240度左右向下展开,窖勃以下3米3处,即为一丈,此时便留下约15公分宽左右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沿窖壁挖十公分左右深的槽,,最后将这个槽用红浆泥填满,此即为乡亲们所称的坛口,也是旱窖和水窖的分界线,蓄水时,不能超过此处,以上便为旱窖。由此往下,以大约水平170度的角度向下再挖3米3深,即为水窖,这是真正蓄水的部分,即为水窖,乡亲们习惯地称之为三丈停水窖,意思是旱窖、坛口、水窖的尺寸各为一丈(即3米3),如果土质好的话,水窖可加深一米。当然,在挖水窖时,要在四壁布上约20公分深的品字形麻眼。

如此,挖窖便完工,接下来是打窖,这点贾平凹在《定西笔记》的描述中倒也切合。就是将定西人俗称的红浆泥经踩踏和匀后,塞入麻眼,当然,在塞麻眼前,是要用水将水窖窖壁部分整个润湿一遍,在塞入红浆泥之后,首先用木槌密集地击打一遍,然后再用铁锤打两遍,如此捶打至少三遍以上,乡亲们习惯地称之为打窖,而且,每次捶打时,都要加上浸泡一段时日的胡麻水,以便泥土与泥土的粘合和防渗。而窖底则先是用石质或铁质的杵子筑一两遍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捶打几遍,然后在窖底倒入水,人要每天下到窖底,用铁锹往打好的窖壁上泼水,这就是定西人所说的饮窖,如此七八天后,一个水窖便成。然后,在离窖口约一米处挖一个一尺见方的蓄水池,在蓄水池和窖勃下端出再挖出一个小通道,名曰水眼。挖水眼时,要考虑水的最大冲力,让水的落地点在窖底中心,以防冲坏了窖壁,造成窖壁的红浆泥保护层被破坏而装不了水,可以说,这是一个水窖的细节之处,因为,因此而被毁坏的水窖也不无没有,只是要经过再修整。

至于挖窖的时间,并非《定西笔记》所写的黄道吉日,而多是在夏秋季,这两个季节是多雨之际,水窖挖成之后,即可蓄水,对于干旱昭闻天下的定西来说,这两个季节挖窖,从用水蓄水来说,最便利。

在上世界九十年代未,“121集雨节灌工程”实施以来,定西的水窖省去了窖勃、麻眼和打窖的工序,不论旱水窖,全部用水泥泥浆一裹完事,只是在窖底留出不到一尺见方的泥土部分,当然这部分还是要经过防渗处理的,留着黄土供蓄水净化,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接地气,否则,蓄水时间一场,就会产生异味。用水泥裹的水窖,水可存之与水眼相平,水立方的容积也相对变大,从而解决了历史以来定西人的吃水问题。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砥砺、拼搏、奋斗,于是,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拼搏与奋斗中日益完善。定西,这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地方,就是在定西人夜以继日的拼搏与奋斗中前进,而水窖也正是定西人战天斗地的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不论多么浑浊的水,一旦到了黄土窖里,很快便会清澈如镜,甘饴味美,居住在定西这块黄土地上的子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饮着这甘美的窖水,激发着生存的智慧,用人类难以想象的勇毅,建设大自然,开发大自然,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从最初的旱沟底钻泉取水、到掘井取水、再到后来的挖窖向天集水,无一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一次次结晶和创新。对于今天的定西人来说,虽然依旧看着老天的脸色生活,但乡亲们不再为吃水而奔波操劳。

对于背井离乡、吃惯了四海之水的游子来说,每年的春节回家,喝一碗家乡的窖水,便感觉到了黄土地的淳朴,内心装满亲切的踏实,这或许也是一年四季萦绕在心头的乡愁吧。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f01e10102wlt5.html

顶部
鯹咸龙兴
楼客




UID 10554
精华 0
积分 496
帖子 36
威望 0
金钱 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7-10-30 15:3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魔ぁ依Ж
秀才
Rank: 2



UID 3619
精华 0
积分 1239
帖子 103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应该加分  

顶部
泛滟曈昽
楼客




UID 10045
精华 0
积分 711
帖子 50
威望 0
金钱 16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太 ~ 太的强悍了!

顶部
一朵漂流的云 (冰儿)
秀才
Rank: 2


UID 1020
精华 0
积分 3054
帖子 229
威望 0
金钱 5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9
来自 会宁太平
状态 离线
好人一个  

顶部
小美燕
秀才
Rank: 2


进步奖1 进步奖2
UID 169
精华 0
积分 3322
帖子 408
威望 21
金钱 40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27
来自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更论资版
秀才
Rank: 2



UID 3893
精华 0
积分 1185
帖子 107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笑看风云
秀才
Rank: 2



UID 2448
精华 0
积分 1417
帖子 128
威望 0
金钱 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想要`~  

顶部
binger521
秀才
Rank: 2



UID 325
精华 0
积分 2553
帖子 232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1-1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白日撞黮黯
秀才
Rank: 2



UID 20540
精华 0
积分 2205
帖子 55
威望 0
金钱 20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4 07:3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37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