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他是民国最后一位浙江高考状元,曾力排众议把厉以宁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逗你玩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019
精华 1
积分 4654
帖子 912
威望 197
金钱 2702
贡献 1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6:5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他是民国最后一位浙江高考状元,曾力排众议把厉以宁和林毅夫留在北大

导 读

张友仁,他曾是民国时期浙江省最后一位高考状元,还曾是北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开山鼻祖,也曾桃李满天下——厉以宁和林毅夫都是他的学生。他身份颇多,经济学家、老师、记者、作家,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还记得语文课本里的闻一多像吗?也出自于他之手。

又是一年高考日。提起高考,除了高考作文,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高考状元。今天要讲的是,民国时期浙江最后一位高考(当时称会考)状元张友仁。

张友仁,不仅是民国时的高考状元,同时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科的开创者。经济学界以外的人熟悉他,因为他曾教出了两位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厉以宁,也与他们有过许多轶事。厉以宁曾撰文回忆大学时代时提到,张友仁是给他留下重要影响的6位老师之一。

张友仁,祖籍浙江黄岩,1923年出生于浙江上虞。1942年10月高中毕业时,以浙江省会考第一名的成绩被教育部保送到西南联大学习。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他又到北京大学经济系继续学习,继而留校任教,开始了长达几十载的北大教书生涯。 2015年6月13日,张友仁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92岁。

在山坳里参加高考

张友仁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小就跟随父亲张国华(陆军少将)迁徒于黄岩、乐清、徐州,后来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及河南郑州。1929年6月1日,正在读小学的他,亲历了孙中山先生的“总理奉安大典”,目送宋庆龄执绋跟随中山先生的灵车前往中山陵安葬。

1942年,为躲避日本轰炸,张友仁所在的台州的黄岩县立中学(现黄岩中学)搬到了山坳里,在大山深处,受地形庇护,没有遭到日本空袭。

根据当时国民政府的规定,凡公立及已立案的私立中小学应届毕业生,均需参加毕业会考。1942年,会考时,浙江省教育厅把考卷送进山坳,组织了当年的会考。

会考结束后,黄岩县立中学成绩斐然:张友仁考了个全省状元,他的同窗校友、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紧随其后,位列全省第二。凭借优异的成绩,张友仁被教育部保送到西南联大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

不过,几经波折,张友仁才顺利来到昆明,后来转入经济系就读。

1947年毕业后,张友仁留在北大任教。他去世后,北大在悼文中评价他是“北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开山鼻祖”,“学养深厚全面,着述等身,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科的开创者”。曾经的高考学霸,最终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学者。(注: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从长沙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爱摄影的文艺男学霸

其实,张友仁不单是一个“学霸”,也是个热爱摄影的“文艺男”,还豪情满志地参加过民主运动。

张友仁的老友章云龙曾说,张友仁家境较好,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就拥有一台照相机。他喜欢摄影,多年前他开会时,不但管摄影,而且会后将冲洗好的照片一一整理好,分别送出寄出。

他曾经拍过最经典的一张照片,当属语文教科书中闻一多先生的标准像。照片里,闻一多围着当时流行的长围巾,戴着圆形眼睛,微微皱眉,目光如炬。

张友仁曾经回忆上闻一多,“我原来想象闻一多是一个诗人,应该很文雅。后来见到他,一看这哪儿是文雅啊,不像个诗人,倒像头雄狮!”

那时的闻一多正蓄须明志,在得到抗战胜利消息后,闻一多剃掉胡须,神清气爽的模样,被张友仁定格成了经典。

大学里的张友仁不仅听经济系的课,还经常活跃在其它院系的课堂上。

他曾回忆沈从文当时上课的情景,“沈从文上课时,教室里只有几把扶手椅,我们男同学全部都给占了,女同学去了就没地儿坐了就站在教室后面,沈从文把讲桌搬到后面放倒,让几个女同学坐在讲桌上。”

除此外,历史学家吴晗的一张照片,也是张友仁的大作。1948年8月15日早晨,张友仁和吴晗在清华大学偶遇,便在清华西院北边给他留了张影。

张友仁曾回忆,“那时候,吴教授在清华园早晨起来散步,穿着一双拖鞋,我碰到了他,给他照的。后来好多书中都有这张照片,他那时候穿着一件衬衫,夏天背着个背带,不系皮带。”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也曾出现在张友仁的作品里,拍摄的地点是北大北楼(文法学院)门前。这些老照片,现在都成为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抗战胜利后,昆明学生争民主反内战风起云涌。张友仁参加了着名的“一二·一”运动,他参加和组织纠察队,守卫在联大的校门的照片至今被收藏在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里。

《12·1运动史》中有一段这样写道:“这时,张友仁等七位同学,他们都住在校新校舍北区24号乙宿舍,他们悲愤万分,下定牺牲决心,从守卫校门等处的第一线换班下来时,在宿舍里各自写下绝命书,在宿舍南边柏树丛前留影纪念,然后又奔赴斗争第一线。”这张照片现陈列在昆明“12·1运动”纪念馆中。

“你们不要!我要!”

张友仁爱护学生是出名的,最常被提起的是关于厉以宁和林毅夫的一段故事。

他曾经撰文写到,1952年北大院系调整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要按志愿分到中央财经学院去,只有少部分政治条件好的才能留在北大经济系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分到厉以宁的时候,张友仁和另一个老师陈振汉因为投了同意票,才把他留在了北大。

厉以宁回忆起大学时期,曾经在文中写道:“幸亏代理系主任陈振汉老师和政治经济学专业负责人张友仁老师的大力帮忙,我终于被分配到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这是我未来能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中做出一些成绩的关键一步,也是使我深深感激陈振汉和张友仁两位老师的原因。”

不过,1955年,厉以宁大学毕业时分配不出去,校外和校内各单位都不接收。于是张友仁说,“你们真不识货呀!他是个人材。你们不要!我要!”厉以宁后来也在文章中提到,他仍保存着张友仁指导他写的毕业论文,“作为大学生时期的珍贵纪念物,它反映了当年张友仁先生对我指导的成果。”

1979年,张友仁收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从台湾来的林正谊。这位林正谊本来是要去中国人民大学的,因为身份特殊,人民大学没敢收,后来被推荐到北大。

林毅夫博士看望张友仁教授

“别人不敢要他,我敢要他!”林正谊后来就成了张友仁的研究生。29年后,这位更名为林毅夫的学生,成为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顶部
白猫与巧克力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716
精华 0
积分 1104
帖子 89
威望 0
金钱 1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11-1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7-10-15 10:4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长时间没来看了 ~~  

顶部
老姜 (老姜)
秀才
Rank: 2



UID 976
精华 0
积分 2755
帖子 236
威望 0
金钱 16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7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法供畅游
楼客




UID 12673
精华 0
积分 363
帖子 33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在努力中  

顶部
玲168168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370
精华 0
积分 1269
帖子 115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6-26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kkc6682
秀才
Rank: 2



UID 3946
精华 0
积分 1922
帖子 143
威望 0
金钱 34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oh!magat!!!  

顶部
波荡渠弥
秀才
Rank: 2



UID 15319
精华 0
积分 544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楼主啊!

顶部
找不到我
秀才
Rank: 2



UID 2138
精华 0
积分 1369
帖子 115
威望 0
金钱 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走失的猫咪
秀才
Rank: 2



UID 2199
精华 0
积分 1569
帖子 135
威望 0
金钱 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支持你加分  

顶部
渠股求代
楼客




UID 11247
精华 0
积分 672
帖子 52
威望 0
金钱 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6 17:0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83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