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定西支教记→兰州大学
C原仁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69
精华 0
积分 2675
帖子 568
威望 30
金钱 1678
贡献 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25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3:4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定西支教记→兰州大学

今天是我到定西八十五天正。小说里的人物曾在八十天内环绕地球,还赢得百万金,抱得美人归。我在这八十多天里又何所经?何所得?现在,把这八十天以来的点点滴滴汇聚于此,一来是对自己所度过的这八十个日夜有个交代;二来,也是要给远在天津的师长、同学、朋友、亲人――总之是家里人,报个平安:张瑞在这里一切都好,谢谢大家这些日子以来的惦念。

天下无如吃饭难

北京白云观中有副名对:“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远在他乡,自己做饭,才真正体会到吃饭的难。第一次做饭花了两个半小时,洗、剥、切、炒,两个菜,一锅饭,还有切洋葱时流下的两行清泪。我以前从没这么仔细吃过饭,没剩一粒米,没留一片叶。饭后洗碗时想,做饭竟这么不容易,以前剩饭实在罪过。

没来西部前,很少到农村;到了这,下了乡,才知道什么叫田地,才知道原来一垧地就是两亩半,一亩地就是六十平方丈,就是667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一个25米见方的游泳池。一个壮劳力一年的口粮是500斤面粉,像我这样的书生要吃掉400斤。在此地种麦子是春种秋收,大半年的时光不过1000斤麦子,两口人的口粮――原来两口人的“口”是吃饭张口的“口”。种那么大的地,付出七、八个月的辛苦,不过得两个人的口粮。

定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遇上好年景一垧地能出洋芋(马铃薯)六、七千斤,像今年这样干旱的差年景最多也就两、三千斤。但是今年因为产量低,价钱倒卖的好,最好的“新大平”能卖到5毛钱,往年也就3毛多钱;尕(小)洋芋能卖将近2毛钱,往年至多一毛钱。洋芋是三月种,十月收,退耕还林后家里的地少了,一般能种三垧洋芋,今年收入3000块钱就了不起了――这是农民辛苦半年的收入。冬天地冻,地就种不成了,为了糊口,给娃娃赚学费,掌柜的就得出去打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重辛苦在:种地人辛苦,煮饭人辛苦。种地的庄稼人自称“下苦人”,他们最苦――心苦。

这八十天里,洗菜做饭前,我都会先想一想“汗滴禾下土”的下苦人;吃饭动筷前,都会先想一想刚才做饭的自己,然后再想想那些下苦的人。于是,吃饭总是很香。

既知吃饭难,感恩心常念。

在山林中长大的心

吃饱肚子,该当工作――教书了。

我的学生多数来自周围的山区乡村,与钢筋丛林的城市中不同,这些在山林中长大的心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假期中他们每天都要走十里路去放羊放驴,驴羊赶上了山,就蹲在地上铲土盖“房子”、垒“猪圈”,一个假期之后,所有人的“家”就会连成一片大庄园,占满整个空地。男娃娃喜欢养鹞子,架着鹞子满山跑,抓麻雀、逮田鼠,给鹞子喂食。每天他们通常要走十里路去上学,早上不吃早餐,用“馍馍衩”装上两个馍馍做中午的干粮;学校没有开水,冬天干的忍不住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大便之后没有纸,就抓一块土坷垃。刷牙更是件多余的事,很多娃娃都没有这习惯。

然而这样的心也是一天天快乐的长大,而且更早学会独立。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就已经自己蒸馍馍、揪面片,上灶炒菜了――父母下地干活,就得娃娃回家做饭。他们还教会我做手擀面,包麦穗饺子,炒洋芋菜。

可是在课业方面,这些在山野中长大的心就有些不习教化。书本和他们的生活的确离的远了一些。尤其是他们习惯了定普话――定西普通话,对我说话就有些不适应。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把刚学的几句定西话拿到课堂卖弄,于是发音蹩脚的“有呢吗?”“木啊(没有)!”“片得吗?(明白吗)”“合适着来!”“呃(我)!”总会搞的满堂大笑。笑声中,大家开始接受这个学舌都不会的张老师了。

他们最喜欢听我讲故事,听我讲陇南自由行的经历,雨中登崆峒的感受,家乡天津卫的美味…… 山林中的心在一片山林耽得久了,自然想飞出山林,到外面看看。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渴望丰富书本以外的见识。

沈从文曾说,这些在山林中哺育的心是野性的,但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件事物总会击中他的心,然后安抚这颗心。的确,因缘际会,自能悟道,而且不仅是安抚,更要放飞。

黄土高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书之余,我便爬这黄土高坡。

巉口

我教书的地方就在巉口,学校名为巉口中学。这里虽在山区,但是平川不少,颇为难得。因为川多,自然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巉柳高速、312国道、巉郭公路在这里汇集。元末明初时,徐达曾率军在这里大败元将阔阔帖木尔,消灭最后一股元军残部。

学校后面的桃花山上,种着满山的杏树,深秋时节,可见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杏树最抗旱,50年还能结果,最适合干旱的定西。为了再造秀美山川,当地人在山上挖了一层层的土台台,栽了柠条、榆树和柏树,当然还有杏树。闲了时,或日中午后,或日落黄昏,我便一人上山,拜访山腰的青烟寺,探幽山顶的烽火台,摘食路边的酸石枣。“仁者乐山”,从山可知仁。

辛集

辛集这地方地如其名,的确让人“心急”――我的手机到了乡政府的街道都没有信号。这地方高山耸立,障碍了和外界的交流。我们来辛集是到大南岔小学送募集的衣服。车子驶在盘旋的山路上,我们螺旋式的上升,而后又下降,我有些头晕恶心;土路很窄,仅容一车通过,很庆幸这一路没遇到对面来的车。到了大南仓村口,村里举行了热烈的仪式欢迎我们。学生们手挥彩旗,锣鼓喧天,夹道欢迎。乡里人如此的礼遇,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西巩驿

这里本是古时的驿站,左宗棠赴新疆时曾在此停留。我是到这里的学生家家访。从他在川里的学校到山顶的他家,我们开车走了半个小时。而这娃娃是每天走路上下学的,早上两小时,晚上两小时,早上五点起,晚上八点回。居住分散,山路难行,给娃娃上学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很多孩子上学迟,就是家长不放心让这么小的娃娃一个人走山路。

景泉

我是和学生骑着自行车去的景泉。两个小时的骑行之后,好像两腿已经不我的了。山路平地少,不是上坡就下坡。四、五十度的坡,只能推车向上撵;下坡最惊心,是冲下去的,耳边风声呼呼作响,飞起来一样。说来惭愧,我胯下的这专业山地车居然赶不上前面学生的那辆凤凰永久。我拖在后面战战兢兢,一马当先的学生却是如履平地。

翻过一座山梁,向下望去,居然有一座水库。这是我来定西后第一次在山里看见水库。水库不大,一坛青泓偎在群山怀抱中,碧水黄土,相映成趣。无怪乎地名“景泉”。

当晚,我睡在学生家,平生第一遭睡火炕。烧了的炕有股奇怪味道,像土味,又比土甜。火炕的确很“火”,早上起来,我口干舌燥,鼻孔流血。

山下起了雾,我们在雾中骑回学校。到了学校,须发皆白,水汽已然在头上凝结成霜。那不过才公历十月中的时节。寒冬腊月天,学生也是骑车回家的。

骑车回家,一是因为班车最远只到镇上,走到家至少还要一个小时,花的时间与骑车相当;二是为了省下四块钱的车票。住校的学生自己做饭,从家里拿油拿面和洋芋,一个周才花五块钱,买点细菜而已。

鲁家沟

鲁家沟里沟很多。所谓沟,就是两山之间一条深而阔的大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就成了这样子。这次进山,我坐的交通工具是三马子。这东西形似马车,柴油发动,是山里人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拉人装货都靠它。虽是方便,但安全稳定性很差,容易翻车,经常出事故。我学生的爸爸就是坐这车,从山上翻下来,摔折了锁骨。

我坐在车上,提心吊胆。往下看,是陡坡深沟,越看眼越花,心越虚。索性啥也不看,高声唱起“黄土高坡”,胆气壮了些;学生说张老师很豪迈,我苦笑。每次出来,我都觉得像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横下一条心。两个小时后,到了山沟里的学生家。下了车,才觉出两个手心攥的全是汗。

晚上,围着炉火烤洋芋,喝着“罐罐茶”,和学生家长搞话。家里三个娃娃,儿子读高三,大女子城里读高一,尕女子乡里读初三。供娃娃念书,全指望那几垧地的收成。今年八月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刚出豆荚的豌豆打了个稀烂。造化弄人,老天爷一个不经意的喷嚏可苦了这些靠天吃饭的下苦人。于是,大女子的学费只得借钱交上。靠种地糊口并不难,但再供娃娃上学就让掌柜的犯难了,尤其是遇上收成差的年景。

更难的是家里再有个病人。掌柜的年初开三马子掉进沟里,摔坏了腰,今年便没法出去打工,家里面雪上加霜。这是很多山里农户的遭遇:家境本来窘迫,再加一个病人,就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聊罢天,来到院子里,仰望夜空,满天的星斗倒悬天际,一颗颗被夜幕擦得晶晶亮,近在头顶,似乎抬手可及。山风已停,犬吠既止,惟余一片寂静。

称钩

这个地方因出土“新莽权衡”――王莽新朝时的国家标准称钩而得名。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地方,我在这里尝了一次生死之间的滋味。

那天我乘摩托车去家访,去时平安无事,回来的路上却出了意外。路很不平,车速又快,剧烈颠簸了一段后,终于失掉平衡,车翻人仰。我被扔出去,扑到在地上,头盔也滑落了,滚出几米远。左面就是深沟,天幸我是向里摔下。脑袋里空白了一会,从地上站起来。望着远处的群山,回想刚才的经过,却怎么也忆不起。过了好一会,神回来了,才想起活动活动手脚,所幸并没有受伤。只是感觉浑身的不自在,好像身子不是自己的。然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我爸我妈。

谢天谢地,总归人没事。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只得强打精神,推车下了山。走了两个小时,到了镇子上已是家家灯火。看见人家,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石峡湾

石峡湾也是名副其实,石山多――这在定西不多见,这里采石场也多。

到了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恶地形”。一座座的山都是秃的,裸露在太阳的爆晒之下,经过炙烤而变得焦黄。抬头向山上看,阳光沿着嶙峋的峭壁射下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这里非常干旱,植被稀少,地里产量很低。为了维持生计当地人不得不去打工,就是到采石场挖石头。因为采石场安全保障几乎没有,发生了不少悲剧。一个学生的父亲就是在炸山时没有跑开,被石头砸破了头,伤了神经,留下后遗症,跛了脚,不能干重活。

石峡湾到巉口的班车很少,返程时,我碰到一位好心的司机,搭了一辆运煤的货车回来――幸好而是坐在驾驶室里,没有坐在煤堆上。

“天水”

谈了这许多的山,自然也得说说水。不过这个“天水”可不是那陇上江南的天水,而是名副其实天上落下来的水。山里人每天喝的就是这“天水”――天上的雨水。定西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三倍,山区是没有地下水可吃的。所以每家都有两口以上的积流井,积存雨水,吃喝用度都是它。天水比自来水甜些,但是喝了容易闹肚子――也许是我的胃还没有习惯它。

人们用水很节省。我到农户家做客,主人打来水请我洗手,水面仅比盆底高一指,然后把盆斜搭在床脚间的横梁上,这样水才能被撩起。我洗过后,一家人轮流再洗,最后的水已经变成泥浆。洗碗筷是在锅子里洗,然后的水洗锅,刷锅之后的水给猪拌饲料,一点都不浪费的。水窖里的水有一米多深,就够一家人过冬用的了;但开春后若是下雨迟,吃水就困难了。

水,是这里的命脉。这八十天里,我养成了在锅里洗碗的习惯;每次洗衣服都不敢放太多洗衣粉,怕浪费太多的水冲洗;洗手打肥皂时,都会将水龙头关上。

山水无丑美

爬了这许多的山坡,山路曲折多变,有惊险,也有享受,心里不知对这座座大山是恨,还是爱。可无论心中作如何想,大山都始终在那里,不言不语。想起古人一句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不错,山水无丑美,议论自是非。只有发于心底的亲近大山,才能了解大山,了解山里的人。

“曹”定西人

行万里路,阅万种人。

定西人讲话爱说“曹”, 动不动就是“曹”怎样怎样――“曹”是咱们的意思。有人考证:三国时,定西属魏国,国姓曹,亦称“曹魏”,民乃自称“曹”;而吴国在江东,民乃指“他”为“吴”,方言习惯流传至今――故“曹”、“吴”者,借代之词也。

虽然偏处西北,水土欠佳,但定西民风淳厚,百姓质朴,颇有上古先民遗风。“曹”定西人热情好客,虽家道不厚,然逢有客来,必出其所有以奉客。我于此便深有体会,每至一家,至少是腌肉鸡蛋,眼见我吃下两碗面条且大呼胀肚,主人才肯罢休。

苦窖

城里是蜜罐,山区是苦窖。

山里人在贫瘠的土地上起早贪黑、辛勤耕作,可生活仍十分贫穷。虽然近几年发展洋芋产业,境况有所好转,但毕竟是靠天吃饭,当地的气候太干旱,地里产量太低,多数家庭尚挣扎在贫困边缘。而命运又总是作弄人,往已经露肉见骨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便造成了一个个不幸的家庭,苦命的娃娃。

鹏飞一个人住在山顶上。自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他便一个人住在这大山顶上。爷爷奶奶和山脚下的二爸一起住,倔强的鹏飞说山顶的房子才是他自己的家――可是,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从家走到学校要两个小时,中午就吃带的馍馍就白开水,晚上奶奶帮忙做饭。我到他家的时候,刚下过雨,屋里晦暗阴冷,鹏飞正在炕桌上看书――孩子病了,没去上学。他中考五分之差没考上城里的东中,今年补习一年,他说一定要考到城里的好学校,以后才能考个好大学。下山时,我回头望,不知道把我一个人放在这山顶上,我能捱几天。

君兰的爸爸前年正月开车迎亲,车翻到沟里,结果八人致亡,多人受伤。伤病未愈的爸爸在看守所被羁押至今。妈妈在镇上弹棉花,养活君兰和弟弟。弹一床棉絮要40分钟,加工费收8块钱,这个星期只接了两床棉被。买面买油,总要赊帐,有钱了再还。我到她家的时候,已经六点了,还没点灯,君兰的弟弟正在小桌上用纸卡片玩“多米诺骨牌”。

元亨和妈妈相依为命。爸爸在他十四岁那年过世了,妈妈在杨家坪的铁道上捡石头,每天从早七点捡到晚七点;两个姐姐在外地打工。妈妈来不及回家做饭,元亨早餐午饭经常是馍加水,或者就是吃不上而挨饿。他跟我说,他总是胃痛。元亨从小就爱画画,高中跟老师正式学美术,每天练画三小时。他最喜欢雕塑,喜欢兰州的“黄河母亲”,经常从砖厂要点红泥来过瘾。他的决心很坚定,要考上西安美院。《易经》开篇第一句说:“元,亨,利,贞。”“元”说春的生机,“亨”指夏的繁荣。元亨就是这个家的希望,他会奋斗成功的。

贾振的爸爸是精神病,犯了病就打人,妈妈被打到渭源改嫁了。平时是年届七旬的爷爷奶奶照顾贾振和爸爸。我去家访时,爷爷心脏病发,已经挂了八天的吊瓶。堂屋的桌子破了个大洞,是他爸爸犯病时砸的。说着话,他爸爸回来了。腰间挂了一大串钥匙,走路叮当乱响,随人怎么劝说也不摘下来。这可怜人患病已经24年了,每次发病都得持续半年,每个月的药费要150元,维持着表面的正常。

建军只比我小三岁,是班上的班长,很懂事。他的爸爸就是前面提到的三马子翻下山,被摔断锁骨的。因为无法负担一万元的手术费,至今锁骨尚未接合,那两段是明显错开的。我便是在他家睡的火炕,那晚我们聊到深夜。初三时,妈妈的神经性头痛突然恶化,看病的花销很高,他不忍再给家里增加负担,就辍学到临洮打工了。在临洮他修了一年的公路,每个月挣400块钱。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的生活让他懂得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从工地跑回来继续学业。那一夜,我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

城上蜜罐里的孩子能喝蜜汁,是因为乡下苦窖中的娃娃在饮苦水,他们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又各有各的不幸。可我看到这些家庭的不幸却是相似的:双亲不全或都不在,要么就是被严重的疾病困扰――家中一员的不幸导致了家庭的不幸。不能让这不幸再遗传下去。所以我爬这黄土高坡,访这苦命人家,记录他们的故事,希望外面的人能了解西部的山里人,知道这里的困难,施以援手。

世界充满热心肠

世上不乏热心人,我的希望没有落空。

心守家园

心守家园是一个热心助学的公益组织。通过前辈志愿者王彬的努力,心守家园在定西建立了助学基地。通过家园联络到了众多热心人,孩子们的救助才得以落实。

千手观音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有一千只手,解救众生苦难。我亲见一双双温暖的手从四面八方伸到定西,每双手后面都是一位观音,一颗善心。

北京的龚奶奶是一位年逾六旬的退休教师,她是受远在香港九十高龄的叔叔之托,资助贫困的学生。

安徽六安的金燕是一个刚上大一的学生,看到求助讯息后,打电话向我询问详情,了解学生的困境后,立即决定再资助一名学生。

Lin Zhong夫妇是远在海外的华侨,通过北京的朋友汇款给我,资助一名高一的学生,他们决定一直资助到他大学三年级。

义艳通过自己顽强的奋斗到了青岛,她说,她要资助学生,为了他们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经历。

……

这颗颗爱心鼓舞了学生,也鼓舞着我,成为我工作生活的支撑。

佛家说“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救助孩子上学既捐助财物,又能使他继续念书而学得知识,更可让他得脱困境而不再担心忧惧,所以是三布施皆全,福德无量。佛祖教修行者布施,是为了放下。其实,放下正是为了举起,放下小的,举起大的。

苦窖有乐·结语

有人问我定西苦窖不苦窖,我说,苦窖。可是这苦窖中遍地都是宝,“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回”,我这八十天采的宝还太少,了解的还太少。

苦窖有乐。苦窖中能悟道。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9fad7010008k0.html

顶部
学派鸳鸯簿
楼客




UID 14301
精华 0
积分 576
帖子 45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316246315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967
精华 0
积分 923
帖子 84
威望 0
金钱 9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4-19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  

顶部
泣绪畅茂
楼客




UID 19956
精华 0
积分 409
帖子 37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晕  不信啊  

顶部
生活的压力
秀才
Rank: 2



UID 2766
精华 0
积分 1310
帖子 118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无语  

顶部
ice1218 (waits)
秀才
Rank: 2


UID 296
精华 0
积分 2914
帖子 250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0-24
状态 离线
好啊,,不错、、、、  

顶部
渠钱鹊弓
秀才
Rank: 2



UID 14025
精华 0
积分 363
帖子 33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鶜鸱泣啼
楼客




UID 14084
精华 0
积分 352
帖子 32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支持~~  

顶部
况复沅九肋
楼客




UID 17603
精华 0
积分 508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知道了 不错~~~  

顶部
ajinge
秀才
Rank: 2



UID 3750
精华 0
积分 1421
帖子 128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5 20:3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3742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