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访《回望关川》作者马绍埔 会宁关川人
Ken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17
精华 0
积分 3317
帖子 608
威望 48
金钱 22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1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3-2 11:4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添加 Ken 为MSN好友 通过MSN和 Ken 交谈
分享到:

访《回望关川》作者马绍埔 会宁关川人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面对未来。回汉民族同根同源,一路走来生死相依血浓于水,有的仅是大海和浪花的区别,有着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会宁关川大地是回汉故事的渊薮,关川大地上的回汉文明就像关川河一样生生不息地流淌着。作为一名关川儿女,挖掘并记录关川历史是一份责任。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份传承回汉文化、记录回汉历史、沉淀回汉民族融合思考的责任,我才写出了《回望关川》这本书。”——马绍埔

天山网讯(记者张虎摄影报道)马绍埔是尼勒克县第二中学的一名教师,但又是一名深知月是故乡明的会宁儿女。东傍会宁、西望榆中、南连定西、北接靖远的关川大地,滋养孕育了回汉民族相互融合生生不息的根脉。作为一名会宁回族作家,马绍埔用属于他的文字,记录了发生在故乡关川自清朝同治年间以来百年间的回汉故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地思考了回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越过饥馑兵燹,往事渐行渐远;走出灾荒匪患,人物越写越近。有了回汉两族血水亲情的认知,有了情意绵绵细腻真实的笔触,有了正视历史文以载道的担当,关川大地上的回汉历史在马绍埔的书中终于走出了湮没尘封的岁月。

因为《回望关川》这本书在白银首发,6月17日记者慕名拜访了从新疆千里回乡的马绍埔,有幸聆听了他和书中的故事。初见马绍埔,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为人直爽,热情大方,接人待物间透出一股宽容处世的仁和之气。若不是自报家门,记者很难得知今年40岁的马绍埔,是一名有着虔诚信仰的回族儿郎。

儿时记忆成文学积演

自西南向东北顺流而入祖厉河的关川河,水流三县,上游发源定西、中游过境会宁、下游汇入靖远,水到之处滋润了关川大地。马绍埔就出生在关川大地头寨镇的马家堡。在外公的亲情陪伴下,关川大地上一件件鲜活远去的故事化成了回荡在马绍埔摇篮里的儿时絮语。

“我的童年正是伴随着《回望关川》里所讲述的故事长大的,后来我七岁的时候随父母远离故乡去了遥远的新疆。出于对于故乡割舍不断的思念,关川故事自始至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在新疆上完小学后,马绍埔又回到了马家堡接受了初中教育。勤学向上的马绍埔在外公外婆亲情的关爱下,博闻强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靖远师范。关川故事的滋养,让在马家堡度过少年时代的马绍埔有了对往昔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马家堡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在经历了两年的故乡执教后,马绍埔无奈别离,被调到了千里之外的伊犁州尼勒克县。客居异乡的多愁善感,不断激荡着他漫漫长夜的枕上乡愁。

乡情割舍不断,乡愁难以驱散。回归乡情,回首乡愁,马绍埔不得不重温那些闪烁在关川大地上手足般的回汉亲情。

担当重任传承历史

1997年暑假,马绍埔回乡省亲。面对阔别十二年的故土,他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精神的源头。 “儿时记忆中的故事里,那些关川大地温馨和善的回汉民族亲情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回到一别就是十二年的关川大地,感觉灵魂一下子得到了净化。”

当85岁的外公再次用关川故事向执笔能文的马绍埔追忆起往昔峥嵘岁月时,记录历史重任的使命感油然从马绍埔心中升起。 “在和外公相处的那些天里,老人又讲起了那些伴随我童年成长的故事。对于故乡关川那尘烟埋藏的陈年往事,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只停留在八九十岁那些耄耋老人的心头。那渐行渐远的记忆,已经成了他们心中沉淀的永恒。而对于当下的很多人来说,那些陈年往事竟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甚至是麻木和冷漠。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先辈们当年为了天道和良心而团结融和的故事记述下来。于是我向我的外爷当面承诺我要把他们那一代人生活的经历,用我的笔记录下来。”

马绍埔告诉记者,产生写一本书的想法是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但如果他不去写,那些感人的往事就会在历史的尘烟中所湮没,先辈们百年前的感人的精神遗产就会从他这辈人的身上丢弃。

唤醒故事守望亲情

“我从没有料到,有一天我会从遥远的新疆伊犁,一路向东一次次的走进关川,走进关川每一个耄耋老人的身旁,去倾听和唤醒他们那即将枯萎的记忆,去捡拾曾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已经遗忘的历史故事。当我认识到关川故事价值的时候,我觉得原先概念中的故乡,逐渐变得真实而厚重起来了。”

出于记录关川历史、传承先辈精神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马绍埔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将足迹印在了兰州、会宁、靖远、定西及宁夏西海固地区。他以受访者血肉丰满的回忆,填补了民国时期关川“影像”的空白。马绍埔以历史发展为序,围绕关川大地上的回汉关系铺开了笔底波澜。“这部小说是有切肤之痛的,以清朝同治年间陕西回汉纷争的杀戮为例,两千万回汉民众死于纷争之下,这是回汉民族的一段伤痛史,是一段流淌在关川儿女血液里的活生生的伤疤。”

发生在关川大地上的回汉故事,恰似一块值得收藏且值得雕琢的宝石,深深吸引了马绍埔。追本溯源,难免碰到隐隐作痛的往事。然而伤痛的历史,马绍埔没有回避而是用信史的语言做了真实的记录。

“我写的这部70万字的长篇小说核心人物是‘关川老爷’,我先把最伤痛的疤写出来,首先是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回汉两兄弟民族必须要痛定思痛再走向亲情融合。另外回汉关系决定了‘关川马老爷’的始末缘由以及他在关川大地上为民族融合所做出的感人至深的善行义举。”

采访中记者得知,马绍埔历时七年写出的长篇小说真实再现了关川大地的400多个人物,真实的囊括了关川饥荒、地震、匪患、烟禁以及红军过境的故事,其中不乏感人篇章。 “民国十八年饥馑,甘肃饿殍遍野,闻名全国。关川民众吃草根啃树皮, ‘马老爷’率先想到了救助孩子。一视同仁不分回汉,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跟着他用背篼把三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回汉小孩,步行三天三夜,背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存活了下来。汉民感恩戴德,关川大地的回汉关系由此变为了生死相偎血水相依。很多汉民跟回民结下了姻亲,汉族离不开回族,回族也离不开汉族了。”

民族命题升华归属感

回望关川,我们在回望中仿佛品了一杯陈酿多年的老酒,不觉醇醉。关川的往事在尘封的记忆中,一直以来都好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在马绍埔书成之日面纱悄然褪去,人们看到了关川清晰动人的面孔。 “当我在那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写完最后一章的时候,泪流满面的我蓦然回望关川,一群人已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留下的活着的一个个坚强的背影让我感叹不已,久久不能忘怀。”

马绍埔告诉记者,他并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是为了记录一段历史,从而升华思考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命题。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各少数民族都该摒弃前嫌、携手互助、相互礼让、相互包容,并肩共建美好家园。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56个成员,就是手足就是姊妹,同根同源,我们要做有中华民族归属感的人。”

作者简介:马绍埔,男,回族,甘肃会宁关川人,1993年毕业于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1998年毕业于新疆教育学院,现任新疆尼勒克县二中美术教师。

原标题:访长篇小说《回望关川》作者马绍埔

稿源: 伊犁广播电视报

引用:http://news.ts.cn/content/2014-07/04/content_10003647.htm

顶部
风云
秀才
Rank: 2


UID 1387
精华 0
积分 2625
帖子 500
威望 12
金钱 16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5
状态 离线
在《回望关川》首发式的致辞

在《回望关川》首发式的致辞

高财庭

(2014年6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铜城六月,惠风和畅。在这热情洋溢的美好时刻,靖远师范学校,白银市作家协会在这里隆重举办靖远师范93届校友马绍埔同志的长篇小说《回望关川》首发仪式,共同分享他的创作成果,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在此,我谨代表白银市作家协会表示热烈地祝贺!在《回望关川》首发式的致辞

马绍埔同志是我市会宁籍人,现在新疆工作。多年来,他情系家乡,关爱家乡,以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怀,历时七年时光,在教学之余完成了他对故乡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怀念,以一个回族知识青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关川回汉民族的生存与奋斗,苦难与抗争的创业史和艰苦奋斗、自强图存的奋进诗。

这部小说以会宁关川一个回族家庭颠沛流离的命运为主线,牵出了那个年代整个甘肃的历史事件,年代跨度大,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后35年的历史;地域面宽广,包含了陕甘宁三省;人物众多,先后有近400个鲜活的人物活跃在书中;语言朴实、活泼,土语特点鲜明,生活气息浓厚,民俗风情显着。是一部展示民国风情、倡导大爱的史诗巨篇;是一部演绎西部回汉民族悲欢离合,风云变幻的情感交融史。在甘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多元文化的今天,《回望关川》的出版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具有不同寻常的划时代的意义。在《回望关川》首发式的致辞


白银缺乏文化的深厚积淀,地处偏远之地,文化地理区位劣势明显。白银的文化交流疲乏,作家大都自我封闭,各自为阵的思想浓厚。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为什么那些经济比较繁荣、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文化也很发达。就是因为发达地区交流广泛。因为有交流,才会有灿烂生命。一溪活水才会浪花四溢。你在北京、上海,你融入的是世界文化中心,你在甘肃,你只能融入到全国文化中心,我们的信息、资源相对于他们,要落后好几年,你拼命超越自己,都因为文化地理的先天限制,能超越多少都很难说。如果你稍微自我感觉良好一下,再回头去看,已是百年身了。

一个作家不是为一个地区写作,也不是为一类人写作,他应该是为人类写作,为自己的灵魂写作,应该有大视野、大胸襟,应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应该有坚实的文化自觉。不要先天地局限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作家,最怕的不是别人的批评,而是自己的自我封闭。我觉的我们白银的作家把荣誉、仕途等文学之外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很多人是把文学当作敲门砖的。大家都是文化人,但是我们的文化情结、人文情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底如何呢?你把文学当工具,文学也会把你当玩物,两不相负。

这从马绍埔的身上就有很好的明证。马绍埔正是笃情文学,坚持不断,才有了今天的《回望关川》,才有了七十万言的长篇小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示,以此为契机,学习马绍埔笃情文学、扎根文坛,写出歌颂时代的文学作品。我们白银有有许多丰厚的社会资源,有许多厚重的人文历史,发掘和宣传这些社会资源、人文历史,不仅对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位,占领舆论前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助推地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传承本土历史和文化,我们不仅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同时,我们还具有浓厚的故土情结。欣缝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作为白银人,发掘和宣传白银历史人文,推进本土人文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跻身时代潮流,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繁荣白银文学事业,促进白银文化产业发展,传承白银文化底蕴和精神做出积极的贡献。对于我们白银地区来说,《回望关川》一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宣传我们白银,提升我们白银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非凡。同时该小说的市场化操作潜力巨大,这对于提升地方旅游等产业也具有深远影响。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在白银乃至西部产生广泛的影响,一定会为白银文学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鼓浪织锦。

情系家山写白银,成如容易却艰辛。
十年一剑匠心见,万紫千红流韵氤。
回汉融和同发展,人民携手振精神。
而今信步千岩锦,回望关川气象新。

预祝《回望关川》首发式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025a30101sqh9.html

顶部
洪七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86
精华 0
积分 3759
帖子 634
威望 28
金钱 26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3
状态 离线
贺马绍埔长篇小说《回望关川》首发

贺马绍埔长篇小说《回望关川》首发

其一

一别家乡二十年,真情厚意系关川。
耕耘读写非常事,回汉交融着史篇。

其二

回望关川山水润,经年历月故乡亲。
若非民族新融合,绍埔安能百万陈。

贺联

出关川,想关川,关川历史心中记;
来故地,游故地,故地人文笔下生。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4493c0101kofn.html

顶部
龙井茶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65
精华 0
积分 2015
帖子 518
威望 53
金钱 94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3-3
状态 离线
回望关川山水润 民族融合故乡亲

    回望关川山水润  民族融合故乡亲
    ——马绍埔长篇历史小说《回望关川》创作报告交谈会侧记
   
    文字、摄像/王生平



   
    2014年6月21日,阳光灿烂,歌声悠扬。靖远县职专的礼堂里弥漫着浓浓欢快、喜庆的气氛。1993年毕业于靖远师范的马绍埔同学,在职专礼堂举办他的长篇小说《回望关川》创作报告交谈会。
   
    马绍埔,回族,男,甘肃会宁人,1993年毕业于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1998年取得***教育学院中文大专学历,现任***尼勒克县二中美术教师。长篇小说《回望关川》是作者马绍埔将近十年倾心打造,是一部展示我们白银地区陇原风情的民国往事,家国兴衰,民族纠葛,兵匪搔扰,红军过境的镜子!是一部倡导大爱的史诗巨篇!是一部演绎西部两个民族的情感交融史!
   
    此次座谈会由靖远职专副校长王凌云主持,靖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树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对《回望关川》进行精彩的点评。马部长说:“马绍埔的《回望关川》既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关川世俗图,又是一首凄婉优美的回汉交响曲或史诗。我在拜读小说原稿的过程中,常常陷于阅读历史小说似的凝重之中。”,他指出,马绍埔作为一个文学新手,尽管小说在语言、结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艺术技巧等方面还不成熟,但他仍然坚信,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好小说。马绍埔的小说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在结构设计和人物刻画等方面显得随心所欲,这种近乎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或许正是小说的另外一种风格。而马绍埔在报告中说,《回望关川》这部小说是他献给生他养他的故乡关川的一首赞歌,也是他对那一片故土的深深眷恋。马绍埔指出,在中国,只有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才能和谐共处,同享幸福,而偏执狭隘的所谓民族主义只能制造矛盾,害己害人,没有出路。在和学生交流中,马老师告诉学生要有理想,要多读书,只有坚持梦想,能成取得成功。
   
    在本次创作报告交流会举行之前,即6月18日下午3点,马绍埔在他的母校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举行了《回望关川》首发式!首发式由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校长张广立主持,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白银日报》社委员会书记、《白银日报》社社长高财庭致辞。首发式还邀请了甘肃着名作家张存学、冯玉雷、师克强、苏宰北、高子强、张慧中、余进祥、王平、李德山、李保军、曾恒泽、杨众胜、张富荣、徐长峰、武发香、葛文林、李云飞、苏震亚等领导及市作协部分会员,还有靖远师范部分领导及老师、同学!
   
    关川回望山水润,民族融合故乡亲!愿马绍埔的小说能带给你心灵的感悟和人生启示!愿马绍埔老师以后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引用:http://www.pczx114.com/forum/thread-8220139-1-1.html

顶部
洪七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386
精华 0
积分 3759
帖子 634
威望 28
金钱 26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9-3
状态 离线
70万字的长篇小说核心人物是‘关川老爷

自西南向东北顺流而入祖厉河的关川河,水流三县,上游发源定西、中游过境会宁、下游汇入靖远,水到之处滋润了关川大地。马绍埔就出生在关川大地头寨镇的马家堡。在外公的亲情陪伴下,关川大地上一件件鲜活远去的故事化成了回荡在马绍埔摇篮里的儿时絮语。

    “我的童年正是伴随着万书网《回望关川》里所讲述的故事长大的,后来我七岁的时候随父母远离故乡去了遥远的新疆。出于对于故乡割舍不断的思念,关川故事自始至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在新疆上完小学后,马绍埔又回到了马家堡接受了初中教育。勤学向上的马绍埔在外公外婆亲情的关爱下,博闻强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靖远师范。关川故事的滋养,让在马家堡度过少年时代的马绍埔有了对往昔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马家堡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在经历了两年的故乡执教后,马绍埔无奈别离,被调到了千里之外的伊犁州尼勒克县⊥居异乡的多愁善感,不断激荡着他漫漫长夜的枕上乡愁。

    乡情割舍不断,乡愁难以驱散。回归乡情,回首乡愁,马绍埔不得不重温那些闪烁在关川大地上手足般的回汉亲情。

    担当重任传承历史

    1997年暑假,马绍埔回乡省亲。面对阔别十二年的故土,他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精神的源头。 “儿时记忆中的故事里,那些关川大地温馨和善的回汉民族亲情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的。回到一别就是十二年的关川大地,感觉灵魂一下子得到了净化。”

    当85岁的外公再次用问龙纪关川故事向执笔能文的马绍埔追忆起往昔峥嵘岁月时,记录历史重任的使命感油然从马绍埔心中升起。 “在和外公相处的那些天里,老人又讲起了那些伴随我童年成长的故事。对于故乡关川那尘烟埋藏的陈年往事,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只停留在八九十岁那些耄耋老人的心头。那渐行渐远的记忆,已经成了他们心中沉淀的永恒。而对于当下的很多人来说,那些陈年往事竟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甚至是麻木和冷漠。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先辈们当年为了天道和良心而团结融和的故事记述下来。于是我向我的外爷当面承诺我要把他们那一代人生活的经历,用我的笔记录下来。”

引用:http://bbs.fdc.com.cn/thread-18762683-1-1.html

顶部
苦菜花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6 举人勋章 进步奖3
UID 9
精华 9
积分 4204
帖子 962
威望 335
金钱 1626
贡献 25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6-14
状态 离线
找这本书很久了!
最后通过作者的亲戚在马华拉面馆拿到了这一本书!
和作者一样,我对关川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关川渡过,12岁才去了定西。
这本书写得非常扎实,不光是对关川的人和事做了记载,还有一些历史性的事情,比如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摇摆歌”,还有“花儿”和“秦腔”的记载。在描述关川汛期打浪材那一段,写的太真实了。不要说是拿罩子捞浪材当柴火,就是浪材堆堆时里的棒棒鱼和各种小玩意儿,那也是我们童年的玩具。。。
书很厚,我只看了前面的一小部分。感慨良多!



※本文所有权属于苦菜花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因为会宁人而骄傲!

顶部
生日快乐
秀才
Rank: 2


UID 1520
精华 0
积分 7384
帖子 330
威望 16
金钱 676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2-3-19
状态 离线
文中刘老爷的故事参照于牛老爷。乔三老爷是原型可能是董家川的董三老爷。。。

顶部
浄教曲详
楼客




UID 14694
精华 0
积分 554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熨斗坪?
看了半天居然就是现在的马家堡。
现在的马家堡,很有可能就是乌兰关。

顶部
消任泣嗁
楼客




UID 12783
精华 0
积分 418
帖子 38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晕  不信啊  

顶部
安财杀手
秀才
Rank: 2



UID 4080
精华 0
积分 1357
帖子 123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01:3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473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