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谱牒文化传承的价值和作用
skytwo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6
UID 1618
精华 0
积分 2954
帖子 517
威望 17
金钱 205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6-2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11:4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谱牒文化传承的价值和作用

5月7日,一场“贾氏宗亲会”在山西襄汾县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600多名贾氏宗亲来到襄汾寻根,这是 “中华国际贾氏宗亲联合总会”成立三年来,寻根祭祖人数最多的一次。

“寻根,是生死以外,人类的第三种本能。”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原主任、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吉这样认为。

这些年来,每到清明前后,海内外各种宗亲寻根寻祖活动便接踵而至。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家谱、家族、家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提倡,与之相伴的是一股修家谱、续家谱的热潮,这其中无不渗透着谱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5月7日,一场 “贾氏宗亲会”在山西襄汾县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600多名贾氏宗亲来到襄汾寻根,这是“中华国际贾氏宗亲联合总会”成立3年来,寻根祭祖人数最多的一次。

“寻根,是生死以外,人类的第三种本能。”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原主任、山西谱牒文化研究专家李吉这样认为。这些年来,每到清明前后,海内外各种宗亲寻根寻祖活动便接踵而至。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家谱、家族、家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提倡,与之相伴的是一股修家谱、续家谱的热潮,这其中无不渗透着谱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吴中、苏南一带修谱之风极盛,无锡惠山镇仅 0.3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就留存 118座祠堂,在常州市,300多个姓氏中就有 280个修了家谱。

无锡惠山是一座秀丽的江南古镇,尤以惠山祠堂群闻名遐迩。在面积仅0.3平方公里的无锡惠山古镇,保留着118座祠堂。政府曾投资25亿元,对这些祠堂和81个姓氏文化进行修复整理。

惠山祠堂与千年古镇的山、水、园林、居民宅院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犹如一串靓丽的东海明珠,纵贯了吴中历史的文脉肌理,展示了浓郁的吴中民俗风情。“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文化遗存,历经多次浩劫已存留有限,像无锡惠山在0.3平方公里内留存118座各类祠堂,实是凤毛麟角,全国仅此一例。”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原主任、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吉告诉记者,“而在这些祠堂群中,又包括了‘神祠’‘墓祠’‘宗祠’‘专祠’‘先贤祠’‘忠烈祠’‘寺院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十个大类,二十八个分类,可谓品类齐全,集古、今祠堂之大成,堪称祠堂文化博物馆、传统文化的教科书。”

惠山祠堂数量之众多,类型之广博,内涵之丰厚,保存之完好,可谓海内无双。而在这一带,民间修谱的热情也同样高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把家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内容,显示出越来越高的热情。

作为多年研究谱牒文化的知名学者,李吉带头编著了多本谱牒文化研究著作,享誉全国,同时也帮助很多家族修了家谱。“吴中、苏南一带修谱之风极盛,仅无锡市图书馆所藏1949年以前的老谱、旧谱就多达300余种,600多部,这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其中有许多是质量较高的珍品,比如《无锡荣氏宗谱》就收藏有嘉庆、同治、宣统、民国的各种版本。在常州市,300多个姓氏中就有280个都修了家谱。”李吉说。

如今,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华侨、台属较为集中的闽、粤地区,修谱、续谱之风盛于其他地区。福建省晋江市在 2000年 12月 29日举办的家谱展览中,新修、续修的家谱就多达400余种。盛世修谱已成为广大民众最为关注,并积极主动、自愿参与的文化工程。这也正是谱牒文化植根民间,历经浩劫而并未殒灭的生命之源。

李吉告诉记者,谱牒是有文字以来,始终伴随着家族组织的一种文献,是家族组织的构成条件之一,什么时候家族制度发达,什么时候谱牒也就盛行。“南方的宗族观念比北方更强烈,家谱毁坏程度也远不及北方。他们修谱一般出于两个心理:一个是光宗耀祖,一个是为后世积德。”李吉说。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姓氏发祥时间较早、数量较多的的省份。《百家姓》中收录了508个姓,其中发源于山西的姓有 81个,望于山西的姓多达200多个。

翻阅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卷,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不同姓氏、宗族的繁衍发展变迁历史。这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中国姓氏是一个很古老的体系,有了姓氏以后才能组成部落,是文明起源很重要的标志。姓氏范围涵盖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山川,而且数量比汉字还多,古今共有2万多个姓氏。中华民族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黄中炎帝姓姜,黄帝姓姬,炎黄文化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近百年来,每到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转折点,我们的炎黄子孙都以炎黄文化转化为强烈的爱国情怀。姓氏文化是发祥最早、凝聚力最强、普及面最广、生命力最旺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文明不曾断开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之一就在于姓氏的存在维系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李吉分析道。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流域,是人类最早聚集的地方,因此山西也是姓氏发祥时间较早、数量较多的省份。《百家姓》中收录了508个姓,其中发源于山西的姓有81个,望于山西的姓多达200多个(不是起源于山西,但是在山西兴旺发展起来的姓)。在山西5000多个姓中,稀有姓氏就占到2600多个。

说到起源于山西的姓,王姓自然非说不可。它起源于山西太原,王姓人口在全国的排名也稳居前两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 9468万人,目前可能已达到1亿人口。

除了王姓,起源于山西洪洞县的的杨姓影响也比较大,可以叫做洪洞杨氏,它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同样起源于洪洞县的还有赵姓,因封地为赵城而得姓。

傅姓起源于山西平陆县,董姓起源于山西闻喜县,贾姓起源于山西襄汾县,魏姓起源于山西芮城县,太原郝氏,也是很古老的一个姓氏,河东裴氏,则是从秦姓分出来的。“天下霍氏出霍州”“天下连氏出上党”,霍姓起源于山西霍州地区,连姓的发源地虽然不在山西,但是却望于山西上党,关于连氏的说法比较多。其中的一个说法是,炎帝的后代连三氏。“姓氏是人生的第一个代码,姓氏文化是中国人必备的常识,从古到今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东西,它是任何学术、任何宗派都代替不了的。姓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奠基石,是传承文明的血液纽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李吉说。

从现在来讲,姓氏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大家首先询问的是“您贵姓”,这是社交场上第一个用语。在需要进行人名排序时,往往要根据姓氏笔画进行排序。平时进行合同签订、书写文化等都要用到姓氏,这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又不可缺少的。

随着姓氏文化的传承发扬,寻根祭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1985年开始,陆续有海外王氏宗亲询问王氏发祥地,为此山西省侨办进行调查、考证,发现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王氏宗亲都是源于“太原王氏”。东南亚各国的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举办的“太原王氏宗亲会”“王氏太原堂”“太原王氏家族会”等都非常有名气。如今在山西太原的晋祠每年都会举办王氏祭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使得华夏儿女走得更亲近。

山西是明代八代移民点之一,最有名的就是洪洞大槐树,从这里走出去的移民基本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就有了“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从1991年开始,山西洪洞已成功地举办了 20多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唤起了华夏子孙、槐乡后裔对先辈故土的思念之情,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及古槐后裔到洪洞拜谒先祖,增强了古槐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襄汾县的贾氏宗亲会,霍州市的霍氏宗亲联谊,汾阳市的郭氏宗亲会……越来越多以姓氏为纽带的寻亲会把海内外华人凝聚在一起,引发了修谱、续谱热潮,并带来了不同反响的社会经济效益。

谱牒文化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它纵贯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维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从未间断,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文脉,与正史、方志构成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

李吉所著的《略论谱牒文化的普世价值》一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谱牒文化的发展脉络:谱牒文化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它纵贯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文脉,与正史、方志构成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它涵盖了社会群体的各个层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认同华夏文明的共同基石,它包含了多学科的文化元素,是解读历史、剖析社会、传承文明的典章文献;它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普世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

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形成后,人们根据家族的门第来选官、品人、联姻。门第不同,政治权利和社会身份也不同。天下的家族那么多,人们怎么知道哪家是士族,哪家是庶族?即使同一姓,天下同姓的人也很多,又怎么知道谁出身琅笽王氏,谁出身太原王氏?魏晋南北朝时战火连绵,家族迁徙频繁,怎么防止庶族迁到新地方后冒充士族高门?这就需要有一种文献把天下的士族记载下来,人们根据这种记载来确认谁是士族,谁是庶族,谁是高门,谁是卑门。这种文献就是谱牒。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谱牒文化就以“口传家谱”和“结绳家谱”的形式,成为区分不同血缘集团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分同一血缘集团内不同辈份、宗支的重要依据。到了夏、商时期,“父传子,家天下”。谱牒文化又以“甲骨家谱”和“青铜家谱”的形式,成为“赐土、姓”,“置宗、邑”,构建国家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和文化形态,也为当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参数。

西周以来,谱牒文化逐步脱离了其原始形态,形成了以封建宗法为核心的官修谱牒体系。从这一角度来讲,谱牒文化堪称封建宗法的奠基石,封建社会的助产师。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华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将这种 “同源共祖,血浓于水”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百余年来前仆后继,奋起抗争,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使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谱牒文化维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是世界文明古国中绝无仅有的光辉典范。

改革开放初年,不少海外华裔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大陆、来山西寻根谒祖,其中不乏显赫一时的政要人物。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谱牒文化迭遭浩劫,十年“文革”中更是被视为封建宗法的黑货,扫荡殆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文化战线拨乱反正,谱牒文化始得解冻复苏,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对谱牒文化有了多元理解,并依据现实社会需求,加以开发利用;学术界人士利用谱牒文献的历史价值,纷纷著书立说,剖析社会,解读历史;政府官员则从开发人文历史资源,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予以关注和支持。耐人寻味的是亿万普通民众,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和海外侨胞,他们既不承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也不负有安邦治国的社会职责,仅仅出于对谱牒文化的人文情结和寻根问祖的自然天性,就自发组织,大把花钱,续家谱,修宗祠,办盛会,联宗谊,成为盛世修谱的主力,并热切希望有关部门将谱牒文化列为由国家保护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一批谱学名家引进了西方的科学观点和研究方法,对谱牒文化的文献价值和社会功能提出新的见解,提升了谱牒文化的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如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潘光旦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中,就是运用大量的家谱资料,将嘉兴望族人物的血缘关系,归并成 97个血缘关系,用以探讨人类遗传学和人才产生的历史渊源,把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优生学应用到谱学研究领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谱牒文化的科学价值。

政治环境虽然宽松了许多,却并未加快家谱复苏的步伐。国家性的谱牒研究机构迟迟没有建立:国家档案局心存余悸,难以牵头组建中国谱牒学研究会调查族谱,只是建议地方学术机构试办。

恰逢此时,两封信引起了山西省对家谱的重视。1985年,“缅甸太原王氏家族会”致函太原市市长,希望查找始祖王子乔的家庭资料。第二年,国务院侨办又转给太原市一封“泰国王氏宗亲会”来信,要求查证其始祖是来自南京还是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调查收集资料,这项工作引起了国家档案局的注意。经他们建议,1988年,由山西省社科院牵头,中国谱牒研究会筹建成立,由海外华人的寻根热带动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轮修谱热。

改革开放初年,不少海外华裔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大陆、来山西寻根谒祖,其中不乏显赫一时的政要人物: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香港商界巨擘霍英东、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等。“一直到1995年,中国谱牒研究中心成立7年多,服务对象基本上还都是海外华裔。”李吉回忆说。

谱牒文化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我国的高校都没有设置谱牒专业,且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谱牒研究面临断层危机。

谱牒文化大热,民间修谱热情高涨,看似大好的形势,李吉却仍有所担忧,“谱牒研究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过去有谱师,现在大多是退休的中学语文、历史老师。毕竟不是专业人士,知识储备也参差不齐。”

如今,已经72岁的李吉每天早晨 5点就要起床写文章、编书,同时还要照顾身体不太好的老伴儿。“好几家出版社都邀我编书,现在年纪大了,又没有其他人帮忙,工作进度慢了许多。”李吉坦言,如今谱牒文化研究面临断层的危机。

“谱牒文化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了历史学、档案学、文化人类学以及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地理典故、年节来历等等。现在高校都没有设置谱牒专业,且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学生们也不爱学,太费劲。大多年轻人连古文字都看不懂了,又怎么研究谱牒文化呢?”李吉感慨道,自己做了一辈子谱牒研究,如今却后继乏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现在也名存实亡。“1992年左右我们已经不再展开实质性工作了,由于没有经费,曾经的刊物也停办了。”李吉说,虽然如今全国各地修谱很热,可是真正潜心研究谱牒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

选题策划 尤 佳

本报记者 尤 佳 实习生 姚晓蕊

引用:http://news.163.com/16/0520/18/BNHFC2R500014Q4P.html

顶部
暴主曲详
楼客




UID 10767
精华 0
积分 630
帖子 57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知道了 不错~~~  

顶部
yhdd
秀才
Rank: 2



UID 4006
精华 0
积分 1565
帖子 135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油蛉泉帖
楼客




UID 6552
精华 0
积分 540
帖子 49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8-12-20 07:3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泣鱼沅湘
楼客




UID 15009
精华 0
积分 716
帖子 65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爱不了  

顶部
泉火泉火
楼客




UID 19877
精华 0
积分 573
帖子 52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的妈呀,爱死你了  

顶部
企喻活的儿
楼客




UID 18708
精华 0
积分 730
帖子 59
威望 0
金钱 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洽庆安吉
秀才
Rank: 2



UID 18567
精华 0
积分 1534
帖子 54
威望 0
金钱 12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顶一个先  

顶部
kfgbds
秀才
Rank: 2



UID 4035
精华 0
积分 1753
帖子 146
威望 0
金钱 14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白面儿郎汪秽
楼客




UID 20376
精华 0
积分 775
帖子 54
威望 0
金钱 1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__^*) 嘻嘻……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00:3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08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