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定都北京为什么是明朝致命的败笔?
凤求凰
秀才
Rank: 2


进步奖2
UID 1491
精华 0
积分 1792
帖子 365
威望 6
金钱 113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2: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定都北京为什么是明朝致命的败笔?

公元1644年农历3月19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最后一次回望了这个令他绝望的世界之后,毅然地在北京紫禁城煤山上的那棵老槐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仅仅两个月之后,长城以内的大好河山就被来自山海关外的女真人占据。而这场“亡天下”悲剧的祸根,其实早在两百多年以前就已经种下。

▍明太祖的苦心经营

明朝建国之初,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在与蒙元残余势力的较量中,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北边防御体系。

明朝在能实际控制的北方边境地区的最东端——辽东广宁一带,设置大宁卫(今辽宁北宁),向西通过开平东路驿站,连接开平卫,再通过西路驿站,连接独石口和兴和,再向西与今内蒙境内的明长城及山西行都司北部的沿边卫所相接,直至河套东胜卫,并与陕北、宁夏、甘肃相连通,最西面一直到新疆东部地区,在此设置哈密卫。

这道防御带从东至西绵延上万里,是明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外围地区,它以辽阳、开平、晋北、河套、哈密等战略要地为据点,重在经营长城以外的卫、所,并未被动地依靠自唐末以来就已经残破不堪的长城。尤其是开平卫(今内蒙古正蓝旗),可以同时俯瞰、监视东北和蒙古地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在山西、北京、辽东一带,明朝又构建了内边防御带:以雁门关为中心,向西抵黄河,渡河至察罕脑儿;向东经居庸关、古北口直至山海关,构成内边防御地区。这样一来,内边与外围防御带相辅相成,组成一道完整的北边防御系统。

除了北边防御之外,明太祖还考虑到了一旦胡骑突破长城一线的防御问题,为此精心设立了横穿山西、河北中部直到山东沿海的二道防线,沿黄河和淮河展开的第三、第四道防线,并且设置了从太平府至江阴用以拱卫京师的长江水师。这些部署在战略上颇有远见卓识,以上五道防线纵深数千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明朝开国伊始定都南京,只是权宜之计。彼时蒙元势力尚盘踞北方,明朝只能暂时将都城设在南方。经过数次北伐,至1372年,明军收复了整个黄河流域,蒙元势力退往塞外。此后,明太祖就一直心怀迁都之意。

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疏,极言关中“据百二河山之险, 举天下形胜所在。”于是明太祖就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和豫西,朱标在仔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两地之后,也向太祖建议迁都关中,朱元璋为此颇为心动,各项准备工作已在筹备之中。不想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朱标就因病去世了,明太祖晚年丧子,不胜悲痛,从此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之事。

▍清军入关之祸始自明成祖迁都

靖难之役以后,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夺取了亲侄子的江山,对于南京故都,心中有鬼的他始终呆不惯,于是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最终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 正式迁都北京——这个他曾经赖以起家的地方。

北京所处的幽燕之地,一向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猎(游牧渔猎)民族对峙的前线。朱棣迁都北京,就等于是把整个国家的政治重心迁至北方前线附近。从此,保卫首都的安全就成了重中之重,取代了其他一切防务,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一国之都犹如一人之心脏,首善之区一旦被敌军攻破,国家便有亡国之危。

为了确保北京的防御万无一失,明朝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重修长城,并在翻修长城的基础之上,增筑由晋北到山海关的“九边”——长城的支线,来拱卫京师,并沿九边一线大量设置军事要塞。

由于古代生产力有限,加之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明朝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没有宋朝那般富庶,这使得明朝的国力很难同时支撑长城内边与外围的复合防御体系。

因此,为了全力拱卫北京的安全,明朝在塞外的防线不得不同时收缩:在西线,放弃位于新疆东部的哈密卫,撤至嘉峪关;北面,明朝中期以后放弃河套,退缩至陕北和晋北;在最为至关重要的东北方向,朱棣死后不久明廷就放弃了极富战略意义的开平卫,明朝中后期东北防线退至松花江以南,到了晚明万历年间则进一步缩至今天辽宁省中南部地区,包括大宁卫在内的山海关至鸭绿江一线的卫所尽皆废弛。

由于防卫北京的需要,明朝北边防御系统便不断向内退缩,重点防卫(北京)取代了朱元璋之前确立的均衡防卫。从此,明朝在西、北、东三个战略方向上都日益空虚,这不仅导致了其后正统和嘉靖年间蒙古瓦剌、鞑靼两部的肆虐,更为日后满清的前身——建州女真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对此,清初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都燕京而弃大宁、弃开平,视辽左如秦越,是自剪羽翼,而批其股肱也,欲求安全无患,其可得乎!”

与此同时,由于迁都北京,使得明朝原来苦心经营的内地纵深防御体系、包括淮河、长江防线都形同虚设,在朱棣死后都废弛了。此后,明朝主要的国防军力,都集中在沿长城一线展开的“九边”,这种缺乏纵深的防御毫无韧性可言,只要游猎民族集中兵力突破“九边”上的任何一点,整个防线便会土崩瓦解。此后,外敌便会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1645年,入关清军南下攻灭弘光小朝廷,进军如此顺利,弘光朝廷连一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除了南明文恬武嬉、江北四镇跋扈自雄,不听号令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早已抛弃了朱元璋时代确立的内线纵深防御的策略。

现在有不少人将朱棣迁都北京吹捧为“天子守御国门”的豪迈之举,不吝赞美之言,这是言过其实。天子乃一国之重,岂可轻涉险地?将首都设在抗敌的前沿地带,未必能提高军队的士气,反而会成为军队的额外负担。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国历史上皇帝御驾亲征,往往是败多而胜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尚且无功而返,何况朱棣之后一蟹不如一蟹的明朝诸帝乎?况且将一国首善之区设在易受外敌攻击的前沿地区,将大大提高政治上的风险,增加国防难度。由于北京最北面(八达岭一带)距离长城只有区区四十公里,毫无纵深可言,一旦胡骑突破长城一线,立马就可对京师构成致命威胁。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朱棣迁都后仅过了28年就发生了“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亲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军打得大败,皇帝本人都做了俘虏。幸好也先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乘胜进逼北京,这才给了明廷喘息之机,加之景泰帝和于谦力挽狂澜,明军最终击退了后来进犯的瓦剌军,这才逃过了一劫。但若非也先一时的昏聩,只恐“靖康之祸”的悲剧时隔三百年又要重演。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崛起于辽东,成为明朝最强劲的外敌,从1629年“己巳之变”开始,清(后金)军曾多次兵临北京城下,几乎次次都是灭顶之灾。倘若不是以皇太极为首的满洲贵族此时仅仅满足于烧杀掳掠,尚未有入主中原的雄心,只恐崇祯帝要提前数年自缢于煤山之上了。

历史上北方游猎民族,其经济来源除了放牧和渔猎之外,主要就是对富庶的中原农耕地区进行掠夺。基于这一点考虑,明太祖在立国之初,就将蒙元强制迁入幽燕、晋北、陕北的汉民,大量地移往中原、关中地区,在试图复兴中原、关中的同时,还将元大都变作荒凉的边防城市北平,将长城一线变作荒僻之所。他试图用这种坚壁清野的手段,使蛮族每次南下掳掠的成效降至最低点。

然而朱棣北迁后,就将这一富有远见的战略完全抛弃了。为了支撑远在华北北端的国都,明朝不得不将大批人口迁移至幽燕一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期苦心经营北京城。而这样做无异于驱羊入虎口,将海量的财富资源拱手送于北方蛮族,为游猎民族南下烧杀掳掠大开方便之门,使其实力日益膨胀,势力不断坐大。

明朝中后期,蒙古鞑靼部在晋北、“九边”地区掳掠上百年,边民苦不堪言,明廷对此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到了明朝末年,从1629年至1642年,清(后金)军前后六次越过长城,深入畿辅、入塞掳掠,每次都是杀人如麻,满载而归,共掠走华北汉民逾百万,分置给八旗各旗为奴。河北、山东等地,一任蹂躏,深受其害,明廷对此一筹莫展。满清(后金)的实力由此大增,而明朝则国力大损。

▍中国历朝如何选址定都

纵观中国历史,在明朝之前的历代中土华夏王朝在定都问题上往往讲究地理上的“不偏不倚”,这符合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周、秦、汉、晋、隋、唐、宋,都定都于华夏文明核心区的关中或中原,“处中国而治四方”。没有一个王朝像明朝那样将国都定在偏处蛮族游猎边缘地带的幽燕之地。这绝非偶然,而是古人拥有大智慧的一种体现。

关中或中原地区,位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地带,距离北方长城一线有约八百公里的纵深, 胡骑即使突破长城,也难以迅速造成致命的威胁。

倘若游猎民族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即使一时得手,由于孤军深入,风险巨大,亦不敢久留中原,势必北返。

北宋疆域图,当时北京所在的燕云十六州为辽所控制946年,契丹攻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即皇帝位,却不想遭到中原民众如火如荼的反抗,他害怕后路被切断,扔下一句“朕不想中国之民如此难治”后,便匆忙北返。

而金灭北宋之后,也未敢像日后满清那样迁都继续南侵,而是在汴梁大肆掳掠一番之后,就匆匆地押着徽钦二宗北撤了,这无疑给了康王赵构喘息之机,南宋最终得以保住半壁江山,与此不无关系。

历史上定都幽燕之地的,多是入主中原的金、元、清等胡人王朝。这些游猎民族本身起自塞外,对中原汉地有着天然的戒备心理,所以在国都的遴选上不敢过分深入华夏文明核心区,这才会选择在靠近游猎区的农耕文明的边缘地带——幽燕定都。这样一来,对这些北方蛮族来说,进可攻而退可守,一方面可监视中原汉地,而一旦局势有变,则可迅速退往塞外(关外)发家之地。

1368年,明军北伐,元顺帝见大事不妙,迅速放弃大都,撤往漠北。1912年清帝逊位之后,满洲贵族肃亲王善耆离开京师,举家迁往旅顺,途中赋诗一首:“幽燕非故国,长哮返辽东;回马看烽火,中原落照红”,便是这种胡人心态的自然流露。

朱棣迁都北京,最终只是为异族建立了一个完美的据点,便于游猎民族对中原的入侵和征服。入侵的蛮族如果占领北京,就能继续从容南侵,而一旦失利,则可迅速退往塞外或关外,而不必冒孤军深入的巨大风险。


固然,明朝的灭亡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实际上是以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赌注,最终埋下了日后清军入关的祸根,对此后数百年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科西嘉人)

顶部
锦鲤
秀才
Rank: 2



UID 3155
精华 0
积分 1498
帖子 118
威望 0
金钱 2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汰迹渠黎
楼客




UID 5890
精华 0
积分 396
帖子 36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  

顶部
沦杂凤卜
楼客




UID 20414
精华 0
积分 529
帖子 48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七十钻况复
楼客




UID 12802
精华 0
积分 679
帖子 49
威望 0
金钱 1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慢慢来,呵呵  

顶部
g602049338
秀才
Rank: 2



UID 5489
精华 0
积分 828
帖子 60
威望 0
金钱 1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6-2-28
状态 离线
顶下再看  

顶部
杀破狼
秀才
Rank: 2



UID 564
精华 0
积分 2323
帖子 209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才尽暴鳃
秀才
Rank: 2



UID 10322
精华 0
积分 1276
帖子 51
威望 0
金钱 10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你加油吧  

顶部
泉原晓来
楼客




UID 19321
精华 0
积分 54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爱不了  

顶部
泥色畅教
楼客




UID 13098
精华 0
积分 617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14:1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65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