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一个村庄的“艺术之旅”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196
帖子 1179
威望 272
金钱 865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4: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一个村庄的“艺术之旅”

在兰州西关,《热冬果》雕塑永远定格在人们的目光里。而今,它的作者——并不为广大市民熟知的前卫艺术家靳勒,被家乡秦安石节子村村民推选为名誉村长后,他用自己的方式和村民一起开始了令外界刮目的求变之途。

做客卡塞尔

2007年2月26日,着名诗人艾青的儿子、当代艺术家艾未未在自己的博客推出了参加德国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童话》并向全国征集1001人参加的方案。靳勒得知后,想到了老家石节子村。

秦安县叶堡乡石节子村,距县城5公里。13户人家,64口人的村落,被丈许高的土崖从山腰截成四块台地,村子因此得名。站在山顶,下面人家的院落一览无余。春节过后,院落安静,村道空落。个把陌生人的到来,会引起几只小狗的持续狂叫。

2007年3月的一天,李宝元正在自家果园里铲地,靳勒从兰州打电话给他:“宝元,想不想去德国旅游?一切免费。”李宝元回忆说:“当时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根本没当回事!”

几天后,靳勒来到村里,召集14户村民选举了代表全村孙、李、靳三大姓的4名农民去德国。他们是靳女女、李宝元、靳茂林和孙宝林。年龄最大的靳女女60岁,最小的80后孙宝林25岁。

同年6月16日,世界顶级艺术盛会、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德国小城卡塞尔开幕。在其后的5天中,石节子村的4名村民在靳勒带领下出现在卡塞尔威廉宫的展厅、街头和广场。

形式上,4位村民和其他作家、画家、大学生等人一样,在仅有20万人口的小城旅游参观。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他们的“真人”角色完成了艾未未的行为艺术作品《童话》。1001个人,他们统一配发了奶牛图案的拉杆箱、T恤、手环(类似通行证);展厅还放置着艾未未从北京运去的1001把不同时代的木椅。当他们分5批被陆续空降到卡塞尔后,整个德国轰动一时。这正印证了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他们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就是展现《童话》的元素。

有评论认为:“艾未未的《童话》以一种魔术般的方式把1001位普通中国人位移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语境中,以一种难以归类的手法造成的童话现象,聚焦了全球艺术界对中国的关注,并扩展了人们旧有思维的空间。”

多年生活在兰州的靳勒,就是想通过与艺术相关的方式,让生他养他的石节子村从沉默的大山里走出去。

去卡塞尔,4位村民成了全村的“明星,”也成了打破石节子村寂静的契机。但靳勒为此思索了许多年。

缺水,是这个村子的集体记忆。

石节子人祖祖辈辈从山下河湾挑水吃,过去,家中有小孩的妇女挑一趟水,出门前要将孩子绑在枕头上以防从炕上掉下摔伤,而且是走一路担心一路。六七年前,村里人家修了水窖,生活用水基本得到解决,但庄稼和果园还得靠天吃饭。李宝元家种了几亩花椒,去年干旱,花椒收入1500元。而十年九旱,小麦只能长到尺许,产量低,近几年,除了种植少量的洋芋,村里80%以上的耕地种花椒,基本没人种庄稼了。村里人戏称,他们是“山里的城市人”,吃粮都去城里买。

穿着麻鞋的靳女女、李宝元、靳茂林和孙宝林,穿越时空和不同国度来到卡塞尔,就像在《格林童话》里做了一次梦。

兴奋的村民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感激:选举艺术家靳勒为本村名誉村长。

山村美术馆

村民靳茂林家在石节子村的最高处,站在院外,能俯视到靳勒父亲靳海禄在大门口转悠的情景。

78岁的靳海禄老人脸上没有多少笑容,说起儿子靳勒,也没有太多的赞许:“我觉得他替大伙儿考虑,是好事,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在西北师大美术学院靳勒的工作室里,放在地上的一只粗糙沉重的小凳子,铜雕的,让人看着眼熟。“是西关什字雕塑《热冬果》里那只凳子的复制品。”靳勒说,他对家乡石节子村一直怀着一个梦。

1986年,22岁的靳勒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当他奔走乡上填写一些表格时,他觉得他22年的农民身份彻底终结了。但之后的经历中,对家乡的牵挂一直纠结在他的心头。村民的生活条件虽然逐渐好起来了,但恶劣的自然环境依旧使这里闭塞、隔绝。

大学毕业后,他闯荡过深圳,之后到西北师大任教。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读书期间,他接触和认识了现代艺术,但他更痛苦:“艺术和社会底层的人究竟能发生多大的联系?”那时,靳勒不知道该怎样帮助自己的村子。

在离开家乡的20多年里,靳勒几乎每年春节回家,除了看望父母,他和村民喝酒、聊天,“他们把我当做村里的一份子,说真的,没有抛弃我”。而李宝元说:“他是搞艺术的人,但和我们村里人平等着呢。”

靳勒买了一台DV开始记录村里原生态的生活。

2005年,靳勒在老家的炕洞、推耙和父亲栽植的一棵李子树上贴上了金箔,这个不为父母所理解的“稀奇”举动,靳勒却认为是他“艺术生涯中真正和村庄第一次发生联系”。这是他后来的行为艺术作品之一《贴金》。

现在想起来,靳勒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想表达什么,但他感觉真切、鲜活,有种来自内心的冲动。但用什么方式帮助村子,他依然有些迷茫。

4名村民去卡塞尔,是靳勒通过自己努力唯一能做到的方式,也是让村民看外面世界的尝试和开始。接下来,一直以熊猫为符号,从事公益演出的赵半狄熊猫艺术团,在靳勒的联系下,也走进这个地处大山的村子。

2007年腊月二十七,大雪封山,石节子村沉浸在一个梦幻而诗意的世界里。赵半狄给村民买了一头猪,白天全村人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孩子们还拿到了红包,嬉闹和欢叫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晚上,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演员们穿着夏装在院子里演出。这是石节子村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就在自家院子里。老人们和来自北京的演员们亲切地说话,彼此没有什么顾虑,他们记住了赵半狄的名字,孩子们记住了头上顶着熊猫的阿姨和叔叔。

出国,艺术家进村。一年内,石节子村的新鲜事不少,这些事似乎给石节子村开启了一扇窗户。

人们的内心和眼神开始发生变化。2008年到2009年间,靳勒曾几次利用在北京办展览的机会,带着村民看了鸟巢和天安门。

“村民们很信任我,对我的想法也很支持。”靳勒说,他想把这些活动的影像留下来,决定办一个美术馆。

2009年正月初九,“石节子美术馆”成立。这个听起来光鲜的名字,就刻在通往县城的山路旁边高高的土崖上,没有任何装饰,下面是用桃木枝条编织固定的汉语拼音。深色,凝重。

靳勒自己掏钱,装裱了100多幅照片,每家每户分挂10余张。

李宝元家的墙上,挂着其中一幅他在卡塞尔威廉宫观看油画的照片。“人家就把这一幅给我了!”李宝元很得意。一旁的靳女女接过话茬说:“谁说的?我们家也有这样一幅呢!”李宝元妻子韩调明和靳茂林都笑了。

在不少村民家,这些充满艺术意味的影像,和传统的年画悬挂在一起。土房、爬满青苔的院墙,交织着石节子村不同的精神景象。

靳勒的设想是,一户人家就是一个分馆。比如靳女女家,可以叫“女女馆”,李宝元家也可以称“宝元馆”,甚至山上的一块块地,“也是美术馆的一部分”。

能让更多的人关注石节子村,这是靳勒的目的。靳勒试图用艺术的方式给村庄带来一些改变。“让外面的人看看我们的美术馆,感觉很自豪。”李宝元和靳女女感叹,“过去,我们这里很少有外面的人来,谁知道石节子村是个啥样子啊?”

生存与艺术的落差

在石节子村老人的记忆中,村里从来没有放过电影。这是一个村子精神生活中最大的遗憾。

石节子村,是隶属于叶堡乡新联行政村的一个小村庄。靳勒在村里生活了22年,没有在自己村里看过一场电影。

想起小时候在外村看电影,没有电,“听到发电机的声音,亮了灯泡,就很兴奋”。靳勒说,但现在想起来感觉刺痛。没有电影的历史延续了多年。2009年底,靳勒打算在村里放电影,但一直推迟到了12月。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要等着和村民的时间衔接上,他希望一个人都不能少,让村民都能看上电影。但在靳勒看来,给村民放电影,不只是图热闹,“想让村民看看银幕上的自己,和自己更贴近的生活,并和世界能有交流”。

正因为如此,他选了一些与农民和农村生活有关的片子:罗马尼亚的《只爱陌生人》、赵半狄的《春天的夜晚》(熊猫艺术团演出)、艾未未的《童话》(卡塞尔活动影像)、孟小为的《去兮去兮》(陇南农村生活)、王东升的《赤脚讨薪》、李沛峰的《白银》(靖远农村生活)。

从正月初四开始,“石节子第一届电影节”连续放映7场。兴奋的石节子村村民,踏着深红色沙土铺成的“红地毯”,粉刷白墙就地取材,在一个废弃的院子里度过了自己的电影节。

电影节现场旁边的高台上,手握条绒鞋的《村庄的母亲》汉白玉雕塑,在夜色里注视着。这是靳勒自筹资金,献给去世的或活着的石节子村的母亲们,以示怀念和尊敬。

石节子第一届电影节还延伸到了叶堡和李家坪两个邻村。穿插放映的《功夫熊猫》和《集结号》这些大片,更让村民饱了眼福。靳勒希望通过电影文化,村与村之间也有更多的交流。

但是,一个村庄的现实境况和困惑似乎更为具体。

村民用热情支持靳勒,一个“好”,一句“支持”,表达了他们全部的心里话。

同样村民们也不掩饰他们最直接的愿望。李宝元的妻子韩调明说:“村里变化不大!但靳老师的心血我们记着,我们能支持多少就支持多少。”

“要是把吃水问题解决了,啥事都好办了。”村民的想法更具体。

在卡塞尔参观时,突下大雨,靳女女转身看着窗外的雨水出神。细心的德国记者问靳女女:“你为什么要看下雨?”

靳女女:“我的家乡半年没下过一滴雨了!”

记者又问:“那你觉得艺术和水哪个重要?”

“艺术重要。雨水比艺术更重要。”

两年多后的现在,靳女女的观点仍然没变:“我就是那样说的!现在这个事实还是不能改变!”

最近几天,靳勒行色匆忙。他希望今年能筹措更多的资金帮助村里。

他打算在村里办个学校。“不是正式的小学,老人和孩子都可以‘上学’,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让村民们获得自尊、自信,走出去能独立面对外面的世界,这是靳勒的愿望。作者:朱静渊


引用:http://www.wenhuagansu.com/html/2016/diyu_1129/5682.html

顶部
字布浏性版
秀才
Rank: 2



UID 3904
精华 0
积分 1682
帖子 134
威望 0
金钱 20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谢谢楼主啊!

顶部
赖赖虫
秀才
Rank: 2



UID 8580
精华 0
积分 1755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16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真的有么  

顶部
凄寒黮黯
楼客




UID 10785
精华 0
积分 488
帖子 37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8-10-30 15:2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加油啊!!!!顶哦!!!!!  

顶部
泉水叮咚响
秀才
Rank: 2



UID 13572
精华 0
积分 3088
帖子 40
威望 0
金钱 30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狂飙的猪
秀才
Rank: 2



UID 1419
精华 0
积分 2642
帖子 231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5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1-16
状态 离线
顶下再看  

顶部
江郎才尽白面儿郎
楼客




UID 7747
精华 0
积分 532
帖子 41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__^*) 嘻嘻……   

顶部
v58
秀才
Rank: 2



UID 3996
精华 0
积分 1669
帖子 143
威望 0
金钱 8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涸冱七佛
楼客




UID 13456
精华 0
积分 478
帖子 38
威望 0
金钱 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明白了  

顶部
白面儿郎黜抑
楼客




UID 9451
精华 0
积分 487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1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了!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9 04:2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3332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