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老实圪塔“陈喇叭”
逗你玩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019
精华 1
积分 4643
帖子 907
威望 197
金钱 2701
贡献 1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9:1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老实圪塔“陈喇叭”

来源:甘肃日报

时下的老实人是越来越少了,可偏巧就让我们碰上了一个。这人不仅老实,简直是老实得掉渣———老实得三十多年几乎一个心眼,老实得常常让人落泪,老实得让现在的人难以理解,更是老实得征服了他周围所有人的心!
  不管是“陈喇叭”还是“陈铁人”,其实都是群众给会宁县广播电视局工会主席陈祥起的外号,尊敬的意味绝对大于挖苦的成分。在讲述陈祥的故事之前,还是让我们先听听街头村尾上群众和领导眼中的陈祥:“30多年前陈祥是个娃娃时就跑着干活,现在50多岁了拉线时还是一路小跑。

  ”———一位76岁的陈祥的曾经同事;“老陈这人没研究(方言:好得很的意思),干活不要命。我当了几十年村支书,没见过这号人。

  ”一位62岁的陈祥的曾经房东;“凡是给陈祥当过领导的人,从来不敢给他压工作。因为怕把陈祥累死。

  ”———一位陈祥的现任领导;“如果当官都像陈祥这样干,恐怕就没有几个人会当官了。

  ”———一位陈祥的老熟人;“现在的典型往往是人死了再树,以我看陈祥还是活着时就树,免得以后挨老百姓的骂。

  ”———一位会宁县领导;……

  三十年没搞清妻子名字如果说社会是一个人表现的舞台,那么,家庭才是看清一个人的镜子。

  在讲他家里的故事之前,还是让我们先讲陈祥闹的一个大笑话。在采访中我们问他妻子的名字,陈祥却一下子愣住了。他一会说叫“王桂清”,一会又说可能叫“王桂琴”。直到我们到他家后,陈祥的小儿子才生气地看着爸爸告诉我们她妈的名字叫王桂青。

  老陈听了后,不好意思地憨憨地笑了一下,但他却说:“这有啥关系!”说起陈祥和王桂青的婚姻,倒也颇有意思。王桂青祖上是大地主,他们兄弟姊妹9个。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全国到处饿殍可闻,在那个特殊时期,王家生活的艰难就更可想而知。当时,出身贫农的陈家虽然比王家也好不到哪里,但并没有见死不救。陈祥的母亲以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善良,常常冒着风险接济王家,今天偷着给王桂青的母亲塞两个馍馍,明天又给个饼子,就这样先后好几年。桂青的母亲觉得实在无法报答陈祥母亲的大恩,提出把桂青说给陈祥,陈祥母亲觉得王家也不是什么坏人,就答应了。去订这门亲事时,陈家只带了两个大烙饼,而当时陈祥和王桂青还都不满10岁。

  1963年,陈祥11岁时,母亲在贫困与疾病的折磨中撒手而去。那时,陈祥与50多岁的父亲、弟弟一起过。白天上学,早上四五点钟就得起来拉土挣工分。做饭、洗衣、缝衣、拾粪、拣柴火等等家务、农活,陈祥样样都得干。提起30多年来一直早起和闲不住的习惯,陈祥说就是从那时养成的,而当时农民极其艰难的生活以及母亲和周围许多好心人助人的善举,也深深地埋在了陈祥幼小的心中。

  1972年春暖花开时,陈祥因为毕业时品学兼优,被他所在的会宁县大沟公社招工。陈祥到公社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公社广播放大站,搞广播喇叭户户通。一上手就搞线路规划,虽然不懂得怎么搞,可第一个月,陈祥就凭两条腿在沟沟洼洼里跑完了33个大队、109个生产队。之后,建放大站柴油机房时,他自己挖土打墼子,打围墙,没材料又不敢向领导汇报,就从10多公里路外的家里,自己扛、父亲及熟人帮,弄来了10棵榆树和几捆麦草。没有沙子,他又从5公里多远的张家洼一担一担地担,整整担了5天才担够。

  机房建成后,5月的一天,正当陈祥开始栽电线杆忙得常常一天吃不上饭时,家里捎话要他一定在第二天四点前回去一趟。第二天下午陈祥快到家时,几个邻居一见他就开玩笑地骂开了:“陈祥,你个要着吃的,媳妇都领回家了,你就这么衣服没袖子穿个烂鞋去见人家?”陈祥当时还以为是开玩笑,可一进家门看见王桂青,才知道是真的。

  娶亲时陈家只去了一个人,而王家送的也就两个人。由于家里没个地方,两人的新房就安排在窑旁边的一个防震棚里,也没举行任何仪式。即便如此,因成分不好而心存感激的王桂青,觉得这已经就满足得很了。晚上睡觉时,陈祥一本正经地告诉新婚妻子:“早上四点叫醒我,可不能影响我的工作。”这样,自卑而又胆怯的王桂青,悄悄把两双新鞋放在丈夫的身边后,便战战兢兢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块钟表直到清晨四点。而陈祥这一走就是四个多月,等到他再回到家时已是霜打秋叶了。

  谈起家,陈祥的许多事情外人听了像天方夜谭,熟悉的人也常常觉得难以理解。

  1986年,陈祥从乡上调到会宁县城后,妻子想城里的学校总要好些,于是,在次年把11岁的大儿子交给了丈夫。这一来可好,老陈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早上天不亮就出去,晚上半夜才回来,儿子干脆成了既没爹也没娘的孩子,吃不上、喝不上,好多人一见老陈就骂他心狠,说孩子太可怜了。后来孩子大一些能干活了,就完全变成了老陈不花钱的保姆。上世纪90年代初,老陈搞县城有线电视网,白天黑夜都在电线杆上吊着。儿子除了每天繁重的学习外,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饭做好了,令孩子最为难的就是满大街找老陈吃饭,有时候好不容易找着了,可老陈手头的活不干完你说啥他也不回去吃饭,孩子还得等。

  说起这些,老陈的妻子王桂青说,结婚30年了,老陈可以说基本上就没帮过她什么。她在农村20多年,种着18亩地,农活全由她一人干。小儿子从小体弱多病,在4岁前,她拉车子、挑水、翻土,种时收时,不是背上背着,就是怀里揣着或胳肢窝夹着,就是那样难,老陈也没帮过什么忙。但老陈究竟给别人帮过多少忙,谁也说不清楚。采访中,不少人都告诉我们说,现在老陈已是50多岁的人了,好歹科级干部也干了六七年,可谁家电视机要是坏了,不论是当官的不当官的,不论是白天还是三更半夜,随叫随到,白干不说,往往还要贴钱买材料。

  生活上老陈没帮家里什么忙,经济上同样也没给家里帮多少。除了孩子生病上学等家里急需用钱的情况外,老陈工作30年当中,没给过妻子一个月的工资,这听起来简直令人不可思议。走进老陈两间平房的家,最显眼的就是一台电视、一张写字台、一张方桌和一套木制沙发,而这样样有来历。首先说这电视,陈祥这几年不知给人免费修了多少台电视机,以致小儿子都习惯看爸爸修好的电视。

  1999年春节前,别人把修好的电视抱走了,一时又没有要修的,这下小儿子不干了。无奈,老陈只好凭着良好的信誉临时赊了一台18?王牌电视机,到去年才还清欠账。

  2000年春节前,已大学毕业几年的大儿子说要领女朋友回家过年,要父亲给家里添件家具。老陈听后虽不情愿,还是慌忙花450元买了张写字台和方桌。令老陈生气的是儿子过年时并没有领回女朋友。去年春节,大儿子故伎重演,老陈思谋再三,最后只好贷款买了套沙发,不过未来的儿媳总算见到了。

  老陈在家里用钱上的节俭,用吝啬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可他这些年对别人的资助真可谓倾囊相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大沟公社拉广播时,工资才30多元,可那些年光为群众修喇叭自己掏钱买材料就花了不下3000元。

  1999年到2001年,他在大沟、郭城等地拉电视网一干几个月,局里领导觉得他一个人干得实在太辛苦,集体研究决定每天给他额外补助10元钱,表造好后让他领钱时,他居然发了火。原因是,按当时规定每拉一公里的线,就要补助150元钱,后来发了1500多元,他一分钱也没拿,觉得有些农民义务工家里太穷,全给了他们。至于这几年老陈下乡不住店、不要补贴、精打细算买、用材料等,少说节省的也有好几万,干了该拿而没拿的就更无从计算……

  一夜就差点丢过两回命钱也许可以衡量许多东西的价值,但它却永远也无法体现生命的意义。几十年来,陈祥在危险的工作中一次一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顶部
逗你玩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019
精华 1
积分 4643
帖子 907
威望 197
金钱 2701
贡献 1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9
状态 离线
  故事之一:1974年秋天的一天,陈祥一大早出去查线。当他走到厍大队的袁沟梁时,发现一个挂线的瓷瓶掉了,他便爬上杆子挂线,谁知刚上到杆顶,就感到头昏目眩,眼前一黑,便一头栽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路过这里的当地农民何振业发现了他,赶紧用自行车把他驮到了公社卫生院。

  大夫一量体温,他已高烧到了41度。

  当他睁开沉重的眼皮,明白自己是躺在病床上时,已是晚上8点。独自守在身边的妻子脸色煞白,惊恐的眼睛充满泪水。可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妻子找大夫问他的工具:“我的铁鞋呢?还有我的铁丝、手钳?”大夫叹着气说:“要不是正好有人碰上,命都险些丢了,你还要那些东西干啥?”故事之二:1976年,中国多事的一年,过来的人谁都无法忘记那年夏秋季频仍的地震和霏霏的霪雨。

  8月一个漆黑的雨夜,公社通往郭庄的广播线被风刮断,通知郭庄人从家里搬到防震棚中的消息无法传出去,陈祥二话没说,就披着件塑料雨衣,背着30多公斤重的工具,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朝郭庄走去。断线的地方在山顶上,情急之中,陈祥将雨衣铺在地上,然后站在雨衣上就一把抓住电线去接,“啪”的一声,陈祥被打翻在地。所幸的是,陈祥触电之后,电线脱离了他的手,否则,后果可想而知。当他咬着牙从泥水中站起来,用手钳夹将线接上时,他感到每一根神经都麻木了。

  然而,当他拖着一双沉重的泥腿从郭庄向公社返回时,不料脚下一滑,从300多米高的陡坡上滚了下去,头碰昏了,腿摔肿了,工具撒到了坡上,连为了防止野狼袭击而特意背的一支冲锋枪和30发子弹也扔到了泥中。陈祥也不知在坡底昏迷了多长时间,当他醒过来时,三只狼蹲在不远处,贪婪的绿眼盯着他这个滚到嘴边的“猎物”,不知狼为什么迟迟没有下口,反正陈祥忽地从地上爬起时,狼受惊而逃。

  陈祥吃力地沿着滚下来的路往上爬,边爬边摸工具和那杆枪,迷迷糊糊回到公社时,天已快亮。清晨时,《东方红》的乐曲又准时回响在山村的上空,可公社里没有人知道,那一夜陈祥竟然两次从死神手里挣脱了出来。

顶部
逗你玩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019
精华 1
积分 4643
帖子 907
威望 197
金钱 2701
贡献 1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29
状态 离线
  故事之三:1978年的一天,陈祥在查线中发现公社通往一队的广播线离公路太低,他怕被过路的车辆挂断,就爬到6米高的木杆上去紧线,可一不小心,仰背从木杆上摔下来,铁鞋顶在腰部,剧烈的疼痛,使他浑身颤栗。那一刻,他也感到了死的可怕。蜷缩在木杆下捂着肋部,他疼得直喘粗气,是一个叫王育才的农民拉着架子车把他送到了公社卫生院,当大夫给他打了一针止痛针后,他感到疼痛在慢慢减缓,心想只要不疼了,也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刚才不过是虚惊一场。于是咬着牙,重又回到那根杆子下,把没有紧好的线一点点紧好,然后再回到公社,发电、放广播去了。看着他蜡黄的脸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公社书记又怜惜又生气,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书记说:“把你挣死了,谁负这个责任?

  怎么向你家里交待?”而陈祥却嘿嘿笑了。

  20多年过去了,记者在采访时,陈祥按着肋部说,那时留下的病根,到现在有时还隐隐地疼哩。

  故事之四:1999年的冬天,正是郭城驿乡安装有线电视最紧张的阶段。陈祥在当地农民梁兴林家借了一间房子,冰冷的土炕上铺一片破纸箱子和一条单薄的褥子,就算是有安身的地方了。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来,一碗炒面就一杯茶,就算是吃过饭了。

  就在这年冬天,陈祥有一次从杆子上摔下来,疼得他喊了句:“哎哟,我的肠子断了。”当地的农民把他送到附近的私人诊所,大夫说情况严重,要住下观察。但陈祥却要求大夫给他打了一针封闭针,谁也拦不住,又去架线了。他说:“就要过年了,说好的六户才装了两户,咋能骗人呢?”正当他忍痛工作时,在头寨乡当乡长的弟弟打电话到这里,问他哥哥最近的情况。听电话的老史告诉弟弟说,出事了,你哥刚从杆子上摔下来了。弟弟心里一惊,就租了一辆车赶到了郭城,可当他看见哥哥疼得满头大汗却还在杆子上架线时,气得声音都变了调,硬是把陈祥从杆子上拉了下来。拉到县医院去检查,当弟弟把陈祥安排好,刚走出医院,陈祥却偷偷地溜了出来,搭了去郭城的班车,又去架线了。弟弟还在县城,陈祥却已在杆子上了。

  眼泪流进肚里只有自己知道许多人都说老陈只知道往死里干活,心太硬,没有人情味。其实在陈祥乐哈哈的背后,他何曾不也有泪水常常淹过心坎的时候。

  1973年秋天,他又是忙得大半年都没回家了。有一天,他正在杆子上架线,有人在下面给他喊:家里捎话来,让他无论如何回家去看看。陈祥嘴上答应着,手里却一直忙着他的活,也没顾上问捎话人家里到底有什么急事。第二天,当他急冲冲跑回家时看到的竟是父亲老泪纵横,妻子泣不成声。原来他们第一个孩子刚一生下来就殇了。

  父亲怨恨地说,别人家生孩子,全家人都当天大的事,可你一去就是半年,连个人影子也不见,你还像个男人吗?妻子生产的当夜,只有陈祥一个5岁的堂妹妹陪睡。没有生育经验的妻子,感到肚子疼,就从炕上溜下去,把孩子生在了地上。妻子晕了过去,当堂妹哭着喊来邻居的四婶时,孩子已中风夭折。

  那天,妻子只是默默地哭,一句话也没有说。而陈祥却只陪了妻子一晚上,第二天,他就又回到了架线工地。提起这事,老实的陈祥说:“当时一是工作忙,另外也年轻,虽然难过,可觉得也没什么。”如果说第一个孩子陈祥连面都没见过,没有多少感情的话,那么第二个夭折的孩子已经长到5岁了,陈祥虽然很少抱他、亲他,但心里的确爱他。

  那时,陈祥正在热火朝天地改造厍、郭庄的线路,线杆由木杆变成水泥杆,在陈祥眼里那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妻子几次捎话带信让他回家想办法给孩子看病,他总是说等忙完了这段活就去,让妻子先找大夫看看。可吃了不少的药,孩子的病总不见好转,妻子就背着孩子到公社去找丈夫,早去撵不上,晚去也见不着。妻子只好到卫生院再取些药片,背孩子回去。

  1982年农历六月初五,人生的又一个厄运降临到了陈祥一家,当陈祥从架线的工地赶到公社卫生院时,陪同来给孩子看病的父亲悲痛欲绝,被公社的人硬送回家去了。而妻子休克后,医生正在全力抢救。他的心肝儿子,则已被附近的农民抱到山沟里火化去了。

  陈祥顿时感到天昏地暗,五脏俱裂……

  这一次,陈祥又黑又浓的头发掉了一大半。至今提起此事,陈祥还眼里满是泪花。陈祥说,这个孩子的失去,的确给他的打击太大了。而老陈的妻子从此也落下了晚上心惊无法入睡的病根,到现在也如此。

  然而,当他把妻子送回家,父亲要他多陪几天妻子,公社的领导也让他在家里照看些日子时,他却只住了一天,第三天就摸着眼泪去了郭庄的线路上。当地老百姓一看陈祥出现在高高的杆子上时,都说他心黑。可陈祥却说:“眼泪往肚子里流,我自己知道就行了。”陈祥的付出,的确让常人难以想象,但陈祥的确真真实实地付出了,用与他青梅竹马的妻子王桂青的话说,陈祥就这么个人,他干什么都要干得让人无话可说。那么,到底有没有人说过他呢?陈祥说,有过,但只有两次。

  一次是1973年10月,公社书记让陈祥去掌里大队通知武装部长第二天到公社开会,可当陈祥走到半道上时,遇到了一位姓何的干部,这位干部让陈祥去办另一件事,说通知武装部长的事他去办。陈祥办完事回到公社已是夜里11点了,可那位姓何的干部却忘了通知武装部长。第二天,在100多人的大会上,公社书记指着陈祥的鼻子大发雷霆:“陈祥,你个QQ娃娃咋还撒谎……”当时,陈祥委屈得眼泪叭嗒叭嗒地直流,可一句也没解释。事后,当公社书记知道其中的原委后,摸着陈祥的脑瓜说:“娃,我骂错了!”陈祥也笑了。

  另一次是1992年,那时他已调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6年了,刚从局里的保管员、后勤管理员、统计员、设备维修工的岗位上换下来,准备去搞无线电视接收站的建站工作。这6年时间,陈祥没有利用工作之便占过公家一根针的便宜。买手套、工作服及各种劳保,都要货比三家,拣便宜的。有些商店也有提出出高价给回扣的,但陈祥一一拒绝了。在移交保管工作时,他清楚地记得,他将仅剩的5瓶墨水全部交给了新来的同志。刚过了几天,儿子急用墨水又一时买不到,于是他就去找新来的会计,想先借一瓶给孩子用。然而,当他敲开会计的门说明来意时,那位会计很是吃惊又半开玩笑地说:“我想你当了这么多年的保管员,墨水恐怕几年都写不完吧!”一听这话,陈祥一下呆住了,两行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老忠臣,看把你苦死了!”30多年来,陈祥到底在会宁的山山沟沟里跑了多少路?每一根杆子上他爬上爬下过多少回?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光是在大沟的16年,他行程19万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架通线路628公里,安装喇叭2400多个,使大沟的广播入户率达到了100%。

  陈祥在大沟工作期间,大沟的广播入户率一直是全省第一。因此,他也得了个“陈喇叭”的外号。

  1982年3月,正是将大沟的木杆改为水泥杆改线最紧张的时候,但又时值大地解冻,春播即将开始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农民种地,必须赶在开种前把部分线路架好。那时,农村已实行土地承包,农民义务工也不好找,因此他几乎每天早上四五时就起来去先挖好坑,以便加快进度。其中有一天早上,天亮了农民来栽杆时,陈祥已经挖好了40个1米见深、80公分见宽的桩坑。那些农民一看这情形,直往出伸舌头。就这样,陈祥硬是将1200多根水泥杆换了上去。

  1990年,全县建起了12个地面电视接收站,每一个站不知陈祥跑了多少趟,每一个接收塔都是陈祥亲手安装。在建白草塬站时,陈祥胃病复发,疼得他把牙齿咬得嘣嘣直响。安装天线时,由于没有滑轮,老陈就咬着牙爬上30米高的塔顶,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硬是双手举起30多公斤重的天线,准确地将天线插入接口,可也就在这时,一口热血从陈祥的嘴里喷了出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这年9月的一天,当陈祥安装完县广播电视局院子里的接收站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再加上肋部总是一阵又一阵地疼,他就饭也没吃,和衣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忽然,从距县城60公里的韩家山插转台打来电话,说那里的信号无法发出,于是陈祥又匆匆赶到韩家山下,当时胃疼、胆结石疼扭在一起,浑身直冒汗,扛着30公斤重的长强仪爬上400米高的山顶,刚奔到塔下,他就晕了过去。之后,又经过整整两天两夜,总算排除了故障。

  与陈祥一起参加抢修工作的县广电局一位副局长说,陈祥的劲不知是从哪里来的,20多岁的小伙子都陪不住他。

  1992年,桃花山转播台的天线工,因为山上条件差,工资待遇低而“不辞而别”,当领导们为再派谁去的问题而发愁时,陈祥主动提出他去。

  1993年11月的一个晚上,狂风怒吼,大雪纷飞,建在海拔1900米的桃花山上的转播台,发射天线被风刮得偏离了位置,县城及周围乡镇的电视信号全部中断,值班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接起一听,不是指责的,就是破口大骂的。急性子的陈祥,一声不吭地背起工具就往100多米高的铁塔上爬。爬到塔身76米高度处,陈祥死死地抓住塔上的铁杆,举着木椽,这里捣捣,那里试试,风从脸上刮过时像刀子一样刮得痛,落在身上的雪也很快结成了冰。

  4个多小时过去了,信号终于恢复了,可陈祥的鞋和衣服被冻在了铁塔上,使他无法脱身,他只能用麻木的双手一点点地撕扯,身体一次次地扭动……

  当他回到地面时,冻得再也迈不开脚步了,是同事们七手八脚把他抬进值班室的。

  1994年冬天,县上决定在城区建设有线电视网,时间紧,任务重,还是陈祥挑起了这副重担。他每天早上四五时起来后就开始准备,等民工8时来时一切都准备好了。他怕民工做的质量不过关,天天亲自上杆子,一个放大器安装下来就是四五个小时。民工干上8小时下班了,他晚上又开始一步一步量距离,为第二天安装搞规划设计。当时,陈祥的脚肿得穿不上鞋了,就找根绳子,将鞋绑在脚上;手冻破了,在杆上钉钉子时,随着打击的节奏,血珠子就簌簌簌地滴落,溅满了他的前胸和衣袖。一位看到陈祥工作情形的县上领导,抓着他血肉模糊的手说:“老忠臣,看把你苦死了!”大年三十晚上,会宁人常说:“一根木柴棍棍也要回家。”然而,在这万家灯火、万家团圆的时刻,陈祥半夜才回到他栖身的单位宿舍。从乡下赶来和他过团圆年的妻子,看着他干裂的嘴唇、黑瘦的面庞和冻得不像样子的手脚,心疼得泪水夺眶而出……

  也正是如此,城里人又给他起了个外号“陈铁人”。

  1999年4月,陈祥回到他的家乡大沟,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有线电视站;随后就奔波在县城和全县33个乡镇的山山沟沟,从这根杆子上下来,又到那根杆子上上去。从这家的门里出来,又从那家的门里进去。单是第二批“村村通工程”中,他就骑一辆破摩托车跑了19000多公里,选择安装了40多个点,一个人完成入户1600多户。

  尾言不论是直面的采访中,还是埋头写稿中,这位中年汉子的憨厚面容,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撞击着我们的思维。他工作了30年,当了30年的先进。当工人时干着工人的活,当官时还干着工人的活。我们不断地再想,当陈祥的这些真实故事从我们的笔端流出时,现在的人们还会相信吗?当人们问我们陈祥这样干是图名、图利,或是图什么时,我们又将如何回答?

  的确,我们无法回答!但是———他头顶的那片蓝天可以回答;他脚下的那块黄土可以回答;会宁县的60万父老可以回答!

顶部
天狼
秀才
Rank: 2


UID 621
精华 0
积分 11579
帖子 273
威望 6
金钱 8833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8-27
来自 会宁
状态 离线
为有这样质朴死干的老乡顶一个



※本文所有权属于天狼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逐渐延伸的铁轨,紧紧扯着我的衣襟,一头拉着我倔强的心,一头深深埋在黄土地上

顶部
颠错汰留
楼客




UID 773
精华 0
积分 2389
帖子 209
威望 0
金钱 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观看中  

顶部
杀破狼
秀才
Rank: 2



UID 564
精华 0
积分 2323
帖子 209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原来还有这么多内幕啊,长见识了,呵呵  

顶部
出门再外
秀才
Rank: 2



UID 572
精华 0
积分 2624
帖子 232
威望 0
金钱 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6-15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jbo (油馍馍)
秀才
Rank: 2



UID 46
精华 0
积分 2442
帖子 206
威望 1
金钱 21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6-28
状态 离线
一楼的位置好啊..  

顶部
神化 (神化)
秀才
Rank: 2



UID 552
精华 0
积分 2359
帖子 206
威望 0
金钱 1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28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miladuo
秀才
Rank: 2



UID 237
精华 0
积分 2250
帖子 196
威望 0
金钱 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28
状态 离线
不错,支持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02:4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104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