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访著名秦腔演员、耿派艺术传人张菁先生
棩釷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进步奖1 进步奖3
UID 1120
精华 0
积分 5029
帖子 898
威望 166
金钱 31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2-2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15:0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访著名秦腔演员、耿派艺术传人张菁先生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笔者带着传承和保护耿派秦腔艺术的课题,在定西市秦剧团一栋砖混结构的楼上采访了一位气质恢弘、神采奕奕、年近古稀的老艺人。他,就是原定西地区秦剧团业务副团长、甘肃省着名秦腔演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张菁先生。说起张菁,西北戏剧界人人知晓,合演者个个翘首,观众无不为之赞叹!

名师感召定乾坤

张菁,1946年出生於兰州一个书香门第家庭,6岁入学,11岁那年被送进戏班。说白了当时进戏班,不为学艺,而为找个落脚的地方混口饭吃。他说:“1957年1月,我刚进会川县青峰秦剧团之时,正是我的尊师刘新荣(业务团长)风华正茂、大展宏图之际。刘新荣,人们都誉他为‘赛耿家’,他的艺术风格,让我一踏进戏门就在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他的形体动作和内在气质至今还影响着我对耿派艺术的追求。”

1958年4月,会川县撤并至渭源,张菁被调到渭源县戏曲学校舞蹈班学习。12月,渭源县撤并至陇西,他又随校到陇西。在这期间,他得到曾荣获全国民族舞蹈二等奖的着名舞蹈家蒋琪、唐付周,京剧教练徐铭署,着名音乐老师徐博鸿、王学诗(后任甘肃省音协主席),文学老师张璧渊的亲临指导和教诲。两年扎实的舞蹈功,为他后来的戏曲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0年全国生活紧张,好些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纷纷下马,戏曲学校也随之撤销。他在陇西县秦剧团被着名导演、须生演员孙保俗老师看中,一边鼓励和严格要求他刻苦训练,一边策划和积极编排在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戏剧《争先锋》,以及《界山口》、《华荣带箭》等一些折子戏。1961年,他随团赴陇海沿线的陕西、河南、山西省一些市县及农村演出,得到了老师和观众的好评。所有这些,促使他不断树立了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和信心。

1962年底,全区撤销各县剧团,陇西县秦剧团整体并入定西地区秦剧团。1963年3月,因定西地区蒲剧团又赴陕西、河南、山西省巡回演出,他被借调到蒲剧团,上演了《神亭岭》、《反西凉》、《三打白骨精》、《白沟河》等蒲剧剧目。1964年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强劲,1965年他始入导演,执导了《掩护》、《奇袭白虎团》、《芦荡火种》等蒲剧剧目。紧接着“文革”开始,古典剧停演。

1970年秦剧一团、二团、蒲剧团、文工团四团合一,他重新回到定西地区秦剧团,继续担任演员和导演,主要扮演了《沙家?》中的郭建光、《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杜鹃山》中的李石坚、《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王连举,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和党小平、李世民去上海学习《小刀会》,把京剧移植为秦腔。回来后,他和党小平合作导演,他主演潘启祥,在兰州和定西地、县演出,一时引起轰动。他说,“这更加坚定了我走秦腔艺术道路的意志。”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传统秦腔戏剧冲破“文革”的封锁与观众见面。他先后积极编排、导演和演出了五六十本秦腔剧目。1988年因工作成绩突出组织决定他担任秦剧团业务团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又整理和导演了《白逼宫》、《蜜蜂计》、《烙碗计》、《劈山救母》、《翰墨缘》等大中型秦腔戏剧和地区创作、省上调演的《车铃》、《三定线》等现代戏剧及《南阳恨》、《拆书》等古典剧目,其中《南阳恨》、《车铃》被评为省优秀剧目,《三定线》被选拔为代表甘肃省赴京汇报演出节目,《拆书》获得甘肃省青年大赛一等奖,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民网甘肃频道--http://gs.people.com.cn】 原文链接:http://gs.people.com.cn/BIG5/n/2012/0617/c183283-17153693-1.html

[ 本帖最后由 棩釷 于 2018-2-27 15:07 编辑 ]

顶部
棩釷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进步奖1 进步奖3
UID 1120
精华 0
积分 5029
帖子 898
威望 166
金钱 31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2-23
状态 离线
访著名秦腔演员、耿派艺术传人张菁先生【2】

艺术精湛展宏图

谈起秦腔的起源,张菁滔滔不绝。他说,这得从西皮调说起。西皮 本为甘肃腔,即琴腔, 又名西秦腔, 后则简称秦腔。乐器以胡琴为主,月琴为副。北宋杂剧盛行时,西皮是甘肃的主腔。明末已流行内地, 乾隆末,始有蜀伶、后有徽伶都尽心学习,己亥(1779)年四川金堂人魏婉卿赴京,大开蜀伶之风,将秦腔带入北京,歌栖一盛。嘉庆初期,在京城以二簧为徽部,以梆子为西部,而西秦腔附焉。到了中叶,徽伶习此者更多,西秦腔声势扩大。道光三年,御史奏禁,但其势不衰。嘉庆以后,西皮在江南人士中盛行。

秦俗好讴,由来已久。秦人善唱秦声,始於秦皇故里(礼县),周代以来,在秦州(天水)等地最早盛行,初称乱弹或梆子,后来演绎为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秦腔演剧起於唐教坊梨园子弟,金元间始有院本,一人在场内坐唱,一人在场上应节赶焉。所以,秦腔起源於甘肃是对的,它有着深厚、古老的根基和广泛的观众群体。

关於秦腔的发展,张菁说,“秦腔自秦地产生后,向周边地区发展,遍布於西北五省,包括山西、河南、西藏的部分地方。它形成於秦,精进於汉,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广播於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就陕甘来说,陕西秦腔分为西府秦腔和东府秦腔﹔甘肃秦腔分为东、南、西、中四路,陇中地区属於中路流派,天水、陇南一带属於南路流派,平凉、庆阳一带属於东路流派,河西地区属於西路流派。陕西西府和甘肃南路秦腔入川后成为梆子或蜀剧﹔东府秦腔在山西演变为蒲剧、晋剧等,在河南演变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古老的秦腔,是中国戏剧的鼻祖。”

秦腔人物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俗称“13头网子”。四生有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有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有大净、毛净,一丑有公子丑、官衣丑、武丑、老丑、小丑等。其中,须生是四大行当第一行,相当於京剧中的大武生,处於戏中的首位。须生都带黑三须,在服饰上,官衣须生带纱帽,靠板须生背旗子,箭衣须生穿箭衣,道袍须生穿道袍。他一边说着一边比划,“每一个角色担当不同的任务,有些角色重唱功,有些角色重身段。大花脸注重“将音”和“嗷音”,二花脸注重架子功,以显威武豪迈的气概。正、老旦注重唱,花、小旦注重表演。文生注重唱功和表演,武生注重跟头和把子功,须生要有好嗓子、好身段、好功底。丑角又叫三花脸,在剧目中起着调味作用。要求道白口齿伶俐,清脆风趣﹔表演干净利落,诙谐幽默﹔身段节奏感强、趣味性浓﹔方法大胆夸张,浑而不俗。不论花脸、旦角,还是生角、丑角,都需要过硬的唱、念、作、打四功和手、眼、神、法、步等五法,相互交叉,共同促进。”

秦腔表演要求一白二笑三唱,但因受地域方言和器乐的影响,十戏九不同,其语音、唱腔、音乐稍有差异。张菁地道的讲,“在语音方面,有的拖得长,有的则短﹔在唱腔上分为欢唱和苦唱﹔在音乐上,欢唱俗称滑音,苦唱俗称苦音。苦音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比较深沉哀婉、慷慨激昂﹔滑音比较欢乐、明快﹔秦腔的精华是对唱,最好是一苦一滑,这是秦腔唱段的精髓。”秦腔板路分为二六板、慢板、尖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比任何戏剧都复杂。他说,“彩腔俗称二音,有慢板腔、二倒板腔、带板腔和尖板腔等四类,音为高八度,均以假嗓﹔一般唱腔用真嗓。彩腔不是每段唱腔都用,而是在特殊环境下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唱法,多用於人物感情激荡、剧情起伏跌宕之处。”

当问他是不是从小就工须生、花脸,享誉当当时,他却否决的说,“我本来是武生出身,先工武生,后工花脸和须生。”在武生行当,他受到行内人的认可。说着,他拿出一张《凤仪亭—吕布》的照片,“这是我12岁时由恩师孙保俗先生带我去照相馆拍摄的,也是我的第一张剧照。”那麽,他因何改行,改行后上演了哪些剧目?张菁说,这是我自幼受孙保俗、刘新荣老师的耳濡目染及艺术熏陶的缘故。须生、老生、红生和花脸是我师傅的特长行当,自早年我学习他们的功法扮演了梅伯、黄飞虎后,越发喜爱这些行当,坚定了改工须生、红生和花脸的信念。改行后,我又一次遇到恩师孙保俗先生,他给我传授了很多知识。还有和刘新荣老师共事多年的李新民老师,甘肃省着名秦腔演员孔新晟,原定西秦剧团业务团长谢鸿民,着名小生、曾赴朝慰问演出的粟成阴,西北第一花脸刘茂生,甘肃省艺术学校着名须生演员岳长忠,甘肃省秦剧团着名须生演员景乐民等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上演了《逃国》中的伍员、《田单盘门》中的田单、《潞安洲》中的陆登、《太湖城》中的孙武等须生,《金沙滩》中的杨继业、《回荆州》中的乔玄、《赵氏孤儿》中的赵盾等老生,《出五关》中的关云长,《封神榜》中的姜桓楚等红生,《渑池关》中的张奎、《火焰驹》中的艾谦,《万卷书》中的仓颉等花脸,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的赞赏。藉此,对他们深表怀念并致以由衷的感谢!

老一辈艺术家和戏迷们评价张菁以得天独厚的天赋和精湛的技艺将耿派秦腔表演得淋漓尽致。刘新荣先生的妻子张春桂告诉儿子刘海鹰说“你们要了解你父亲的艺术,就去看张菁的戏,他11岁跟你父亲学艺,能吃苦,学得好,演戏最像你父亲。”於是,他们抱着了解父亲的心态,一招一式的琢磨了张菁的演姿。刘海鹰在定西市秦剧团工作了20多年,他在文章中写到:“第一次,我看了张菁的《武成王赶驾》,观众掌声不断,说他不愧为刘新荣的弟子,父亲的弟子王镇中说这把师傅像绝了。我又看了张菁演的《五岳图》中的张奎,被他的表演所震惊。他头戴战翅,后吊长梢,勒红彩绸,额前扎蝴蝶结,身穿黑箭衣,扎靠腿,腰系白板带、扎五彩背光,背牛耳双刀,手持长枪,一出场亮相,观众就为他的耿派独特装扮而喝彩。接下来,他用三?、三点、三式三位一体的三杆子搜场动作来展示张奎形象,真是美妙绝伦。他演伍员《逃国》,在击乐、倒脱靴的配合下,又用左弓箭、右弓箭姿势,眼向四处观察,明显不同於其他派别的表演方式。他在中场踢左腿,浪掏翻手,上招回手探海,右手反旋勾镫,左跨腿转身,超前作弓箭式亮相。这段组合是耿派三鞭子抖马中的核心动作。”

刘海鹰还形象的表述,“张菁演《火焰驹》中的艾谦,出场前以武乐‘小操’反映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唢呐’一声马嘶,在‘三锤’、一把长火的配合下,他以浪头两锤上场,然后用甩、摆、拽一个大转身三鞭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前台,甩罗帽、双搂马亮相,在整段紧抖马中,以三旋、三掏、三回搂马亮相。特别在抖马的收尾,以急切刚劲的三鞭子打出三把火,起左腿胯下一把火,转身一把神风缠腰火,甩罗帽低头一把金钱吊葫芦火,双手搂马亮相。这段精彩的动作将剧情推向高潮,使观众振奋不已,拍手叫绝。当见到李彦云下马时,起左腿胯下一把火,劈叉亮相,以表现其急切而累苦之情态,左右两次甩须揉膝,表现长时骑马腿已僵硬,这样一种以神传情的特有表现手法,极具人物个性化。”

刘海鹰的这一记述,详尽的表述了张菁表演须生、花脸体现耿派艺术特征的生动形象。正是由於他的演技高超,张菁曾应邀与西北秦腔名家配合演出了很多剧目。据了解,他与西安易俗社社长、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甘肃省秦剧团业务团长、梅花奖获得者窦凤琴,宁夏自治区秦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柳萍,先后配合出演过《火焰驹》中的艾谦,与西北着名须生乔新贤配合出演过《牧羊》中的李凌,与秦腔第一飘飒武生张新华老艺人配合出演过《黄鹤楼》中的赵云,与西北名生李爱琴配合出演过《生死牌》中的贺总兵,与西安易俗社秦腔名旦张永华配合出演过《杀花园》中的辽寅,与秦腔名旦张永华、洗坤华、张宝伟同台演出过《盗虎符》中的信陵君,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马友仙、刘茹慧、?宗汉、雷开元、刘随社等配合出演过《打镇台》、《劈山救母》、《窦娥冤》等剧目。还长期与着名艺术家孔新晟、栗成荫、谢洪明、董化兰等同台演出过《卧薪尝胆》、《闯宫抱斗》、《大报仇》、《四进士》等。这些演出都得到他(她)们的高度评价。李爱琴说“我演遍了西北五省,唯独你与我配合的最好。”孔新晟老师还特为张菁执导了《潞安洲》、《田单盘门》等剧目。

【人民网甘肃频道--http://gs.people.com.cn】 原文链接:http://gs.people.com.cn/BIG5/n/2012/0617/c183283-17153693-2.html

顶部
棩釷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进步奖1 进步奖3
UID 1120
精华 0
积分 5029
帖子 898
威望 166
金钱 31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2-23
状态 离线
访著名秦腔演员、耿派艺术传人张菁先生【3】

成熟源於耿派风

耿派艺术是19世纪清光绪年间由耿忠义先生创立,最初称耿家艺术。耿忠义先生原属通渭县安远镇人(现属甘谷县)。他在表演架子功上,无人能敌。他天资聪慧,自幼受父辈熏陶,主工小生,以《忠义侠》、《辕门射戟》最为轰动,后来改工须生,又兼花脸,把形体动作的表演和化妆、造型、服装、道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在金城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形成了耿派。他所出演的剧目,除麻子红(郗德育)偶尔有演出外,其他同行轻易不敢出演。因此,他的秦腔表演艺术独具风格。在甘肃秦腔南、东、西、中四路中,他是中路唱派,中路唱派也称“兰州耿派”。

耿派艺术的创立和发展在於它的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外形上,即在化妆、服装和造型方面,打破了传统秦腔戏剧的程式动作及人物造型﹔二是在内在特征上,表现为人物性格的革新。

张菁说,耿派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须生和花脸行当,以架子功为主体,注重气质,讲究神韵,更重身段,其次表现在脸部“气色”的变化上,“气色”是指“上三路”部位的表演,重於眼睛。人们常说,一身之戏在於脸,一脸之戏在於眼,说的就是气色。同时还表现在於脸谱艺术上,脸谱是刻画戏剧舞台人物的,它是人物角色的灵魂。秦腔里有《黑》、《白》、《红》、《黄》四大逼宫。《黑逼宫》是楚仲逼殷纣王父亲的故事,《黄逼宫》是秦始皇逼母后赵姬的故事,《红逼宫》是司马师逼魏主曹髦的故事,《白逼宫》是曹操逼汉献帝刘协的故事,这些剧的脸谱图式是不一样的。“你看这张《黄逼宫》中的秦始皇,眉中画铜钱,意在统一货币﹔额中画鞭,两边画令旗,是指他统一军队、统一政令。”耿派脸谱在吃透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刻画人物脸谱造型﹔在形神意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它着色有致,变化多端,勾绘精巧,富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谓“笔法定人,图案定性”。

当年见过耿忠义先生的人都知道他面长而瘦,额部宽平,颧骨突出。这种脸型作为花脸演员本不是有利,而他却根据自己的脸型特征,巧妙构图,在额、鼻、眼、腮四个部位大胆突破原有传统,於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创立和形成了耿家脸谱。后由陇中的岳中华先生绘制,传播开来。张菁说,耿家脸谱谱式多样,有大红脸、大白脸、泰山眉、通天柱、狼窝子脸、牛鼻子、虎豹头、三页瓦、圈圈子、火牙子、尖嘴子,三块瓦等,各有释义。大红脸是全脸红色,如关云长、黄飞虎等代表义﹔大白脸是全脸白色,如曹操、严嵩代表奸﹔火牙子是脸上画火牙,多用於人物性格变化时改脸加画﹔尖嘴子是把嘴画为鸟嘴,如雷震子、龙须虎等。这些脸谱有约定俗成的性质,能帮助人们理解剧情,开宗明义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伦理特征直观的告诉观众。

耿忠义先生吸收各家之长将别派脸谱的养分转换成自己的能量,创造了秦腔脸谱“奇迹”,无人超越。耿派脸谱与其他戏曲脸谱有很大的区别。如曹操在其他剧种中画低额小眼,耿派则画高额大眼。高额能表现他统一汉室的雄心大志,大眼能表现他知人善断、洞察秋毫的智慧,突出了曹操是一代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的人物特征。耿派在一出戏中,多次改变脸谱画法,将人物角色更加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血诏带》中的曹操,三次改画脸谱,在第一场中,先是小眉、小眼、不加鼻,只画大轮廓﹔在《三拷吉平》中,改画大眉、大眼、再加鼻,表现他怒发冲冠的气质﹔在《白逼宫》一场中,又要加大眼睛,并将眼角改立、画上花鼻子,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杀气腾腾。这种改画变脸的方式,在其他戏曲中是少有的。

耿派历经百年,上世纪30年代耿忠义先生将它传於赵福海、杨金民等人﹔40年代赵福海先生将它推向新潮传於刘新荣、韦新民、周正俗,晚年又传於刘茂生﹔50年代末国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以刘新荣老师为代表的第三代传人全面继承并发扬光大,将耿派艺术传於张菁、王镇中等这一代人。

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张菁承袭刘新荣先生的耿派风格,从形象神化的骨骼整合力度、技艺独特的绝妙表演、内在的艺术升华和创造性的见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对耿派独创的“三杆子”、“三鞭子”动作,经过长期表演,不断总结,不断升华,不断完善,创立了以“三位一体”为组合动作的独特表演方式,并将其提炼表述,从理论上形成了“三杆子”搜场、“三鞭子”抖马的完整体系。二是坚持不懈地绘制脸谱,将耿派肖像图案与神学思想及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绘制出立意较高、内涵丰富、线条分明、立体感强的适合各种脸型特点的200多幅耿派秦腔脸谱,从绘画上确立了耿派脸谱艺术体系。

关於脸谱绘画,张菁说,“我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学习耿派脸谱的绘画技法,因为当时年龄太小,不会登台演戏,学绘脸谱是最有趣的活动。一般情况下是老师在台上演,我在台下画﹔老师在脸上画,我在心里记。那时候条件有限,我仅用蓝、红两支笔,一直在不间断中画,后经老师亲临指导,我便将老师演出的剧目和画过的脸谱深深的印在脑海之中,就这样不断坚持掌握了耿派脸谱在一幅白纸上的画法。”可惜的是,他绘制了不少脸谱,早期的作品大多数赠送於亲朋好友,说着他找出一幅,“你看这幅是我於1964年画的,在‘文革’中抢出来得以保存下来”。这几年,他从中老年时期绘制的脸谱中筛选出了一部分付印脸谱画册。不同的人物性格要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张菁的脸谱绘画通常有红、绿、黑、黄、蓝等五种色彩。他介绍说,红色代表忠勇、正直﹔黑色代表勇猛、直爽﹔蓝色代表刚强、骁勇﹔绿色代表顽强、侠义﹔黄色代表凶暴、沉着。并指着说,关公是三国的五虎上将,因其忠义而名闻天下,勾红色脸谱,配穿绿色靠﹔张飞的性格刚烈卤莽,勾画黑脸,配穿黑色靠。这些色彩在释义上相对固定。三页瓦是基本谱式,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不仅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而且平整得像三块瓦片,它因此而得名。《狼窝子》谱式,因狼窝子脸而命名,就是将人的眼睛勾画得狼眼似的,表达凶恶和丑陋。

【人民网甘肃频道--http://gs.people.com.cn】 原文链接:http://gs.people.com.cn/BIG5/n/2012/0617/c183283-17153693-3.html

顶部
棩釷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进步奖1 进步奖3
UID 1120
精华 0
积分 5029
帖子 898
威望 166
金钱 31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2-23
状态 离线
访著名秦腔演员、耿派艺术传人张菁先生【4】

参拍影视显才华

在当今社会影视融进了人们的生活,大概在1987年至1988年间,张菁参与了《在贫瘠的土地上》这出电视剧的拍摄。他说,“当时行署分管领导是高存弟副专员”。“电视剧的表演不同於秦腔。我在秦腔中一般扮演大神大将的角色,转拍电视剧时,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村长,在这个角色转换中,起初我怎麽也找不到老村长的性格,但后来经过反复拍摄,慢慢了解,自然投入到老村长的角色中完成了表演任务。”

2011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电影《向阳坡上》的拍摄,这是金舸导演的新作。他在其中扮演了马老汉,主要从事铁匠职业。这部电影讲述了某镇上一个赚钱手段卑鄙、洗钱手段高明的大款把自己的爱犬穿上人的衣服葬在属於村民马达的向阳坡上,马达虽然得了钱的实惠,但内心总是别扭,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於是找村长想要讨回自己的这个地方。马老汉作为主人翁马达他爹,见儿子几次上访未果而被众人当成是精神病,於是带着孙子在向阳坡上制造了一场“天火”,意在证明这个地方的邪恶。电影拍摄的景点选择在甘肃干旱山区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永安村、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虽然语言不多,但出场不少,张菁经过好几个夜晚约数十次的拍摄得以成功。

为了表现剧本需要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和人身狗面的鬼魅形象,在第130-151场中,要拍摄一段关於“梦境”的场景。副编导找张菁录制《金沙滩》作为梦境之魔幻。因为特定的戏剧具有特定的人物场景,《金沙滩》无法满足电影中所需的梦境。於是,张菁建议金导在《耿派脸谱艺术》中挑选黑、白、红、黄四种角色编辑成一段戏剧,再从定西市秦剧团挑选了几个得力的武旦和丑角组织表演,生动的表达了马达在梦幻中频频出现人身狗头的那段影景。张菁说,“在演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不说不唱’的表达方式,高潮时,使用“吐火”、“喷火”的特技,推波助澜,渲染气氛,突出了神出鬼没的梦幻形象,使得这段梦幻场景更为逼真。” 张菁参与这次电影拍摄,得到了金导演和编辑们的高度赞扬。

拍摄影视与秦腔舞台艺术相比, 其表达方式截然不同,但作为艺术表现,体会角色是相同的。张菁说,“它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一部影片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情绪,这一点是他感受最深的。无论是对於社会现实的逃避,还是对於美好生活的向往,抑或是对於理想性格的构建,影视都会起着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作用,他曾经而且现在也从影视中汲取营养,但总觉得不像秦腔那样拿手。 “说起容易,可身体力行何等难呀!” 他深有感触的说。

【人民网甘肃频道--http://gs.people.com.cn】 原文链接:http://gs.people.com.cn/BIG5/n/2012/0617/c183283-17153693-4.html

顶部
mazeyu009
秀才
Rank: 2



UID 5011
精华 0
积分 1043
帖子 95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5-5-14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东方
秀才
Rank: 2



UID 3417
精华 0
积分 1278
帖子 116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必须顶  

顶部
渠黎永啸
秀才
Rank: 2



UID 19642
精华 0
积分 514
帖子 34
威望 0
金钱 1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洽色七州
秀才
Rank: 2



UID 10639
精华 0
积分 562
帖子 40
威望 0
金钱 12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七元暴鳃
楼客




UID 18883
精华 0
积分 586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无语  

顶部
洽着浄教
楼客




UID 9943
精华 0
积分 444
帖子 33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长时间没来看了 ~~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9 17:5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3873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