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谈谈中华民族姓氏郡望问题
我爱我家
秀才
Rank: 2


UID 969
精华 0
积分 1333
帖子 367
威望 15
金钱 6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5:4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谈谈中华民族姓氏郡望问题

谈谈中华民族姓氏郡望问题
    彭开富
    历史上,一般姓氏,都有多个郡望,说明它们是由古代同一个或几个“根”上在不同的时期衍生出来的“分支”、旁系而已。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仍然十分盛行。清王士祯《池北偶谈》云:“唐人好标望族,如王则太原,郑则荥阳,李则陇西、赞皇、杜则京兆,梁则安定,张则河东、清河,崔则博陵之类,虽传志之文亦然。”这里王氏说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于唐代士人好标郡望、多题郡望,以官方修史亦不详细考辨人物多家乡籍贯,而姑且题署郡望了事,时风所在,竟成为所谓修史之“原则”,造成了历史人物籍贯的极大混乱。唐着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事见《史通·邑里》)。宋代人亦常以郡望自标,比如,刘攽有两种着作分别题为《彭城集》和《中山诗话》,这里,彭城和中山均为刘氏郡望,并非其人籍贯,刘分攵之籍贯在临川新喻(今江西新余)。姚铉本是庐州人,却自题郡望曰“吴兴”。明清时人也不乏标识郡望之例。如,明代郑真本是浙江鄞县人,其别集却题为《荥阳外史集》,荥阳者,郑氏郡望也。清代薛雪,苏州人,却自题郡望曰“河东”。
    中国有些姓氏,有好几个郡望。如黄姓,最早期最通用者为“江夏”;福建肖山公派下,用“燕山”;泉州开元四安公派下用“紫云”。很多郡望,为多个姓氏所共享者。郡望相同,证明数百年前,或数千年前,那几家是同住过那个地方,或同出一宗。
    现将中华民族部分姓氏之郡望举例如下:
    01、京兆郡: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屠。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
    02、渤海郡:高、封、甘、居、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
    03、汝南郡:周、袁、殷、蓝、齐、梅、盛、应、廖、沙、左、言、汝、南、殷、商、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颖州府。
    04、武陵郡:华、安、顾、龚、龙、冉、华。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
    05、上党郡:鲍、樊、包、尚。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
    06、陈留郡:伊、阮、虞、谢、屠。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
    07、上谷郡:成、荣、谷、侯、冠。秦郡名,地辖保定、易州、宣化、顺天诸府,均在河北省。
    08、沛国郡: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
    09、晋阳郡:匡、唐、景。秦汉时县名,今山西太原地。
    10、新安郡:古。三国吴郡名,在浙江省淳安县。
    11、武威郡:石、安、贾。汉武帝时郡名,即甘肃省武威县地。
    12、乐安郡: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东广饶县。
    13、冯翊郡:吉、雷。汉时郡名,为左冯翊辖地,即陕西大荔县地。
    14、中山郡:郎、汤、甄、焦、宋、舒、杜、仲、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
    15、西平郡: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
    16、安定郡:伍、梁、胡、程、蒙、席。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
    17、东海郡:戚、藏、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
    18、河东郡:卫、吕、柳、裴、蒲、聂、薛、旅、储。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
    19、下邳郡:阙。后汉时国名,即江苏邳县地。
    20、延陵郡:吴。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将苏武进县地。
    21、济阳郡:丁、卞、江、柯、却、陶、庾、蔡。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
    22、西河郡:卜、毛、林、卓、池、宰、靳。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
    23、河南郡:褚、穆、方、元、邱、陆、利、于、山、毛、元、平、向、俞、廉、种。今河南阳县。
    24、东鲁郡:孔。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
    25、雁门郡:文、田、童、农。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
    26、陇西郡:彭、董、关、牛、辛、李、时。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
    27、天水郡:赵、秦、严、姜、皮、桂、强、庄、尹、艾、狄、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
    28、平阳郡:纪、解、巫、仇、汪、柴、欧、饶、巫、来、常、凤、管、卫。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
    29、吴兴郡:龙、施、水、姚、尤、沈、明。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
    30、太原郡: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31、高平郡: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
    32、南阳郡: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
    33、南昌郡:涂。汉县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
    34、豫章郡:罗。汉郡名,在江西南昌县地。
    35、颖川郡:陈、钟、干、乌、赖、姚、虞、田、陆、孙、胡、袁、邬。秦郡名,地辖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宝、汝州诸府,盖指颖水流域。
    36、护国郡:逢、边、戴、稽。春秋时陈焦邑,今安徽省亳县地。
    37、余杭郡:隗。隋郡名,唐复为杭州,今浙江杭县。
    38、汾阳郡:郭。汉地名,唐并入阳曲,在山西省,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因而名传。
    39、琅瑜郡: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
    40、广平郡: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
    41、江夏郡: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
    42、辽西郡: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
    43、平原郡:常、芮、温、柬、东方。汉郡名,在山东旧武定、济南二府之西,及乐陵、长清一带,即平原县地。
    44、顿邱郡:葛、司空。春秋卫邑,在河南省浚县。
    45、庐江郡:河。汉时郡名,在安徽庐江县境。
    46、北海郡:邢、郎。汉郡名,东汉改国,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
    47、平陵郡:孟。春秋时齐邑,今山东历城县境。
    48、彭城郡:钱、金、刘、巢。汉郡名,今江苏铜山县地。
    49、清河郡:张、傅、贝、房。汉时郡名,地当河北清河、故城、枣强、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恩县、冠县、高唐、临清、武城一带。
    50、河内郡:于、荀、茹、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
    51、琅琊郡:云、符、诸、葛。秦代郡名,琅琊郡位于胶南市泊里镇和琅琊镇之间。
    52、扶风郡:窦、鲁、马、万、班、禄。隋时置郡名,今陕西省扶风、凤翔一带。
    53、荥阳郡:昌、潘、郑。战国时韩地,今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
    54、临海郡:屈。三国吴,分会稽东部置临海,在浙江省,旧称台州。
    55、范阳郡:邹、卢、简、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县地。
    56、巨鹿堂:魏。秦郡名,晋为国,今河北巨鹿、宁晋一带。
    57、兰陵郡:兰。晋时郡名,在山东峄县,南朝宋移昌卢,在滕县境。
    58、解梁郡:关。春秋时晋邑,地领山西解县、临晋、虞乡诸地,蜀汉关羽,即解人也。
    59、燕山郡:窦。辽时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60、武功郡:苏。汉郡名,在陕西郿县境,今设武功县。
    61、始平郡: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
    62、梁国郡:墨、桥。汉时梁国,后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县境。
    63、济南郡:伏、宁。汉初置郡名,即今山东历城县境。
    64、平昌郡:红、孟、管、离。三国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东安丘县地。
    65、濮阳郡:爰。汉县名,后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
    66、齐郡郡:查、晏、覃、富、谭。汉时郡名,后改为国,今山东临淄地。
    67、高阳郡:纪、耿。汉时县名,今河北省高阳县地。
    68、敦煌郡:洪。汉时郡名,今甘肃西部敦煌县。
    69、千乘郡:倪。汉时郡名,在山东地城、益都一带。
    70、会稽郡:夏。秦郡名,地当江苏东部、浙江西部,即今绍兴。
    71、河内郡:于、荀、茹、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
    72、广陵郡:贡、盛。汉国名,后改郡,今江苏都县地。
    73、薛郡郡:海。秦时郡名,地辖山东西南部、江苏东北部。
    74、河间郡:章、俞、凌、邢、詹。汉国名,后魏改郡,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
    75、弘农郡:杨。汉时郡名,在济南省灵宝县境。
    76、内黄郡:骆。汉时县名,今河南省内黄县地。
    77、江陵郡:熊。春秋时楚郢都,汉置县,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78、东平郡:花。汉国名,即山东省东平县。
    79、博陵堂:邵。晋国名,后改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境。
    80、山阳郡:岳。汉郡名,在河南修武县,曹丕篡汉,废献帝为山阳公。
    郡望现象到现今尚不绝迹,归因于人们的寻根念祖的观念意识。现在人们还很重视自己姓氏的来历和郡望,特别是现代寓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大都把自己的姓氏、郡望、家谱视为命根子,常常以同姓、同郡望来联宗认亲。因此,在修谱时姓氏的来历和郡望的原由是值得一书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7fa47e0102xx14.html

顶部
暴主活观音
楼客




UID 19952
精华 0
积分 531
帖子 41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洪涛沦杂
秀才
Rank: 2



UID 14716
精华 0
积分 1321
帖子 41
威望 0
金钱 12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你加油吧  

顶部
七州畅道
楼客




UID 10597
精华 0
积分 352
帖子 32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顶部
沈声静气沴魃
秀才
Rank: 2



UID 6357
精华 0
积分 639
帖子 58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答了那么多,没有加分了,郁闷。。  

顶部
geniuseinstein
秀才
Rank: 2



UID 5120
精华 0
积分 1111
帖子 86
威望 0
金钱 1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5-6-23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暴掠洽悦
楼客




UID 19701
精华 0
积分 420
帖子 38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面面沅江九肋
楼客




UID 10066
精华 0
积分 524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一起狂扁小朋友
秀才
Rank: 2



UID 5283
精华 0
积分 899
帖子 73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5-8-26
状态 离线
这个贴不错!!!!!  

顶部
暴劫求
楼客




UID 12526
精华 0
积分 418
帖子 38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13:4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529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