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寒山禅风千古之谜
李无双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81
精华 1
积分 3373
帖子 747
威望 168
金钱 181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15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7:2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寒山禅风千古之谜

  闾丘胤师礼寒山子之谜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的时候,有位台州刺史闾丘胤,到达台州州治临海县后,安顿好眷属,众官接风罢,便带着随从,匆匆地往天台县国清寺,寻访寒山子去了。

  他为何如此匆忙?因为离开京城长安就任时,遇到国清寺高僧——丰干禅师说:国朝将从太平转向战乱,国势由盛变衰,只有佛能解救人间之苦难。天台有活菩萨出世,这就是“文殊师利”化身的寒山子,你不可错过这个机缘。并送给他一些寒山子的诗偈。所以他刚到任便一心参拜寒山子。(《宋高僧传·卷十九》)他在马背上吟诵着寒山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见《全唐诗·卷八零六》)

  他念着如此美好绝伦的诗,不觉催动马蹄更急,直奔国清寺去。

  住持和尚听说台州刺史光临国清寺,立刻率领全寺僧众直到山门迎接。行礼参拜后,闾丘胤询问寒山子的下落,但众人都说不清楚。说他是个无爷无娘、无名无姓的人。只知他:好居“寒岩”,喜吟诗偈而已。直到现在,所有史书都没有他的身世记载。从他的所作诗偈看出:似乎是隋代遗民,唐代的高僧,出生在咸阳富家书香门第中。后来家道中落,想借助科举又无缘入“招贤阁”。便越秦岭,下江汉,到天台山胜地。暮年出家于国清寺,独修于离寺七十多里外的“寒岩”幽窟,以吟诗五百首以自明。

  闾丘胤不相信,就到每座殿堂,每个禅房去寻访,结果踪影全无,失望地走回方丈室时,正好经过寺中灶房,只听里面有人吟诗,不觉停步细听,诗曰:

  自从出家后,渐得养生趣。
  伸缩四肢全,勤听六根具。
  褐衣随春冬,粝食供朝暮。
  今日恳恳修,愿与佛相遇。《寒山诗集·五古》

  闾丘胤听罢,诗意高洁,知有高僧在内,说不定寒山子就在其中,便在灶房门外恭问道:“里面的师父,谁是寒山子师父?”

  只见两个目光炯炯有神的僧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其中有个眉毛修长、脸庞笑得象盛开荷花样的和尚,先站起来向闾丘胤合掌行礼道:“使君远道而来,失迎失迎!”

  闾丘胤再三询问他们俩的法号,那个笑容可掬的和尚缓缓地回答:“贫僧叫拾得。”闾丘胤转向另一僧问,站在拾得身后的老僧,一对浓眉下长着柳叶眼,声如雷鸣地说:“丰干为何如此饶舌,惹得使君劳神。”(《宋高僧传·卷十九》)

说罢,离开灶房,头也不回地跑下山去。闾丘胤急得在后面高喊:“师父留步,师父留步!”

  寒山子听见闾丘胤叫他,更加跑得飞快了,转眼不见踪影。

寒山子隐居岩缝之谜

  闾丘胤见寒山子远去,急得无可奈何。身边的随从见状,跳上马背,飞驰尾追。但是山路坎坷,哪能追得上他,只有在后面叫喊而已。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已到寒岩,只见寒山径直由岩缝进去了。骑众催马猛追,临近岩缝时突然一声巨响,白光闪耀周围,岩缝闭合如壁。但奔马已到壁前,掀起前蹄直撞过去,随从收缰不住,纷纷落下鞍来,跌在草地上都呆了。

  闾丘胤随后也赶到,随从诉说刚才经过情景,当清点马匹时,五马已不见,可岩壁上留有五马形迹,大家到岩壁前定睛细看,只见最先的第一匹马三蹄已入岩肚,只有一只后蹄留形壁上;第二匹马头和颈已入岩肚,其余部分留形壁上;第三匹马只进去了一个头,第四匹马翘首直冲状,第五匹马回首欲止状,但都来不及了,撞上了岩壁,留下了活龙活现的图形。这就是寒岩壁上“五马隐”的古迹。闾丘胤看毕,叹息不已,自知与高僧无缘,俗人不可强求了。离开时口占一联道:“寒山无踪迹,五马隐青山。”

  忽然,在寂静的岩石内,发出嗡嗡的人语声,闾丘胤怕自己的耳朵听得不真切,问幕僚皆言如此。细听似有诗吟道: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闾丘胤听罢赶紧录下其文,并向岩壁行了大礼,心中怏怏而别。回到国清寺,又广搜寒山诗,寺僧道翘收录特多,闾使君奖之。他把诗篇编成专集,以示纪念。从此,寒山大名才为世间所知,其诗偈也广为流传。

封桥偶遇寒山之谜

  闾丘胤未能见到寒山指教,心中总日夜牵挂,对寒山的行为“弗可恒度推之”(《宋高僧传·卷十九》),尤感敬慕,他并不灰心,反而对寒山乃文殊菩萨化身的说法坚信不疑。菩萨么!心诚乃能拜谒。

  几年之后,闾丘胤因有公务经过苏州,官船引到苏州城外封桥镇时,船家需要停泊,购买生活用品,补充食物。

  这封桥镇是大运河来往的门户,这里水域开阔,是千百艘船只停泊的好港湾,远山绵延,近处平原一片,村落星罗棋布,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封桥镇集市繁荣,有水上城垣可守,是入苏州城的关口。

  因为停船,闾丘胤便上镇街走一走。一路上人群熙攘,鱼米虾货满街。突然,他看到路边有个卖草鞋的老人,衣衫褴褛,头发蓬松,但面相好熟。再细看,不觉五体投地,叫一声:“师父在上,弟子闾丘胤顶礼了!您老原在这儿?”那老人说一声:“使君看错了,谁是你的师父?”话未说完,拔腿就跑,草鞋也不要了,当闾丘胤叩头起来,不见了师父,慌忙举足直追,遥望前方那师父已过封桥,消失在通往狮子山的道中。

  闾丘胤这次不再错过这个机缘,三步并作二步,尾追不舍。气急喘喘地赶到滨河的一座庙宇,名叫妙利普明塔院,遍寻又不见师父,向寺僧打听有关情况,但大家回答却是不甚了了。寺僧说:“那位卖草鞋的老人住东庙里廓下,至于他的来历,无人知道。由于庙小无力供膳,他便自织草鞋卖钱度日修行,我们也从来不过问他。”闾丘胤告诉寺僧,此是文殊菩萨化身,不可轻慢;又与苏州刺史叙情,争取官府典助,苏州刺史也久闻寒山高名,加上四众信徒的结缘,将原来已经破落的塔院修整一新,光彩夺目。此庙始建于梁朝天监年(公元502—519年),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大家出于对文殊菩萨的崇拜,出于闾丘胤对寒山大师的敬仰,出于苏州官府的支持,恭迎寒山拾得两大师主持寺务,从此香火鼎盛,延续千余年。

张继愁思之谜

  关于张继的身世,后人也很少知道,只知道他写了一首好诗《枫桥夜泊》,影响千古,使原来叫封桥地名的,也改为枫桥了。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一千古流传的诗,使寒山寺更为蜚声中外的胜地了。

  然而细察张继愁思什么?这可能又是一个谜了。看他诗境中的空旷寥寂,萧瑟深秋,听到几声钟声,辗转失眠,完全浸沉在愁思中,无限神伤。后人读诗后理解纷纷:有人说他是客愁,有人说枫桥对面的远山叫“愁眠山”,有人说是诗兴愁,其实从历史背景看,张继之愁未必如此。

  张继身世后人不详,只知道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恰是唐朝大动荡的安史之乱的前夕(公元755—763年),而此诗很可能作于他赴洪州就任盐铁判官时路经苏州所作。我们还可以读一下他另一首同时作的诗《阊门即事》,即可明白《枫桥夜泊》诗的愁情了。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安史之乱波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周边诸省也都勤王,老百姓拉去当兵,大片田地长满青草,他的愁思就是战乱不已、人民痛苦不堪。他家在襄樊,离战场也很近,远宦于江南,怎能不思念?

寒山钟声之谜

  说到张继诗:“夜半钟声到客船”,又引出人们的许多谜。除掉半夜是否有寺钟敲打声之争外,寒山寺的碑廊里晚清康有为写了一首诗:

  钟声已渡海之东,冷尽寒山古寺风。
  忽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

这首诗说,张继诗中所说钟声已冷寂寒山了,古钟已流向东海日本,丰干再饶舌也听不到夜半钟声了。使后人读张继诗不觉引起遗憾。那么,寒山钟声何时才冷寂了呢?这又是一个谜。

  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苏州本地有位诗人高启(1336—1374年)那时他还不绝地听到寒山寺的钟声。其诗云:

  画桥二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有钟声。

  高启官至明代户部左侍郎,又是本地人,熟悉人文胜地,那时古钟尚在确实不可稍疑,那么何时古钟才失?这确实至今尚是个不解之谜。

  千年寒山寺历经沧桑,兴废频繁。据说到了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这时寺钟已换,重仿古钟型制铸了一口铁钟,兴建钟楼悬挂其中。铜钟换成铁钟,半夜再无古寺风了。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已达非常高超水平,薄壁青铜钟,声传数里之遥,洪亮清脆。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其熔点还比纯铜低,容易造型,我国青铜古代大量应用于餐具、乐器、兵器、装饰等物。

  公元1906年,日本小林诚义等一批工匠铸造一对仿古青铜奶头姐妹钟,钟上铸有铭文述其情由。这对姐妹钟,一口挂在日本“馆山寺”,一口挂在寒山寺大雄宝殿内右侧。

  那么康有为为何诗说“钟声已渡海之东”呢?居寒山寺附近居民祖宗代代相告:古钟在一天夜里被一艘日籍船偷运而去。这也可信!自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后,如佛教宝库——敦煌石窟的写经书,1911年日人涌入甘肃盗走六百余卷。

寒山再现之谜

  寒山至今是否离开了我们?没有,没有离开我们。《宋高僧传·卷十一》记载说:约在一百年后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大沩山灵佑禅师(公元777—854年)在前往天台山的途中遇寒山子点化说:“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诸子。”果然有一天,灵佑因为到“泐潭谒大智师,顿了祖意”而成了教化一方的沩仰宗的开山祖师。又南宋住山的普济禅师所著《五灯会元·卷三》中记载说:赵州观音院的从谂禅师(公元778-897年)早年朝礼天台山时,也曾与寒山子路次相遇,他依然是那样狂放,竟然指着山坡上的牛迹对从谂禅师说:“此是五百罗汉游山!”

  有人从天台县国清寺西七十多里的寒岩归来,传说在夜深人静时,寒岩内仍有诵经吟诗之声。

  他作诗说:“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五古·一百三十》,的确,他没有圆寂,他还要作诗,五百首仅仅是他诗作的开始。不但他自作,还希望后来禅者替他续作。他说:

  寄语诸仁者,复以何为怀!
  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
  弃本却逐末,只守一场呆。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

顶部
沙笼泉绅
楼客




UID 16995
精华 0
积分 453
帖子 41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法刑洪涛
楼客




UID 9054
精华 0
积分 298
帖子 27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坊流
楼客




UID 7837
精华 0
积分 385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哦  

顶部
汪漾沛发
楼客




UID 14949
精华 0
积分 418
帖子 38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看看
秀才
Rank: 2



UID 3105
精华 0
积分 1508
帖子 128
威望 0
金钱 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暴风疾雨洽友
楼客




UID 18718
精华 0
积分 408
帖子 37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支持一下  

顶部
爱玩奶1234
秀才
Rank: 2



UID 3577
精华 0
积分 1380
帖子 114
威望 0
金钱 12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汪氏洞溃
楼客




UID 19201
精华 0
积分 662
帖子 51
威望 0
金钱 10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沙梨鱼龙戏
楼客




UID 13065
精华 0
积分 575
帖子 45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oh!magat!!!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01:2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406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