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甘肃历代方志人物介绍
非主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9
精华 0
积分 2383
帖子 540
威望 54
金钱 14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23:3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甘肃历代方志人物介绍

赵时春(1509—1568?) 字景仁,号浚谷,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甘肃平凉城南浚谷村内(今纸房沟)人。(一说华亭河西乡瓦坊村剡家沟人)。是《明史》立传的甘肃籍人物之一。

14岁参加陕西布政司乡试,中举人第二名。明嘉靖五年(1526)会试,一举夺魁,擢进士第一,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一年后改授正六品户部主事,后转兵部主事。

他一生曾三起三落,坎坷多难。嘉靖九年(1530) 天下大旱,上疏针贬虚妄的“献瑞”行为,请惩禁虚浮谀佞,端正朝政风气。因触怒明世宗,入狱,后削职为民。

嘉靖十八年(1539)起任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世宗患疾,与罗洪宪、唐顺之上疏请太子主持朝政,触犯世宗,免职。二十九年(1550)五月,京师被寇,鞑靼进犯。经兵部左侍郎王邦瑞推荐,同年九月再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协理京营军务。因反对大将军仇鸾向蒙古开设马市的倡议,为仇所忌恨。次年,调任山东按察司统民兵佥事、佥都御史,为正五品。三十一年(1552)为四品按察使司副使。三十二年(1553)春,任都察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统领雁门三关防务,为正四品,全面负责山西御戎事务。是年九月,鞑靼进犯神池(今山西境北)等内长城,遂率兵急趋御敌,行至广武(今山西雁门关一带),遭敌伏击,兵败,解职归里。

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平凉故里开始专心编纂《平凉府志》。他遍访3州7县,以《史记》为范本,广采博录,寻觅古迹,查阅资料,历时5年,完成了13卷,29万字的《平凉府志》。是平凉有史以来首部府志,因其取舍精详,记事赅确,为志书经典,成书后,名重一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道:“其考证叙述具有史法,在关中诸志之内最为有名”。近代方志学家张维曾指出:“指斥时政,能言人所不敢言;于民生疾苦,兢兢焉,唯恐言之不尽”。

《四库全书》收录了赵时春的《平凉府志》、《赵浚谷集》、《别本赵浚谷集》共计46卷。明史载有《浚谷集》17卷;甘肃省图书馆藏有《赵浚谷诗集》6卷,《赵浚谷文集》10卷。另有石印《浚谷文抄》两卷;“临洮张氏(鸿汀)存有《浚谷集全帙》嘉靖时精刻大本”。其诗文雄迈豪放,史有定评。当时与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陈束、熊过、任瀚、吕高等七人齐名,并称嘉靖八大才子;也有:“宋有欧苏,明有王赵”之说。同时代的戏曲家、文学家李开先云:“诗有秦声,文有汉骨”。

晚年居华亭多年,着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

隆庆二年(1568),在故乡去世,葬平凉城南原头。其墓在平凉古八景之一的“浚谷烟村”后的半山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e09c520100s5iq.html

顶部
非主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9
精华 0
积分 2383
帖子 540
威望 54
金钱 14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张  澍(1776~1847)字百瀹(伯瀹),又字寿谷、时霖,号介侯,又号鸠名、介白。清凉州府武威县人,嘉庆四年(1799)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

嘉庆六年任贵州玉屏县知县,后代理遵义县知县、广顺州知州,其性格刚直,为官廉洁,两年之内三易其地,遂辞官回到西安。卸任后因生活拮据,受汉南书院主讲塾师之聘。嘉庆十年 (1805)由武威到北京,历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后在安徽治水有功,补任四川屏山县知县,接着代理兴文、大足、铜、粱、南溪知县,又于道光年间任江西永新知县、代理临江通判、授泸溪知县等职。道光十年(1830)因疾辞职。引退后游历江西、安徽、江苏、湖北等地。57岁回到西安整理刊印自己着作,卒于西安。

张澍任地方官时,很重视地方志的编纂,主持重修《屏山县志》和《泸溪县志》,亲自编纂了《续黔书》《蜀典》《秦音》《五凉旧闻》《大足县志》《凉州府志备考》等,参修了玉屏、兴文、南昌、鄱阳等县志;曾在武威清应寺发现西夏文字碑《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一生着述甚丰,生前已刊行着作三十二种二百零七卷,未刊着作多种,其中大部分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法国人伯希和以低价收买,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少部分于1963年由陕西省博物馆整理收藏。

《养素堂文集》收集张澍有关地方史志的《赋》《序》《考》《游记》《书碑后》等约170篇,是研究各地历史和金石学的珍贵史料。文集还收他的诗作3051首。《二酉堂丛书》收集关于河西地区的地方史志资料,并收集了8位作者散佚的集子。其中《续敦煌实录》共收集了敦煌籍人物120人的传记,可以称张澍为“敦煌学”的先驱者。清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着述诸家姓名略》称其“才气无双,一时惊为异人”,列入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之内。

张澍所着“姓氏五书”分五部:《姓韵》,将姓氏按声韵排列共收姓5129个;《辽金元三史姓氏录》,收录辽、金、元三朝及西夏的姓氏;《姓氏录源》,探索姓氏的来源及其分支的形成,诸姓氏的分布以及同姓诸氏的区别等;《姓氏辨误》,是纠正前人着述中姓氏的错讹;《古今姓氏书目考证》,是对历代姓氏书的书评。“姓氏五书”集我国二千多年姓氏学研究的大成,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加以系统的发展而成为完整的姓氏学,被《清史稿·文苑列传》称为“绝学”。

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中说:“甘肃与中原鸾隔,文化自昔朴僻,然乾嘉间亦有一二流之学者,曰武威张介侯,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与段茂堂、王伯申、钱衎石诸人毕友契”。

顶部
非主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9
精华 0
积分 2383
帖子 540
威望 54
金钱 14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张  维(1889—1950) 字维之,号鸿汀,甘肃临洮人,居兰州市,幼承家学,前清甘肃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宣统己酉科拔贡,仕学部司员。

在京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甘肃参加革命活动,响应共和,联合地方同盟会员成立狄道(今临洮)州议会。曾受聘甘肃大学(兰州大学前身)史学教授。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图书馆长、甘肃省政府秘书长、厅长、参议长、南京政府国民大会甘肃代表团团长、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省文献征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早期创办《大河报》《甘肃农报》《政闻报》。对地方文献研究颇多,造诣很深,着述甚丰。主张“明事理而归于实用”。编撰出版有关方志书籍有《陇右方志录》(1934年)、《陇右金石录》、《元魏诸镇考》、《兰州古今注》(1943年)、《仇池国志》(仇池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西北建立的一个政权, 持续了三百多年.作者搜集了散见于各史书中有关仇池政治、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的零星记载, 加以分类编排.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并汇总成书)等。与杨思、刘庆笃合编有《甘肃省县志分图》等。其间与王竹铭、李伯兴等共同纂辑的《甘肃人物志》(24卷,约20万字,1926年陇右乐善书局出版)取材极广,出于正史之外兼旁采取历代专着、丛书多达数十余种,搜罗齐全,内容详备,颇为海内学界称许,成为研究西北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编撰未出版者有《陇右地舆录》《甘肃宁夏青海舆图》《甘肃青海土司志》《陇右边事录》《陇历霸国录》《陇右着作录》《陇右学艺录》、《陇学略述》《陇右水利录》《陇右财赋录》《陇右政事录》《陇右民族录》《陇右考古录》《陇右轶闻录》《校补平凉府志》《校补洮阳耆英纪略》《辑订打拉池县丞志》《方志衡义》等。20世纪30年代与人合作编纂的《甘肃通志稿》130卷,虽未正式刊印,但影响较大。

张氏毕生研治西北史地、方志、金石学和图书编纂学,成绩斐然,着作多有创见,并形成自己的理论,后人称其“以一人之身,六十之年,当扰攘之世,而有如此之卷帙,许大之志愿,可谓豪杰之士。观其所出版者,皆切实不苟,精力贯注,则其非作大言可知也。”

顶部
非主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9
精华 0
积分 2383
帖子 540
威望 54
金钱 14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着名谏官。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士,后授编修。一生气质清廉,品性耿直,不阿权贵,不结朋党,仕途不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调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 ( 六品京官 )。

中日甲午之战前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清王朝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安维峻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安危,与上层投降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坚决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以都察院福建道御史谏官的合法地位,在十四个月的任职内接连给清政府上呈奏疏六十五道,直接呈奏光绪皇帝的有六十三道,其中最着名的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请诛李鸿章疏》和《请明诏讨诿法》,奏文直言利弊、慷慨陈词、牵动人心、声震朝野,却因此激怒慈禧太后,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京师着名侠客“铁胳膊王五” (名王子斌,别号大刀王五) 等人,主动前来保镖,并奉赠车马行资,为之送行至张家口。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 (伯愚)特刻“陇上铁汉”印章一枚相赠。从此,“陇上铁汉”遂传遍国内。

梁启超将安维峻被革职充军事件称之为“西后剪除皇上羽翼第一事也”。《清史稿?安维峻传》载:“维峻以言获罪 , 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钱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资以阳州,车马饮食,众皆为供应。抵戍所,都统以下比白敬以客礼,聘主讲抡才书院。”

安维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释还归里后,先后在南安书院、家乡私塾讲学。光绪三十三年夏(1907),在兰州主持总纂《甘肃新通志》,计105卷、80册、300万字,现已成为研究甘肃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此后,任内阁侍读。后又辞职,辛亥革命前夕

顶部
非主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9
精华 0
积分 2383
帖子 540
威望 54
金钱 14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着名谏官。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士,后授编修。一生气质清廉,品性耿直,不阿权贵,不结朋党,仕途不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调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 ( 六品京官 )。

中日甲午之战前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清王朝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安维峻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安危,与上层投降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坚决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以都察院福建道御史谏官的合法地位,在十四个月的任职内接连给清政府上呈奏疏六十五道,直接呈奏光绪皇帝的有六十三道,其中最着名的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请诛李鸿章疏》和《请明诏讨诿法》,奏文直言利弊、慷慨陈词、牵动人心、声震朝野,却因此激怒慈禧太后,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京师着名侠客“铁胳膊王五” (名王子斌,别号大刀王五) 等人,主动前来保镖,并奉赠车马行资,为之送行至张家口。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志锐 (伯愚)特刻“陇上铁汉”印章一枚相赠。从此,“陇上铁汉”遂传遍国内。

梁启超将安维峻被革职充军事件称之为“西后剪除皇上羽翼第一事也”。《清史稿?安维峻传》载:“维峻以言获罪 , 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钱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资以阳州,车马饮食,众皆为供应。抵戍所,都统以下比白敬以客礼,聘主讲抡才书院。”

安维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释还归里后,先后在南安书院、家乡私塾讲学。光绪三十三年夏(1907),在兰州主持总纂《甘肃新通志》,计105卷、80册、300万字,现已成为研究甘肃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此后,任内阁侍读。后又辞职,辛亥革命前夕,曾任京师大学堂 ( 北京大学前身 ) 总教习。宣统三年九月,辞职归里,在家从事农业耕作和着述。着有《四书讲义》四卷、《谏垣存稿》四卷、《望云山房诗集》三卷、《诗文杂集》 一卷等。

民国十四年(1925)在辞世于家乡,终年七十二岁。

顶部
非主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9
精华 0
积分 2383
帖子 540
威望 54
金钱 14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慕寿祺  (1874~1947)字子介,号少堂,甘肃镇原平泉镇古城山人,甘肃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知名学者。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慕暲,清光绪时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谕、宁灵厅教授。慕寿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中举人,次年被甘肃高等学堂聘为历史主任教员兼经学分教。1907年被陕甘总督升允派赴京、津、汉等地调查学务。调查期间接受进步思想,经安徽候补同知、张掖举人王之佐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兰州后,向甘肃教育界提交《调查录》8卷,针砭旧教育积弊,提出一系列改革方略,其真知灼见被甘肃教育界同仁誉为“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

1908年赴京考职,以“二等试用”签分四川试用盐大使,未赴任,同年以劳绩保荐知县分发山西,再次辞任,仍供教职。1911年冬,与王之佐等在兰州密谋起义以响应陕西革命军,逢清帝退位乃罢。甘肃承认共和后,被推举为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3年任甘肃民政长署秘书长。后历任甘肃善后会议代表、省政府顾问、参议院议员、参政院参政、甘肃省通志局副总纂。1916年任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后任甘肃学院文史学系教授。

1929年任甘肃通志局总纂,出任甘肃省政府顾问,先后弹劾贪官污吏10余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寿祺赞成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倡言“共产党学说创自马克思,继之以列宁,遂轰动全球”,“共产党所至之处不妄杀人,已而称红军,其宗旨以联络中国国民党及各界一致抗日”,“国共合作乃秦越一家,同心救国”。寿祺的进步言论受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的赞赏。1945年4月,他主持创办《拓报》,宣传民主进步思想,颇受读者欢迎。

寿祺博古通今,痴学成癖,着述甚富,计有《周易简义》、《河鱼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吏治研究·行政类讲义》、《甘宁青史略》(100余万字)、《种族之掺合》《、中国小说考》、《西北道路志》、《重修镇原县志》、《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求是斋丛稿》、《求是斋群粹录》、《求是斋诗话》、《歌谣汇选》等三十余种。

1947年12月病逝于兰州,安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2002年,族人迁先生及其家属遗骨回原藉安葬,并刊石树埤。

顶部
旷观泅戏
秀才
Rank: 2



UID 13053
精华 0
积分 518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甘肃购车
等待验证会员




UID 5426
精华 0
积分 998
帖子 78
威望 0
金钱 130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11-23
状态 离线
应该加分  

顶部
沿洄黑吃黑
楼客




UID 12979
精华 0
积分 606
帖子 55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太有才了 / 太油菜了

顶部
洽闻渠答
秀才
Rank: 2



UID 12046
精华 0
积分 2317
帖子 57
威望 0
金钱 20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一楼的位置好啊..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2 04:3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665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