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武威段氏和大理
一一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12
精华 0
积分 4674
帖子 822
威望 53
金钱 3234
贡献 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6:4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武威段氏和大理

没有武威段氏,大理国的历史就要改写。就连金庸大侠,对武威情有独钟,也因大理段氏。金庸在写《天龙八部》时,每当提到大理段氏家族的出身及其文化、武林渊源时,总是绕不过武威。历史上的武威产不了金银,但产人的阳刚之气,威武之躯。这不是金大侠的信口开河。秦汉时,杰出的将军多出自凉州。就算不生在凉州,也有过在凉州作战的经历。《晋书》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这关就指函谷关,关西就指秦汉时的西凉。《五凉全志》载“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士风壮猛……凉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父死子战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汉故也”。“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说的还是武威将士的雄风刮遍过天下。三国时袁绍统兵三十万,都对西凉兵马无可奈何。

大理国段氏,发源于武威。《唐书?世系表》中说“段姓出武威”。着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也说:“段氏自称先世是武威郡(凉州)人”。武威段氏源于河南,河南段氏则为周文王姬姓之后,其总根子是共叔段。姬姓如何变成了段姓,《史记?郑世家》中有明确记载。春秋时期,叔段不满哥哥郑庄公,便和母亲武姜联手,企图夺取权位。但庄公早有准备,叔段大败,只好逃到共(今河南浑县),改名为“共叔段”。此后,叔段的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改姓为“段”,在河南境内繁衍生息。逐渐地,人脉开始旺盛起来,后因官职调遣等原因,开始向西北地区播迁。这段子历史,世系表只用二十多个字就概括了:“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名为姓。世居武威”。

今天所能考证到的资料中,最早到武威任职的,是段仰的玄孙段贞。据唐《元和姓纂》载,西汉文帝时,段仰任北地都尉,其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始居武威。自此,段氏家族在凉州大地上繁衍生息,建功立业,在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史剧,造就了一批青史留名的家族精英。凉州最着名的将军就是东汉“三明将”:段颖段纪明、张奂张然明、皇甫规皇甫威明。特别是段颖,凉州人,威震华夏,官至太尉,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段氏争了光。段氏也成武威历史上有名的九大姓之一,立堂号为“武威堂”,郡望为“武威郡”、“京兆郡”。而后,武威段氏的一支又向云南播迁。

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继之是北周之段永。段氏到云南后,为赢得土着民族的信任,与白蛮族打成一片,成了蛮化的汉人。集中生活在今大理喜洲镇一带。清朝着名武威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里说:“支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赁人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是大理段氏出自武威的又一铁证。可见,云南段氏的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的后裔。段延子孙到了云南,入了白族籍,成为白族段姓,史书称为“蛮段氏”。“蛮”是对人的一种“不恭”。给云南段氏加一个“蛮”字,就有点歧视的味道了。可见,刚去不久的段氏势力并不大。这也符合云南大姓的发展脉络。段家在云南确实属于较晚兴起的大姓贵族。在汉晋时代,西南着名的僰人大姓有焦、雍、孟、董等家,段姓还排不上号呢,别说声名显赫了。

云南段家的真正飞黄腾达,始于段延后裔,南诏国时期的段俭魏。其时,他因扶佐南诏王有功,被南诏王赐名为“段忠国”。在强盛时期,南诏是一个敢与大唐王朝分庭抗礼的边陲小国。唐天宝年间,国相杨国忠先后两次派精兵六万、十余万南征南诏,都以大唐大败告终。史书上只留下了十六个字:“流血成河,积尸壅水,三军溃败,元帅沉江。”事后,大度的南诏与唐朝修好,南诏王阁罗凤下令收集唐朝战死将士的遗骨,修筑“天宝大唐将士墓”,立《南诏德化碑》,以昭示后人。阁罗凤只所以要立此碑,是要在碑中立下他的谦卑与宽容,表明自己是不得已反唐,并希望唐朝以后容许南诏再度归附,故立碑为誓。这块碑至今尚存,碑阴还题刻着南诏官员的名姓,排在第一位的是段忠国。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段俭魏被赐名为段忠国,擢清平官,这己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职了。无疑,这一显赫的地位为后来段氏子孙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南诏后期,南诏内部出现了贵族豪强各自专政、擅权的情况。南诏第11世王世隆时期,南诏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代,世隆极力倡导佛教,广建寺庙,兴起学习中原汉文化之风,并于唐额宗大中十二年改国号为“大礼国”,想“以礼治国”,以此来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天不佑人,公元902年,权臣郑买嗣杀了南诏第十三世王舜化贞,又杀戮蒙氏王族八百人,灭了持续近200年的南诏国,自立为君,建立了“大长和国”。公元927年,节度使杨子贞杀了大长和国第三世王郑隆各,灭了大长和国,拥立清平官赵善政为国王,国号“大大兴国”。这个大兴,如同怀胎十月的婴儿,还没降生成人,就夭折了。刚过了十个月,杨子贞又废赵善政自立为王,国号“大义宁国”。三十年间,苍山脚下,洱海周围,这三个短命王朝,就这样仓促更替。他们彼此内讧混战,实行苛政重赋,民不聊生。特别是杨子贞此人,弄权有术,治国无方,贪暴特甚,不得民心,受到了各地诸候的强烈反抗。段家出头的日子终于到了。

公元937年,南诏清平官段俭魏六世孙、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粉墨登场。段思平是个颇有计谋与才干之人。之前,虽说他是名门之后,但刚入仕途,担任的仅是区区小府副将之职。所以处处谦卑做人,慢慢地笼络了人脉,得到了乌蛮三十七部贵族的拥护,洱海地区的白族封建主也很支持他,很快官居通海节度使。是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段思平举兵起事。野史中说,这个造反的日子是神授了“青昔”二字,才定的。“青”撤开就是“十二月”,“昔”就是“二十一日”。换句话说,造反,不是段思平的本意,而是天命神授。自然反的有理,反的正经了。实质就是顺应了时代潮流与百姓的愿望。段思平举起了“减尔税粮米,宽尔徭役三载”的大旗,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杨子贞的“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开始以国名在史籍中正式出现。《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说:“我段氏因缘乘会,以边地小吏而窃居大位……”说的就是此事。“小吏”、“ 窃居”云云,实在自谦太甚。

段思平建国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倡导“大理大治”的理想。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全境,实行封建分封制,设置府、郡、部地方政权;实行新政,改革旧制,免除了37部徭役,盟誓互相和好,一时倒也国泰民安。他大力推行汉文化,学习儒家经典,与宋朝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使社会生产和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大理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后病逝于太和城,史称太祖神圣文皇帝。

段氏自思平至兴智共二十二世,皆僭称皇帝,有庙谥,年号,历312年。这些历史在云南段氏宗谱上记得很清楚:“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俭魏者,佐蒙氏阁逻凤(南诏国王)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改号大理,时后晋天福二年也。”宗谱上还说:“段氏自思平至兴智二十二主,历三百一十二年。元灭后理国,得四郡八府,蛮部三十有七,设大理都元帅府,仍录段氏子孙,世守其地,段氏自段实暨段明有十二总管,与元氏(元朝)共为存亡。”

当然,段家在大理三百多年的执政中,并非一番风顺。三国时中原上演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在大理国同样上演着。段思平创立大理国后,为封赏帮助自己登位的功臣,开始大封诸侯,比如封高方为岳侯。各诸侯都世袭领有封地。在诸侯领地内,当地诸侯是最高统治者,其下也各有家臣效忠。如此的诸候自治制度,好象如今的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开明的很。但是,赋予各地诸候的自治权力过大,就为段家后世埋下了隐患与祸根。

因为大理国诸侯之中,最有势力的属高、杨两家。到了公元11世纪中页,占据洱海地区的杨家公开和段氏王族争夺政治权力。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杨允贤公开叛乱,大理国君段思廉无力平乱。无奈之下,只好请地方诸候高智升出兵相助。高智升虽然平定了杨允贤的反叛,但却趁机扩大了高家的势力范围,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滇池上下周围地带,府治今昆明)。段思廉只能顺水推舟,封高智升为鄯阐侯,并且还不得不把国王直辖领地的一部分(白崖茹甸)“赐”给高智升。

杨允贤虽败,但在洱海地区,杨家的势力仍很强盛。时刻寻找着报仇雪恨的机会。到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掉了国君段廉义自立为君。这次,就是段家太子不出面邀请高家出场,高家自己也坐不住了,大理的江山不能就这样白白让杨家坐了。杨义贞篡位后,鄯阐侯高智升出马平叛,杨家刚座了四个月热屁股,就被高智升打垮了。这次高杨交锋的结果是:杨家的势力再次受挫,高家的势力再次发展,占据了整个洱海地区。

高家人终归比杨家人智高一筹。高智升明白,自己的势力虽然强大,也能把段氏彻底埋葬。但当国君,那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天无先兆,星无祥瑞,民众不服啊。高智升随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君,自己担任了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鄯阐侯的位子,高智升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升泰。这人就是《天龙八部》里斗叶二娘的高君侯是也。其实,高家父子并没有金庸笔下那么忠义,俨然就是曹操、曹丕爷俩。段寿辉上台当年,屁股还没捂热,高家父子就借口“天变”,让他禅位给段正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保定帝了。到了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高升泰终于等不及了,撕破脸皮,上演了“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一幕篡位活剧,如同魏晋篡夺故事。高升泰假意拗不过“群臣相请”,把段正明拨拉开,自己登基坐殿,改国号“大中国”。好气派的一个国名啊,但跟某通俗歌曲无关。这时离当年段思平建国已经158年,段家递传十四王,暂告中断。

不过也该段家气数不绝。高杨两家,虽是大理国势力最为强大的两大诸候。但当年段思平封赏诸候时,封了的并不仅仅是高杨两家。其它诸候势力虽小,合起来,就是一河洪水,足以淹没高家。各路诸侯不服高升泰夺位,闹的高升泰寝食不安,只在位两年就郁郁寡欢地死去了。临终前告诫其子高泰明:“我之立国,以段氏之弱。我死,必以国仍还段氏。慎勿背我。”表面看,高泰明是出于“至孝”,说的很动听感人,实际上是“人争不过天”,“形势比人强”,退一步海阔天空,为儿孙留下了后路。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高泰明还政段氏,拥立段正明的弟弟为君。那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金大侠笔下醇酒美人的风流王爷“大理段二”段正淳了。

段正淳复国后,高氏依然掌握实权,世袭宰相,称“中国公”,政令皆出高门。段家徒有虚名。这样的手腕,实在比高家自己篡位称帝高明多了。高家极力扩充实力,通过分封子弟占据了大片领地。高泰明的堂弟高祥明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居然给段正淳赠送了一份“大礼”:附在土地上的农奴三万二千户。自己乃一国之君,臣子赠送的竟然是自己的十多万子民。这可是国君封赏诸候的大手笔啊!不知当时接受臣子“赏赐”的段正淳是何心情?真是君不君,臣不臣了。很明显,“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后世的段家,也太窝囊了些,谈论起来怪没劲的。不过从大中国的历史角度看,段正淳的后继者力主与大宋修好,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金庸笔下的段誉,错啦!人家的真名是段和誉,金大侠在小说里删掉了一个字。虽然大理国君只是摆设,但国事外交方面还得君王出面。作为小国,大理极力和宋朝修好,屡次遣使臣请求大宋朝廷加封为藩属,也就是甘愿做宋的属国,但宋朝一直牛烘烘的不愿意答应。经过大理历代君王126年的不懈努力(这大宋牛的了得啊),终于在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同意加封大理为藩属。宋朝给段和誉的封号是“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这就是段和誉最大的成就了。北宋亡于金后,段和誉仍旧痴心不改,继续向南宋朝廷进贡,并且要求进一步加强藩属关系。可是目光短浅的南宋朝廷一直对大理国存有偏见和戒心,置之不理。为后来蒙古铁骑轻而易举地击破大宋自挖了坟墓。

蒙古挥师南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忽必烈。南宋理宗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用革囊度过金沙江,击退宰相高泰祥守军,长驱直入。大理国各民族的贵族纷纷降蒙。同年十二月,蒙古攻陷大理城。大理末代国君段兴智、宰相高泰祥及其弟高和,弃城而逃。兴智奔善阐,泰祥奔姚州。蒙古兵在姚州抓获高泰祥,解回大理,谕之降,不屈,被杀于五华楼下。 泰祥临刑,叹曰:“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吾事毕矣。”

公元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泽,活擒了段兴智。但是蒙哥汗并没有杀他,而是“赦以为摩珂罗嵯(意为大王),领诸蛮”。蒙哥汗高明啊。打大理容易管大理难,收地盘容易收人心难啊。还得让他段家人替咱元朝管理云南吧。段兴智不但捡了条命,还得到蒙哥汗的赏识,继续掌管大理,这比当初受高氏欺压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舒坦多了。不由心花怒放,对蒙古贵族感恩戴德。于是段兴智把政事交给弟弟段实,自己亲自统率人马,协助蒙将兀良哈台继续征讨反抗蒙古军队的各族人民,甚至打到广西、越南,最终在战争中死于“王事”,也算为亡国之君挣回了颜面。段实也像他哥哥一样识时务,效忠蒙古,深得忽必烈赞赏,对他“示至优之渥”,“以彰同视之仁”。自段实之后,终元之世,段家世袭“大理总管”,为蒙古统治大理出了大力。明破元时,大理总管段世还想效仿前朝,当大理的总管,给朱家效力,但朱元章派去的明军不答应,傅友德、沐英攻克大理,抓获段世,段家在大理的统治算是彻底结束,以后的云南就成沐王府的天下了。但段氏后裔毕竟是王者之后,推翻他们的是外来势力,而不是白族人自己,所以在当地的影响力、号召力,不是你朱家的铁骑踏过,就能烟消云散的。明清甚至直到解放前,段家王族的后人们还一直当着土司。现在呢,当然是雨散烟消皆陈迹,时代早已让小城的王气慢慢地飘散,留下的是平民的朴素,宁静的,安享地、自在地、诗意地生活着。

历史的风雨,就这样慢慢刮过。但段家留给历史的谜,依然让后人深思不解。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段家在大理国的22位国君中,至少有10位先后在崇圣寺出家为僧,给大理崇圣寺增添了“妙香佛国”的辉煌,也见证了数位弃尘修行的大理国王之沉寂和落寞。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被杀、被废、被逐、被掳,或战死、投降者不乏其例,然而出家为僧则十分罕见。一个国度二十多位国君近一半弃了红尘,更是罕见。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曾四次舍身于佛寺,想不做君主做法王,然而在群臣的苦谏下,最终还是回宫当他的皇帝。清朝的顺治皇帝出家也只是野史传说。雍正皇帝好佛,曾说“朕亦即释主。”但他仍是“不衲人间个野僧”。大理国王为僧的意志和决心比他们大得多了。原因众说风云,史载不一,但皇帝竞相禅位为僧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大理国的中后期。这段时期段氏家族大权旁落,成为傀儡。也许,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君禅位为僧是解决权力问题的最佳方式吧。看来,大理如此信奉佛教,不乏为一种政治智慧。前面我说“后世的段家,也太窝囊了些”,这话我得在这儿收回。你得从大理佛泽千年的历史去读,或许更能读懂君王之心。那不叫“窝囊”,而叫“大智若愚”。

在古城洋人街,猛然间看见一家“段家酒楼”,门面不大,也不招遥,夹杂在那些时尚而又古色古香的酒吧中间。心里顿生了见着古人的温暖。别的门面,都起着什么樱花屋、冰岛咖啡屋、太白楼、唐朝酒楼的名字,这家酒楼只素素地亮了“段家”二字,就把大理古城和段家几百年的风花雪月亮出来了。在大理,还有什么品牌比“段家”二字更有历史感、沧桑感、厚重感呢?就想进去坐坐,与千年段氏的后人聊聊,说说你们的先祖生活过的地方,现在依然西风洌洌,雄风不减;还想喝一杯段家自酿的暖暖的酒,尝一尝白族蛮段氏味道各异的三道茶。但导游的一声催促,又让我瞬间醒悟,我只是偶然从段家门前经过的一个匆匆过客。

大理,就是用她从远古传来的声音,吸引着众多游客的观光,有走马观花的,有驻足细品的,但真正能品出味道的还是大理人自己。大理的历史上,不论南诏时期,还是大理时期,虽然都以国自居,但一直不愿与唐、宋、元、明为敌。只要人家的铁蹄踏进,败北也好,归顺也罢,并不觉丢了先人的颜面,相反,一直谋划着与各朝修好关系。唯一唐朝时以小犯大,胜了两仗,南诏王却立了《南诏德化碑》,说那不是自己的本意,仍然渴望着以后能归顺大唐。不以胜喜,反以败荣,这是令人深思的一个历史现象。在游览期间,我曾请教过导游金花妹子,金花说没有先人的谦逊与宽容,就没有今天保存完好的大理古城。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是啊,历史上的大理,若遇着一个死抗硬拼的主儿,大理古城或许早就葬身铁骑与焚毁于战火之中了。难道,历朝与中原修好,就为了完好保存他们为子孙扒挣下的大理古城这份家业?

今天的大理,苍山依然青翠,洱海依然宁静。越是宁静的地方,越有深藏不露的谜,藏在洱海的深处,历史的深处,需要我们慢慢地参悟,慢慢地品味!这种宁静,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帮她打磨出来的。当时光一点一点地剔除了大理古城喧嚣与浮躁、苟且与骄矜、冷漠与哀怨、霸横与争斗的杂质时,古城就渐渐养成了宠辱不惊的品格。象是一千多年前,祖先的那份品格,似刻在《南诏德化碑》上的谦逊与宽容,又似城边崇圣寺三塔的镇定与从容,虽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而仍不失厚重的英雄本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d0a3970102uye4.html

顶部
阿三哥
秀才
Rank: 2



UID 13986
精华 0
积分 2273
帖子 39
威望 0
金钱 22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1047635704
等待验证会员




UID 5215
精华 0
积分 901
帖子 72
威望 0
金钱 109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7-27
状态 离线
一楼的位置好啊..  

顶部
企喻求皇
楼客




UID 13183
精华 0
积分 518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  

顶部
我同意
秀才
Rank: 2



UID 3785
精华 0
积分 1312
帖子 118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暴主沿洄
楼客




UID 13934
精华 0
积分 485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知道了 不错~~~  

顶部
七子淅
楼客




UID 19837
精华 0
积分 507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真好。。。。。。。。。  

顶部
sxkfyzx
秀才
Rank: 2



UID 5343
精华 0
积分 932
帖子 76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5-9-20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IAN
秀才
Rank: 2



UID 7753
精华 0
积分 1526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146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你加油吧  

顶部
buhaowan
秀才
Rank: 2



UID 1611
精华 0
积分 2355
帖子 186
威望 0
金钱 30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6-18
状态 离线
先看看怎么样!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16:2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087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