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正文: 第一章 我祖起源及迁徙考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19:5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正文: 第一章 我祖起源及迁徙考

第一节   高姓渊源(得姓考)

高姓远古根脉源于炎黄高阳氏,主支源于炎帝。炎帝滨姜水而居,得姜姓。炎胤太公姜尚创建齐国,第八世孙文公姜赤之子公子高(名叫姜高)受封高邑(在今山东禹城),其孙姜傒以祖父名为氏,名叫高傒,成为齐国高氏之祖。高傒受封于高堂、卢邑(在今山东长清),部分子孙以邑名“卢”为氏。傒公裔孙高柴,字子羔,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人。其孙举,以祖父名为氏,名柴举,为柴氏之祖。高傒及子孙世代担任齐国上卿,执掌军政大权。高傒扶立桓公,助其成就霸业,厥功甚伟。又率师平定鲁乱,留下“犹望高子”之典。耄耋立孝公,权重历四朝。荫庇子孫两百年,齐高昌盛播四方。

第二节  高祖渊源(始祖考)

傒公二十五世孙高洪公于东汉朝任渤海郡太守,定居蓨县(在今河北景州),形成渤海高氏。人杰风涌称雄,渤海高氏勃发,繁衍昌隆,五望七邦。仅晋唐间高姓名人几尽出自渤海高。流传至今的各地高氏族谱也几乎全部认同源于渤海,故中华高姓公认高傒为得姓始祖。悠悠千载,古往今来,渤海苗裔,遍布瀛寰,盖自姜太公始乃至上溯炎帝,众多后裔中之最大姓氏者,今非高姓莫属也。

第三节  通渭高家店高姓开基始祖考

一.大约乾隆三十八(1773)年至道光14(1824)年,我祖一世高祖就迁居于甘肃定西通渭东峰乡原名神猴山,现名狼子湾居住,共生四子,祖坟在狼子湾。

二.大约从道光14年至咸豐10年(1824-1860)年开始,我祖分三份向以下地方迁徙:

大份:一支迁至高店的团庄、椿树林;二支迁至秦安县王铺乡的明山湾及董家渠;三支迁至会宁县的韩家岔、胡魏家、白虎岔及周家沟;四支迁通渭县城附近的张家湾。

二份:迁高店的湾来家和墙边下。

三份:迁至秦安王铺乡的马家湾高家。

三. 大约从道光26年(1900)左右,从会宁县太平店的周家沟老院(五世)分出(本支)即大房门迁徙至静宁三合黄湾村的高姓。

大曾祖门下:大祖父长子的一门除老三的次子高丁海原住通渭东峰乡狼子湾外,其余四兄弟都迁至会宁县的周家沟,1890年前后除长子高登成原留周家沟老院居住外,其它都迁至静宁三合梁家岔、闫家沟和黄湾村居住。

老大:大祖父(老院来):1. 长子现住太平高清海的家门;2.次子现住梁岔的高德元家门3.三子现住黄湾的高玉宝家门4.四子现住梁岔的高守荣家门。

二曾祖门下:四祖父三子和五子二门除老三的次子原留周家沟老院居住外,其它都迁至静宁三合黄湾村和碾场子居住。

第四节  静宁黄湾村高姓立谱始祖考

本家谱主要记载从通渭东峰乡狼子湾(当庄高祖门下的二曾祖,二曾祖门下的四祖父)迁徙到会宁周家沟的老院来,然后又将老三家长子高栓河一门迁徙至静宁黄湾,兄弟共三个:长子高栓河,次子高锁牢,三子高三鼎家门的世系记录。

第五节 甘肃静宁三合黄湾村高姓迁徙来历

我祖大约乾隆三十八(1773)年前迁居通渭襄南乡高店村,在靠前300多年根据生活习惯有传说武威来,有传说陕西迁居而来,但和甘肃高姓群体迁徙来历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考究分析,我祖可能来源于甘肃蓨城(青城)高姓始祖高殿侯的支脉。

我祖一至十世共有200多年历史(1773-2013)是有证可考的,一至三世生活在通渭襄南乡高家店附近及狼子湾村庄,四至十世生活在会宁--静宁三合黄湾村,有以下各世生存年限可供佐证。

高祖乾隆1773年至道光14(1824)年(一至三世)居住通渭东峰乡狼子湾;四世三叔父光緒6至26年(1860-1900)携长子和次子迁居会宁魏家岔的老院来;长子光緒26年(1900)开始迁徙至静宁三合黄湾村居住。

我姓开基始祖迁徙门脉分支居住情况分布如下:

二曾祖(当庄):1.大祖父,高江鱼父亲过继;2.二祖父,由高柱儿过继;3.白虎岔的阳波来;4.当庄高进元一头(本门为老三房家)。

老三房家长子从会宁太平店周家沟老院来,生三子现住静宁黄湾村。次子共生五子现住太平周家沟老院高朋山家门,其中次子的老二顶门住在三合光华阳屲(碾场子)高治宗家门(是二祖父的二孙过继来的)。

第六节 甘肃高姓群体迁徙来历

甘肃高姓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白族中的高姓是汉末从陇西迁来的。在唐末至五代时期,有高姓群体生活在甘肃河西(今武威)和东部地区。如武将世家高君佐至高允权四代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为将。河西还有西夏大都督高逸、右丞相高良惠、进士高智耀祖孙三代。张掖还有高万兴武将世家,金城兰州还有高汝砺任金代平章政事(宰相)和尚书右丞相。甘肃高姓的崛起始于明初。如永登县有明成化指挥使高昇将军,临洮有出守苏州的明弘治进士高良弼监察御史。清乾隆时张掖有高彥名家族和时任川北、宁夏、凉州总兵的高孟、时任守备、西宁镇总兵的高天喜及甘肃提督高连升。有从山东渤海县随军西征而来的蓨城高氏、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的静宁高氏等各地县的高氏家族,支系繁多,仅靖远县就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三支高氏家族。当代高姓为甘肃大姓,按全省人口比例,甘肃高姓在全国省份中排第一。甘肃高氏,仕农工商,百业千行,学士簪缨,经济通达,家声响振,门楣生光。此固新社会有以致之,实亦赖先祖之德,祖祖辈辈知学知行,垂范劝学之功也。

甘肃蓨(条)城高氏支系来自何地,史料中尚无完整记载,目前只能以分布于各地的手抄家谱为线索,结合民间口头传说和查阅辞书,初步推断:甘肃蓨城(青城)高姓始祖高殿侯,字可尊或克尊,公元1445年正月十二日吉时,生于山东登州府(今蓬莱市)渤海县(今滨州市)渊源村。明朝成化5(1469)年,始祖高殿侯,家留父母和兄长高殿公及五弟高殿男,携夫人晋氏(或金、敬氏,山东渤海人)、三弟殿伯、四弟殿子、妹妹,随肃王(朱元璋于洪武24年即公元1391年改封汉王十四子朱瑛为肃王。共历任14个肃王。今有兰州的十三陵——榆中县来紫堡平顶峰的明肃王墓群。2007年6月,明肃王墓群入选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山东经山西太平县兵站西征,来到甘肃巩昌(今陇西),传说住站8个月后,又到金城庙瘫子(兰州)。始祖殿侯官至肃王府骑都尉(副将)。时任肃王府护府大将张继,是朱元璋于1391年,派随肃王朱瑛西征的降明元朝二品官指挥史、明朝任明督护史的张思道的玄孙,他跟始祖是山东老乡,关系甚密。张继1496年退役后,被赐封开发蓨城合畔,时为大户张。始祖武艺高强,张多次动员他,去做武术教员,发展教育,开发蓨城。于是,始祖于弘治十八(1505)年退役,定居蓨城(今甘肃榆中县青城镇)。张把女儿许配给始祖长子大林为妻,大林后又继配黄氏。始祖思乡心切,曾回家探亲,省墓返梓。一说未归,终卒故里。又说归后母病,始祖是孝子,立刻带老二大海回家探母,不幸途经榆中县贡井乡高家渠子时病故,传说享年百岁,葬高家渠中连川,一说葬甘草店车道岭。大海留居守孝。三弟殿伯赴甘肃凉州(今武威)西红湾,沙场捐躯,肃王封为护旗大将军;四弟殿子赴甘肃甘州(今张掖),出征阵亡,肃王封为将军。母始祖晋氏,生于1447年9月6日未时,终于1540年3月11日酉时,享年93岁。母始祖,身壮有志高,和顺人事。众乡亲称“积善人家有余庆”。始祖殿侯生子三,老二曰大海,在高家渠子留居时,娶妻柴氏,生子二,扶忠、扶义,孙高师秀。后裔大多始居高家渠子(也称高家曲子、曲子湾),同治后有子孙散居靖远营防、东湾、曹岘、若笠等地;老三曰大木,在陇西时过嗣给姑母为子,生子扶仁,后去了合州(今临夏、永靖大合甲一带);老大曰大林,居住蓨城大盖棱、教场一带,生子扶信,孙高锐、高镇、高镒称做东(三房锐)、中(大房镇)、西(二房镒)三铧(划)子,后裔绵延落藉在今榆中县青城镇、白银市水川镇、强湾乡等地,尤以青城城合村、水川大川渡村、白茨滩村、强湾聂窑村、川口村最为集中。后因人丁旺盛,地盘狭小而向周边发展,现今西北方向的王岘、武川、皋兰、兰州西固、临洮、景泰、永登、合西、新疆、青海、中卫、海原一带;东南边的榆中、靖远、会宁、陕西等地的大多高姓后人均来自于蓨城。据各地区地方志髙姓人口统计测算,条城后裔人口在甘肃及周边诸省区大约10万人。(高怀杰)

引用:http://www.yigecun.com/cityfild/showart.aspx?id=4997EF03F24882B2

顶部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前言

谚云:唯木有本,唯水有源,立国有史,士庶有谱。谒一家一谱,知氏族之分合,门第之兴衰。故君子务本,以喩后世者也。若夫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是为尊焉,所以家谱之立者,为考世系,知始终,以全人子之道也。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不可断割,唯知其昨日,方能展望未来。缘木寻本,饮水思源,本固者枝荣,源远者流长,斯为至理也。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重点撰写了二曾祖→四祖父→三房家的传承门脉,对其它门脉的索引及扩充是在《狼子湾—高门家谱》一书基础上做了延伸和完善,如其它支脉将相关信息愿意加入此册时可由各支门脉指定具体人编辑汇总后加入。

先父在世时,常说家谱事,吾心不在言,左闻右出,现考记家史,只悔当初不悟,故而资料缺失,实为大憾,现仅所闻所视记述相关世事,在家父去逝三周年纪念之日,将准备了三年时间的资料仓促编辑成册,所述遗漏缺失在所难免,望宗亲见谅,希后来者纠之。

写好家世传承,是吾辈之责任与意愿。先父去逝后,常有一事记挂于心,深感压力的存在,最近虽身体欠佳,但工作闲余之时,竭尽全力,撰写此谱,在家谱编订时又特将自己行医时撰写的近20篇已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医学论文辍订其中,希望后辈有愿传承的可做为经验资鉴,以弘我族之志。

另外书中部分高祖发迹共性内容择选于西北师大研究员,经济管理学院原书记高忠诚所编相关书集,在编纂时得到静宁高家深沟新庄村《高氏家谱》一书的启发和指导,在此特做说明并表谢意。

至此,我诚挚祝福高门家族,饮水思源,承前启后,发奋图强,传承耕读之门风,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壮大我族之宏业,实现长辈之心愿。

高门八世曾孙 高怀杰 拜撰

二零一三年中秋于平凉

顶部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目录

目     录
序  ………………………………………………………1
前言………………………………………………………3
凡例………………………………………………………4
静宁三合黄湾村全境图……………………………10
《狼子湾--高门家谱》及编纂者简介…………11
七世孙照片展悉………………………………………13
一.我祖起源及迁徙考……………………………15
二.世系记……………………………………………………25
三.世系考(表)……………………………………………27
四.世传图(又称行略、行概、行述)………………31
五.世系录……………………………………………………37
六.姻亲………………………………………………………100
七.庆吊………………………………………………………103
八.耆寿………………………………………………………111
九.艺文(族人发表诗文书画作品…………………113
十.家训家规…………………………………………………128
十一.字辈谱…………………………………………………133
十二.宗祠……………………………………………………142
十三.茔图地址………………………………………………143
十四.图片(旧房院、家人照片等)…………………147
十五.功名(包括学位、职务、成就、获奖)……154
十六.族人获奖证书…………………………………………155
十七.高氏二十四孝…………………………………………166
十八.高门本地丧葬风俗考记…………………………177
十九.附件(编者生活留影写照)…………………186
后记……………………………………………………231

顶部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编委会通信录



身份        姓名        职位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居住地        备注
总顾        高维天        副地                 定西教育学院定西市                  七世90岁
编审         高  峰        正县        18993220622        定西市档案局        定西市        七世58岁
顾问        安定祥          正县        13993422888        庆阳市药监局        庆阳市        同学55岁
顾问        高世祥          科级        13919547926        静宁县文体局        静宁县        同姓61岁
编委        高胜祥          科级        18993803953        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市        八世53岁
编委        高治宗        科级        15809330728        静宁县红寺乡        静宁县        八世61岁
长者        梁  海         农民        13993387476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村子87岁
长者        陈永祥         农民        18793330681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村子84岁
总编        高怀杰        科级        18993302018        平凉市电信局        平凉市        八世54岁
编委        高荣山          农民        15379208817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七世81岁
编委        高贞朋         科级                 会宁县四房吴        小山沟        七世78岁
编委        高荣忠         农民        15352078037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七世72岁
编委        高朋山         农民        15352298088        会宁县那波屲        那波屲        七世62岁
编委        高宝存          干部        18215390926        静宁三合供销        黄湾村        七世68岁
编委        高伟仁        农民        13884293828        会宁县那波屲        那波屲        七世36岁
编委        高绪杰          农民        13239333903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72岁
编委        高继忠         农民        18294228627        通渭县狼子湾        狼子湾        八世63岁
编委        高志杰         农民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72岁
编委        高来生         农民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71岁
编委        高润来          农民        13309334091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66岁
编委        高让周          农民        13830301223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66岁
编委        高让金         工人        15379179957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64岁
编委        高国学           农民        13519031780        静宁县梁家岔        梁家岔        八世51岁
编委        高志雄          教师        15120421565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59岁
编委        高世杰         农民        15048780183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56岁
编委        高怀军        工人        18993302689        静宁县电信局        静宁县        八世50岁
编委        高来银          农民        15390536768        静宁县黄湾村        静宁县        八世50岁
编委        高怀智          农民        15193349346        静宁县黄湾村        静宁县        八世48岁
编委        高拴军          农民        15909945486        新疆乌木105团        乌鲁木齐        八世48岁
编委        高芳军         农民        13830368358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八世41岁
编委        高怀志          农民        18109333088        静宁县黄湾村        那波屲        八世46岁
编委        高怀文         工人        18109335698        静宁县粮食局        静宁县        八世42岁
编委        高学文          干部        13830083389        会宁县税务局        会宁县        九世61岁
编委        高  凯          农民        13884243141        会宁县那波屲        上胡魏        九世42岁
编委        高  亮         农民        13893063044        会宁县那波屲        上胡魏        九世45岁
编委        高小强         农民        18993972307        会宁县那波屲        上胡魏        九世33岁
编委        高堆堆         农民        18794607128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九世50岁
编委        高胡胡        农民        18793347220         静宁县黄湾村        黄湾村        九世47岁
编委        高晓彦        农民        13993848251        秦安县董家渠        董家渠        九世46岁

顶部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第十章 家 训 家 规

一.高氏家训七字律

远祖毋忘祭扫 家谱合力勤修 卜葬宜近祖墓 亲柩毋任久停

居丧不留斋蘸 敬神勿用戏巫 事亲在体心志 教子比读经书

合家俱要和睦 同族互相扶持 联姻需访门第 交友贵别贤愚

男女当严内外 尊卑勿紊家庭 为官莫负君恩 为民当按本分

男子早营恒业 妇人各理女工 出言定要慎言 持事定要敬谨

持家务从勤俭 用人宜取纯朴 处事必当谦和 居心常存仁厚

孝弟万善之本 忠信百行之源 父在事当禀命 子幼教以义方

夫和尤要妇顺 兄友尤要弟恭 从师教严多益 交友情淡耐常

利稳莫如读书 益大惟学歧黄 幼年早精书算 逐年勿忽钱粮

衣食皆宜节省 房屋切莫高华 在家早睡早起 出门早歇迟行

事缓断勿借贷 情轻勿进衙门 守身不可冒险 逢人总贵虚心

英雄不言成败 丈夫能予屈伸 暗事一概莫做 阴德立志当行

二.高氏家训三字经

人生短,和为贵。要做人,善待人。人之初,性本善。人价值,

仁义德。百行首,孝为先。光于前,裕于后。家人和,万事兴。

族人和,望族高。名与利,莫追逐。快与乐,天天有。敬人者,

人敬之。恶人者,人恶之。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

博爱心,宜长存。忠恕道,伴终身。成人美,济人危。见人险,

义勇为。恶为疾,是孽根。善为宝,乃福音。积善德,有善报。

积恶怨,有恶报。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财试人,

火试金。慎褒贬,善恶分。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

信者诚,民所誉。谎者骗,自所毁。己不欲,勿施人。己欲立,

而立人。滴水恩,涌泉报。心如海,纳百川。忍一言,风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大肚容,天下事。心中装,天下人。有人缘,

群贤聚。无良知,众人离。元气旺,福气添。心神怡,寿延年。

性厚道,高尚德。庆和谐,昌门第。不着急,不生气。热问题,

冷处理。不结怨,不树敌。人惹我,我回避。诚待人,慰自己。

人间事,有公理。做好事,有人记。干坏事,害自己。多阳光,

少诡计。做恶多,必自毙。古于今,多少事。冥冥中,有规律。

过去事,不后悔,眼前事,莫攀比。善良心,待下属。平常心,

对上级。感恩心,对朋友。宽容心,处同事。孝敬心,对长辈。

献爱心,待子女。温情心,对夫妻。温和心,待亲人。谦让心,

对世人。既为人,也为己。不损公,不害私。不损人,不坏事。

得到的,会失去。失去的,由它去。得志时,不忘形。失意时,

不灰心。听天命,尽人力。不欺人,不自欺。想得开,看得破。

拿得起,放得下。打打球,品品茶。唱唱歌,跳跳舞。爬爬山,

跑跑步。读好书,交好友。名与利,身外物。心境平,天地宽。

三.族谱规训

族谱人伦攸关,一字不容轻忽,昌黎云: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传。先贤历有亲录遗稿,幸文献犹存,速行检校,通限开印,十日前,各调稿员将世系稿誉写端整,亲自赴局交主修分修查收,细阅纂辑付印,俾原原本本一脉贯通,确而不伪,信而有徵。

任事必须选择,随才器使,从古皆然,矧修谱事重,籍非得人孰臻厥成,本族各有贤能,众行察访,学行兼优,材力素著者,公举分任组织谱局,以专责成。

主修总揽大纲,须殚精聚神,即分修诸人亦当同心竭力,不得偏私执己,不得唯诺因人,不得互有异同,各房丁口,虽调稿员具稿,亦必公听并观,及诸事例,应入谱者尤宜详考确证,谨始慎终,方称备美。

开局兴工,凡纸墨板木工价等项,费用浩大,无如祠产悉归国有,公财竭泽,公议摊丁款与倡捐并举,酌定男丁妇口均摊五元,乐捐者按数额序列,志诸谱册,以彰报效祖德之功。凡我族人各宜踊跃缴交,不得抗延。在局者亦宜节省,大凡公事不成,多因出入不明、或妄费、或吞蚀,致生异议,诸凡出入务必须立册登记详明,俾便稽查,以服众心。

任事诸人,既在局内即当公而忘私,至卑幼辈更宜敬谨听命,方为孝子顺孙,如有阻扰公议来局兹闹,及违抗禁例不行清理者,均干家法,众加严惩。

列派有大书,并书讳名纲,次书字行为目,显者书爵,亦列于目,其书生年、月、日、时志始也。书娶某氏,志配也。书子几人,志嗣也。书女某适某,志姻也。书殁某年、月、日、时志终也。书葬所山向,俾后人知祭扫,防侵犯也。

夫妇人伦之首,凡初配与继娶俱书曰配,正名分也。妾则书妾某氏,恐混嫡也。夫死而他适者,无子则去其氏止曰已配,有子书于夫葬后曰几子女,母某氏,妾亦如之,不详其生卒,示义绝也。妻与继室与妾惧有子,各分著以辨所生。

妇以夫为天,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族内有年未满三十其夫早亡能忍苦扶孤,与无子而能矢志蘼他,节如冰蘖脍炙人口,以及坚守贞操,无愧烈妇者特书于谱,以垂不朽。嫁女而能然者,仍于书适某下书之,用彰女范而光门楣。

详立嗣,父子主恩分不可假。凡殁而无后者,悉于系下书止字,杜妄冒也,如本宗昭穆应继而继者,直书第几子出继与某为嗣,某入继某第几子为嗣,以继绝也。嗣后立继,先察同父,后及周亲,大功小功缌麻以次递降,惟五服内无应继者,方许择立疏远之人仍必在名定分,不得入继异姓,亦不得混乱昭穆,如有应继而不继,不应继而继,难逃公论。

本族子孙有剃度为僧者,书某人第几子出家,不没所生也。若因事外出,发迹可据者,仍于本生父下存名,冀其归宗也。

重表彰,子姓支派间有素行卓著,而子孙零落不能显扬,责令同支亲属,备列入谱,不得挟恨徇私,擅自遗漏,听其湮没,至世远年湮,老成凋谢,各房仅知本支世次原委,叩以旁支事迹,未免相对错讹,其中或有潜德幽光,未经表扬者,亦非秉笔之过也。

各房讳字行列,因谱系未作任意择取,昭穆混淆,甚有孙犯祖讳,子同父派,岂成故家规范,今为订正,复编立各派字样,明载谱牒,以后照此行之。则一循名而行辈自分也。

谱牒不忘本也,先儒之教有曰:三世不修谱则为不孝,所以深警夫忘本者。故凡所生丁口、婚娶须要立册,陆续增入,庶免遗忘之患,若待数十年后,其舛讹遗忘,必当不少。自今族内公议,每岁清明终至前三日,各房详细报丁,并报婚娶、寿年、卒葬,房长斯文眼同登明,当收报丁钱若干,有缓报者,逐年加二分利补入,至十五岁成丁后,酌减一分,恐累多则贫者难偿也。

祖茔为发祥地,祠堂为妥灵之所,均以绘图详载,足见山川钟灵,永奠不朽。至于各房分祖葬所,及远代坟山,类难概图,惟于各房名下详书地名、形向、俾无遗失。

凡传赞序文,虽各备刻资,必经族内尊长贤能公议,为人足传者,方付剞劂,不得滥收登载,以昭郑重。

各房收谱编立字号,不许损坏剐补,洗改字面,并不许与人抄誉,私质钱用,每岁验谱以冬至祭日为期,各赉赴祠,如有此等情弊,除朴责外,罚银五两,乃追原谱另付贤者、领收,至河族公谱亦须择贤收贮,各立领字,互相收执,如现收之人私心故匿,假称遗忘,及当收之房,不缴原帖,不立领字者,家法具在,通族共功。

顶部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 第十七 章 高氏二十四孝



一、柴泣三年血  昌效不见齿
高柴,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高,孔门弟子,名列“七十二贤”。春秋末年卫国人,一说齐国人。他性格仁和,且多孝心,遵守礼制,孝敬父母。他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孔子称他为“难能”。母亲体虚多病,他经常上山采摘木耳和香菇,为母亲熬汤。母亲去世后,他“泣血三年,未尝见齿”。也就是说,在为母亲守丧的三年中,不断哭泣,从没有露过一絲笑容。高柴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是仁爱的代表人物,对后世产生了影响。事见《史记》(卷第六十七)。据《梁安高氏宗谱》(清光绪三年修)记载,孝子高永昌仿效高柴“泣血三年不见齿”的例子,“居丧,毁情逾制,不知时日。已大祥,世人葬祭做佛事,孝子独能尊先主,泣血三年不见齿。”
评辞:
春秋儒士子高,尊孔传经行孝。
入榜七十二贤,赢得后人仿效。
二、家风忠孝道  孝心感蝗虫
高式,东汉人,史书有传。高式自幼孝顺。父亲常患眼病,多方治疗不愈。高式夜梦神人说:“非孔雀睛不疗。”高式正哭着,忽有孔雀飞集庭内得其眼睛,用它果然治好了父亲眼病。父亲去世后,建茅舍守墓。冢前植四棵柏树。在树上有玄鹤筑巢,遂又长出两根白芝。孝心感动了上苍。永初年中,蝗虫为害,却独独不吃高式家地里的麦子,圉县令周强曾向州郡府秉报这一奇事,太守杨舜举荐高式为孝廉。当要给高式委任官职时,他却再三辞让,最后不得已才以孝廉的资历担任“郎”这一官职。在高式的倡导和影响下,子孙们形成了仁厚孝悌的家风。他的儿子高弘同样极为孝顺,也被举为孝廉;他的孙子高靖在蜀郡任都尉时去世,当时战乱不已,高柔仍然历尽千辛万苦入蜀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历时三年;他的重孙即是曹魏时位列三公的名儒高柔。事见《皈仙高氏家谱》和《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评词:
孝感苍天,未必实然。
尚德尚孝,犹可留传。
三、晋悝崧父子  敦孝悌闻名
高悝,晋朝广陵人,早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闻名。他13岁那年遇到了饥荒,自己连糠菜也吃不上,但把最好吃的都留给母亲。他抚育自己年幼的弟弟也是以友爱著称。高悝的孝道为江州刺史华轶所赏识,即擢为州剌史佐史。高悝为人亦讲义气,华轶事败,祸及家族,高悝藏匿华轶儿子多年,直至大赦。晋元帝赞赏高悝的品德,任令他为参军,官至丹杨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高悝的儿子高崧,字茂琰,少好学,善史书。司空何充称其明慧,引崧为主薄,任太学博士。高悝以纳妾事被诉讼罢官至死,高崧认为父亲冤枉,于是停尸五年不葬,上几十封奏章为父伸冤。皇帝同情他,下诏仍由他继承父亲爵位。因此高崧名闻天下,官至侍中(相当于宰相)。事见《晋书》(卷第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评辞:
父子皆孝,孝行正道;
青史留名,千秋可效。
四、高真孝心真  甘露白雉集
高湖长子高真,素有德行,恪尽孝道,在当时社会上颇有名望。他们几个兄弟对父母都非常孝顺,居父丧以孝闻名。《魏书》记载;“父亡,治丧墓次,甘露白雉降集焉。”当地官员听到此消息后,认为是吉兆,秉报朝廷,皇帝下诏在他家乡树立碑记,以表彰宣扬高真的孝行。高真历任泾州别驾、定安太守等职,多政绩。去世后,朝庭赠封龙骧将军,泾州刺史。事见《评魏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评辞:
为亲守丧,古时不轻。
此俗已废,今人勿行。
五、后母如生母  事兄如事父
高谦之,字道让,晋时渤海蓨人,駙马都尉高崇长子。年少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又生弟。高谦之对后母李氏以孝闻名,李氏亦尽心抚育谦之,如同己生,人不能辨其兄弟异母所生。高崇37岁时病逝,高谦之对待后母如同亲母,待弟弟亦甚友爱。弟高恭之事兄恭敬。谦之好读书,善思考,专意经史,明天文算历,博学多才,被北魏孝文帝称为不可多得的儒雅之臣,升加宣威将军,转奉车都尉、廷尉丞、国子博士等,以善断案著称于世,著有《凉书》10卷。后上表铸三铢钱被李神轨陷害赐死,朝士莫不哀之。弟恭之,字道穆,有才干,学涉经史,为御史中尉,外秉直绳,内参机密,纠弹不避权贵,官至加卫将军、大都督、兼尚书右仆射。世人称赞其“父子兄弟并著当官”。事见《魏书•高崇传》及《北史•高恭之传》)。
评辞:
谦之孝,李氏贤,孝贤嘉音至今传;
弟恭让,兄友谦,名实相称心相联。
六、至尊至孝悌  楷模天下闻
北齐孝昭帝高演虽贵为至尊,但在恪尽孝道上也算得上是天下楷模。史称高演“性至孝”。其母娄太后病重居于南宫时,高演衣不解带40天。金殿距南宫五百余步远,每天鸡叫就起去守护,来回都步行,且亲自为太后煎药熬汤,侍奉饮食。太后病情稍有加重,高演就干脆在南宫过夜,寝食不安。太后常因心绞痛,显得痛苦不堪,高演在床边侍候,急得团团转,以至指甲掐进掌心,血顺着衣袖流下来都没有觉察到。高演对母尽孝道,对诸弟也极为友爱,毫无君臣隔阂。他临终前,遗嘱由九弟高湛继承皇位。事见《北齐史•孝昭纪》(卷七)。
评辞:
身居要道,不忘孝道;
治国齐家,可归一道。
七、认母天生孝  居丧近斋佛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北齐高祖高欢之弟。因犯乱,受高祖责罚,因杖而死,时年23岁,遗孤儿高叡,刚满月。高叡聪慧早熟,特别为高祖所爱,养于宫中,令游娘为母,如同诸子。魏兴和年间,高叡袭爵南赵郡公。到4岁,不识其母华阳公主。有郑氏,是华阳公主外甥女,向高叡戏说:你是我姨的儿子,因何倒认游氏。高叡因为要问实情,于是精神不愉快。高祖以为他生病,命医来诊。叡说:儿无病苦,听说我有生母,求见一面。高祖令他母子相见。高叡上前跪拜,然后抱头大哭。高祖极度悲伤,说:此儿天生至孝,我的儿子全不及他。高叡初读《孝经》,读到“至资于事父”,便痛哭流涕。高叡10岁时母亲去世,高祖亲自护送到领軍府,为其母发丧。叡放声尽哀,昏厥在地,三日水浆不入口,其哀情催人泪下。居丧尽礼,置佛像,吃斋念佛。17岁时,高叡出任定州刺史,加抚軍将軍,六州大都督,18岁加仪同三司。武定年未,进封爵为赵郡王,迁散骑常侍。事见《北齐•高叡传》。
评辞:
寻觅生母,孝心至诚。
送终之日,更见高风。
          八、居丧不饮食  下诏强进食
高履行,唐初宰相高士廉长子,唐太宗之女东阳公主之駙马,袭爵申国公。高宗年间任户部尚书、太常卿、益州大都督府长吏,在位期间颇有善政。高履行是个有名的孝子,在居母丧期间,以孝闻名。他由于悲伤过度,饮食不进,唐太宗不得不下诏书,强迫他进食。圣命难违,高履行只好节哀顺变。他的祖父北齐宰相高励也以孝闻名乡里。事见《新唐书》(卷第九十五,列传二十九)。
评辞:
孝道可嘉,国事勿忘。
内外须兼,不负君望。
   九、 忠孝两全美  母丧礼三年
高冯,字季辅,唐代德州蓨县人。少年爱好文学而又武艺高强,对母亲非常孝敬,母亲去世,丁忧期间,尽礼三年,以孝闻名。他的哥哥高元道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县令,汲县人造反,高元道被杀。高季辅带领哥哥的部下,活捉杀兄的凶手,斩首以祭其兄之墓。高季辅后投唐朝。唐太宗继位后,授高季辅为监察御史,弹劾有错误的大臣,不畏权贵。又上疏切谏时政得失,唐太宗特赐钟乳一剂,说:“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后官迁侍中(宰相),兼太子少保。高季辅58岁去世,唐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宪。事见《旧唐书》(卷七十八,传二十八)。
评辞:
高冯文武兼,事母雪兄冤。
于国能言事,忠孝二者全。
十、忠为主效力  孝替父受刑
唐名臣高郢,字公楚,祖籍渤海。九岁通春秋,能文善赋。天宝年末,盗贼占据京城,父伯祥当时任都尉,抵抗叛贼,保卫京城,被捕后将处死刑。高郢当时15岁,披发解衣,到贼营请求以代其父,释放父亲。贼党以为受他人指使,问高郢,你不怕死吗,为何要自投罗网?高郢说:各为其主,忠也;代父受刑,孝也;家有三代老少,释之仁也。贼首受感动,释放伯祥父子。高郢后举进士第,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致仕。享年72岁,赠太子太保,谥曰贞。事见《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笫九十七)。
评辞:
小小年纪,智勇过人;
机敏救父,言而有文。
十一、孝女智仁义  皇帝诏谥愍
高愍女,原名叫妹妹。父亲高彦昭,宗党逆贼纳劝其归顺被拒,于是逆贼留下他的妻子儿女为人质,派他去驻守濮阳。唐朝建中二年,高彦昭带着城池归属河南都统刘玄佐,因而人质全被逆贼屠杀。当时他的女儿才7岁,母亲李氏可怜她还年幼,请求免她一死去做婢女,逆贼答应了她的要求,可是女儿不肯,坚定地说:“母亲哥哥都不免死,还依靠谁活着?”当母亲和哥哥将要被刑,向四方咸拜时,女儿问为何要拜,母亲说:“这是向神祷告乞求。”女儿说:“我家为忠,宗党诛夷,四方神祗怎么不知道而还要去拜它?”随问过父亲所在方向,便面向西方痛哭,再拜而后赴死。德宗皇帝对此女很惊叹,下诏由太常博士为此女立谥号为“愍”,许多儒士都争相为她写悼念文章。唐李翱撰有《高愍女传》。高愍女孝智仁义,闻名天下,谁人不为之感动!后来高彦昭随刘玄佐援救宁陵,收复汴州,被授予颖州刺史,朝廷记载了他的忠君事迹。他在颖州任职20年而未迁调,死后追赠为隘州都督。事见《新唐书》(卷二百五,列传第一百三十)。
评辞:
小女言行足可夸,不信神灵信吾家。
唐风一代堪撷取,理性千秋尚有华。
十二、相为母治病  孝研医成名
宋代名臣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考中进士后,任官多有政绩,步步高升,官至工部侍郎,枢密使,参知政事(副宰相)。高若讷强学善记,秦汉以来各史传记无不精熟,尤喜申、韩、管子之书,还懂得历法。由于他母亲长期患病,高若讷遍请各地名医为其母治病,病情反而加重。于是,他深入钻研张仲景《伤寒论》,孙思邈《方书》、《外台秘要》等经典名著。终于治愈母亲的顽疾,连皇宫御医都十分钦佩。因医术高明,当时的名医多承袭其学。事见《宋史•高若讷传》(卷第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评辞:
为医亲人病,悉心读医书。
精诚开金石,千古魂不孤。
       十三、孝心动天地  获鹿又感魚
南宋福建名儒高登,字彦先,号东溪,以忠孝著称。他是当时抗金名将岳飞的儿女亲家,在政治上与岳飞志同道河,积极主张抗金复土,反对奸相秦桧的卖国行径,最后被迫害致死。他又是一个名留史册的高姓孝子。传说有两则故事:一是老虎送鹿。在古县,高母生病想吃鹿肉。东溪事母至孝,終日为买鹿肉而奔波。孝心动天地,夜有老虎含鹿放在门前。高母发现门前有受伤的小鹿,非常漂亮,痛爱它。高母说;我见小鹿后,病好了。把它养起来,给它治伤。在高母精心护理下,—月后小鹿伤势痊愈。有门生问高母,小鹿何故流泪?高母说;思念母亲。于是将它放归大自然,让它回到母亲身边。放生时疾跑如飞,突又回到高母身边,連续三次才离去,成为千古奇谈。这就是获鹿的典故。二是孝心感魚。高登自小奉待母亲极其孝顺,曾经乘船回漳浦老家,被狂风阻栏在封康一带,正挂念母亲没有早餐菜肴,忽然有魚跳入船舱。高母是住海边的人,没有见到过这种美丽的鱼,就把它回养起来,放生在古鎮港。这条母魚在此繁殖后代,从此,漳浦海域又增加一种魚,叫鲈魚。鲈魚味美可口,是人们的美食佳肴。这就是朱熹为高东溪祠堂撰写祠联:“获鹿感魚千秋称孝子”的典故。事见《宋史•高登传》(卷第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评辞:
莫道事不经,犹可见人情。
慈悲能悯物,不负天人明。
十四、侍母求辞官  奉父不解带
高定子,字瞻叔,蒲江人。南宋嘉泰二年中进土,任郪县主簿,后调任中江县丞。他是个忠孝兼顾的典型代表人物。母亲病时,他请求解除官职,回家事奉母亲;父亲患病后,他衣不解带达60天,终日为父亲寻医服药,在旁侍候。父去世守丧三年后,任丹棱令、太府少卿、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礼部侍郎等职。高定子因孝得福,不仅官运亨通,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代理副宰相),而且热心办学,勤于著述。先后办起了夹江同人书院、长宁书院等,曾参与《孝宗宁宗日历》及国史的编修工作,著有《存著斋文集》、《经说》、《奏议》、《行世》等多部。卒后,追赠少保。事见《宋史》(卷第四百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评辞:
文人学士,自当明理;
事亲育人,身体力行。
十五、必达寻回父  心诚感道院
高必达,元代建昌(治今江西南城)人。5岁时,其父高明大突然离家出走,不知去向。高必达长大后,日夜思念,娶妻在家侍奉母亲,自己四处寻父。10余年后,终于打听到黄州全真道院一位道士叫虚明子,已学道三十年,本姓高,建昌人。高必达马上赶去拜見,述说自己的家世和生年月日,以及祖父母的丧葬过程,痛哭叩头不止。虚明却闭目端坐,不仅不理会,还假作镇静地说;“我不是你的父亲,你为什还不走?”高必达还是硬留在他身旁殷勤伺候,死活不肯离去。必达孝行至诚感人,虚明的徒弟也受到感动,说:“师父有这样的儿子,还忍心不回去吗?”虚明不得已,终于认子回家了。此后,高必达孝事父母,一家和睦完满。高必达极尽孝心,邻里们都啧啧称赞。事见《元史》(卷第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五)。
评辞:
必达通达,请父还家。
名满乡里,事迹可嘉。
十六、巍荒岭素食  孝守墓三年
高巍,字不危,明代辽州(今山西左权)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学,崇尚气节,善写文章。他的母亲萧氏患了—种难治的疾病,高巍左右侍奉母亲一直到母亲病逝,无絲毫怠懈。母亲去世后,他在荒岭素食守墓三年。明朝洪武中期,朱元璋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孝行,並奖励他一定的官职。将他由太学生提拔为前军都督府左断事。事见《明史•高巍传》(卷第一百四十三,列传笫二十一)。
评辞:
事亲守孝,精神可嘉。
荒素三年,实不可取。
十七、泣墓庐三年  旌孝义传家
明天顺年间,庐州府(今河肥)高姓创业始祖——唐宰相高士廉、宋重臣高若纳后裔高文病逝,其次子高兴,在父墓旁搭建茅庐守孝三年,哭泣得眼鼻流血,感天动地,誉满乡里,传至京城朝廷,圣旨旌表,封兴公为孝义公,许建牌坊,御笔亲题“孝义传家”匾额,封其居为“孝义巷”(在河肥小东门);封其祠为“孝义祠”(现保留在河肥小东门,残留的祠屋,1985年7月12日被河肥市人民政府命为“河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其堂为“孝义堂”(后为河肥高家祠堂的堂号)。孝义堂的楹联为:孝道齐天地,义声播千古。河肥高氏族谱把孝义列为祖训族规。(高荣清根据家谱与先辈传说编撰)
评辞:
孝义传家,誉满乡里。
圣旨旌表,题匾建坊。
十八、伏墓泣护坟  河水绕道行
高尚学,明代山东省荷泽县人。据山东《曹县志》记载,高尚学的父亲去世后,他在墓边盖了一所简易的房屋,守墓3年,自己背土为父亲堆起了坟。当时黄河水泛滥,他担心父亲的坟墓被河水淹没,就伏在墓上号哭,结果河水绕西折而北行,使他父亲的墓得以完好无损,当地人都说河水也被他的孝行所感动。他的母亲去世后,高尚学也是守墓3年,在他守墓期间,白鹊、雉鸡都在他的房屋旁筑巢陪伴他。公元1567年(隆庆初年),明穆宗授以他鸿胪寺(掌外朝大朝会之事)。5年后又出为内乡典史,年82卒。
评辞:
行孝精神可赞,感天动地可叹;
彼时彼人彼行,今当莫从妄云!
         十九、割肱疗母病  年幼孝感天
高孝子,明代宣化里人。父高配阳早逝,留下年幼的孝子和高腾兄弟两人,由母刘氏抚育成人。孝子对母亲真爱至孝,精心侍奉。万历十三年五月,母亲病重,数日不咽饮食。年幼的孝子,求医祈神无效,想到古有割股愈亲后说:“用母生我的骨肉,还治母体,可能有疗效吧?如果不敢割股,我作为人子等于死了,还谈什么孝呢?”遂素洁身心告天,躲在暗室,操刀割左臂肉不下,用口咬断,却不痛,不出血,俨然有神助。孝子亲自烹调敬母说:“煮的鹿肉,母亲尝尝。”母食后,随饮汤粥,渐渐康愈。太守杨公闻之,念其幼而知孝,孝且称难,上书台省,举荐高孝子为孝廉,挂匾表彰。(选自保德州志—艺文)
评辞:
割肉医母,彼时愚昧。
孝心可嘉,剔糟取华。
二十、送婆后葬亲  孝女载史册
明朝高氏女,武邑(河北济州)人,嫁当地学生陈和为妻。陈和早逝,高氏主持家务,对待公婆极为孝敬。到宣德年间,公婆相继去世,高氏以礼殡葬,她当时已年过半百。丧毕,她哭着对刚儿说:我的父亲,洪武年间举家客居河南虞城。不久父亲去世,权葬城北,我母亲用枣木做成小车轮框陪葬,来日好辨认。到我及家,母亲回老家后也已去世,我弟软弱不能,没能迁回父亲的灵柩与母亲河葬。你母三十年来不敢说起此事,因为你祖父母健在,要朝夕侍养她们。今大事已完结,我要去带我父的遗骸回老家与母一起河葬。刚儿恭敬应答,随母亲到虞城。找到葬地,冢墓众多不能辨认。高氏以发系马鞍逆行,从早到晚,当走到一小冢时,突然鞍重不能前行,即开其冢,所见小车轮框,真像旧日情景。远近观看的人都觉得奇怪,动手帮助迁墓,运回老家,然后开母穴与父同葬。事见《明史》(卷三百一 列传第一百八十九)。
评辞:
好女好媳,孝女载史。
仁义至善,千古颂传。
二十一、少年高廷标  割股疗父病
高廷标,清代人,自幼颖敏,记性过人。年十七,父亲病重,医药不见效。廷标多方祈祷祝告,但事与愿违。想到古人高最斋有割股疗亲病之说,于是怀揣利刃到无人处,割下一块股肉,投于煎剂中做药引,并泣拜天地,愿以己身替代,祈祷父亲康复。典型事例,感动清同治进士倪寅科,倪君撰写《廷标高君传》一文。载入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的《高家尖高氏续修宗谱》。
评辞:
宗法思想有昧愚,慎判同殊思古今。
治疗父病敬孝心,崇尚孝道可肯定。
      二十二、孝建望亲庐  名人题刻诗
清代康熙甲寅年,高晤之父弃家远行。高晤童年事母极其孝顺,朝夕侍侯,直至送终。成年后,悲痛父亲不能回家,到各地名山大川寻找四十年,始终得不到父亲死活的消息,于是在母亲墓侧建望亲庐,以行父亲在世之礼。天下都知道高晤的孝行。雍正元年,地方官员奉旨表彰高唔的孝行。当时很多公卿名人前往望亲庐题诗作赋。安溪大学士李光地在其堂题写:“纮垓壮志”、“望亲”。其题咏诗由何焯书丹,立于望亲庐。
评辞:
寻父志坚,望亲欲穿;
至孝至诚,公卿赞颂。
二十三、贞节高孝女  育弟续香火
无锡贞孝高氏女有两个姐姐,均早己出嫁,她与弟弟一起在父亲任教的私塾里读书。高氏女生性聪颖,过目不忘,而其弟弟因贪玩常受到父亲的责罚。每当父亲责罚弟弟,她都代受其过,然后私下耐心劝导弟弟用心读书,因此弟弟痛改前非,学习努力。后来发生战乱,家舍被烧,弟弟也不知踪影。父母过度悲伤而投井自杀。高氏女悲愤欲绝,一度产生投入溪水,随父母而去的念头,但想到父母尸骨未殓,弟弟又不知生死,便独力安葬父母,修筑草房,日日祈神,望弟弟平安回家。但弟弟终究没有回来。为了延续父亲的后嗣,她与伯伯商量,以堂弟过继本家香火。高氏女含辛茹苦,对(堂)弟悉心培养。但她自己终因心力交瘁,劳力过度,几年后病故。《晋陵高氏大通谱》(1926年修)载录,澄江人沈宝相于光绪三十年撰有《贞孝女高小姐传》,事见《中华姓氏谱•高姓卷》。
评辞:
亲亡家破,孝女心强。
贞节爱心,奉献一生。
二十四、丕祺著忠孝  万里运父灵
高丕祺,字寿庵,号春山,清末甘肃条城人。性情憨直,为人耿介,善长易学。适逢广西贼盗四起,兵祸连天,百姓苦不堪言。其父签分礼部主政高鸿儒进士,临危受命,部铨广西荔浦县、天河县县令。兰州到广西,关山重隔,为照顾父亲,丕祺跟送赴任。高鸿儒到任后,不畏艰险,即投入平匪治乱、训练团丁、兴建工事、领兵作战的大任之中,政绩卓著,受朝廷褒奖。因殚精竭虑,他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丕祺侍奉左右,毫无懈怠,极尽人子之道。咸丰十年十月恪尽臣节,殁于任上。丕祺问关万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历时十一载,奔波于两广,将父亲高鸿儒灵柩从广西天河县运回家乡——兰州府一条城的孝举,成为清时超今迈古、轰动一时的“忠孝列传”,成为人们教育子孙“重纲常,祭祖宗,孝父母,敬长上”的典范。事见高通海撰《高丕祺万里运父灵归乡记》。
评辞:
随父赴任,侍奉左右。
万里运柩,列传忠孝。

顶部
蓝格格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59
精华 0
积分 2406
帖子 547
威望 82
金钱 12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18
状态 离线
《静宁黄湾高氏家谱》概述及作者简介和学术成果

我门高祖从通渭高家店定居至现在已有后裔十世约200多年历史。

本书以六世高国柱编《狼子湾---高门家谱》一书为索引,将高门传承图扩展至九世玄孙,并远略近详,全面概述了本族200多年发展历程,重点撰写了静宁三合黄湾五世子--高栓河家门的世系传录,在信息采集中,详述了编者家门的生平事迹及生活写照,以窥家族人文历史及生活境况之一斑。

作者简介

高怀杰,生于1959年8月21日,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7年入党。1975年静宁高界中学高中毕业, 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甘肃省中医学校学习, 1980年分配到静宁高界中心卫生院工作,1885年调静宁红寺卫生院工作, 1986年3月调平凉崆峒区安国卫生院工作,1986年5月又调到平凉地区邮电局创建和开办医务室并担任医生职务 。1988和1994年分别晋升为中医师及主治中医师。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分别于1994和1999年通过甘肃省中医学院自考中医专业专科及本科毕业。 2001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上市后改行干行政企业管理,从事平凉市电信局市场前端营销工作,曾任平凉市分公司中心社区经理、平凉市商客中心经理,平凉市政企客户部经理,2012年7月任平凉市分公司高级业务经理。

在20多年医学临床工作中,共撰写近20篇医学论文分别在国内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在10多年市场前端营销工作中,分别参加了集团公司在上海、北京及兰州举办的国际名牌企业管理营销大师的讲座及培训后受益匪浅,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3万多字的市场营销攻略手冊,本此撰写《静宁黄湾高氏家谱》约10万字。曾二次获得甘肃省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授予的“优秀客户经理”荣誉称号。

高怀杰重要学术成果:

先后在《共和国专家名医大典》《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中医杂志》《中国现代中医药研究》《甘肃中医》《陕西中医》《辽宁中医》《陕西中医函授》《辽宁中医学院学报》《邮电医刊》《中华医药文化研究》上发表的论文名称有:试论叶天士“胃病宜养”和“久病入络”; 《金匮、伤寒》对痞证的临床证治;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体会:奇经用药治验;完带汤加味治疗无带证一例报告;温病治验四则;试论胃疾与脏腑的关系及如何鉴别诊治;腹腔脓肿术后伤口久病不愈1则治验;在《内经》积证篇启发下对几例病案证治的反省;用《金匮》方治疗“梅核气”验例;感冒与体质、时令的关系及如何辩证施治;把自己勤奋的一生,奉献给了陇东大地;试论《金匮、伤寒》及叶天士学说对痞证的临床证治;漫谈脾胃病之补;结合临床探析《内经》积证篇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胆经实火与胆经郁滞证治体会;从“延寿丹”组方原理论老年疾病的证治;孙思邈修身养性理论与现代社会心理卫生等论文20多篇。

顶部
平淡zz
秀才
Rank: 2



UID 2889
精华 0
积分 1325
帖子 120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daj6710
秀才
Rank: 2



UID 3905
精华 0
积分 1288
帖子 117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__^*) 嘻嘻……   

顶部
猪哥
秀才
Rank: 2



UID 2233
精华 0
积分 1394
帖子 126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13:0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169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