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口古城今何在
等到我们回身准备离开新莽权衡出土处时,不知王军先生于何时已经将车开到了关川河西岸的便道上。于是,我们闲散地交流着走过一座便桥,乘车顺路来到了位于关川河西岸、称钩河北岸台地上的明代口巡检司城(即巉口古城)遗址。
巉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三十里铺朱家庄北马家窑文化遗址足以为证。据史料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巉口时为天水郡属国都尉治所勇士县(治今榆中县苑川一带)之满福,是设置官颁标准器和国家屯粮之所。新莽建国元年(9),改满福为纪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地理志》载“满福者,属国都尉治,王莽更名之曰纪德”)。东汉建武元年(25),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尽废王莽新朝所改郡县名,均恢复西汉旧称,满福自不例外。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为汉阳郡,巉口境地属之。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自汉阳郡析分獂道、勇士诸县,置为南安郡,巉口境地属之。东汉末年,满福城尽毁于董卓部将郭汜、李傕之叛乱战火,遂致境地千年不振。
北宋时期,巉口境南筑有安西城,满福故址始有“巉口关”(因金鳌山、墩岭山南北对峙扼塞而得名)之称。北宋绍圣三年(1096),渭州知州章楶部属进筑汝遮堡,赐名安西城,为戍守处。金宣宗贞佑四年(1216)六月,升安西寨为安西县,隶属定西州。元省县称,改属安定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定西州境内始筑建驿道、驿站,自州治所在之延寿驿经巉口西山根向西至称钩驿。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中山王、征北大将军徐达率师向盘踞在沈儿峪、车道岘一带的元将扩廓帖木耳所部发动了著名的“沈儿峪之战”,大败元军于“川北乱坟间”(即今巉口安西古城、朱家庄汉墓群一带)。
巉口古城始筑于明成化十二年(1484),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22.5米,有东西两门(均无瓮城)。次年,监生刘昱奏请设立“巉口巡检司”,主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之事。同年,在城内东北角修建了广富仓,这是定西历史上第一处官仓。明清两代,安定县衙在城内均设置了公馆。据《定西县志》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虎门销烟”名臣林则徐谪戍新疆途经巉口时曾在清公馆稍事歇息,后继续北行晚宿于称钩驿(旧属巉口),次日离境西去。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自定西拔营迁往兰州幕府时途经巉口,亦曾于巡检司城内清公馆歇息。光绪年间,邑人于此设馆办学,成材者众。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特意打开手机网络,经查阅得知,巡检司是元明清时期县级衙门之下的基层组织。在元朝首创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管官,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沿用其例,不过佐之以行政权力。时至晚清,中国人口大增,但相对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于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和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巡检等官职设置。
明朝设置巡检司始于何时?据万历《大明会典》记载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而《明史·职官志》依据《明太祖实录》所载确定为洪武二年(1369)。实际上,明朝统治者始置巡检司远早于此。据有关专家考证得知,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设置时间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如湖广常德府桃源县白马渡巡检司,武昌府江夏县黄州镇巡检司、武昌县赤土矶镇巡检司、金子矶镇巡检司、白湖镇巡检司等,“俱本朝甲辰年开设”。所谓“本朝甲辰年”,是明王朝尚未正式建立、洪武年号未出台之时记载朱元璋政权政事的一种特殊纪年方式,这充分说明有明一代巡检司的普遍设置及其制度化绝不是偶然的。
作者:尚军
http://www.dingxidaily.com/content/20130127/Articel03001AH.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