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民初甘肃贤达----我的祖父管民先生传略
小二黑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1
精华 0
积分 2264
帖子 607
威望 87
金钱 101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22:1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民初甘肃贤达----我的祖父管民先生传略

管民先生,名维国,排行序五,生于辛卯年(1891年)腊月24日,1915年赴京参加北京政府县知事试验考试及格,分发吉林任用,1921年(民国10年)返陇,历任洮沙(今并入临洮县)、盐池(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临夏、宁县等县县长,临夏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甘肃兵站总监、少将粮秣处长[1]


管民先生父辈弟兄五人,两位长兄均于同治年间遇难,末位少亡。行三名讳宗舜、行四名讳宗尧。宗舜之后辅国、经国;宗尧(人称効四爷)之后安国、弼国、维国。祖上崇尚耕读,重家教,希望后辈能学有所成,将来对社会有所作为。管民先生是民国时期定西地方脱颖而出的青年才俊,1913年22岁时即被推选为省临时议会议员。1928年曾受命陇东宁县保境安民,多谋善断,其进退得失构成当时陇东乃至甘肃军政格局的演变中亦铸成不可或缺的一环。民国时期,“効管民”不仅在本邑无人不晓,在甘肃政界也是一位资深有为的职业县知事、县长,以务实与才干闻名陇上。管民先于1943年即已离开人世,星转斗移,往事烟散,今天也被世人、乡人淡忘。但认识定西地方人文,不可不知管民先生。


一、大事述要


(一)在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学习


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源于清末的学吏馆、法政馆,是现在兰州大学的前身[2]。1906年5月,清政府命令各省开办法政学堂。1909年甘肃法政馆改为官立甘肃法政学堂。1902年7月学校招收了第一届学生,分宦班(候补人员)、绅班(本省举、贡、生、监)、客班(外籍有功名前程人员)。1912年9月,蔡大愚先生受聘整顿法政学堂,1913年3月又受任学堂校长兼教务主任,筹建法政专门学校(校址在兰州西关翠英门旧举院内),6月法政专门学校设立并招生,当年招收政治经济预科各一班,共130余人,另招法律别科生一班,计120余人,招收条件,要求别科生须具有国学根底,预科生须中等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投考别科考试科目有国文、历史、地理;投考预科考试科目有国文、历史、地理、算术,应考者400多人。9月8日考试揭晓,别科与预科各录取正取学生100名,次取10名。九、十月间开学上课。新校学生食宿均在校内,每日正课六小时,自修四小时,星期三、六下午自修停止。每月上足正课三十六小时者,月终每人发给奖金兰平银二两。若有缺课,一小时扣发月奖20%,缺课五小时者,扣全月奖金,整年不缺课,学年考试列甲等者,每月追奖一两。蔡大愚要求严格,别科第一年考试和预科毕业,不及格者半数以上,此后每年考试都有淘汰。


《重修定西县志》(郭志)记载管民先生于民国三年即1914年毕业于该校,但属于哪一届的考生未见确切记载。清末法政学堂的学制为二年,民国政府要求三年。甘肃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6月招生、八、九月开学,根据课程学制应不少于二年,管民先生不可能为该届学生;如为法政学堂学生,根据学制应推算1912年入校,但查“兰大百年记事”,此年没有招生记载,实际上处于由“学堂”向“学校”过渡时期。“兰大百年记事”只记载“1913年7月讲习科与法政别科同时毕业。讲习科原有学生100人,仅准毕业16人,内官班1人,客班2人,绅班13人;法政别科原为130人,准毕业84人,内官、客两班共25人,绅班59人。至此法政学堂结束。”又记:“1914年8月:原法政学堂招收的别科生,应于1913年毕业,申报教育部被驳回,令补课。七月份补课结束后,八月份发给毕业证书,有八十四人以别科毕业,十六人以讲习科毕业”,根据以上记载,管民先生如果不是1913年入校,应为原法政学堂1911年入校的学生(推迟一年毕业),但是1911年是否招生,也未见“兰大百年记事”记载,事实上由于当年辛亥革命,时局动荡,法政学堂应不可能招生,故推断管民先生应为 1910年届法政学堂的学生。“兰大百年记事”记:“1910年8月招收法政别科一班,报考条件是:凡年龄50岁以下,候补于本省的佐杂未入流以上有前程人员:本省举、贡、生、监和旅居本省三年以上有前程人员。考试结果,共计录取130名,于秋八月开学。肄业期限,规定为二年(讲习科未定年限),仍依讲习科例,分官班、绅班、客班,并分别于每月发给奖金(津贴)。别科住堂学生,仍多系绅班在省城无家者。1910年10月别科生130人入校授课。按旧例仍分官、绅、客三班。学制二年(计划1913年毕业),课程30门”。综上,管民先生应系1910年届法政学堂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第九名),缘于时局,应当有一段停课阶段,实际在校学习占了四个年头,跨清末、民国两个时代。根据当时入学的条件,管民先生应在“举、贡、生、监”范围以内。


(二)关于在北京法政大学或“北大”学习

这一段学习经历,应在1915年(民国四年)以后,即参加知事试验及格被北京政府分发任用、离开甘肃以后的一段时间。这一情况《重修定西县志》(郭志)没有涉及,主要见诸有关资料记载,有的记述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3],有的记述为“北京政法(法政)大学毕业”[4]。据家人传说,管民先生有一段在北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但未见文字记载,具体情况、具体时间不详。这些资料的作者都是文史研究者,有关记述应当有根据。有关情况,还需要继续考证。但大体时间应该在1917年或1918年以后,此时汝斌(管民先生侄儿,后详)殉职,或再无意客居东北,或奉调回京,均有可能;此时进行调整、腾出一段时间潜心深造也是有可能的。


(三)民国初年参加甘肃议会。文史资料记载,1912年8月甘肃省第二次临时议会成立,管民先生入选该届临时议会议员。

(四)参加县知事试验考试

《重修定西县志》(张志)记载:管民先生“民国四年(1915年)试验及格,以县知事分发吉林省任用”。这是管民先生一生的一件大事。

县知事试验也是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及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件大事。

县级行政是中央行政的基础和保证,事关地方治理、政权巩固,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县一级行政长官的配备。1905 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各地任用官员无序失轨,弊端丛生。为强化“中央用人行政之权,涤荡地方滥用私人之弊”,袁世凯政府决定举办知事试验以整顿吏治,加强中央权威,同时也“安置士类,消弥乱萌”。1913年以后,民国北京政府先后制定了《知事任用暂行条例》、《知事试验暂行条例》及两条例的《施行细则》,分别就知事试验的报名、考试程序、内容以及考试后分发和任用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成立了知事试验委员会,并先后于1914年2月、4月、9 月和1915年4月举行了四届知事试验。试验步骤分甄录试、第一试、第二试、口试环节,层层淘汰[5]。县知事试验对投考人员的资格以及法律素养要求非常严格,把三年法政学堂学习毕业放在首要一条[6],同时要求已经在位的县知事也要分批进行考试甄别。条例规定试验甲等、乙等合格者可直接分发任用,丙等合格者须再进入内务部主办的地方行政讲习所学习后候补任用。管民先生参加的是于1915年4月举行的第四届试验,获甲等合格,故直接分发任用。

民国初年此次县知事试验之举,有其历史局限,但意义十分重大,虽然也有“安置士类”的意思,但与往昔科举考试不可同日而语[7]。中央政府举行此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与时俱进,选拔现代行政及经济管理人才,故对考生的要求,既需要其具备深厚的国学根底,更十分注重对现代法律、科技知识以及行政能力的考察(要求在任的县知事都要参加试验。考试不及格者即被取消资格,不得参加下届考试),对中国传统文官选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改革[8]。也确实“选拔出了一批比清朝科举出身的官僚更为年轻、更有实际才干的县官”[9],从而为民国初期县级行政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科举制度的惯性,当时很多苦熬寒窗的念书人蜂拥而至。由于更多想参考的人并不具备法政学堂学习毕业的条件,故联名上书,后北京政府放宽了条件,参考人员一届多于一届,当时申报称有四万考生云集京城,竞争异常激烈。如管民先生参加的第四届考试,报名参试人数达6700人(其中现任知事200人),及格928人,及格率仅为13.85%。由于流弊难以根除,又此次试验开有“保荐免试”通道,不仅考试通过难,考试通过后的任用也不容易。一是考试人员的录取率远远低于保荐免试人员。各地高官滥用权利保荐亲私,使得考试及格人员的任用受到很大限制。如第四届试验考试,保荐免试人数占全部人数总数的33%;实际录用3336人,保荐免试人员2408人,所占比例高达72%(湖北黎元洪保荐免试人员竟多达196人之多),而录用考试人员928人,仅占27.7%。二是候补过剩太多,大部分考试及格人员四届知事试验下来共通过6279人,对应当时的1643个县,录用机率只有25%。考试通过人员要被直接任用,只有靠优异的成绩。还有一点就是甘肃作为文化比较落后和边远的地区,参加民国初年县知事试验考试和此后的文官考试的凤毛麟角,试验通过的就为数极少,在前述这些情况下,管民先生参加县知事试验脱颖而出,并被分发任用,确实十分不易,也十分难得。当时甘肃参加此次全国县知事试验人员情况未见有关资料。定西地方投考者已有数人,具体不详。但县志记载试验及格仅两人,除了管民先生,还有一位陈昌言(任用情况不详)。

(五)在吉林省的工作经历


1915年4月管民先生赴北京通过县知事考试后回乡,家人欣喜自不必表,而对民国初年的地方,亦是要闻,南乡効氏,门庭增辉。时24岁的管民先生,踌躇满志,对家族中学子也寄予希望,专门监制赠送数件镌有亲笔题字的字环以志其愿。约于年中,管民先生被北京政府内务部以县知事身份分发长春吉黑榷运局,启程赴长春任上。堂侄汝斌(1879年生人,长管民先生两岁)有志同往,也到了东北(同时同行或稍后前往不详)。家人记忆,当时以“榷运使”名义分发吉黑榷运局任用。根据县知事任用条例,当时试验考试合格人员,除分发任用县知事空缺外,也有被派往各部门任职,包括财政、检察、烟酒专卖局、土地专卖局、官银号等部门任职或听候差遣者。管民先生当时属于分发部门任用,部门应为财政部所属的盐务署,由盐务署派遣吉黑榷运局任职。


(六)在北京工作的情况


家人记忆管民先生在北京应有一段工作时间,并且曾与秦家亲戚共事[10]。当时鉴于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力不从心,采纳众议,制定自治法规,令各省成立自治筹备处,“地方自治”一说一时风行,客居北京的甘肃议员、同乡亦积极行动,影响中央政府,推动“甘人治甘”,秦望澜为其中最有声望的一位(会宁、定西派代表),管民先生又曾为甘肃临时议会议员,此时在京与秦家来往也完全有可能。管民先生在北京学习深造或奉调履公,时间应在1918年-1921年之间。可以推断汝斌的殉职对他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冲击也非同小可,此一期间学习深造、研究并与甘肃在京同乡积极推倡“地方自治”活动,无疑也是一个调整的阶段。


(七)回甘肃后的工作经历


已知管民先生自1920年回到甘肃后,先后任洮沙(今临洮县北部)、盐池、东乐(今民乐)、宁县、临夏等县知事、县长(1929年以后知事改称县长)、临夏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后期任甘肃兵站总监,少将粮秣处长[11]。新《临洮县志》记载:管民先生任洮沙县知事是1921年(民国10年)。洮沙县为今临洮县北部,原与临洮共属狄道州[12]。《临洮县志》记载:効维国:民国10年(1921年)任洮沙县知事,在任时间一年,籍贯甘肃定西,文化程度:法政学校毕业)。管民先生从东北回甘第一任应为洮沙县知事。《盐池县志》记载:管民先生在民国15年(1926年)任盐池县知事,时间与《民乐县志》记载的时间重合,但《民乐县志》有其<大事记>印证,民国15年4月民乐大旱,当时管民先生已在该县救灾,《盐池县志》记载可能有误。推断管民先生任盐池知事时间应在1927年(民国16年),根据是1925年(民国14年)管民先生应在老家为父亲守孝,1928年(民国17年)有详实资料证明管民先生在宁县,东乐卸任后到陇东,然后先盐池、后宁县,似更接近实际。


二、年表


管民先生的履历,根据目前查考的情况,可编年表大致如下:



1910年---1914
在甘肃法政学堂、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学习并毕业,期间(1913年)入选甘肃省临时省议会议员[13]
1914-1915
平番县典狱员(时间很短,或未到任。抑或为学习期间实习之所)
1915(民国4年)
在北京。参加该年4月份第四届知事试验甲等及格、以县知事分发吉林省任用
1915年下半年-1917年
(民国4年-6年)
在长春吉(林)黑(龙江)榷运局履职[14],榷运使(?)
1918(民国7年)下半年-1920年(民国9年)

在北京。北京政府财政部盐务署(?)。北京法政大学学习、毕业。期间与甘肃在京同乡参与甘肃地方自治活动。   
1821(民国10年)  
洮沙县知事[15]
1922年-1925年(民国11年-14年)
此一期间回定西李家堡为父亲守孝三年
1926年(民国15年)
东乐县知事[16]
1927年(民国16年)
盐池县知事[17]
1928年(民国17年)
宁县知事、县长[18]
1929年-1931年(民国18年至20年)
不详
1932年(民国21年)
临夏县县长[19]

1933  
-?
临夏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
?   
-1937年(至26年)
甘肃兵站总监、少将粮秣处长

1938年(民国27年)
辞职
1939年(民国28年)-1943年(民国32年)
在定西李家堡休养至辞世


三、青年时代投身民主革命


     
管民先生幼年深受父辈教诲及传统文化熏陶,早年就学効家专馆[20],深谙经史。及长钻研新学,十分用功。求学之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后,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甘肃法政学堂(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对甘肃民主革命的推动产生了极大作用。校长蔡大愚(字冰吾,又字冰若),四川成都人,倡行教育救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他青年时代曾负笈东渡,留学于日本法政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与熊克武等参加了同盟会,与革命党人黄兴、蔡锷多有交往。1905年回国后,先在嘉定府中学堂任教,并担任教务长,1912年9月,受聘赴兰州整顿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筹建甘肃法政专门学校。他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学说,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1910年,清廷为形势所迫,就国体颁发“诏征国民意见书”,甘肃封建官吏顽固势力操纵舆论,反对共和,诬陷革命党人。1912年2月,陕甘总督长庚封锁消息,对清帝退位诏书秘而不宣。慕寿祺[21]等人多方奔走,倡导建立甘肃省临时议会,26日集结兰州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王之佐、邓绍元、水梓、聂景阳、马福祥等28人在甘肃法政学堂集会,要求总督长庚宣布共和,停止攻陕,采用民国年号和公元纪年。在天水甘肃临时军政府和省垣进步人士及民众的压力下,兰州遂于3月15日通电承认共和。1912年3月24日,甘肃临时议会在兰州文庙教育会旧址举行成立大会,推举临洮李镜清[22]任议长,刘尔炘、张林焱为副议长,慕寿祺等30余人为议员。可见当时的甘肃法政学堂,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推进共和新政的氛围十分浓厚,是一块弘扬民主法治、培育奋发有为之士的土壤。时管民先生身临其境,心系国是,积极投身革命大潮。甘肃议会成立后,都督赵维熙不满议长李镜清,制造回汉矛盾,干涉议会,李镜清就任议长仅四个月,被迫离兰返回原籍狄道(临洮),但仍于同年7月17日夜被刺杀于家中。李镜清遇难,甘人震惊,议员自危,纷纷离兰避祸,议会停顿。马安良为安抚民心,于同年八月份特邀请旅省各县正绅(多为省议员)谈国家立法,并提议在省各议员重新开会,可商讨一切问题,与会者多赞同,于是临时省议会又重新组织,推张林焱为议长,慕寿祺任副议长。此次临时议会,选举议员十三名,依次为:王廷翰、马维麟、王振鹏、文华国、马继祖、何念忠、练克勤、朱应麟、朱谋、吕钟、効维国、张济川、彭怀智等[23](第一次临时议会议员名单是否有管民先生不详)。在当时甘肃临时议会,管民先生为年龄最轻者之一。当时第一届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第二届临时议会副议长慕寿祺以及此后于1913年2月当选为第一届省议会议员的马良弼[24]先生都是在甘陇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资深志士,管民先生年龄比镜清先生小20岁,比少堂先生小17岁,比良弼先生要小22岁。由于赴京参加县知事试验,管民先生1915年离甘,在当时甘肃临时议会的有关活动较为短暂,也鲜见直接的文字记载,但勿庸赘述,管民先生22岁即进入临时议会,已经足以表明他是当时“甘肃法政”学子中的出类拔萃者,也是民国初年甘陇为推进民主法制前赴后继的年轻一代的优秀代表。


   
四、忠于职守,勤政为民


   (一)受任榷运,攻坚履险投身盐政改革


   
管民先生以县知事试验及格资格被派任吉黑榷运局,但具体在何一部门、担任何一职务不详。家人记忆是“榷运使”,目前尚未查得有关档案,不能详知,具体的工作情况亦未见到有关文字记载,但是了解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从以下情况,可见端倪。


    一是盐政问题的重要性。盐为人生存不可或缺之物,又为不可替代品,故历代政府均实行食盐专卖,在各地设专管机构、设转运使等,一可保障民生,二可增益财政。当时中国税额中排前二位的就是关税和盐税。当时东北的情况是:清末中东铁路建成之前,黑龙江、吉林一带居民食用盐以海盐为主。中东铁路营运后,俄产和奉产海盐相继大量输入哈尔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请朝廷批准,在滨江傅家店设立黑龙江盐捐局,对私人运销盐征收捐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龙江盐仓在哈尔滨设立转运仓,承办官盐的运输、中转与缉私事宜。吉林盐仓在哈埠设滨江榷运分销处,负责哈埠海盐的运入和分销。哈尔滨市实行食盐官运商销的专卖制度。1913年,北京民国政府为统一盐政,将黑龙江官运局改名为黑龙江榷运局,分设哈尔滨榷运局。1914年12月,奉民国财政部令,黑龙江榷运局与吉林省榷运局合并,成立吉黑榷运局[25]。二是盐务行政对当时民国财政的影响以及在北京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位置。民国初年袁世凯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于1913年与英、法、德、日、俄五国签订了《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将盐税纳入担保[26],自此五国政府开始干预中国盐政,盐务问题也成为当时行政实务和学术研讨的焦点[27]。在洋会办丁恩[28]与中国改革者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起盐税稽征管理制度,政府在盐务官制、盐税榷征方面都有新的变革,强化了中央对地方财税的有效控制[29]。以往中国盐务省自为政、名目繁多、各不相谋,旧官衙腐败不堪,在腐化官员眼中,榷运局历来是一个“肥差”,历来为一些权贵安插亲私之所,政府也往往派遣正直廉吏充任。1913年北京政府制定了《盐税条例》[30],实施“整顿盐务、改革盐政、集权中央”的政策,并广纳贤才,一批海外归国留学生以及县知事试验、文官考试出类拔萃人员被委以重任,充实中央和各地盐务管理部门。丁恩将英国文官制度引入稽核系统,制定了“严格选用、注重保障、优俸养廉、年功加俸”的制度,强调“用人必惟其当,养廉必惟其优,任事必惟其久”,较好地保证了盐务稽核人员廉洁奉公,推进了改革。此外,通过在食盐运输路线建立盐业保护机构,税盐的数量大大增加,私盐力量和避税企图遭到沉重的打击——正是在当时这一历史背景下,管民先生被内务部分发吉黑榷运局任用,他是当时民国北京政府看重的一批干才中的一员,负有特定的时代使命。由于地方势力、军阀干政,当时的东北既是盐务重点地区,也是中央政府控制力需要加强的地区。三是当时盐政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局面。当时军阀割据、东北地处边境,人员构成复杂,民风强悍,土匪出没。当时的盐税不仅中央政府要收、地方势力也有附加,加上一些盐政人员假公济私,层层盘剥,与社会底层矛盾尖锐,不断发生盐务风潮,查阅历史资料,此类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如:1915年12月28 日,五常县山河屯乡民聚集3000余人,分四路进街,齐赴公卖分栈,棒伤区官韩庆升,冲散拦阻警兵,焚毁室内器具、司巡衣物,扬弃食盐十余袋,然后捣毁烟酒公卖分栈、榷运分销所及邮局代办所等处;1月4日:五常县农民聚众千余人,先后将城内烟酒公卖局、榷运局及税捐一分局捣毁。11月8日:五常县乡民又各持枪械预伏于四城门,先以数百人入城赴县署要求“不办为首之人”,…… “且逼取警察缴与枪械”,声称“若县官不允,终不散去,如县警开枪即呼集城外悍民入城对抗,首先焚掠公捐票处,再捣毁县警所,焚烧县署,劫狱”。1916年5月21日至22日,方正县聚众2000余人,抢劫盐局,共抢去盐2174袋,县知事率警兵极力弹压,但因兵力单薄,镇压失败。1916年5月30日,夜晚,木兰、浓浓河有乡民千余人抢分官盐……[31]。列举这些记述,说明身为当时在此地的盐政官员,其工作环境的险恶。


    管民先生当时在吉黑榷运局的工作性质,应与稽核、缉私有关,他所面对的,毫无疑问是盐务机构的内部的腐化分子和运贩私盐的豪强势力。他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忠实履行职责。比他大两岁的侄辈汝斌,约于1917年-1918年期间因公殉职。推断他牺牲的原因,应当与当时、当地的复杂环境以及工作的艰险有关。当时由于管民先生举荐,汝斌亦为管民先生同事,协助管民先生履职,管民先生义无反顾、铁面缉私,汝斌亦不遗余力恪尽职守。族人传说,汝斌因公殉职,乃不良之人暗算之故。这一段人生经历,使青年管民先生真正认识了社会,也经受了难得的历练。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ca82e0100g8no.html

顶部
小二黑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1
精华 0
积分 2264
帖子 607
威望 87
金钱 101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29
状态 离线
民初甘肃贤达----我的祖父管民先生传略(二)

四、忠于职守,勤政为民

(一)受任榷运,攻坚履险投身盐政改革

管民先生以县知事试验及格资格被派任吉黑榷运局,但具体在何一部门、担任何一职务不详。家人记忆是“榷运使”,目前尚未查得有关档案,不能详知,具体的工作情况亦未见到有关文字记载,但是了解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从以下情况,可见端倪。

一是盐政问题的重要性。盐为人生存不可或缺之物,又为不可替代品,故历代政府均实行食盐专卖,在各地设专管机构、设转运使等,一可保障民生,二可增益财政。当时中国税额中排前二位的就是关税和盐税。当时东北的情况是:清末中东铁路建成之前,黑龙江、吉林一带居民食用盐以海盐为主。中东铁路营运后,俄产和奉产海盐相继大量输入哈尔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请朝廷批准,在滨江傅家店设立黑龙江盐捐局,对私人运销盐征收捐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龙江盐仓在哈尔滨设立转运仓,承办官盐的运输、中转与缉私事宜。吉林盐仓在哈埠设滨江榷运分销处,负责哈埠海盐的运入和分销。哈尔滨市实行食盐官运商销的专卖制度。1913年,北京民国政府为统一盐政,将黑龙江官运局改名为黑龙江榷运局,分设哈尔滨榷运局。1914年12月,奉民国财政部令,黑龙江榷运局与吉林省榷运局合并,成立吉黑榷运局[1]。二是盐务行政对当时民国财政的影响以及在北京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位置。民国初年袁世凯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于1913年与英、法、德、日、俄五国签订了《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将盐税纳入担保[2],自此五国政府开始干预中国盐政,盐务问题也成为当时行政实务和学术研讨的焦点[3]。在洋会办丁恩[4]与中国改革者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起盐税稽征管理制度,政府在盐务官制、盐税榷征方面都有新的变革,强化了中央对地方财税的有效控制[5]。以往中国盐务省自为政、名目繁多、各不相谋,旧官衙腐败不堪,在腐化官员眼中,榷运局历来是一个“肥差”,历来为一些权贵安插亲私之所,政府也往往派遣正直廉吏充任。1913年北京政府制定了《盐税条例》[6],实施“整顿盐务、改革盐政、集权中央”的政策,并广纳贤才,一批海外归国留学生以及县知事试验、文官考试出类拔萃人员被委以重任,充实中央和各地盐务管理部门。丁恩将英国文官制度引入稽核系统,制定了“严格选用、注重保障、优俸养廉、年功加俸”的制度,强调“用人必惟其当,养廉必惟其优,任事必惟其久”,较好地保证了盐务稽核人员廉洁奉公,推进了改革。此外,通过在食盐运输路线建立盐业保护机构,税盐的数量大大增加,私盐力量和避税企图遭到沉重的打击——正是在当时这一历史背景下,管民先生被内务部分发吉黑榷运局任用,他是当时民国北京政府看重的一批干才中的一员,负有特定的时代使命。由于地方势力、军阀干政,当时的东北既是盐务重点地区,也是中央政府控制力需要加强的地区。三是当时盐政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局面。当时军阀割据、东北地处边境,人员构成复杂,民风强悍,土匪出没。当时的盐税不仅中央政府要收、地方势力也有附加,加上一些盐政人员假公济私,层层盘剥,与社会底层矛盾尖锐,不断发生盐务风潮,查阅历史资料,此类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如:1915年12月28 日,五常县山河屯乡民聚集3000余人,分四路进街,齐赴公卖分栈,棒伤区官韩庆升,冲散拦阻警兵,焚毁室内器具、司巡衣物,扬弃食盐十余袋,然后捣毁烟酒公卖分栈、榷运分销所及邮局代办所等处;1月4日:五常县农民聚众千余人,先后将城内烟酒公卖局、榷运局及税捐一分局捣毁。11月8日:五常县乡民又各持枪械预伏于四城门,先以数百人入城赴县署要求“不办为首之人”,…… “且逼取警察缴与枪械”,声称“若县官不允,终不散去,如县警开枪即呼集城外悍民入城对抗,首先焚掠公捐票处,再捣毁县警所,焚烧县署,劫狱”。1916年5月21日至22日,方正县聚众2000余人,抢劫盐局,共抢去盐2174袋,县知事率警兵极力弹压,但因兵力单薄,镇压失败。1916年5月30日,夜晚,木兰、浓浓河有乡民千余人抢分官盐……[7]。列举这些记述,说明身为当时在此地的盐政官员,其工作环境的险恶。

管民先生当时在吉黑榷运局的工作性质,应与稽核、缉私有关,他所面对的,毫无疑问是盐务机构的内部的腐化分子和运贩私盐的豪强势力。他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忠实履行职责。比他大两岁的侄辈汝斌,约于1917年-1918年期间因公殉职。推断他牺牲的原因,应当与当时、当地的复杂环境以及工作的艰险有关。当时由于管民先生举荐,汝斌亦为管民先生同事,协助管民先生履职,管民先生义无反顾、铁面缉私,汝斌亦不遗余力恪尽职守。族人传说,汝斌因公殉职,乃不良之人暗算之故。这一段人生经历,使青年管民先生真正认识了社会,也经受了难得的历练。

(二)服务甘陇,鞠躬尽瘁

1920年管民先生回到甘肃后,听从调遣,履职各县,身体力行服务民生,以清廉、才干为省府看重,并深孚名望。

民国初年的县知事,与后来的县长以及现在的“县官”不可同日而语。鉴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面和中央政府加强县级行政的需要,县知事的权限较为广泛,不仅限于一般的民政事务。1914年5月北京政府颁布实施《县管制》,明确规定了县知事的法律地位和职务权限,规定县知事作为一县之长,全面掌管县内事务,“县知事隶属道尹,为一县行政长官,以法律命令执行县内行政事务”,其职权包括制定适用于一县的单行条例、调用驻扎在本县的警备队、任用指挥县佐、管理县的警察,甚至在非常时期可以调用驻县的军队。“知事于非常事变之际需用兵力,或防卫起见需用兵备时,得详由巡按使或道尹请驻扎该县之陆军或军舰长官派兵处理。但因特别情况不及详情时,得径向各该军队、军舰长请求之。”[8],此外当时县级建制没有法院、检察院,县知事还兼理司法[9]。故后人了解民国初年的县知事,不可等同于今天的县长、书记或“县级干部”。

在甘肃,管民先生西到河西东乐,东到陇东宁县、盐池,辗转各地,屡屡受命于危难。一些地方条件很艰苦,如当时的盐池、东乐等,但他毫无推辞,每到一地,必恪尽职守,实实在在做事,为老百姓办事,每每上任,必有作为,凡卸任,老百姓不舍、念念不忘。他廉洁正直,执法严明,不畏豪强,不受私谒,抚恤鳏寡,革除弊俗,宽政减刑,深得民望,赢得地方上群众的赞誉,由此老百姓多赠送“万民伞”、“八道牌”。后回乡养病期间,有地方人士送梅花鹿,拴于门前,乡人称奇,传为美谈。

管民先生于民国15年在东乐(今民乐)县任县知事时,适逢大灾,他深忧百姓疾苦,多方设法救济灾民。《民乐县志》[10]记载:民国15年(1926年)“4月,春夏大旱,灾民饿死甚多。县长效(効)维国倡导募捐约8万元。并在洪水、六坝、南古、顺化等地设粥场5处,赈济灾民持续两月。”;“冬奉省政府令征集学生当兵120名,送往兰州。是年,劝学所改设教育局。”[11]“效(効)维国(生卒年不详)字爱民(管民),甘肃定西人。民国15年(1926年)任东乐县知事后,目睹旱灾严重,百姓背乡离井,便联合地方绅士,请求华洋赈灾会拨款救济,并委派公正人士分设粥厂舍饭,赈救灾民。又报请省府减免地方税的三分之二,减轻百姓负担。卸任时,百姓感其恩德,给效(効)送了“万民伞”。[12]

《民乐县志》第三十四篇人物第二章“简介”部分第二节“军政”分篇,自明代顾凯始至韩正卿共列录14位,维国顺序第十人?,其中明代2人,清代6人,民国4人,建国后2人;其中本县在外从军从政人员8人,而外籍人员当地县府任上解民疾苦、造福地方而深得民心、政声者6人,其中民国4人,建国后2人,而受老百姓万民伞者,唯维国一人。建国后的两人,其中一位叫王家邦,陕西佳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是老革命,1983年退休,定居张掖,曾任张掖县长、山丹县委书记,1954年9月至1958年6月任民乐县委书记,1962年至1966年5月任民乐县县长。他在当地任县委书记、县长期间兴修水利,特别是从民乐实际出发,带领老百姓创造性地采用卵石衬砌、胡麻草塞缝的办法,干砌干渠、大堵麻河干渠、海潮坝河干渠,减少了河水渗漏,保证和改善了灌溉。他廉洁清正,敢讲真话,在浮夸风盛行的年代,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没有使老百姓受更多的灾难,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时也不说一句违心的话,由此深受群众爱戴,虽然离开民乐多年,群众仍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好县长。另一位是韩正卿,甘肃宕昌县人,1972年9月至1980年9月任民乐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带领全县人民坚持兴修水利,平田整地,植树造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73年他组织规化队,自任队长,对全县进行了“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五好综合规划,为发展民乐农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称赞[13]。时跨七十年,一位民国时期的县官能和共产党的县长、县委书记距离如此之近,只有一个原因:无论何一党派、何种身份、只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他的名字就不会被历史长河湮没,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管民先生学法政出身,深受西方法律思想陶冶,十分重视人权。他在临夏任职时,看见在押犯人均终日关闭于暗室黑牢,常年不见天光,蓬首垢面,不忍卒目,极不赞成,认为不人道。他说:人和植物一样,不见日光不行。遂而实施一项改革:划出公地让犯人劳动,一面服刑,一面自食其力。由此,犯人非常感激,逢面必伏地叩首,呼“河州来了青天大老爷,我们又重见天日了!”

五、精敏强干,谋略过人

郭杰三先生《重修定西县志》,评价管民先生“精敏强干,人多称之”;《宁县县志》<人物志>记载:“有权术,多计谋”。此评价非虚断,确有事实注解。

陇东宁县故称“宁州”,宋朝时期狄仁杰曾在此地主政(公元685年任宁州刺史)。民风强悍,地理上东望陕西,亦为甘肃门户,民国初年,地方军阀割据、豪强继起,以及陕甘武装交锋等,动乱不息。时省政府主席刘郁芬看重管民先生的干才,委派他处理宁县事务,管民先生遂于1928年3月赴任宁县知事,这一任县知事,可谓受命于危难。管民先生在甘肃处理地方事务,宁县一任情况最为复杂,解决邵三纲、王瑞珊[14],弹压赵文华、陈珪璋,赎救蒋云台,以及共产党员王孝锡被捕等,都发生在宁县知事任内。这一段先交代解决邵、王事件。

关于“捕杀邵三纲、剪除王瑞珊”,《宁县县志》有较详细的记载,也较为客观。现引录如下:

民国14年(1925年),宁县红枪会组织蓬勃兴起。群众把发展红枪会组织称为“普红学”。红枪会有河南籍大学长(即红学教师)负责教习“刀砍不进、枪打不入”的法术。许多农民苦于苛捐杂税、兵匪祸患,寄希望于神灵保佑,法术超人,即纷纷宣誓加入“红学”,习练抗暴防身的本领。

石鼓村邵三纲,以姚椿儿、柳麻利为骨干,在东、北乡宣传“红学”,扩大红枪会组织,发动农民制造刀枪,建立营头,被拥为统领。民国15年,平子农民围城后,前陇东镇守使张兆钾残部张子良率兵清乡镇压。柳麻利因县府通缉逃至东乡,请邵三纲率部抵抗,邵即出兵。在早胜史家城、康村与张子良部和正宁民团激战。邵部迷信“闭枪”法术,赤膊上阵,伤亡三十余人。9月5日,甘军前防总司令黄得贵部与国民军佟麟阁部战于肖金,黄部败退据早胜镇。至此,县府政令及粮款征收在东乡难以行通。不久由于内部分歧,邵三纲突然袭杀姚椿儿,柳麻利后亦战死。邵率部随黄得贵军下陕西败散。后复集旧部,扩充发展,东山再起。民国17年,与西区民变首领王瑞珊、庆阳傅明玉等人联合行动,并接收一些小股农民武装,“继续抗粮抗税、除暴救危的斗争[15]。

王瑞珊,又名王寿麟,新庄王庄子村人。生于光绪26年,为哥老会“冠士”。因与新庄东门外豪绅石镜湖不和,结为仇敌。

民国15年(1926年),10月5日夜,王瑞珊伙同贺鸿喜、石积苍、邱占荣因为“桃色事件”与石镜湖冲突,匆匆逃跑。贺鸿喜、石积苍被抓获送县,此案被定为“匪案”,王瑞珊定为“匪首”并加通缉。王瑞珊为复此仇,便离家出走,参加甘军前方总司令黄得贵部。后又与吕凤山、徐建勋、孙发春等人,脱离黄部,另立山头,提出了“宁、正起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口号,招兵买马,壮大势力。时值军阀混战,县内空虚,土匪峰起,加上官僚土豪的搜刮和连年的自然灾害,使许多农民倾家荡产,无法生活。一些赤贫农民和哥老会党遂有响应,加入其队伍。

民国16年(1927年)4月5日晚,王瑞珊兵分两路,一路袭击中村乔家庙乔迁镐(曾任陕西麟游县县长、甘肃省议员),未克,一路袭击新庄石镜湖家,杀死石镜湖。县府无力清剿。王瑞珊先后与王正东(西峰人)傅明玉(庆阳人)王三槐(天水人)、邵三纲、吕凤山(巩吕人)、徐正义(宫河人)等农民武装相联合,推傅为“老帅”,邵为统领,王为总指挥,王部由山河西进,驻于早胜镇,开展打富抑强、抗粮抗款活动。

民国17年(1928年)夏,效(効)维国派绅士牛佑兵、刘世钦、李文华(均为王的亲戚)等人出面,诱劝王瑞珊接受整编。王一向信奉神灵,便到早胜或娘娘庙求神占卦,因卜辞上全是官运亨通,财源骤发之类的吉利语言,便以为出头之日已到,竟不顾多数人反对,赴县城与效(効)维国商谈整编事宜。王走前支使王三槐带领部队在城外待命,倘有不测,攻入县城,烧杀抢掠,人城同归于尽。

王进城时,效(効)维国亲自在九龙河畔相迎。会谈中王提出:宁县连年荒旱,政府不得向农民派粮派款,特别是隆泉等三里。政府对王部士兵招募。驻地选择、经费筹集等不得干涉,效(効)维国一一应承,并保荐王为宁县游击队长,与邵三纲、傅明玉两部分道扬镳,之后,效(効)维国又与王到城隍庙破指盟誓,结为兄弟,后,王便在早胜、和盛等地组织乡会,用收牲畜和赌博税筹集军费。

正当王瑞珊飘飘然之时,效(効)维国与地方绅士密谋,以全县老百姓的名义,成文列举王的数十条罪状,要求省政府派兵镇压,又派亲信,打入王部,制造谣言,引起矛盾,使其士气低落,调动失灵。

王瑞珊为其父筹备寿诞,效(効)维国通知全县富商豪绅要全力支持,指派专人购置戏箱、用物。并声言到时要亲临王家祝寿。命令县游击队各部驻守原防地,向各地还派了亲信,名为整训,实为监视。对此,王并未察觉。

6月15日王瑞珊家鼓乐齐鸣,拜寿、看热闹的人不下千人。效(効)维国早已暗抵西峰,与省驻西峰办事处负责人彭契圣、驻军师长田金凯策划,田率部凌晨密发于肖金,乘其不备,包围了王庄子村,王带少数警卫突围逃跑。王的家眷均被俘获至西峰,并解往平凉。后县府探知王瑞珊的密藏地点,于10月15日在新庄任家原捕获王瑞珊,次日将其枪杀于新庄镇,将头悬挂于县府门前街道东侧的槐树上示众多日。

庆阳傅明玉,本为张兆钾部第四补充营营长,依其势横行苛刻,及张兆钾事败,国民军抄其家,遂率众作乱。国民军师长田金凯将其击溃,无以站处,于民国16年(1927年)串入宁县境内。傅殊非受压迫之百姓,另有所图,因与邵三纲、王瑞珊联系,名曰共事,实欲利用,乃相议以傅为老帅,以邵为统领,王为总指挥,遇事则相济相应,与县政府相对立,左右全县形势。县长效(効)维国以权术间离其联系,王依附县府。三方之盟瓦解。6月8日,邵、傅分别统众来攻宁县县城,王坐视不应,且暗助县府防御,又有警察、民团守备,攻至九月无果,解围而去。7月,邵三纲被县府诱捕,“坚强不屈,慷慨就义”,傅无立足之地,遂领众出往陕西白吉原。[16]

管民先生在处理以上事件时年37岁。保境安民、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是地方官员的最基本的职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邵三纲、王瑞珊现象,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各地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老百姓并没有把他们视为自身利益的代表,虽然其抗粮抗税也符合老百姓要求减轻赋税的愿望,但把他们的行为冠以“民众的革命斗争”,显然过于简单。事实上这些势力也滥杀无辜、袭扰四乡实际上加剧、加深了老百姓的苦难,乃属“匪患”,这种以暴力表现的不安定因素,是任何一个有责任的政府都不能宽容和接受的,极端解决乃势所必然。当时社会动荡,各方势力竞争,政局不稳,匪祸添乱,省府又不断陷于权力变更,无暇顾及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治安,县府压力很大、力量有限,只有设计智取,并且要有足够的震慑。管民先生对这些事件上的处理以及其谋略和魄力,也是职责使然,系迫不得已而为之。
[1] 地址在长春市内。东北沦陷后伪满政府将吉黑榷运局改为吉黑榷运署。后原址被溥仪伪皇宫所占。1924年甘肃督军署少将总参议兼督军署驻京办事处处长的董士恩,1912年曾担任吉林榷运局长。
[2] 1913年4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袁世凯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财政总长周学熙为全权代表,在北京汇丰银行大楼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作最后的谈判,签署了2500万英镑的《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合同21款,另有7个附件,2个附表。规定: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年息5厘,期限47年;债券9折出售,扣除6%的佣金,净收入2100万英镑。借款指定用途,扣除偿还到期的庚子赔款和各种外债、遣散各省军队、抵充政府行政费外,仅余760万英镑,而到期归还本息竟达6789万英镑。借款以中国盐税、海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税项为担保。
[3] 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开辟有盐务专业,对中国盐政研究及制度完善颇有建树。
[4] 丁恩(Sir.Richard M.Dane 1854-1940),英国人。曾经在英属殖民地服务长达四十年、先后在北印度任盐税专员和印度政府首任国产税和盐政督察长。从1913年6月23日到职至1918年2月4日任满回国,在担任稽核总所会办期间,与中国改革派官员共同主持下进行的建立中央集权征税体制、揭橥自由贸易宗旨的就场征税制的改革--主要包括盐务官制改革、盐税征榷管理制度改革、食盐运销制度改革、盐业生产方式革新等方面--将这位英格兰人永载于中国税收史册。 
[5] 中国盐务管理机关重新改组,形成了两大系统,即由盐务稽核总所、分所、支所,以及稽核处、收税总局等所构成的中国盐税管理系统,与此平行的由盐务署、盐运使司及运副、榷运局及其分支机关等构成的中国盐务行政管理系统。
[6]《盐税条例》的主要内容是:(1)切实规定采取就场直接征税一次的政策;(2)规定盐税统一的税率以每担2.5元为标准,但根据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将中国各省产盐销盐地区以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区,北区各省自1914年1月1日起每百斤先征收2元,南区仍依旧率征收,到次年全国实行新税率;(3)统一衡量。在法定衡量颁布以前,课税衡量以司马秤16两8钱为1斤,百斤为一担,16担合英权一吨。  
[7] 参阅《吉林大事记》、《木兰县志》。
[8] 1914年5月颁布《县官制》第1条、第6条
[9] 1914年4月颁布《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
[10] 1996年修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1]《民乐县志》大事记
[12]《民乐县志》人物简介
[13]《民乐县志》人物简介。韩正卿:后任定西地委书记、“引大入秦”总指挥、甘肃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
[14]《宁县县志》<人物志>:“效(効)维国:字管民,甘肃定西人,民国17年(1928年)3月任宁县知事,次年改称县长。有权术,多计谋,逮捕王效锡、捕杀邵三纲、剪除王瑞珊……;其<大事记>:“公元1928年(民国17年)春天,邵三纲、王瑞珊、傅明玉联合进行抗粮抗捐,反对国民党统治。夏天,新任县长效(効)维国离间邵、王、傅的联合关系,王瑞珊依附县政府。邵三纲被捕杀于宁县县城。”
[15]《宁县县志》第403-409页。
[16]《宁县县志》第408-409页。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ca82e0100g8nx.html

顶部
小二黑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1
精华 0
积分 2264
帖子 607
威望 87
金钱 101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29
状态 离线
民初甘肃贤达----我的祖父管民先生传略(三)

六、进剿赵文华、陈珪璋

管民先生在宁县任上另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就是清剿赵文华、陈珪璋。

当时甘肃局面,先有国民军进驻、刘郁芬主甘,后又有“河州事变”、“凉州事变”、“雷马事变”,蒋冯角逐,兵战连年,新旧地方军事势力拉锯,民不聊生,1929年(民国18年)甘肃全境又遭遇罕见大旱,雪上加霜,世事艰难。宁县为陕甘通衢,各方利益冲突尖锐,时局朝云暮雨,艰险异常,地方行政长官动辄被杀害殉职乃属常见。陈珪璋是民国甘肃军政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曾经风云一时,被称为“陇东枭雄”,当年管民先生在宁县主政时曾试图剿灭该部,或许也有可能达到目的,但因功亏一篑,“偃旗息鼓”,遂尔也成就了陈珪璋“陇东王”的“霸业”。现在看到的有关陈珪璋的记述,都涉及管民先生。有关情况,略作以下交代。

赵文华、陈珪璋原系庆阳绿林,于华池南梁一带起事,时串扰地方,致四乡不宁,管民先生决心武力解决。这一事件,《宁县县志》记载如下:

民国17年(1928年)腊月下旬,庆阳赵文华,陈珪璋率众数十人出子午岭,至盘克、襄乐一带,自号“甘肃义军混成团”,赵自为团长,转据康家塬,时出桃树庄。民国18年(1929年)正月初二,宁县县长效(効)维国命巡官蒋云台、苟日升带警士12人会春荣镇保卫团前往九岘堵击,并急调“北八社”及四乡保卫团助剿,初三日,警兵及民团进至九岘,赵、陈率部退至康家塬。中午,蒋、苟率警兵及保卫团出击,冲破三卡,至桥子东被切断重围,陷入包围之中,赵、陈所部虽少有枪支,多持梭标,然势锐力强,不可抵挡,警士孙占海等4人阵亡,保卫团溃退,蒋、苟与部分警兵战之次日早晨,终于弹尽援绝惨败,苟日升当场被乱梭标如同刺豆腐般的刺死。蒋云台与9名警士被俘。效(効)维国以武力进剿受挫,虑其有窥伺县城之势,遂请五县清乡司令谭世麟派清乡队一连来县驻防,从此不复言战[1]。

此后“赵文华、陈珪璋声威大振,势力日重,兵匪虽如麻,无有与之较量者。时至连年大旱,饿殍遍野,当局无力…”[2]

管民先生解决赵、陈未果,时国民军势去,西北军虎扑,刘郁芬离甘,风云变幻,一人、一地之力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同时也要营救蒋云台,于是不复言战,放过赵、陈。约1月后(民国18年、1929年2月),管民先生调离宁县。此后陈珪璋肆无忌惮、势力大增:1929年(民国18年)4月,攻陷合水县城,横行早胜原,董志原,西峰镇等地;9月29日攻陷镇远县城,劫夺枪枝,掠夺三日,押绑“肉票”二百余人,吊在马后,经屯字、上肖、荔堡撤往泾川,所到之处,烟火腾空,禽畜财物,荡然无存;不久占居陇东十一县,先依附国民军,进驻平凉,杀杨成基,收编土匪惠彦清等部,很快形成五个旅、两个骑兵团。

七、管民先生与蒋云台

奉祖父命令进剿赵文华、陈珪璋的,是当时在管民先生身边当巡官、后来在民国末年成为119军中将副军长的同乡蒋云台。蒋云台,名汉城,定西李家堡人,出身贫寒,曾在陇东讲武堂学习。其父腿有残疾,早年曾在効家帮忙。管民先生在宁县当知事、县长时,举荐蒋云台为巡警长官。管民先生待蒋云台情同本家子侄。蒋云台受命进剿赵文华、陈珪璋失利被俘,管民先生念及十年前汝斌殉职,不复言战,也是惟恐蒋云台不测,知陈珪璋较为厚道,设法疏通,陈珪璋也赶得及时,故有赎救蒋云台一节。宁县县志大事记记载:

2月11日 赵文华、陈珪璋率众数十人出子午岭,至盘克、湘乐、九岘一带活动。国民党宁县县长效维国命巡警蒋云台等14人及春荣民团前往九岘堵击时被围,4人战死,9人被俘后遭杀,蒋云台被县政府出资赎回。

有关过程,宁县县志记载可自管窥:蒋云台

……被剥去棉衣、鞋袜,只穿一条衬裤,赤裸裸绑押雪地,面西而跪。黑脸大汉赵文华斜戴火车头帽,一手提盒子枪,一手抓拐头刀上来,被俘的人一颗颗人头落了地。最后轮到蒋云台时,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跑过来:“这个年轻的留下……,”在屠刀下救了蒋云台。这青年便是陈珪璋。蒋云台又被关押18天,效(効)维国不得已,托人给赵文华送鞋袜50双,鸦片250两,以及其它礼物,赎蒋得释。蒋辞行时因落崖腿伤未愈,且在年馑,陈珪璋送黑毛驴一头、羊腿4只。蒋乘毛驴,陈带4人挎短枪徒步送行10余里,一路交谈未停。至黑牛腰岘,陈指前方说:“那边有你们的人等着接你,我不敢送你过去,他们拿住我可不放松。”又说:“我想留你一道共事,你又不愿意。我们没有别的打算,把谭世麟收拾了,出了一口气就算完事。望你今后帮我们的忙。”蒋云台深切地表示:“你救了我,我忘不了你。”告辞回县,不久去平凉就学[3]。

这一段情况,《陇上风云》有一段描写,引录如下:

宁县县府。县长効维国与巡官蒋云台谈话。

蒋:“自上次九岘剿匪失误,连日来我很内疚,深知自己无力承担此任。为此我请求辞去巡官一职,去平凉师范求学。请大人照准。”

县长:“剿匪失误 ,责任并非全在蒋巡官。谭司令已答应派兵来驻防。你还是留下吧!”

蒋:“我主意已定,请大人再不要挽留。”说着站起来,向効县长作了个辑,向外走去。

县长怅然若失,然后站起来,用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走吧!走吧!咱们都走吧!”

为了安定人心,防备赵、陈窥伺县城,

効维国请谭世麟派了清乡队一个连驻防县城。然而,清乡队在庆阳吃败仗的情况,人们早有所闻,什么“安神丸”也治不了官绅们的“恐陈症”。

蒋云台因屡历对比,颇有所思,借故辞去了巡官差使,去平凉师范读了书。効维国愈感寂寞,人心愈益浮动。好在不久効维国自己也得了调令,他自己总算下了台阶,安然脱身了,把“烂摊子”扔给继任县长王重揆。[4]

以上文字,虽为演义色彩,但也并非空穴来风,缘出史实,当时情状可管窥一斑。

文革后云台先生恢复自由,曾任甘肃政协副主席,因为其名望,定西地方非常看重,新编《定西县志》将他列为“立传闻人”,地方搞文史的人也不时写了一些有关情况,但有的为民间传闻,缺乏根据,如说蒋曾在黄得贵手下任职,因袒护老乡被军法处置,子弹不入等。有的记述与史实有明显出入,应当核实。如1989年新编《定西县志》“立传闻人”“蒋汉城”传记载:“蒋汉城(1906-1987),字云台,李家堡乡人。早年毕业于平凉师范学校和陇东讲武学堂,曾在平凉镇守使张邦统(注:兆钾。应为“帮统”)部下任职。1926年,促成陈珪璋入据平凉,任陈部团长…”,这个记述是不准确的。1、蒋云台不可能于1926年促成陈珪璋入据平凉,因为当时陈珪璋还没有“起来”,彼此也未结识。根据《宁县县志》的记载,民国17年(即1928年)“庆阳赵文华、陈珪璋率众数十人出子午岭……”;2、民国17年(即1928年)蒋云台奉管民先生之命进剿赵文华,进剿未果后赵文华、陈珪璋攻打周围诸县、“拉票子”,该年6月,赵文华被打死,陈珪璋自拥团长,后又与黄得贵联手,“冬天(此为1929年初),蒋云台又用寒假(此时可能在平凉上学)密来会见,建言整肃军纪3件事……”;3、根据有关史料,陈珪璋驻防平凉的的时间应为1930年6月,是接受国民军收编而进驻平凉。1929年底与1930年之交,陈珪璋接受冯玉祥“独立旅旅长”任命[5],1930年4月,高树勋率驻平联军开往西安;5月中旬,鲁宗义旅移防平凉;20日,孙连仲来平,收编庆阳陈珪璋,杨承基任陇东绥靖司令;30日,国民军驻甘部队经平凉开往河南参加反蒋战争;6月6日,陈珪璋率领3个团驻防平凉,不久陈借故杀杨承基,收编地方民团,整边部队,自称“陇东绥靖司令兼甘肃讨逆军第一路军司令”;……1931年7月,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奉蒋介石命令改变陈部为新编第13师,陈任师长。是年11月,17路军(军长杨虎城)第十七师(师长孙蔚如[6])所属49旅(旅长杨渠统,即杨子恒)、51旅(旅长段象武)及运输部队(司令段国璋)抵平凉,数月后,陈率部协同陕军孙蔚如部往兰州,解决“雷马”问题[7],由于陕军顾忌甘肃地方势力坐大,不久即于1932年正月计杀陈珪璋于兰州省府后花园(一说拂照楼)[8]。陈珪璋自1929年后半年到1932年农历正月15日(实为1931年底)被杀害,“辉煌”不到3年时间。蒋云台当时任陈珪璋部第五旅旅长,驻防西峰。陈珪璋被杀后,其兰州、平凉所部先后被陕军瓦解和击溃,其残部与蒋会合,陈部第一旅、第五旅、第七旅、第九旅联合,公推第一旅旅长谢绍安任代师长、蒋云台任副师长,集中于固原一带抗击陕军,但由于陕军势盛和内部分裂、哗变等原因,不久谢绍安静宁兵败只身逃走,唯蒋云台盘桓甘宁交界地区旺豫城一带与陕军周旋,孙蔚如表示要把蒋云台“打服”[9]。蒋云台毕竟孤木难撑,后投奔鲁大昌[10]被接纳,所部被编为第14师补充旅,蒋云台任旅长,驻防陇西、渭源。后鲁大昌部被整编,蒋云台遂受命赴保定军校将官班学习。

历史没有“假如”,但不能不承认机遇。当年在陈珪璋势力尚处于萌芽状态,如管民先生属下战术无误,或受挫后继续进剿,就肯定不会有后来陈珪璋的起势;而如管民先生在蒋云台被俘后无意出资赎救蒋云台,或许就不会有陈珪璋突然连呼刀下留人,后来的119军副军长也不可能是蒋云台;如蒋云台早年未随管民先生出道,就不可能进剿赵、陈,也不可能结识陈珪璋。蒋云台与陈珪璋一来二往成为知遇,在平凉上学期间给陈珪璋出谋划策,1930年在陈珪璋谋占平凉时作了接应,后又应陈之邀投笔从戎担任其部团副直至旅长。蒋云台确非等闲之人,他是靠自己的本事和以其在与陕军对抗中表现出的气节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有了后来的发展,虽受嫡系排挤,但也凭借文韬武略顽强谋存,并审时度势,于1949年积极促成与原119军军长王治歧联名通电起义。蒋云台讲义气,重情义,从他拥戴陈珪璋、不屈服于陕军、没有被孙蔚如“打服”,足见其品格,这也是他多年带兵、深受部下尊服的本钱。云台先生非常敬重管民先生,始终不忘管民先生对他的关照,传闻他历来看望管民先生,始终坚持站立的习惯,毕恭毕敬。蒋云台也格外关照効家子弟,及至亲戚。传闻其部下马贵卿被人举报有犯纪律的事,云台先生本要处罚,有人告诉他该马与効家有亲戚关系,结果不了了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台先生被平反、出来工作后,効家子弟也曾多次到兰州牟家庄家中拜望。

八、完人风范后世表率

管民先生有限的一生,是奉献社会的一生。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上,但他对家族、后人留下的精神遗产并不单薄。他的精神境界、人格内涵是丰富的。如他恪尽职守是“忠”,前已备述。虽“忠孝不能两全”,但必尽其心力。其父宗尧公去世时,管民先生因公务未能及时赶来为父执绋送行,后请假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又受命赴任。管民先生虽在外为“父母官”,家中乃在父兄治下,恭敬从命,所有薪水,乃供家中用度,不为一房之私。他公务在外,殚精竭虑忙于任上,仍心系家人,尊长爱幼,不拒细小,每休假回乡,不仅必给父兄奉上他地风味,即使对各位嫂嫂子侄也有馈赠,如他曾特意选购玉镯奉送各位嫂嫂,其中有的传交下来、珍藏至今。堂侄汝斌殉职于吉林任上,他不拒路途数千里之遥,差人星夜兼程运灵回乡安葬,不计万难,也要给家人一个交代,如此尽心,闻所未闻。二是关心家族,重视子侄教育。民国四年将去东北赴任之时,为鼓励子侄上进,为所有子侄专门监制题赠一件便于练字的黄铜“字环”,激励其学习(赠送汝为的一件尚存。时汝为16岁)。三是热心地方,看重乡情。当时兰州东关的居所,不疏野贱,无分亲远,人来人往,厨房终年忙碌,康锡晋(字屏侯、兰州女师校长、获教育厅“敬教劝学”匾额、定西绅士)、景围天(国大代、甘肃兵站上校秘书)、杨宇天(省参议会议员、定西绅士)也是常客,故此处也被称为“公馆”,亦如“定西会馆”。辞官回乡后,时受请县府参事。亲善邻里,无分远近,或有纠纷,登门劝解,更受地方敬重,

九、关于王孝锡被捕事实真相

共产党员王孝锡1928年11月6日在宁县被捕,时管民先生正在宁县任上。《甘肃文史资料.王孝锡烈士事略》记载了关于王孝锡被捕情况,其中提到管民先生参与。《宁县县志》也有以下记载:

民国14年(1925年)秋,王孝锡暑假回家时在太昌镇组织了“青年社”,入社青年30多人。民国16年(1927年)秋天,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特别支部被破坏以后,任特别支部组织部长的王孝锡从兰州到武汉找党组织无果,回到宁县,对原青年社进行了整顿,以此为基础发展党员,在太镇成立了宁县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王孝锡任书记,王彦圣(太昌东岭人)任组织委员……。不久成立了太昌临时区委,下辖太昌、泾河川、长武三个支部,共有党员25名。

太昌小学校长杨繁昌顽固守旧,贪污学费,支部提出“打倒烂脏校长杨繁昌”的口号,发动师生,揭露其丑行,杨被迫下台,青年社社员赵灵洲接任了校长职务,县代理知事索呈祥贪脏枉法,随意出“手谕”,催粮派款,欺压百姓,支部组织民众参加揭露索的罪行,使省政府不得不宣布撤销索的职务,并勒令赔款1000块银元,作为教育经费。王孝锡利用集日,在太昌、和盛和龙川小学等地发表演说,号召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建议王瑞珊、邵三纲等农民武装联和开展斗争,抗粮抗捐。……10月,甘肃省主席刘郁芬密使甘肃军法处军法官杨天枢(和盛高崖头人,建国后被镇压),与县长效(効)维国筹划,将王孝锡逮捕解往兰州,12月30日被杀害于兰州。[11]

一般而言,管民先生当时作为民国时期的县府行政主官,参与以上事件、进行有关协助,也是职责要求,应当历史看待。但问题是:以上记述违背事实。由于以讹传讹,以前的有关党史资料,多有管民先生与杨天枢谋划逮捕王孝锡的记述。2005年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编的《兰州革命历史人物传略》“王孝锡”篇,和甘肃省委《党的建设》2008 年第2期,终于澄清了有关事实,揭示受省府之命前去宁县逮捕王孝锡的军法官杨天枢,原来是王孝锡的“同学和旧友”,杨天枢正是“利用与王孝锡是同学和旧友的关系,乘其不备将其逮捕(见下列影印):

以上交代王孝锡被捕的过程,没有涉及管民先生一个字。所记述的事实是:军法官杨天枢是奉上峰之命逮捕王孝锡,杨天枢是宁县和盛高崖头人,王孝锡是宁县太昌镇人,两人本来就是同学加旧友的关系,杨天枢正是利用这一关系,“乘其不备”使王就范。以杨天枢与王孝锡这样的背景关系,杨天枢抓获王孝锡易如反掌,根本无须费心用什么手段,也不需要依赖任何条件,只要一个私人约见即可。对王孝锡被捕的这一真相,不仅《兰州革命历史人物传略》作了澄清,中共甘肃省委办的《党的建设》2008年第2期“陇上人物志”王孝锡”也作了交代,所描述的事实基本一致。有关文字是:“王孝锡在宁县的活动,引起国民党的极大不安,1928年11月,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军法处法官杨天枢利用和王孝锡是同学、旧友的关系,诱捕了王孝锡”。《兰州革命历史人物传略》和甘肃省委《党的建设》披露的这些关于王孝锡被捕的真实情况,犹如拨开云雾见天日,使这个历史公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两个出版物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关于王孝锡被捕的过程,和以前的一些说法有很大不同,如《宁县县志》写的是杨天枢系刘郁芬的密使,而上面两篇记述都是携“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的密令,而更重要的差异是,关于王孝锡的被捕过程没有只字与管民先生有关的表述。根据《兰州革命历史人物传略》和甘肃省委《党的建设》披露的真相,事实非常清楚而又简单:王孝锡是被杨天枢诱捕的,而之所以被诱捕,王孝锡自己的麻痹大意也是重要原因,当时王孝锡在宁县的活动声势不小,目标很大,诱捕他的是他的同学、旧友杨天枢,他对杨天枢的身份应该是清楚的,对斗争的残酷性应当有充分估计、应当十分警惕和加以防范,但结果证明王孝锡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够,他的被捕与他自己思想麻痹有很大关系。

无中生有、以讹传讹、误导世人的事常有,不足为奇。以往有关材料违背事实,显然是一开始撰写材料的人缺乏严谨、负责的态度,不重事实、主观臆断,对后来写文章的人产生了误导,当然也与极左思维有关。问题还在于:在正常情况下这只是一个治史或治学的态度,不同的说法由事实检验即可,但是在过去极左盛行的年代,对管民先生的失实评断,不仅不客观,而且殃及亲属,株连后人,遗害无穷。管民先生是民国人物,后来家庭被定为地主成份,其后人们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境况曾经十分艰难。

由于积劳染病,同时也厌倦了官场浑浊,1938年管民先生辞职,远离世事纷扰。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兰州时与家人回定西李家堡,在家乡休息、治病,与家人、乡民相处,度过了一段恬静的田园时光,期间本邑官绅、羁兰友好时来探视。奈何痼疾乃多年沉积,无力逆转,1943农历2月初4日,管民先生在李家堡家中去世,走完了他的一生,时年仅52岁。

2008年5月

[1]《宁县县志》第410、411页。
[2]《宁县县志》第411页。
[3] 摘自《宁县县志》。
[4] 郭馨允:《陇上风云》第八章。
[5]《宁县县志》第411-414页。
[6] 抗战时期曾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在武汉主持受降仪式。
[7] 参阅康民:《冯玉祥将军在西北》
[8] 见《平凉县志》第456页;孙伯泉《欢迎邓宝珊将军回甘肃》(《邓宝珊将军》第90 、91页)。
[9] 杨子实、石佩玖:《西安绥署驻甘行署和新一军概况》(《邓宝珊将军》第 96  页)。
[10] 杨子实、石佩玖:《西安绥署驻甘行署和新一军概况》记述为“只有蒋云台一人与孙部转战陇东二年”,与孙伯泉文记述有出入。
[11]《宁县县志》第410、459页,《甘肃文史资料.》大事记106页;《王孝锡烈士事略》。

顶部
asd0166
等待验证会员




UID 1855
精华 0
积分 1778
帖子 152
威望 0
金钱 1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11-28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a243247458
等待验证会员




UID 5243
精华 0
积分 898
帖子 71
威望 0
金钱 107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5-8-8
状态 离线
支持一下吧  

顶部
求实兵
楼客




UID 16824
精华 0
积分 451
帖子 41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爱不了  

顶部
志在高远
秀才
Rank: 2



UID 4015
精华 0
积分 1319
帖子 114
威望 0
金钱 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__^*) 嘻嘻……   

顶部
意马晨
秀才
Rank: 2



UID 2290
精华 0
积分 1268
帖子 105
威望 0
金钱 1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也来顶一下..  

顶部
旷度凄寒
楼客




UID 20514
精华 0
积分 445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想娣
秀才
Rank: 2



UID 19870
精华 0
积分 1890
帖子 45
威望 0
金钱 16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这个贴不错!!!!!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4 08:3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721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