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改姓”与“赐姓”
小明
秀才
Rank: 2



UID 1414
精华 0
积分 3075
帖子 451
威望 26
金钱 224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1-5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00:1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改姓”与“赐姓”

先来听一个故事:唐代宗时有一个诗人叫戎昱,此人生平事迹《唐诗纪事》中亦收有他的诗作,可见也算小有名气。戎昱年轻时考进士不第,百无聊赖,便跑到湘桂一带漫游。没想到在三湘四水却遇到了知音,有一个姓崔的中丞非常赏识他的才华,而且赏罚分明识到了想要招他做乘龙快婿的程度。这对于一个“落魄江湖载酒行”的穷酸文人来说,自然是帮梦也想不来的美事。可是,崔中丞提出的惟一一个条件却着实让戎昱犯了难:戎姓别扭,要想娶妻,须先改姓。戎昱知道崔中丞的女儿不但貌美如花,而且聪明绝伦,是难得一见的好姑娘。一边是如花美眷,一边是祖宗传下来的姓氏,孰轻孰重?戎昱犹豫不决。不过,选择尽管痛苦,戎昱最后还是做出来了,退掉了亲事。他在退亲诗中这样写道: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称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话说得很明白:娇妻,我所欲也;本姓,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娇妻而保本姓也。再直白一些:你看得起我,我很感激;可是想要让我改姓,那是万万不能的。舍此,其他的条件我都可以考虑答应。

故事反映了一个思想:改姓在古代是一件很折当事人面子的事,往深里说恐怕还有辱及列祖列宗的成分。所以,看古演义小说,英雄好汉登场,大多都会底气十足地来一句: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也。号一报,是战是和,就交给对方任由他掂量了。她和名连在一起,往往就是一个招牌,你的所有相关资料都附着储存在这个招牌上。通俗一点说,这个招牌就是你的象征,你的名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和“为名所累”中的“名”就是这个意思。招牌一倒,名声一坏,你这人以后再想有颜立于天地之间可就难上加难了。

相比而言,姓所代表的意义要单纯、纯粹一些,它是先祖留下来的一个符号,借以将你和其他姓氏的人区分开来。如果是世家大族、名门高姓的话,这个区分的意义就显得愈为重要,她本身就昭示着身份和地位,光彩和荣耀。故事中的崔中丞之“崔”,在唐代姓氏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国姓“李”都得俯首称臣,更不用说名不风经传的小姓“戎”了。所以戎昱执意不肯改姓,他也只能忍痛割爱,表示有莫能助了。

戎昱无疑是具有几分骨气和知识分子的痴气,说不改就不改,宁肯打光棍也不改。可是,事实上,百家姓上现有的几千个姓氏和改姓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姓氏文化的历史上,改姓的的确确存在,而且还不是“暗香浮动”的支流,而是根深叶茂的主干。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改姓”并不是由个人的意志、骨气或痴气决定的,不是当事人改,而是“不得已耳”。

改姓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避讳改姓

避讳改姓在先秦时已有之。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因为又叫做项籍。对不起,项羽还没有自刎乌江之前,“籍”字大家就都不用为姓氏了。原本姓“籍”的只好改成姓“席”。到了汉代,武帝名讳为刘彻,姓“彻”的又得改成“通”。这还是最一般的,严重时候,非但皇帝老儿的讳要避,连他老子和老婆的讳也要避。这个朝代避这个,改朝换代后又要改回来避另一个,避来避去,好端端一个姓氏就给避得全乱套了,连最聪明的头脑都几乎搞不清楚自己的先祖到底姓什么,自己的姓氏究竟变了几变才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的。拿“敬”姓为例。南朝时,侯景发动兵变掌权,他的名字“景”跟“敬”音相近,她“敬”的于是改成姓“文”。盼到侯景垮台,“敬”姓赶紧恢复原貌。好景不长,五代十国时候,石敬瑭建立后晋,虽然是个儿皇帝,可毕竟还是个九五之尊,也得照顾老规矩办理。这回敬姓人索性把“敬”字掰成两半,一半姓“苟”,一半姓“文”。后晋覆亡,“苟”“文”合二为一。可是紧跟着赵匡胤又建立了宋朝,赵的爷爷叫赵敬,这样姓“敬”的又得咬着牙施展分阶段身术。就这么改来改去,连姓“敬”的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改了几回。

再比如“汤”姓。从周代开始规定,上古帝王的名号也在避讳之列。商朝开国之君名汤,汤姓改成“阳”姓。秦时,秦武公名荡,汤、荡音近,汤姓改成“杜”姓。汉时,刘邦未登大宝之前被封过“砀君”,又得改,这回改成“锡”。避讳改姓不只是避皇族的名字,有时皇帝忌讳的事物臣下也要识趣地避忌。还说汤。明天国太祖朱元璋,从名到姓,按说怎么着也和汤扯不上关系。可善于发挥想像力的朱元璋脑筋一急转弯,还真是像模像样地扯上了,说是死猪(朱)就怕开水烫。因此他在汤泉洗澡时,御笔一挥,把汤泉改成了温泉。他手下的大将汤和是个聪明人。——明开国功臣中得“保首领老于户片牖之下”者寥若晨星,汤和便是其中之一。——知道朱元璋的忌讳后,主动上书,声称自己的“汤”姓字形虽不予变动,但音却非“汤”,而是“商”音。这个马屁正拍在准地方,朱元璋心花怒放,传谕天下,“汤”全部都读成“商”音。今天读古书至“汤汤洪水”,都念作“商商(音)洪水”,就是朱元璋怕烫的孑遗。

避祸改姓

此类前文已有述及,司马迁后人改冯、同和朝信后人改韦姓均属此例。这里再举两个较典型的例子。

战国时,陈厉公的儿子陈完任大夫一职,他和太子御寇的私交甚好,朝野皆知。后来,在一次宫廷政变中,太子御寇被杀。陈完害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赶紧逃到齐国,并且改姓了“田”。经过多年数代的苦心经营,陈完的子孙非但在齐国扎下了根,而且势力日渐强大,最后竟取姜氏之齐而代之,完成了一次不显山不露水的和平演变。再后来,秦席卷天下,包举宇内,齐灭。齐国的田姓王族为了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但改姓时他们又对自己的王族血统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于是就改成“王”姓。这支“王”历史上至少出过一个名人,那就是在两汉之间托古改制、为天下笑的王莽。

南唐李氏政权被宋攻灭后,李后主和皇族中的邓王一起充当了俘虏。后来,李后主不合借诗词乱发牢骚,被多疑的宋太宗抓住小辫子赐死,邓王也同时被难。只有邓王的第八个儿子机缘巧合,幸免于难,流落在民间。为了自保,他把父亲的封地“邓”拿来做姓,改姓邓。这支邓姓人后来有一部分在湖南安居下来,今天主要在安化县一带繁衍发展。

3、入赘改姓

“入赘”简言之即是结婚后男方到女方家里居住生活。这里所说的男方过去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赘婿”,也就是现在的“倒插门女婿”。有的“倒插门女婿”到女方家以后也要改姓。

清朝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即海宁陈氏家族,是有清一代四大官宦家族之一。先后出过三位宰相,十一个相当于今天省部一级的官员,家族男性成员中六分之一以上有功名。康熙、乾隆下江南时都曾在陈家落脚歇宿,这可是封建时代为人臣者的无上荣光。其实不用这么罗索,看过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的人都知道,海宁陈家被雍正皇帝施“偷龙换凤”之计,乾隆其实便是陈阁老的骨血,陈家洛的亲哥哥,地地道道的汉人。小说家之言不足为据,不过这个故事确非金庸向壁虚造,凭空杜撰,而是民间一直流传的一种说法。真假姑且不论,能在老百姓口中和皇家子嗣扯上关系,海宁陈家当时的地位至少是可以想见的。

根据陈氏家谱记载,族中曾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高亮的人,是北齐皇族高氏的后人。他年轻时在海宁一带漫游,有一天走路走累了,就随便找了个桥头歪靠着休息。没成想一坐下就睡着了,不知道防备身子,结果一头栽下河去。这时候,在桥边开豆腐坊的一个陈姓老汉正在午睡,他梦见有一条青龙掉进了河里,就赶快爬起来看,发现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湿淋淋地在水里挣扎。陈姓老流救起了高亮,一打听,知道他原来还是名门之后,虽说如今身一人,书剑飘零,但由梦中情看来,终究不是池中之物,总有飞黄腾达日。于是陈老汉便把女儿许配给了高亮。高亮做了赘婿,踏踏实实呆在了海宁,子女后来都跟着母亲姓了“陈”。后来,陈家慢慢在海宁一带兴旺繁盛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作为厘清世系、传承后人的家谱,所载之事是很有选择性的。陈氏族谱能把这样一个近于荒诞的故事堂而皇之收录进去,至少证明入赘改姓在当时颇为普遍,并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丑事。

4、趋荣改姓

全身远害、趋炎附势应该都可以笼统称为人之常情,人品怎样,只看你趋、附的程度如何,便知备细。一个人尚是趋炎附势到把老祖宗赋予自己的姓氏都要改掉以讨人欢心,获取利益,那么这个人只怕就难掩天下悠悠之口说长道短了。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不稀缺。尤其是唐朝令狐为宰相时,一下子就出了一大批,比过江之鲫还要多。

令狐不是大姓。唐宣宗时,令狐任宰相一职,这是一个很有“姓氏”自尊心和责任感的热心人。他痛感自己的宗族不够旺盛,故而凡是有姓令狐者前来投靠,他都不遗余力地多方帮助提携,或赠钱物,或予以举荐,至不济也能给人家几天饱饭吃。此消息传开,天下令狐姓人络绎而至,几乎要将令狐家的门槛踩破。还不只是令狐姓人,有些姓胡的人见姓令狐的满嘴流油、容光焕发地从令狐家出来,害了红眼病,于是心生一计,在“胡”姓前添上“令”字,变成复姓“令胡”,然后大摇大摆地大老远跑去找令狐亲联宗,打抽丰。令狐只顾高兴,又没有精力一一检查投奔诸人的家谱族谱,这些由“胡”姓变化而来的“令胡”姓往往便诡计得售,满意满载而归。诗人温庭筠冷眼旁若无观,无当局者之迷,写诗讥刺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为分几口冷猪肉吃而不惜留千载话柄,世事有时就是这么奇怪。

5、避耻、避嘲改姓

望文生义,避耻者,耻于与某人同姓为伍;避嘲者,因原姓不雅或不吉遭人嘲笑而改。避耻的情况较复杂。有的是耻于和奸佞叛逆同姓。如唐代宗时任兵部尚书的李抱玉,原名安重璋,因战河西有功,玄宗改其名为“抱玉”,故名安抱玉。安史之乱爆发,李抱玉耻于和安禄山同姓,上书请求改姓,玄宗赐其国姓李,至此姓名悉变,面目全非了。明末李自成起义,席卷天下,有封建卫道士李和,不愿和“犯上作乱”的“贼酋”李自成,上书改姓为“理”。

避嘲改姓现象姓氏史上亦有记载。如三国时吴人是仪,本姓“氏”。素爱挑人毛病的大儒孔融见了,嘲笑他说:“氏者,‘民’无上,可改为‘是’。孔融是信口开河,氏仪却深以为然,于是改姓为“是”。

6、其他形形色色的改姓

有时改姓是为了方便辨别,这在少数民族尚无姓氏的情况下较常见。如明成祖因朝中同名的鞑靼人较多,不得已赐姓以示区别。

有时改姓的原因纯属偶然。如后汉时有个人叫谢服,任职鸿胪卿。忽一日要带兵出征,顿觉自己的姓名皆不祥,遂立改为射咸。也有的因过继给别姓人当子女而改从别姓。这在民间较为常见。如王家的儿子过继给张家,于是就改姓“张”。

经外,在姓氏发展史上,音讹和省文也是常见的两种改姓现象。

音讹即指读音因各种原因发生误差,以讹传讹而改姓。例如:三国时的简雍,为蜀汉大臣,本姓耿,因幽州人读耿为简,耿雍便成了简雍。

因音讹而改之姓。一般来说都是音近字,亦有同音字。如:莘氏讹为辛氏,欧氏人讹为区氏,载氏讹为戴氏,虢氏讹为郭氏,郯氏讹为谈氏,姒氏讹为似氏,雷氏讹为卢氏,吾丘氏讹为虞丘氏,毋丘氏讹为曼丘氏,穆氏讹为缪氏等。

省文,即省写原姓字之偏旁或一部分笔画而改为新姓。省偏旁者如:鄣改为章,邴改为丙,改为来,改为寻,邵改为召,邾改为朱;省笔画者如:桥去乔改为木,理去王改为里,谭去“言”改为覃,熊去水改为能。

音讹与省文这两种改姓情况因为之一般是在原姓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姓,即新姓产生,原姓并未消失不用,一姓分为两姓。这在某种意义上无疑极大丰富了“百家姓”的内容。

说完改姓,再说赐姓。严格说来,赐姓亦是改姓之一种,此处单独拈出以示重视,原因有二:一则赐姓表达的是皇帝的意志;二则赐姓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始终,算是改姓族群中的第一大宗。

帝王赐姓,大多用以褒奖、笼络臣属,使其对自己死心塌地,死而后已。像前文提到的南明小朝廷对“国姓爷”郑成功。但也有因下忤上,致使“龙颜大怒”,贬斥臣属而赐恶姓的。这种赐姓的“赐死”没什么两样,是最严厉的惩罚之一,被赐者一般是政治竞技场上的失败者,所赐姓大多含有凶恶,不祥之意。如:南朝齐武帝萧赜原与巴东王潇子响同出一宗,永明八年萧子响叛逆伏诛,齐武帝盛怒之下,赐其家族“蛸”姓。蛸是一种长脚蜘蛛,其丑陋可想而知。南朝梁武陵王萧纪谋反失败,元帝萧绎将其族改姓为“饕餮”以示惩诫。武则天做得更绝,周朝建立以后,武则天开始一个一个收拾自己的反对者。将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高宗曾经宠境的萧妃改姓为“枭”(砍头而悬之以示众之意;将起兵和她对着干的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以及株连进去的李姓诸王悉数改姓“虺”(毒蛇),突厥可汗默啜改姓“斩啜”。正是一朝“得志便猖狂”,不但新仇,连旧恨索性也一并结算。典型表现是武则天连她的两个叔伯哥哥武惟良和武怀远都不放过。这两武其实和她并无任何深仇大恨,只不过在她未入宫,也就是未发迹之前,对她表示过轻慢而已,这点陈谷子烂芝麻的小事导致了他们不得不忍气吞声改姓为“蝮”(毒蛇之一种)。非止改姓,武则天兴致上来,连名也变着法改。同样是对付得罪过她的人,松莫都督李尽忠被改名李尽灭,陈州刺史孙万荣被改名孙万斩。一字之异,意思迥然有天壤之别,这也正见出武氏的手段。

当然,对于自己的心腹爪牙,武则天也会使用怀柔政策以结纳甚主。她把佐助她的得务工具书各集体赐姓为“武”,还把她的面前冯小宝改为薛怀义,这其中大约“有深意存焉”,吾辈却不可得而知矣。总而言之,武则天大概要算是中国历史上在赐姓方面花样最多的君王了。

赐人恶姓以泄愤,只是少数刁钻古怪的帝王的作派,显得太过阴损,壮夫不为。壮夫即偶一为之,亦必对此獠着实恨之入骨,欲让其先祖后人都跟着蒙羞忍耻,让他本人九泉之下亦不得瞑目安生。一般情况下,臣下一提到“蒙圣上赐姓”,都是眉开眼笑的,因为那实是无上的恩崇,表示皇上根本没有拿你当外人看,所以才和你认同宗。

历史上赐姓作为手段笼络外族或手下的皇帝不乏其,而且大都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举例为证:

匈奴人在西汉初年还没有明确的姓氏。汉武帝为了拉拢他们,就利用了赐姓这种方式。因为匈奴人祭天时习惯用金人,武帝就赐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金”姓。这支金姓匈奴人后来就在汉都长安繁衍发展起来,七代都是权贵。这个太子便是武帝驾崩时遗命让其与霍光一起辅佐新君的顾命大臣之一金日。李陵出击匈奴,战败投降,在北地娶妻生子,曹魏时其后人有从匈奴归者,因皇上在皇宫丙殿接见,故赐姓“丙”。南北朝时,西魏的刘亮收复潼关,厥功至伟,被文帝元宝炬封为车骑大将军,并赐以西魏贵姓“侯莫陈”。五代时,后周柱国太尉李弼封爵赵国公,并被赐鲜卑姓“徒何”。如此等等,考诸曲籍,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千万别以为赐姓只是皇上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让臣下半分实际利益捞不着,仅仅猫咬尿脬——空喜欢一场。事实上,聪明的皇帝不但赐给别人姓,而且会巧妙地利用赐姓大做文章,在政治斗争中最终胜出。

唐昭宗时,大宦官杨复恭飞扬跋扈,翻云覆雨,连昭宗和宰相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因为昭宗是被杨复恭推上帝位的,碍于面子,所以一时之间也拿他没办法,心里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表面上还得十分恭顺。当时杨复恭收了不少干儿子作为党羽,其中有一个叫胡宏利的,胆识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杨复恭对他十分器重,还特意给他改了个名字叫杨守立。昭宗看在眼里,寻思着有机可乘,便跟杨复恭说:“能收到这样的干儿子,真是你的福气。他牙艺那么好,正是为国出力的大好时候,能不能让他到宫里来,给朕做保卫工作呢?”杨复恭一听,正中下怀:有自己人在皇上身边,宫中还会有什么事能瞒过自己,于是便答应了。杨守立进宫以后,昭宗立即赐他国姓“李”,给他改名“顺节”,对他恩宠有加,还把皇宫近卫军的统帅权毫无疑心地交给了他。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人不懂歹。这样时间一长,李顺节,也就是原来的杨守立,更原来时的胡宏利渐渐疏远了杨复恭,投靠到昭宗一边,成了他的心腹亲信。最后,唐昭宗就是利用李顺节,把杨复恭除掉了。

历朝历代皇帝中,赐姓最多、最滥的恐怕要数唐朝皇帝,而且动辄就赐国姓“李”。武则天临朝称制后热衷替人改姓,不能不说和受前辈影响有莫大的关系,而李姓如今能跻身全国人数最多的五大姓氏之列,大约也是得了唐皇滥赐国姓之功,敞开胸怀,笑迎八面来风,对其他朝代视若拱璧的国姓也毫不吝啬。初唐徐世,也就是民间熟知的徐茂公,为兴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又随李靖破东突厥,治并州16年,突厥不敢南向。为表彰其功绩,太宗赐他姓“李”又因避太宗讳,去“世”字,后人皆称之为“李”。

唐时,西北的少数民族党项渐渐兴盛起来,后来归附唐朝,纳贡称臣。其首领原本姓拓跋氏,被赐姓“李”后,改名为李继迁,当然,这支李姓党项宋时又被赵家政权笼络,亦赐国姓“赵”,当时的首领改名为赵宝吉。这个赵宝吉便是后来建立西夏政权的赵(李)元昊的祖父。由此亦可看出:以赐国姓笼络并不是维护皇权的一剂万用灵药。被笼络者蛰伏时自会俯首帖耳,一旦羽翼丰满,条件成熟,没有人会喜欢别人的劳什子国姓,人家还想着逐鹿天下后拿自己原本的姓氏作为国姓赐给别人呢!

赐姓作为改姓中的一个较特殊个例,所赐姓与原姓氏一般无任何联系,即有联系也纯属巧合。而改姓的大部分情形,原姓和所改姓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除赐姓以外,原姓和所改姓风马牛不相及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下面就举几个小例子,以收束全篇。

(一)公元前203年,秦国攻灭韩国,俘虏韩王安,韩国王室子孙流亡各地,惶惶不安终日。逃难过程中,有一个叫韩瑊的王室子弟,天寒过渡,把守渡口的秦兵盘问他的姓名。韩瑊惊慌失措,答不上来,只下意识地用手指了指冒着寒气的河水,意即以水寒喻其姓韩。哪知秦兵想像力不够丰富,会错了意,又问他是不是姓河。生死攸关,韩瑊急中一智,回答道:姓氏从人不从水,我姓如何的“何”,而非河水之“河”。秦兵信以为真,就放他过去了。韩瑊侥幸逃脱虎口,心有余悸,为了纪念这次历险,也为让后世子孙铭记这段历史,遂将韩姓改为何姓。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种版本,说是韩王子孙亡命江淮,江淮音讹,吐字不清,读韩为何,因而将错就错改成“何”姓。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姑置之不理。

(二)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义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元政权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亡日可立而待也。一个明哲保身的元朝将军开了小差,结果遭到元军和朱元璋起义军的双重追杀,逃到最后几乎已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他想到了以改姓的办法逃避劫难。这么琢磨时天上刚巧有只乌鸦叫了一声,他觉得是这声乌鸦叫救了他,随后便躲进小河边的芦苇丛里,结果果然侥幸躲过了追杀。隐姓埋名活下来后,将军对那只乌鸦一直念念不忘,索性从此就姓了“鸦”。如今江苏扬州还有不少人姓“鸦”,和那个将军有无渊源却已不好说了。

(三)清乾隆十九年有个进士叫秦大士?此人颇有骨气?据说就是有一次去杭州会文,杭州那些生员跟他开玩笑,开得有些过头,把接风宴摆在了西湖边上的岳庙里面。岳庙里可是跪着秦桧夫妇的像哩!秦大士到地界一看就明白了。明白了也没办法,丑事的的确确是自家祖宗做下的,推不脱也赖不掉,遭人奚落也无话可说。不过秦大士既然能中进士,自非等闲之辈。灵机一动便有了主意,不动声色地挥毫写了一副对联,联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大士还真不是空口白牙说说而已,回家后他就把姓改了,改成“岑”。这一支岑姓后来还出过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曾任广西巡抚的岑煊怀据说就是秦大士的后人。

顶部
凈觉冲薄
楼客




UID 12097
精华 0
积分 485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找个机会...  

顶部
泉骨洽足
楼客




UID 12731
精华 0
积分 700
帖子 49
威望 0
金钱 16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野狐子
秀才
Rank: 2



UID 578
精华 0
积分 7440
帖子 237
威望 0
金钱 497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26
状态 离线
谢谢哦  

顶部
历翁沛宫
楼客




UID 12833
精华 0
积分 529
帖子 48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黄骝畅游
楼客




UID 19050
精华 0
积分 319
帖子 29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七星车泉华
楼客




UID 19442
精华 0
积分 54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平凡的十三少
秀才
Rank: 2



UID 639
精华 0
积分 615
帖子 244
威望 0
金钱 15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支持一下哈  

顶部
q102155657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851
精华 0
积分 696
帖子 63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2-8
状态 离线
不错,支持下  

顶部
求爱洄流
楼客




UID 15162
精华 0
积分 46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14:5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926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