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定西王公桥 它也曾官清马骨高
洋姑娘
秀才
Rank: 2


灌水英雄奖
UID 1315
精华 0
积分 1961
帖子 450
威望 72
金钱 94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1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3:4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定西王公桥 它也曾官清马骨高

我们要寻找的“王公桥”不是如今平定高速公路上那座气势恢宏的“王公大桥”,而是在距定西市安定区东30公里的宋家沟这座已近废弃的“王公桥”。它的得名曾经和清乾隆时期一个名叫王廷赞的封疆大吏有关。

记者所见到的王公桥早已不是古桥风貌,而是1983年8月,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它高33.9米,曾为甘肃省公路桥梁之最。

站在远处看它,它像一根楔子,从沟壑上空,将两边崖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除了偶尔路过的三马子,王公桥上半天也见不到车辆通行,这是因为312国道在此路段裁弯取直,如今的王公桥基本上废弃了。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定西王公桥




王公桥冷冷清清,但这个叫王廷赞的名字,近年来仍然不时出现在描写乾隆盛世时的历史小说和影视剧里。

俯下身来,肯为百姓修桥补路的巩昌(今陇西境内)知府王廷赞虽在边远州郡,但他从来没有离开主政者的视线。

在清代,官员分为正途与异途,正途以科甲为主,异途则指通过捐纳步入仕途的官员,此类官员一经保举则视同正途。

王廷赞虽是一个由捐纳步入仕途的官员,但乾隆对他颇为器重。清史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用甘肃知县,三十五年补授甘肃泾州知州。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被引见,皇帝的朱批是:“此人去得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廷赞再次得到引见,乾隆对他的考语是:“竟好。可用‘道’,还可升用。”

此时的王廷赞尚能殚精竭虑,一心为百姓造福。在王公桥的原址,在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以前,曾建有永济桥,取永远济民之意。当地百姓将他重修过的“永济桥”直呼为“王公桥”,足见他的民望甚高。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谁能想到他会成为清代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的一大主角呢?

王廷赞由清官向贪官的滑落或许不能拿环境和地位变化来解读,而是捐纳步入仕途,“有投入必得有产出”,这样的贪欲可能早已在他的灵魂深处纠结,环境的改善和地位的升迁只不过是为其贪欲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菜根谭》有云:“贪得者分金恨不得银,封公怨不授侯”,这真是贪官污吏的真实写照。而明代朱载育《十不足》歌里对贪欲者的欲壑难填的讽刺更辛辣,“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正所谓荣与辱共蒂,生与死同根,贪心胜者,逐兽往往不见泰山在前。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属甘肃河州管辖的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起事反清,聚众进逼兰州。乾隆皇帝唯恐兰州不保,急调连城、凉州、陕西等地援军进剿。数万官军会聚省城,军费兵饷成了大问题。由于官军不能速胜,乾隆震怒,撤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一时甘肃地方官员惶惶不可终日。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为了摆脱仕途的危机,主动向乾隆帝上奏折说:“臣甘愿将历年积存廉俸银四万两,缴贮甘肃藩库,以资兵饷。”

王廷赞万万没想到,他的一道奏折,却被精明的乾隆看出了问题破绽。他责问:“王廷赞仅任甘肃藩司(即布政使),何以家计充裕?”另一件事情也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军机大臣阿桂一行到达兰州后,在奏折中多次提到甘肃地方经常阴雨,往往延滞用兵。

乾隆联想当年王廷赞的前任王亶望在甘肃任布政使期间,连年奏报地方干旱,唯独今年雨多,其中必有虚报情形。当即传谕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严密访查王廷赞因何家道充裕,是否与甘肃捐监一事有染指情弊。

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一个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你永远不知道皇上在想什么。比如说王廷赞,把自己的廉俸银都捐给朝廷以示忠心,却被乾隆相疑。

问题就出在王廷赞砸出去的四万两银子数目过多。在清朝布政使是从二品官,一般来说年俸是一百五十两左右,有一百五十斛的米。此外清朝后来还有养廉银,但各省不一样,甘肃地瘠民贫,官场清苦,王廷赞作为一省之布政使无论如何也捐不出四万两私银。这不得不让乾隆产生怀疑。

乾隆顺藤摸瓜,他敏锐地感觉到在此之前,甘肃的“捐粮入监”异乎寻常地持续了七年,其中必有猫腻。

什么是捐粮入监呢?在清朝,每逢有大事,比如说康熙时期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或者说有灾荒要治理黄河,这时,如果国家财政困难,那么朝廷是允许捐官的,就是可以花钱买官做。也可以捐名号的,比如为父母捐什么夫人之类的;此外还有捐监,就是交一定的钱,获得国子监监生的名分。

这个制度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甘肃就一直没停过,历年的捐赈,在放粮的名义下,任意开销,实际上是完全融入到各级官员当中去了。王廷赞接任以后仍然用这种办法。

结果一清查,王廷赞的前任王亶望的事就给抖搂出来了。此时,已远调浙江升任巡抚的王亶望在办理浙江海塘工程期间,也主动捐献出私银50万两,引起了乾隆皇帝深深的怀疑。于是,乾隆皇帝一面集重兵于兰州,镇压苏四十三起义;一面又在甘肃拉开了追查地方官员冒赈侵贫的内幕。

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给乾隆上奏章说,甘肃这些年连年大旱,百姓饿死不少。因此请示朝廷,在当地开展捐粮运动,捐得多的富户可以取得“监生”资格。对救灾一向大力支持的乾隆批准了王亶望的建议。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王氏却只收银子,不收粮食。数年之间,就筹集了上百万两白银。这笔钱他一分也没有用来救灾,而是在命令各级政府编造假账报销后,与各级官员私分掉了。

在贪污大量银两的同时,王亶望不断上奏朝廷,说他办理捐粮事宜,救了多少灾民,灾民如何流着泪感谢皇帝,感谢朝廷,纷纷称赞大清王朝好。这样的奏折哄得皇帝心花怒放。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乾隆因王亶望办理捐粮“有功”,一道谕旨将其调往浙江升任巡抚。

此后王廷赞接任甘肃布政使后,虽然发现了监粮折银不符合“捐监”的规定,他也曾与总督商议,欲请停捐,但终究经不起利益的诱惑,非但不据实陈奏,反而又将私收折色一事,由各州县办事改为兰州知府总办,变本加厉,复蹈泥潭。

捐出银子的王廷赞不知大祸临头,在赴避暑山庄觐见乾隆时,立即被逮捕审讯,他在百般抵赖后终于揭发了甘肃官员集体冒领贪污赈灾款项的事实。此后被称为清代第一大贪污案的“甘肃冒赈案”渐渐浮出水面。

最后核实,在这七年当中甘肃省总共卖了27万多名监生,收的银子理论上讲大概有1500多万两,其中官员侵吞了290多万两。事发以后,王廷赞被判斩立决,总督勒尔谨赐自尽。

在今辽宁省绥中县有王廷赞祖坟所在的王氏墓园,异乎寻常之处,就是为王氏家族带来殊荣的王廷赞死后未能葬入墓园,而只是葬在墓园外东侧山坡上。原因是他的下场是世俗忌讳的“横死”,所以未能葬入祖茔。

还有一个着名人物重修过“永济桥”,他就是着名的左宗棠。

左宗棠于同治十年(1871年)10月,从静宁进驻安定(今定西市),为了加快调动大队人马,转运军需,传递文书的需要,对安定境内的道路进行修筑。

其间工程量最大,历尽艰险的地段当属西巩、青岚山交界处山路及宋家沟的“永济桥”地段,除了山道盘绕的修筑,主要工程是彻底修建“永济桥”。工程完毕后,幕府请左宗棠做记,但左帅说:“掠美沾名,吾不为也,但名之曰永定”(见《甘青宁史略正编》卷十九)。以前的王公桥每遇山洪便坍塌了,反反复复,重修过许多次,但在左帅砖石为拱,彻底改建并命名“永定”,此后四十多年安然无恙,但安定百姓还是固执地把那座桥叫王公桥,或许还在感慨那个叫王廷赞的人从贪官到清官的蹉跌吧?


引用:http://www.wenhuagansu.com/html/2016/diyu_1125/5568.html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196
帖子 1179
威望 272
金钱 865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据民国二十七年刘庆笃、张济川编撰《会宁县志续编》卷十二《重修王公桥檄》记载:
重修王公桥檄  一名永定桥
      会宁知县陈墉
巩州,秦陇孔道也。坡陀峻坂,险隘阻绝。安定东尤迫狭,危栈纡曲,仅容单车,旁临不测之溪,垂趾在外,过者人马掉哉,喘汗盘僻〈辟〉,一蹉跌立碎齑粉﹗风雨时至,万山之水瞬息奔灌,咫尺不可辨识。旧有王公桥渡,冲激倾陀,时筑时溃,无余址矣﹗
古者掌固司险,官不失物,而泽不陂,川不梁、道路若寒,见讥于《春秋》;又况严疆通驿,绣衣节钺所莅,重边将帅移防述职,荒陲小夷之长质子入侍,商贾仕官南北撤迹所必经之地者哉!久茀不治,非特守土者之羞,抑郡父老所恻然动心栗魄者也。本官奉命典郡,又摄观察使,义不忍恝,与方伯赵公议兴复。公慨然虑事量功,并谓宜浚支流、杀水势以图无穷,而储峙或绌,合佽诸部内尚节概者。本官因与士民约:毋怠毋吝。巩城钟楼、学宫之役,纪璜以捐资进阶四品,去岁事也。今工尤亟,费尤巨,当申请大府论叙,延锡冠带,视所纳多寡为差;即不及格,旌于其闾。捐有余之财,树桑梓久远之利,叨爵秩,获荣誉,奚慑而不为哉!行见慕义劝功,矫首攘臂,踊跃蒇事,易危途为坦道,以便边陲塞上,意不待辞之毕矣!

顶部
一本道人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01
精华 1
积分 2208
帖子 696
威望 69
金钱 962
贡献 17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5-23
状态 离线
定西史话记载:

定西王公桥

李成业

王公桥是坐落在今定西市安定区东25公里之处宋家沟上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在定西的交通史上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的安定县,步出东门,跨过永定桥,沿永定街直上,穿过西南公路,就进入了东大路。东大路的起点在今天的永定路与西南公路相接的十字路口。从十字路口越过朱家河坪、马家岔沟,绕安家坡盘旋而上,进入青岚乡,再往前行方可到达西巩乡的宋家沟,继续前行可达会宁县。由会宁出发,沿大道翻过六盘山,经平凉上董志塬后,越过泾川方可直达陕西彬县,这是安定的交通要道。

然而由于宋家沟地理环境恶劣,沟深66.7米,每当山洪爆发时,水位猛涨,可达6米之高。行人到此,面对穷山恶水,秃岭荒丘,“夏阻于山洪,冬困于冰雪”商旅魂断,脚夫叫苦。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始建土桥,名曰“永济桥”。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巩昌知府王廷赞主持,在此改建一座新桥。从那时起,人们就一直称此桥“王公桥”。

但王公桥建成后,因其地理因素制约和桥梁质量问题,不是桥身倾斜,就是趋于破败,曾经历数次改建:咸丰九年(1859年)修建一次;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部谭云观重建一次;光绪九年(1883年),甘肃总督谭仲麟又下令修补一次;民国22年(1933年)、民国31年(1942年)又各修建一次。特别是1942年6月前竣工的高18米、宽8.6米的石镶面门石台砖拱土桥,共征雇13700名民夫,先后垫支民夫、草工价8000余元,造价超过省上的拨款数。陕西商人朱和亭倡议并展开了募捐活动,甘肃省主席谷正伦为此次修建撰写了《重修王公桥碑记》。但此桥在民国34年(1945年)秋季山洪爆发时又被冲毁。

1957年下半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直接拨款重修王公桥,建成一座长44米、宽6米、高18.47米的永久式八字撑立木架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量的增大,考虑到木桥的质量及负荷问题,决定停止使用。1980---1981年,经省、地、县三级派员协商,会同有关人员现场勘查,决定建造一孔20米的“T”型桥梁,全长70.5米,建筑高度33.9米,桥面净宽7米。定西县人民政府和地区交通局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在施工现场指导。工程经过上下齐心协力,八方支援,历经15个月,于1983年5月竣工。这次耗资497609.88元重建的“王公桥”,桥位比原桥位上移2.5公里,为甘肃省境内建筑高度最高的一座公路桥,工程质量远胜于以前的任何一次修建。

进入20世纪末,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公路建设在西部地区全线铺开。302国道穿越定西境内,该线路绕过“王公桥”另辟新径,屡建屡毁的“王公桥”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1958年完工的“王公桥”依然屹立在宋家沟上,向世人展示着它不平凡的历程。

顶部
暴掠沙梨
秀才
Rank: 2



UID 19675
精华 0
积分 2327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20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说的不错  

顶部
暴悖求援
楼客




UID 16831
精华 0
积分 446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6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慢慢来,呵呵  

顶部
企踵显家
楼客




UID 12879
精华 0
积分 474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真好。。。。。。。。。  

顶部
骚是个性美
秀才
Rank: 2



UID 8929
精华 0
积分 1772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16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哦...............  

顶部
凉泣杖
楼客




UID 14303
精华 0
积分 385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泛云泰筮
楼客




UID 18887
精华 0
积分 451
帖子 41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顶下再看  

顶部
泛云然
楼客




UID 11480
精华 0
积分 573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支持一下哈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4 14:4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666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