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风、寒、湿三邪是百病之源
机械迷城
秀才
Rank: 2


UID 1457
精华 1
积分 8524
帖子 364
威望 7
金钱 782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2-1-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7:5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风、寒、湿三邪是百病之源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寒气引起的。换句话说,寒气是许多病的根子。分析这些疾病的症状,就能找到寒气的影子;祛除了寒气,就能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风、寒、湿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一旦寒气损伤了阳气,就会造成温煦的“柴草”和正常生理活动的“动力”不足。温煦不够,就不能抵抗外来的寒气,因而怕风怕冷,风一吹就打喷嚏,打寒战。动力不足,各种代谢机能就有所减退,表现出低血压、甲减、消化不良等病症。总之,所有伴有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症状的疾病,都可能是寒气引起的。

风,寒,湿气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

风,寒,湿,气引起气血淤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也都与寒气有关。

风,寒,湿气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此外,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气有关。

风,寒,湿,气还有收引的特性。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外表的筋脉收缩,表现为大小腿转筋、静脉曲张;冠状动脉收缩,则表现为冠心病心绞痛;细小的血管收缩,可引起冠脉综合征或者中风。

不仅如此,许多疾病,什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大多数都与风寒湿气有关。

风,寒,湿,气不算什么,要命的是寒气和其他病因里应外合。

朋友们可能要问,您上面说的这些疾病,可都是些疑难杂症啊!如果病因是寒气,喝点生姜水,喝点酸辣汤,被子焐一焐,发发汗,寒气一散,不就可以好了吗?

这话说得好!有些疑难病症,知道了它的根本原因,治疗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困难。

也有些病症,虽然寒气藏得比较深,但通过刮痧、灸法、熏蒸、拔罐,结合食疗、运动,也能得到根治。对于中医而言,寒气不算什么,一般都能除去。但要命的是,风寒湿气会和其他病因结合起来,使疾病深痼难疗。

风,寒,湿,气会引起气血的凝滞,形成淤血,寒和淤又可以结合起来,使疾病复杂难治。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和中风,就有寒和淤的双重特征。对于这些病症,如果您只知道活血化淤,不祛除寒气,就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风,寒,湿,气会和湿邪结合起来,形成寒湿。许多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就是如此,肌肉关节疼痛不适,发热怕冷反复发作,关节又肿又痛。这就既要除湿,又要驱寒。

风,寒,湿,气久郁在里,也可能化热。有些疾病,表面上是上火,比如口腔溃疡、痤疮,内里却是冰凉怕冷,喜欢暖和。许多医生被假象迷惑,用清热泻火的方法,使疾病越治越重。

如果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再感受寒气,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因此,要想健康,最聪明的办法,当然是不要生病。而要想不生病,就要弄清寒气最容易从哪里入侵,什么情况会招致寒气伤身。

寒气最喜欢人体的哪些部位?

敌人从哪里入侵,我们就从哪里把它驱逐出境。同样,寒邪入侵的途径,也就是寒邪排出的途径。弄清了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有重点地进行自我保健,防止寒邪的侵入,做到未病先防,而且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自疗。

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阳气,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有的朋友在户外行走,突然遭遇大雨,头部就会感受寒湿。加上头部阳热气盛,毛孔常处于开张状态,寒邪就更容易侵入。

大多数朋友如果因感受风寒而感冒,都会有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寒气入侵的反应。假如寒气长期从头部侵入,就会形成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从养生角度讲,保护好头部使其不受寒气侵袭尤其重要。出门在外,特别在寒冷或多雨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携带雨具,下雨时及时把头部保护起来。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一定要用干毛巾擦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以防寒气入侵头部,引起头痛。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当地老农喜欢在头上戴个白羊肚手巾,就起到了保护头部不受寒气入侵的作用。

背部: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也是阳气旺盛、容易感受寒气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渐积,可以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以及慢性腰腿痛。而从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这些病症。

火疗、拔火罐、刮痧、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常选择背部作为治疗部位,就是这个道理。

口鼻:口是饮食进入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可以通过口把寒气带入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流行时,人们戴上口罩,就是为了防止寒气的侵入。

肚脐:小孩和老人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夜间睡觉,不小心蹬开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

有经验的老年人,会给孩子做个兜肚,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能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兜肚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治疗许多疾病。

关节处毛孔:关节处的毛孔张开时,若不注意保护,寒邪会乘虚而入。剧烈活动后大汗淋漓的人,产后坐月子的人,如果遭遇暴雨、凉水、冷风、寒气等,最容易得病,甚至得重病。及时喝生姜红糖水,使寒气从毛孔排出,可以防止这些疾病,得风湿后就要靠喝健步风湿酒才能治愈。

脚底: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及时更换、睡觉时脚底正对着空调吹,都可以招致寒气的入侵。经常按摩足底,用热水浴足,则可以将寒气从足底排散出去。

前后二阴:迎着寒风大小便,性生活之后吹空调,此时寒邪就可以从前后二阴悄然入侵。这是许多风湿性疾病的根源所在,值得引起注意。

总之,要知道风、寒、湿、邪是百病之源,西医对此束手无策,中医对此也十分挠头,治愈它首先就必须要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理念,风,寒,湿,三邪是“无孔不入”的,要防止风,寒,湿三邪入侵,就得保护好我们的五官和这“九窍”。治愈它首先就必须要舒筋活血,祛风除湿.而"根治风湿秘方(辟谷实在太棒… "效果显着,简直是神效.(风湿达人)

顶部
华夏32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164
精华 0
积分 1528
帖子 121
威望 0
金钱 207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3-8-2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7-12-25 08:0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不错,看看。  

顶部
企至博士祭酒
楼客




UID 18601
精华 0
积分 495
帖子 45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无名
秀才
Rank: 2



UID 2544
精华 0
积分 1585
帖子 138
威望 0
金钱 6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长时间没来看了 ~~  

顶部
法供熬熬汲汲
楼客




UID 15289
精华 0
积分 824
帖子 53
威望 0
金钱 24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谢楼主

顶部
沴魃拍
楼客




UID 13740
精华 0
积分 508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HOHO~~~~~~  

顶部
暴富凉
楼客




UID 11148
精华 0
积分 689
帖子 48
威望 0
金钱 16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静听雷
秀才
Rank: 2



UID 7242
精华 0
积分 1558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14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洽悦汪芒
楼客




UID 18062
精华 0
积分 519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谢楼主

顶部
想飞的拖布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进步奖3 进步奖4 进步奖10 精英学者奖 长期在线奖 版主勋章 超版勋章
UID 156
精华 22
积分 11076
帖子 1313
威望 585
金钱 3442
贡献 2693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7-8-24
来自 新庄塬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18:5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23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